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
——评话剧《新华方面军》

2023-09-14 12:07许可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报童新华日报新华

■许可

记得小时候经常在影视剧上看到:小小的报童,斜挎一个布袋,里面装着满满的报纸,走街串巷,手上挥舞着一份似乎还带着油墨味道的报纸,高声叫卖:“卖报,卖报,《新华日报》!……”每个叫卖《新华日报》的报童脸上都闪耀着卖其他报纸的孩子脸上所没有的骄傲的光芒。那时的笔者想,《新华日报》肯定是份特别厉害的报纸。《新华日报》到底厉害在哪里,儿时那点浅薄而朦胧的认知都来自影视作品——办报纸的人要在很恶劣的环境中印刷;写新闻的人甚至在监牢里用铅笔在从衣服上撕下的破布上写稿,然后再辗转地传递出去;卖报的报童需要用国民党的报纸做掩护,把《新华日报》压在下面,避过搜查……因为,它传达给民众的是真相。

总书记曾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新闻舆论战线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华日报》便是诞生于抗战硝烟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它的发刊词中写道:“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斗争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当年,毛主席把“新华”二字在宣纸上写了很多遍,最后选了最满意的两个。从创刊到1953年,毛主席三次题写报头,足见其重视。因其创办在国统区,该报受两党的关注、重视程度自是不言而喻的,可谓是艰苦卓绝而又功勋卓著。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曾称赞“《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评价之高,足见其重要。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新华方面军》,主要表现周恩来在创刊初期,在大后方与敌人周旋的大智大勇,用了7集的体量。电影和儿童剧《报童》也是只描写新华日报社的报童。没有哪部作品是以这张报纸为主题的。一张报纸,很轻,又很重。《新华日报》创办至今85年,资料之繁杂,浓缩展示在舞台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写周恩来等人?缺少新意;面面俱到?不免流俗。罗周老师选取了1938—1947 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几段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和事件,用四个虚构的人物将这些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动荡的年代,能在国民党眼皮子底下取得不凡的成绩,背后是以这四个青年为代表的新华人的付出与牺牲。

秦一江、杨子斋、于锦如、梅容分别是编辑部主任、记者、经理室职员、校对,一个编辑部最基本的配置。

秦一江,大幕拉开,他正与田慎之在临时报馆印报,在他手上的是撤离前的最后一期报纸。头上是敌机的轰鸣,身边是轰炸后的烟尘,这些并不影响两人手上的工作,两人谈论的却是重庆、武汉的美食和爱情……这样的环境大概就是当时编辑部工作的常态。当时的他还是热血青年一枚,不惧牺牲,只有理想和信仰,没有电,手摇也要把报纸摇出来。当他给田慎之讲自己的求婚过程时,他有点小得意、还有点小嘚瑟。“新升隆”被日机轰炸,未婚妻锦如“尸骨无存”。秦一江得知消息后会发疯,会借酒浇愁,会因为找不到尸体而骗自己。在他准备走出悲伤的时候,他需要给杨子斋一个交代,因为愧疚,他只能把自己灌醉才能面对杨子斋,“醉了,才敢来找你。干!正宗江津老白干,你也醉了,才好讲话!”一句话将男人之间的友情表达得十分到位。他怕连枪都不会用的杨少爷在战场上有危险,杨子斋却说:“我杨子斋,不会开枪、不会放炮,我的抗日就是拿起笔,做武器!”这时的秦一江只希望锦如的打击不要再重复。因抢米事件共产党被诬陷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街头采访、记录,把真相带回编辑部,这时的他沉稳了很多,“这是真相、是同志的生命之托!我把它揣在心口,一口气从成都跑回重庆!”是编辑部赋予他的职责让他成长。

杨子斋,一个带有悲情底色的男人,好像忠实追随的高富帅注定是“男二”,得不到女主的爱。他与锦如两小无猜,一路追随,他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锦如的牺牲对他的打击甚至超越了秦一江。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他要“亲眼看到、亲手写出”,让民众知道前方的战士是如何浴血奋战的。这也许是对锦如的交代,也许是自我的放逐,也许他就是只想离锦如近一点。他从第一线发回的报道里有战士和百姓的温情,更有战场的残酷与残忍。消失一段时间再次回到编辑部的他说自己是叫花子,他被现实击垮了,不想干了。秦一江牺牲前将钢笔交给他,“这是武器,党给我们的武器!拿着、拿着,我们的抗日,就是拿起笔,做武器……”这句话是他临行前跟秦一江说过的,当时他也许并不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好友的嘱托和梅容的爱让他重新振作,杨子斋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重新拿起了他的“武器”。

锦如和梅容是两位性格迥异的姑娘。锦如“牺牲”后也没有离开编辑部,“抢米事件、皖南事变、查封报社……都靠它传送”。当她遇到秦一江,她宁可被误会,她告诉自己,“只有往前走,才能重逢”。编辑部要撤离到延安,可她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她还要继续往前走。“飞机腾空之时,我无论身在何处,一定抬头望着天空”,我想,她甚至不能向飞机招手送别。平淡的话语却最能激起观众心里巨大的悲伤。

如果锦如是钻石,耀眼奔放,那么梅容就是玉石,温润内敛。

值得一提的还有张安易,燕京大学毕业,作为监察,却十分欣赏《新华日报》,在对方再三逐客的情况下,以还在下雪为由赖着不走,依旧滔滔不绝:“我每期必买,贵报……叫人爱不释手,‘新升隆号’纪念特刊,把内子都看哭了……那么多大家给你们供稿……”雪停了,他只得悻悻地走了,这就是《新华日报》的魅力吧,也为张安易这个人物平添了几分可爱。还有巷口的太太们,几句八卦的闲聊就把时局讲得清清楚楚。

罗周老师用一个编辑部把四个年轻人集合在一起,他们哭、他们笑、他们抗争,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灵魂和色彩。这个编辑部里,不光有让人热血沸腾的家国大义,还有悲欢离合、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上演。他们用最大的勇气报道事实真相。他们在人生的转折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相同的战场走向自己的战场,但他们最终还会在终点相逢。

秦一江、杨子斋、于锦如、梅容身上闪耀着无数新华人的光辉,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那个时代;他们用手中的笔,以最大的勇气报道真相、揭露丑恶。他们也是时代的推动者。他们手中的笔,是比枪更厉害的武器。

猜你喜欢
报童新华日报新华
一颗富有的心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乱发脾气的小熊
基于预期的报童问题研究
我当报童啦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第八十三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