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9-16 18:00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华育小学陈晓辉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名师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华育小学 陈晓辉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并提出,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2022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的目标任务。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从决策话语、学术话语转向实践话语,并基于学校、教师的真实现状,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S 小学是一所刚成立1 年的小学,学校50 余名教师中,有3 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以下简称“老教师”)不足10 人,其余均为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以下简称“职初教师”)。在这些职初教师中,部分教师甚至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从学科分布上看,除了个别学科有老教师,大部分学科均为职初教师,甚至有的学科只有1 名教师。如何解决学校“老带新”“师带徒”的职初教师成长路径的问题,成了摆在S 小学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意义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所谓“学习型组织”,即持续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团体。该理论以“五项修炼”为基础,开发三种核心学习力,即通过“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培养反思性交流的能力;通过“系统思考”培养理解复杂事物的能力。其中,“自我超越”要求成员充分分析现状,不断建立新目标,实现自我开发与突破,这是学习型组织生命力的源泉。“建立共同愿景”要求成员开放交流,建立共同目标。“改善心智模式”要求成员正视自我的不足,通过自我开发与完善,改善心智,提高认识。 “团队学习”体现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实现共同愿景。“系统思考”要求成员集其他各项修炼于一体,从整体出发,系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反馈、调节,直至解决问题。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的涵养共同愿景,浸润系统思考,开发心智模式,强化实践反思,培养能够协作创新、持续发展的个体和团队,为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可能性。

基于此,S 小学积极探索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策略,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任教学科,以及专业不足和发展需求,组建了若干学习型组织,即“S 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实践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以教师自愿参与为前提,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参与教师联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的非正式组织。这类学习型组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成员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增强职业获得感。

(一)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对未来共同的期待或目标,是凝聚成员、推动组织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核和强大动力。共同愿景聚焦全体成员发展的核心问题,兼顾阶段愿景与最终愿景。不同的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S 小学的各个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能够居于各个共同体成员的实际及个人愿景,建立各自的共同愿景。如三笔字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是“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由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组成的共同体,其共同愿景是“掌握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能力,以及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这样的共同愿景切中了这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痛点。尤其是能否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大部分职初教师树立职业信心的关键所在。

关切教师实际需求,聚焦现实痛点,适当的共同愿景能够指引成员通过参与共同体的学习活动,突破自身发展困境,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以螺旋式的方式产生凝聚力,吸引成员主动、持续性投入,并从中获得满足感,进而不断深化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

(二)共同学习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支柱,成员在洞察动机的基础上付诸行动,不断突破极限,实现愿景。在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自我超越”是教师在自我发展方面的信念,是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精神追求,引导教师走出个人世界的“舒适圈”,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创造力。个体自我超越的实现促进了整个组织全体成员的专业发展,推动了整个组织的共同发展。

学习,是专业发展和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共同体中的每位教师都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特点。为使共同体中的每位教师都能够在组织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比较优势,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实现共同进步,S 小学从改善学校管理着手,由传统“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组织管理模式转为扁平式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开放的管理模式,积极营造民主、平等、信任的氛围,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将学习与自身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他人的优秀经验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用于指导工作。S 小学还针对校内名师、骨干教师不足的情况,积极邀请校外教育专家、知名教师以及学科教研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来,通过专家、名师的深入指导,推动各个共同体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学校针对各个共同体的各自愿景,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指定+”的阅读活动。其中,“指定”是指学校根据各个共同体的特点推荐指定书目,“+”是指由各共同体成员依据自身实际,进行同类书目的拓展阅读。例如:针对职初教师开展共读《新教师入职读本》活动,针对非师范类教师开展共读《小学儿童心理学》活动,针对班主任开展共读《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活动,并结合学校的学科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分享交流活动,使传统的个人阅读在团体的共同学习、分享活动中,实现“1+1>2”的智慧生长。

此外,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解读课标,或组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形式,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把握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并切实将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三)共同研究

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向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学科教学的胜任,是职初教师职业信心的关键所在。S 小学的教师在将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后,将其作为共同体研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实践探索,采用“聚焦学生学习历程和关键事件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一是课例教学分析,即通过观察课堂教学现场或观看教学视频,围绕研究主题,对课堂上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讨课堂上的教学事实;二是名师课例模仿,即通过观看名师课例教学,按照名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所任教学生的实际进行授课,并在课后进行反思;三是多人同课异构,即多名教师按同一教学内容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授课,成员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分析、研讨;四是单人同课多构,即邀请专家、名师或学科教研员在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则依据指导意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及授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对此,他给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S 小学引导教师通过教学日志、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为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并描述当时的应对措施和理论依据,对不满意的事件可撰写今后再次遭遇时的处理方法,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录播教室,多机位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并在课后反复地观看,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

此外,学校大力提倡“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引导、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问题,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学校还针对校内现有名师不足的情况,积极邀请校外名师走进校园,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通过邀请专业期刊编辑到校讲学,指导教师提炼研究成果,帮助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的科研信心,提高教师科研意识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四)组织管理

为了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行及其成员高投入且富有成效的参与,对组织的高水平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学校而言,对共同体的管理不仅限于对共同体的组建、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还要为共同体提供充分的支持。所提供的支持包含显性支持和隐性支持,具体包括文化氛围营造、资源支持,以及制度、时间、空间、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保障。

在学习型组织的自主管理过程中,组织承诺起到了关键作用。加拿大学者迈耶和艾伦认为,组织承诺是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稳定的心理束缚力,对个体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并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个因素:一是感情因素,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二是持续因素,指员工对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三是规范因素,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

S 小学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不断强化教师的组织承诺:

一是创设良好的共同学习文化。学校积极营造民主、平等、信任的文化氛围,使教师能够在共同体内及校内自由平等地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不断强化感情承诺。

二是针对各共同体的特点,为全体成员提供平等、持续而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如根据教师意愿或共同体需求购买书籍、课程等资源,邀请名师到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创设展示平台等,使教师在参与共同体的活动中得到提升,进而强化持续承诺。

三是学校建立奖励机制,指导共同体建立规范,明确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强化成员的规范承诺。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而言,教师在共同体的实践中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有效地推动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名师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