壮哉弃疾,家国在心

2023-09-13 11:38陆春德
课外语文·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下阕威武君王

陆春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著名词作之一,主要内容是通过回忆早年间自己在抗金部队里的日子以及部队士兵们的豪壮气概,表达了作者报国杀敌的理想和理想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全篇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意融入到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词藻里。首先,解读题目,破阵子是一个词牌名,所以我们就能大致知道本首词的字数是多少,句数是多少,以及格式和音律是什么样的:每段是由两个六字的句子、两个七字的句子以及一个五字的句子组成。它的韵律和词牌相对应,上阕押韵的是三个字“营、声、兵”,而下阕押韵的则是另外三个字“惊、名、生”,两者都属于平声韵律。

词的上阕提到了关于军营以及将军的多个意象,例如灯、剑、角、连营等,对军营形象进行描绘,并且从动作和神情的角度对将军进行了细致刻画。“醉”字描写出将军当时的形象特征以及精神面貌,我们联想到醇香的酒、豪迈畅饮的士兵以及狂欢的宴会。可以看出,将军当时在饮酒后,有些迷醉的状态下,做出了“挑灯看剑”的真性情行动,这是出于他的本性,也是他的性情所在,为我们刻画出一个英姿飒爽、气势威武的将军形象。我们知道,古代文人常常借酒消愁,通过喝酒消除心中的郁闷和不快。美酒和宝剑一样,都是作为将军需要配备的东西,饮一杯美酒,让自己血脉偾张,豪情满怀救家国;在灯下欣赏自己的宝剑,剑气逼人,寒光森森,剑锋出鞘,斩尽敌人,只待冲向前锋,趁着酒意发誓要消灭所有顽固抵抗的敵人……此时此刻气氛如此壮烈,词人却在闲职上无所事事,看着战事十分忧心,心中积聚着郁闷和不快,只能借酒消愁,也能看出作者想上战场抗敌杀敌的强烈愿望。

词的开头就充满激情,英雄形象扑面而来,宝剑在手,豪情满怀,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就需要有统领千军万马的威武和霸气,以及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本领,而词人是具有这样的本领的:在一片醉态中,酣然入梦。一个“梦”字把他带回到以前威武的带兵时刻,战场上,号角声一片,战士们士气高涨,一起杀敌。往日荣光重现,词人十分渴望这种昔日吹角连营的战场生活,整装待发,跃跃欲试。严格来说,这些并不是词人的梦,而是他在战场上的真实生活写照,一个为了收复国土愿意牺牲自我、壮志满怀的英雄的自我写照。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进一步为我们渲染了军中的战斗氛围:军营相连,望向远处,一望无际,战鼓声声,响彻云天,连营号角四边响起,战士们整装待发。将军散尽自己的钱财,犒赏士兵们一鼓作气为国杀敌。大家一同吃肉一起喝酒,同甘共苦,共进共退。五十弦的塞外乐器更为战士们演奏着出征时慷慨激昂的音乐,滋养着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声声豪迈的乐曲声更激荡着英雄们为国杀敌的壮志凌云和豪情满怀。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也是一首生命的礼赞,更是自我家国情怀的涅槃。

将士们的铠甲锃亮,一个个英姿飒爽,威武如山,我们的脑海里可以想象,这个场面是多么壮观和宏伟。一句“沙场秋点兵”,更是让人感受到士兵们士气高昂以及整支队伍磅礴的军威。秋天正是杀敌的好季节,战场上检阅军队,为士兵们鼓舞士气,准备拿上自己的宝剑,长驱直入,出征战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向我们展示出士兵们的威武和雄壮,以及词人在战场上,在士兵阵前,点兵授令的霸气形象,对词的上阕做了总结,十分有力。

接下来,我们看看词的下阕。下阕是根据上阕的词意进行抒情和写作的,将整首词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英雄们骑着速度如的卢一样快的战马,手上拿着霹雳一般的弓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一往无前。这两句词连续用了两个比喻句,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快马加鞭、弓如霹雳的场面,一幅酣畅淋漓的战斗场景跃然纸上,展现出士兵们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壮烈氛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词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当他看到国家赢得胜利,君王的大事已经了却,统一祖国的大业已经完成,生前以及死后都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了美名,内心是十分愉悦的。这正是词人心中所盼,在整首词大气磅礴的基调下,这两句既有些轻松,又让情感达到最高点,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对君主的忠心耿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君主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前提,都是为了君王着想,为了君主的治国大事着想。后半句则表明了词人的私心:希望自己不管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都能够留下效忠君主、深爱国家、为国效力的好名声。这两句话其实也饱含着词人对君主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够支持自己的爱国大计,能够信任自己,支持自己的想法,能够为国家分忧,帮助君主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计划。这样忠心耿耿和恭顺,理应受到君主的重视和重用,但是词人还是在苦苦等待,饱受煎熬,最后虽然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却碌碌无为,有心无力。词人虽然有自信能够担负为国杀敌、为君分忧的国家使命,认为自己具备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能力,但是君王的任命却一直没有下发,尽管词人已经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但仍未获得关注,他的豪情壮志就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慢慢煎熬着,实属可悲可叹!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忽转笔锋,整首词基调忽然下降,吐尽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哀愁,向我们揭示了他虽然报国有心,却没有实现的途径,这五个字使得全词被笼罩上悲凉和愤恨的感情色彩。这里的“可怜”,可悲可叹,词人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老去,已不像壮年时威武雄壮,纵然自己有凌云壮志,奈何有心无力。但是,这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一个人要是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年龄并不是最大的约束,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让词人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和支持,他建功立业的伟大壮志无法实现,满心筹谋无法施展,一腔豪情无处发挥,表面上看来,是因为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无法再建功立业了;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得不到支持,无法发挥自身实力,自怨自艾,充满着遗憾以及无奈。

纵观全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我们从不同角度赏析这首词,能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结构角度来看,这首词的构思十分独特:一般的词都是上阕描写景物,下阕进行抒情。但这首词除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写的是现实中的场景,中间的部分都是虚拟的,也就是词人梦中的场景,雄伟的气势中带有一些悲伤和哀愁;从情感角度来看,词人梦境中的英雄英姿飒爽、士兵雄壮威武,场面的酣畅淋漓与现实的有心不得志形成了对比,同时也将词人的家国情怀、忠君之心以及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展现了出来。最后的结尾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渲染了词人一腔的悲愤之情。这首辛弃疾的代表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爱国忠君之士的辉煌过往和现实的不得志,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地去品味和赏析。

猜你喜欢
下阕威武君王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威武辽宁舰(一)
山东舰,威武入列
“笑”谏君王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威武老枪56半
姜太公钓鱼
半阙词
烽火戏诸侯
活着就是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