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系琼苑 锦笔写初心
——记剧作家、艺术评论家袁振奇

2023-09-14 12:07彭林刚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扬剧江苏省创作

■彭林刚

1996年袁振奇(右)于北京医院拜访曹禺大师

老艺术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将艺术奉献于人民。

年逾八旬的著名剧作家、艺术评论家、诗人袁振奇,还在他刚走出校门时,因为国家需要,便成了一名“扬剧人”,是江苏省扬剧团主创,后来还是剧团领导,数十年来,呕心沥血,硕果纷呈,直至白发苍苍,依然默默地为那方园地不辍耕耘。他生于1940 年1月,祖籍江苏镇江,1961 年苏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国家一级编剧,曾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扬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戏曲学会理事、江苏省扬剧团团长、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学院兼职教授,同时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现为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

袁振奇在国内各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和文艺评论等文章三百余篇,但他的突出贡献还是在剧本创作方面:《王昭君》《断太后》《牛仔女皇》《三把刀》《海图神灯》《母亲河》《把关人》《炉火熊熊》《三把算盘》《鳗鱼明星》《聚宝盆传奇》《情定关山》等几十出耳熟能详的驰名佳作,以取材宏阔,立意高远,唱词清新典雅、臻于诗境而蜚声剧坛,多部作品先后获省级以上创作大奖,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扬剧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幼时,袁振奇即表现出创作方面的不俗才华,被老师同学称为“文豪”。小学在泰州《少儿报》上面发表过多篇诗歌,中学时期创作的《大运河边诗草》《翻砂工》《一台矿石收音机》等相继发表在《星星诗刊》《新华日报》《中学生》等报刊杂志,其中部分诗歌、散文收录到《江苏十年诗选》《中学生阅读文选》。大学期间,袁振奇迎来创作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他以“舒莎”笔名先后在《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以及《江苏文艺》《安徽文艺》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百余篇作品,上海报纸称他为“校园诗人”。

苏州大学毕业后,袁振奇没有从事历史专业方面的工作,因其创作特长被分配到江苏省扬剧团担任编剧工作。他进团后较快地“入门”并成为主要创作力量。当时正值上级号召“推陈出新”挖掘传统之时,高秀英、林玉兰、王金洪三位老艺术家仅凭记忆在剧团的排练场演出了幕表戏《断太后》一剧,团领导为了培养袁振奇,当即决定由他独立执笔,对该剧进行记录、整理和加工。

在去芜存菁的创作过程中,袁振奇尽可能保持幕表戏原剧的架构,并致力于突出流派特色和人物塑造。首先,充分考虑了“高派”声腔在全剧中的核地位,设置了“西皮梳妆台”“哭小郎”“数板”“剪剪花”“堆字大陆板”等板式,“高派”声腔艺术得到一次集中展现,并恰当地用于刻画李后的个性特征和复杂心态。其次包拯人物塑造视角独特,从李后要他步行到寒窑,又要他进窑断案,再到要他当面跪下方肯吐露冤情等情节设置……李后一次次“无理要求”将包拯步步下沉到最低层,使其为国为民的高大形象步步提升。再者,淳朴可爱的小人物范仲华亦是独具特色,充满底层百姓的生活智慧,也为充满悲情的平冤戏平添出浓浓的喜剧色彩。

扬剧《三把刀》

扬剧《断太后》

扬剧《母亲河》

然而从幕表制到剧本制,演员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剧本完成后,高秀英却说“堆字大陆板”唱词不好唱。这事被老剧作家石来鸿知道,他到高秀英面前试唱一遍,高秀英笑了:“亏你提醒我,是好唱哩……”高秀英对唱词排列稍加调整后,又创造性地增加了“导板”,《断太后》“堆字大陆板”唱段,成为高派“堆字大陆板”唱腔宝库中最具特色的一段,也是继《拷打寇承御》《鸿雁传书》后“堆字大陆板”唱腔的第三次升华。通过这次小插曲,袁振奇与高秀英从此成为可以推心置腹、相互信赖的忘年交。

《断太后》以崭新的面貌正式登上扬剧舞台,戏剧大师田汉路过南京,看完该剧高兴地说:“扬剧《断太后》好看,很有特色。”1962年参加江苏省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一炮而红,人们竞相观看、好评如潮,该剧成为高派经典剧目,代代传承,久演不衰,也是扬剧的优秀代表剧目之一,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精品库》收录。

袁振奇入职试笔便获成功,坚定了创作信心,以后又创作出大量可以代表扬剧的优秀作品。

现代小戏《把关人》《炉火熊熊》创作于火红年代,带有明显时代烙印,在当时产生过强烈的社会影响,曾参加江苏省革命现代小戏的调演。197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了单行本。

《牛仔女皇》是根据张士敏同名小说创作改编的一出大型现代扬剧,讲诉的是高中落榜生李雯投身商海,最终成为“牛仔女皇”的故事。袁振奇作为第一作者和全剧统稿,为剧目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剧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定为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慰问全省劳动模范演出剧目,并获得江苏省首届扬剧节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等多项大奖,此外剧本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兆丰杯”戏剧文学奖。

《牛仔女皇》也造就了优秀青年演员徐秀芳,彼时袁振奇力推徐秀芳,并激动地说:“小徐才二十出头,就如此成功地塑造了《牛仔女皇》中的李雯形象,将来的艺术道路不可限量。”果然徐秀芳在十数年后摘取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奖桂冠,成为第一个摘“梅”的扬剧人。

袁振奇与人合作,被誉为扬剧现代戏中里程碑式剧目的《三把刀》,以火热的激情歌颂新时期古城扬州服务行业的新一辈,鞭挞了轻视服务行业的陈腐思想。该剧在宁首演即受到陈慕华副总理的高度评价,次日《新华日报》在头版推出了详实的组合报道。此剧荣获了省新剧目观摩演出剧本奖等,同时获江苏戏剧最高奖“百花奖”。1983年,袁振奇又执笔将其改编为扬剧电视戏曲连续剧《琼花飘香》,成为江苏电视台戏曲电视连续剧的开山之作,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央视综合节目优秀奖,出版的戏曲电视剧光碟受到广泛欢迎,并远销海外。

《海图神灯》系专门为“全国暨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盛会创作的剧目,该剧在南京和上海演出时红极一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交通部部长彭德清观看演出,省委书记顾秀莲率领省四套班子成员亲临剧场,南京军区、省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也出席观看。此后,省政府特别安排赴沪汇报演出,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观看了演出,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袁振奇作为《海图神灯》的主创人员,同时又是剧团和剧组的责任人自然功不可没。

扬剧《母亲河》由赵瑞泰、袁振奇(执笔)编剧,这源于一个真实感人泪下的故事,讲述了被日军掳至中国的韩国少女沦为慰安妇,战后滞留在中国,被善良的中国青年收留,并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该剧成功上演后,韩国首都大报曾撰文介绍,在南京和上海举办“扬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活动中广获好评,同时获得江苏省首届”加佳杯”青年戏曲节剧目奖等诸项荣誉。省教育工委、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了《母亲河》走进校园演出活动,一度在南京的各高校掀起一股扬剧旋风。剧本发表在1997年《影剧月报》第1期。

袁振奇在扬剧创作中不断超越自我。如果将袁振奇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是他的第二个创作高峰。而1996年创作的扬剧《王昭君》,预示着袁振奇第三个创作高峰的开始,也是他剧本创作全面升华到诗化风格的阶段。

扬剧《王昭君》是在曹禺话剧本和江蛰君京剧本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改编的。袁振奇曾赴京拜访病榻上的曹禺先生,大师欣然题写剧名,并嘱咐说:“扬剧剧本一定要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改一改。”

袁振奇谨遵大师嘱托十三次易稿,扬剧《王昭君》首次推出即被文化部选为向全国推荐的百台优秀剧目之一,同时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戏剧节,捧回优秀编剧奖、优秀剧目奖等众多大奖,成为获奖最多的剧目。2001 年在首都舞台上惊艳亮相,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一举囊括创作、舞美、演出等多项金奖,在京专家一致认为:扬剧《王昭君》是“对曹禺大师话剧原作的一次十分成功的再创作”“是新时期新扬剧的代表之作,在扬剧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著名戏剧专家曲润海在《中国文化报》刊出组诗内有《赠袁振奇同志》一首:“一尊女神象,四年细雕琢,手稿十二卷,卷卷是心血。”随后袁振奇又应江苏电视台之邀,将舞台剧改为同名戏曲电视连续剧,先后获省优秀电视剧奖、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七届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电视剧奖。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定义中国戏曲是“歌舞演故事”,唱段是戏曲重要组成部分,唱词的文学性极大地影响着剧本的文学性。袁振奇十分重视唱词写作,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造诣,《王昭君》剧本刚发表即被多所大学纳入当代文学教材中,下面以该剧唱词举例说明:

“听院外迎宾鼓乐竞喧嚣,小院里重门紧闭锁寂寥,宫墙内似水流年催人老,何日里无边春色染眉梢”“辞别汉阙出长安,香车宝马卷紫烟。凤辇之中带笑看,满眼春光景色鲜,水比御沟宽,天比未央蓝,花比上林艳,人比汉宫欢,我好似放出玉笼金丝燕,又飞回湛湛蓝天”

扬剧《王昭君》

扬剧《海图神灯》

“胡笳声咽送悲凉,大野苍茫、心也苍茫,数日来紫塞外春寒料峭,才见了春光,又大雪纷扬。欲将明月女儿心,换来情暖似春阳,只说种下相思豆,结出胡地合欢香,不料相知梦难圆,满心热望凝冰霜,都只为此身系和亲,旋涡无情卷红妆!但见这雪漫苍原添神伤,不由我起乡愁去意徊徨,倘若是草原无意留远客,我定要迷途知返早还乡。”

“接刀在手热泪涌,这宝刀光华璀璨气吐长虹,凝聚着伉俪相知情深重,寄托着汉胡通好山海盟。抵龙廷,流光荏苒,如影如梦,听连天的苦雨,看卷地的烈风,天下事,好事多磨,造化作弄,银霜飞过,秋叶更红,冰雪消尽,春水融融,看今日,草原之上,风静尘息,旭日当空,繁花似锦,大野葱笼,云雾散,夫婿含笑,绣帐春浓,情真意挚,愧吐私衷,连日来,多少委屈,多少隐痛,多少徬徨,多少惊恐,顿化作,悠悠白云,缕缕清风!从今后,琵琶羌笛,和谐交融,原上试马,鞍辔相从,甘苦同当,患难与共,永不相疑,心心相通。喜看那,汉胡和亲,并蒂花红,天地同春,万木争荣,歌舞升平,举世称颂……《长相知》传千秋回响云空!”

袁振奇几十年耕耘扬剧园地,对扬剧有着相当深度的研究,他曾先后担任省市戏曲志编委,在非遗主管部门为扬剧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艺档记录工程时,大多由他担任学术顾问。近年由他主编的《扬剧进校园读本》一书,首次总结概括了扬剧艺术的四大特点,对扬剧各大流派的形成、发展和风格特点也有精确的表述。他十分精辟地指出:“扬剧发源于旧有‘戏曲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又在大都市上海形成剧场艺术,获取了博采众长、创新求变的精神气质,还因为它植根民间,使它充满乡土和生活气息;多元化的声腔结构和复合型的剧种特色,赋予它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的独特风格。”这个很有见地的论断,纠正了以往人们对扬剧的误解,对正确认识扬剧是大有裨益的。

袁振奇在完成各种艺术创作的同时,还担任了江苏省扬剧团团长。其间,先后成功地策划许多产生过影响的重大扬剧演出与各类活动,为剧团组织推出《王昭君》《巡按还乡》《海图神灯》《母亲河》《我想有个家》等多台扬剧的精品力作以及扬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江苏省扬剧团建国四十周年大庆等。此外,作为江苏省文化宣传部门专家库成员,袁振奇多次担任各种戏曲类比赛、优秀剧本评定及剧本研讨等活动的评委。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直院团体制改革过程中,袁振奇与张继青、黄孝慈等十多位著名老艺术家一道,获准成立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委员会,并延期退休,袁振奇作为艺指委成员,仍然辛勤耕耘于他钟爱的扬剧事业,他的名字时常以艺术指导、编剧、文学撰稿的身份出现在江苏省扬剧团的演出节目单上。即使2004年底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他的艺指委聘任期一直延续至今。

袁振奇的艺术人生,也许可以用得上两个关键词:贡献和执着。2014年省里设立了“江苏省艺术贡献奖”,以此表彰对江苏文艺事业卓有贡献的老艺术家,袁振奇是他所在单位唯一的获奖者。这应是实至名归的。

猜你喜欢
扬剧江苏省创作
江苏省交通图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江苏省政区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扬剧的历史传承及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