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3-09-16 15:13王俊华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霍邱县麦种锈病

王俊华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曹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霍邱 237443)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属亚热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小麦的种植与生长,这极大地推动着霍邱县小麦产业发展,2022 年当地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70 万亩。小麦种植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合理,病虫害防治是否及时、科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及后期小麦产量、品质、种植效益。为实现小麦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做好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1 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 麦种选择及处理

1.1.1 优选良种

小麦的产量及质量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了劣质、不适宜当地生产条件的小麦品种,那么其产量和质量也必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小麦种植之前做好选种工作非常重要。麦农要提高选种意识,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地墒情、病虫害发生特点、小麦的实际用途等多项因素落实选种工作,优先选择单株产量高、大穗大粒、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抗倒伏、抗病抗虫、抗逆性好、早熟的品种。以霍邱县为例,目前当地主推品种包括:周麦23、皖麦54、新麦21、扬麦15、宁麦24、镇麦10 号、扬辐麦10 号、扬麦25 等。确定品种后,麦农要从正规渠道采购麦种,建议由村集体统一采购,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1]。

1.1.2 麦种处理

小麦播种前,应当妥善处理麦种,在保证出苗率的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首先,要筛选麦种,利用风选、机选等方式,清除麦种当中的杂质、瘪粒、蛀虫粒、碎粒,留下优质饱满的麦种备用。其次,要晾晒麦种,晴天将麦种摊铺在防水布上晾晒48 ~72 小时,控制好厚度,以5 cm为宜,每间隔3 ~5 小时翻动1 次,保证晒种的均匀性。需要注意,禁止在水泥路、沥青路上晾晒麦种,避免高温将麦种烫伤影响发芽率。再次,使用激素浸种,尤其是干旱地区、干热风常发区,可使用抗旱剂拌种,能够达到抗旱增产的效果。高水肥麦田使用矮壮素浸种,有助于降低小麦倒伏的概率。最后,使用药剂或微肥拌种,若麦田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建议使用微肥拌种,如:硼砂溶液、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确保小麦高产。若麦田病虫害高发,建议使用药剂拌种,推荐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复合型药剂拌种,降低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率。

1.2 土地选择及整备

1.2.1 麦田选择

小麦生长对土地的要求并不高,但要想达到高产的目标,就要高度重视土地选择工作。麦农要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提高轮作倒茬意识,建议小麦和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实行2 ~3 年轮作倒茬,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的地块应当实行3 年以上轮作,切记不可重茬连作。同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灌水方便、pH 值在6 ~8 之间的中性土壤或微酸微碱性土壤种植小麦。要远离一切污染源,如:制药厂、化工厂等,避免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2]。

1.2.2 翻耕施肥

上茬作物收获之后,应当及时整理土壤,清理干净上茬作物根茬、地膜以及田间的碎石,避免影响播种作业。要深翻深松土壤,深度达到25 cm,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通透性,让土壤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标准,形成上虚下实的耕层构造,为小麦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地的同时,应当施加充足的底肥,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通过测定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控制基肥施加量,一般情况下,每667 m2撒施腐熟厩肥2500 kg、三元素复合肥30 kg 即可。若麦田常年病虫害流行,建议再撒施适量的辛硫磷和生石灰,可预防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1.3 机械播种及要点

1.3.1 适期早播

小麦播种时间是否适宜,会对出苗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麦农应当充分结合小麦品种特性、温度湿度等因素灵活调控小麦播种时间,确保在最适期内完成小麦播种作业。小麦播种时,应保证温度稳定在10℃以上,而且要留意降雨情况,做到足墒播种,保证小麦的出苗率。具体来说,冬性、半冬性品种建议在10 月上中旬播种,偏春性品种建议在10 月中下旬播种[3]。

1.3.2 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

新时期小麦播种作业时应当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法,建议麦农使用悬挂式24 行集旋耕、施肥、播种、覆土、滴灌带铺设功能于一体的复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该播种机行距为15 cm,播幅为3.5 m,能确保下种均匀,覆土一致,滴灌带铺设平整,能为后期小麦生长营造有利的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按照预设路线进行小麦播种作业,确保小麦播种沟平垄齐、深度一致、下籽均匀、播行端直。

1.3.3 合理控制播量

小麦播种时控制好播量非常关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田间环境,促进小麦生长。麦农应当结合土壤墒情、品种差异等因素灵活控制播量。一般情况下,每667 m2最佳播量为13 ~15 kg,若晚播,每晚播2 天,需增加播量0.5 kg,大穗型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5 万~18 万株为宜,中多穗型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3 万~16 万株[4]。

1.4 麦田管理关键点

1.4.1 适时中耕

中耕是小麦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麦农应当合理控制好小麦中耕时间,重点做好返青期的中耕工作。适时中耕能有效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松散透气性及保温保墒效果,而且能够将麦田内的部分杂草除掉,防止杂草和小麦争夺水肥,促进根蘖早发稳长。

1.4.2 化学除草

麦田内杂草数量较多时,应当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麦农应当结合杂草种类正确选用除草剂,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如:甲基二磺隆、唑啉草酯、啶磺草胺等除草剂对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有效;双唑草酮、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等除草剂对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防治有效。要合理控制喷药时间,建议在小麦拔节之前,杂草2 ~3 叶期喷药,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喷药,喷药后1 小时内若降雨应当再补喷1 次,提高除草效果。

1.4.3 因苗施肥

小麦追肥难度较大,因此在前期施加了充足基肥的情况下,后期一般无需追肥,但若前期底肥施加不足,导致后期小麦长势弱,此时麦农应当及时做好追肥工作。要重点做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的施加工作,针对弱苗,建议随雨撒施尿素8 ~10 kg,起到促弱转壮的效果。对于壮苗,无需施加返青肥。进入拔节期后,结合降雨追施尿素10 kg作为拔节肥,促进小麦生长,增加千粒重。

1.4.4 浇水防冻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求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结合小麦需水规律及自然降雨情况妥善做好浇水及排水工作。要重点做好越冬水的浇灌工作,小麦越冬之前及时冬灌,可起到增温防冻的作用,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杀灭越冬害虫,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春季3 月份若遭遇倒春寒天气,会对小麦返青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麦农应当密切留意天气情况,寒潮来临前通过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式,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针对遭遇冻害的麦苗,可通过补肥的方式促进麦苗恢复生长,降低对产量所造成的影响[5]。

1.4.5 预防渍害

近年来,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出高发趋势,对小麦生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麦渍害也叫湿害,多发生在排水不良的低洼麦田,因小麦生长期间降水过多,土壤湿度大,土壤空气不足,导致小麦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活动受阻。同时在缺氧条件下,好气性细菌受抑制造成速效养分减少,土壤中大量还原性有毒物质积累使根系受害,进而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轻则黄叶不长,重则烂根死亡。因此麦农要高度重视渍害的预防工作,提前清理麦田排水沟,及时排出雨水,避免雨水在麦田内积聚引发渍害。

1.4.6 控旺防倒

针对播种时间过早、播种量过大导致稠旺的麦田,前期应当及时做好间苗工作,改善麦田光照和通风情况,促进麦苗生长。后期若麦苗依然有旺长的现象,可喷施矮壮素进行化控,降低麦苗倒伏的概率,保证小麦整体产量和质量。

2 霍邱县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1 锈病

锈病是霍邱县小麦种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也被称之为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该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小麦锈病的病原是担子菌,主要随风雨传播。结露、下雨时小麦锈病发病率升高。若选用的麦种抗病性弱,播种时间不适宜,田间管理不到位,会进一步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病率。患锈病的小麦,初期叶片、秆上会出现一些褪绿色斑点,然后病部形成夏孢子堆,呈红褐色,有的呈黄色,后期病部长出黑疱或粉疱,即冬孢子堆。小麦锈病的症状可概述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锈病防治措施如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种,优选高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做好麦种处理工作,包括:晾晒、浸泡、药剂拌种等,防止种子携带致病原;合理控制播种时间,不可过早播种;加强施肥管理,合理控制氮磷钾肥的比例,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提升小麦植株抗病性;及时清理掉麦田内的自生苗,减少麦田内的越夏菌源数量,降低秋季小麦锈病发病率;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6]。

2.2 赤霉病

赤霉病在霍邱县小麦种植中发病率极高,是当地重点防控对象。小麦赤霉病也被称为烂麦头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随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率明显升高。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是小麦赤霉病高发期,此时若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大雾天气,即可能导致赤霉病的发生。此外,若品种抗性差,土壤黏重,板结,排水差,地势低洼,滥用氮肥,也可能造成赤霉病的发生。小麦发生赤霉病的主要表现如下:苗腐,发病麦苗发黄瘦弱,根冠逐渐腐烂,腐烂处极易断裂,断口处为褐色;茎基腐,基部逐渐腐烂,颜色呈褐色,后期整株枯萎死亡;秆腐,叶鞘上形成褪绿色斑点,呈水渍状,然后病斑不断扩大为不规则状,颜色变为淡褐色,影响小麦正常抽穗;穗腐,麦穗出现淡褐色的病斑,呈水渍状,潮湿环境下病部形成胶状霉层,颜色为粉红色。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如下:科学选种,优选高抗赤霉病的麦种;重视药剂拌种,常用药剂为粉锈宁,可以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做好无病种子田的培育工作,通过清洁田园、深耕灭茬的方式,降低菌源数量;适时早播,防止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之后遭遇阴雨天气;做好施肥管理工作,科学控制氮磷钾肥三者的比例,防止小麦徒长;做好浇水排水管理工作,保持麦田土壤水分适宜,及时排出积水;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

2.3 蚜虫

蚜虫是霍邱县小麦种植时主要虫害之一,其破坏性较大,会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小麦蚜虫主要积聚在小麦叶片背面、基部茎杆上吸食汁液,同时会排出蜜露,落在叶片上,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同时会污染小麦,引发煤污病。此外,蚜虫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小麦病毒病的发生。被蚜虫危害的小麦,前期整株发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后期受害部位出现大量的黄斑,此时小麦叶片逐渐发黄,麦粒饱满度下降,有时麦穗变为枯白色,影响正常结实,严重的整株枯死,小麦减产严重。

小麦蚜虫防治措施如下:重视药剂拌种工作,建议在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控苗期蚜虫的发生;做好土壤整理工作,深翻晾晒土壤的同时用吡虫啉颗粒剂消毒,杀灭土壤中的虫卵,降低越冬蚜虫基数;做好除草工作,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自生麦苗等清理干净,防止蚜虫在此栖息和繁殖,减轻其对小麦的危害;应用以虫治虫技术,在进入蚜虫危害盛期前在麦田内释放其天敌,如食蚜蝇、瓢虫等,可杀灭麦田内的部分蚜虫,减少蚜虫数量,但要注意释放天敌后禁止再喷施化学农药,避免对益虫造成危害;重视对生物农药的使用,如阿维菌素、蓖麻油酸、烟碱、耳霉菌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科学使用黄板,在麦田内设置黄板,每667 m2设置30 张左右,可诱杀蚜虫;麦田内蚜虫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50%辛硫磷乳油2000 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7]。

3 结语

综上所述,霍邱县是农业大县,小麦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保证小麦安全生产尤为关键。新时期,为实现小麦高产、丰产、稳产的目标,要认真做好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工作,掌握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同时要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霍邱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提高小麦产量及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霍邱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霍邱县麦种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霍邱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分析
落麦种
霍邱县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展览教师作品
霍邱县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展览学生作品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不花一分钱,小麦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