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9-14 02:28姜边
科学咨询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互联网+思政

姜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健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高职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准确把握科学教育内涵,坚持“以教育者为主导,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基于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思政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都是培养的重点,但是,其中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无法量化衡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培养这两项能力。而基于思政理念的指导,高等教育工作将更加全面和科学,进一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和扎实的业务技能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引领主流价值观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旨在引导主流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政治站位,特别是在当下,各种互联网平台云集,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多元化的思潮使得高职生找不到正确的成长方向,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社会主义理论影响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够正确辨析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因为高职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内,思想相对简单,在校园弘扬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观,使之成为高职生的精神指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思潮给高职生思想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弘扬其一面思想旗帜,引领高职生的思想和精神健康成长。

(二)加强道德建设

互联网时代,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精致的利己主义等错误的思潮影响了高职生的道德观念,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道德滑坡现象。而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思政教育工作规范了高职生的言行,明确善恶、是非、美丑。例如,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以逃课为潮流,不以为耻,反而竞相模仿,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校园内弥漫,此时,教育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教育方式过“硬”

思政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枯燥抽象,许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时以背诵方法为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缺乏思考,没有真正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从内心真正认同各种思想政治观念。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年龄和性格已趋于成熟,每一名在校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随着现代化社会进步的影响,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更喜欢充满人文色彩、充满关怀、耐心、呵护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像往常一样对他们实行强硬的学习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有耐心,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细心,慢慢打开高职院校学生内心的大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状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更喜欢浏览鲜活具体的案例资料,不喜欢抽象生硬的理论知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更新和发展而不断更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仍然比较传统,以理论分析为主,课程内容与新媒体联系不够密切,没有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讲,教师把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高或者太空洞,此类的教育直接违背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规律。

三、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信、友善、奉献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上存在一种追逐利益的价值观念,学生也受这一观念影响,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这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性心理,缺乏脚踏实地的毅力和进取精神,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价值观扭曲。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对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工作和生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政治素养

思政课程讲解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学生坚定政治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升个人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才能更顺风顺水,更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以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迅速适应学习和生活。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教育的交互性、开放性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才能具有效率。教育目标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并且要保证教育内容和中学教育所学内容相互衔接,并考虑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明确教育目标以后,教师需要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在分析思政教育内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方式、思想状态等,认真地解读和分析教材。院校要强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基于高职教育的整体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对于学生管理而言,教师可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从多个方面分析学生的思想理念、思想动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整个思政教育的进程进行全面把控,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应用互联网资源组织自主学习活动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互联网环境下,应用线上教育资源,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充分应用互联网教学优势,教师首先要建设好线上学习资源。线上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性,能够对课内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更细致地了解课程知识点。教师在制作线上学习资源时,应该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补充、强化课程内容,而不是无目标地拓展课内知识。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为学生制作学习单。学习单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学生只需根据作业单安排学习活动即可。学习单包括课堂预习、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确保教学效果。线上课堂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因为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数据,比如学习时间、访问资源、在线测试系统的准确率等。教师可随时查阅网上学习资料,鼓励、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并根据线上学习资料安排线下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提高教学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线下课堂的互动和拓展学习

随着互联网教学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出现,两者之间优势互补,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空间拓展了,学生可以在课下学习海量的知识,也可以自主学习。特别是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脱颖而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终身学习能力基于自主学习能力而发展起来,线上自主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

线下课堂教师着力于解决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分析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线下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总结线上学习成果、组织自主讨论成果、拓展理论知识。首先,线上课堂必须与知识内容相联系;其次,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结合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资源进行辩论、展示学习成果和小组探究;最后,延伸和扩展知识,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给学生留出课后知识延伸空间,教师应注重拓展线下课堂知识点,充分发挥线下课堂教学的关键作用。

(四)组织思政实践活动

学习思政课程知识离不开思政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对于思政课程而言,实践活动有助于搭建学生的信仰体系,使得理论形成行动指南。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实践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相对缓慢。思政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思政课能够搭建一个模拟实践环境,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思政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环境,使学生通过沉浸式虚拟体验加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不同场景的实践体验,建立理论和实践的沟通桥梁,提高教学效果。

(五)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依赖于强大的教学环境做支撑,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环境硬件设施,也包括技术层面的保障,这取决于学校的投资建设。硬件设施方面,线下课堂多媒体设施,如网络中控、投影、音响、智能讲台、触摸屏等,这为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基于上述硬件设施,学校建立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线上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方法。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单凭课上教学时间和课本知识不足以支撑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而互联网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自行规划学习时间。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测试结果展开评估,教师可以编制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习惯等进行客观分析,并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手段打造可视化评价报告,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结束语

思政课程是引导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课程,具有明显的思辨性,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文化日新月异,各种思潮交叉影响学生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它还原了思政教学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论证,进而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为了保证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认真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状态,整合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思政教育效率。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