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实施方法

2023-09-16 13:27涂小芹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回答既是教学流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教学方法应用的具体形式,提出问题的有效与否,对教学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视提问的有效性,推动课程教学成效不断提升。文章在简要说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内涵、背景和意义基础上,说明有效性提问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析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改进路径,以此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80-05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学生解决学习疑问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基础性环节。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多数教师只是将提问等同于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极少有关注问题设计、问题反馈及学生提问等层面,由此导致提问环节有效性大打折扣。新型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推动提问方式、提问内容、问题解决等各个环节优化,以此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认识

(一)有效性提问的内涵

有效性是指活动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能够体现出活动成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也就是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积极思考,具备掌握问题的能力。提问则是教师以口头语言、书面、图形展示等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给出答案并给予点评的整体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组織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承担着提升学生认知水平、解决学生疑难困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等多种职责。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提问是指通过对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必须从提问的导入环节、问题层次性、问题反馈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实践和思维展开能力得到发展、推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

(二)有效性提问提出的背景

在中外教育活动开展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提问都有明确的认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职责认定更加宽泛,不仅要能够完成知识教育目标,还要能够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提问,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提问的认识和应用还较为粗放,问题设计较为随意,甚至是临时组织问题进行提问。多数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有效性问题较少,导致学生无法以问题作为支架提升学习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对问题反馈重视不足,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出恰当反馈,这样将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中,必须要提高对提问有效性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学目标要求出发,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实施方法进行提问,确保课堂提问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实施方法

(一)从设计视角优化提升有效性

从设计视角对问题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是组织提问的基本要求。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要合理确定问题的难度,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常较为简单,学生只是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回答,无须经过思考即可得到答案。这虽然具有提问的形式,但无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更难以体现出提问的有效性。二是问题设计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要能够深度挖掘出学生的主体认知,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考方向,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层面的错误。三是要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也就是能够为学生思考预留空间,能够推动学生求异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确保提问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数个用3个规格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拼图。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不同形式的组合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你用4个正方形拼成轴对称图形,你会怎么拼呢?用5个正方形拼成轴对称图形,又要怎么拼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在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时也能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兴趣。

(二)创设提问情境提升有效性

小学是推动学生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提问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提问有效性体现出来。提问情境的设计和组织,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教具创设提问情境,结合课程教学重点要求,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学生所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依托教具进行思考,提升提问有效性。二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利用最接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创设悬念或冲突,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是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在提问前先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提升学生注意力,再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点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让学生观察易拉罐,思考一下,用剪刀把易拉罐剪开后,能不能将侧面展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会是什么样的形状?再让学生说一说,展开成什么样的图形,更便于计算侧面积。在学生思考和讨论后,让学生用硬纸板做出一个底面半径 3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之后,思考与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并进一步总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优化提问类型提升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选择的提问类型,对提问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环节进行适当形式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特征,课堂提问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应用型提问,也就是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评价为导向,通过提问分析学生能否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情境中,并利用概念、原理、规律等,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二是分析型提问,也就是将学习整体材料分解细化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对各个部分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明确概念内部、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提问时,学生无法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够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综合型提问,也就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形成新旧知识转化,促进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四是评价型提问,是通过比较、讨论、判断等方式的提问,更为精准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确保提问有效性体现出来。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旋转”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铅笔做出绕同一点,角度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旋转。提出如下问题:①说一说两次旋转有什么样的区别?②第一次旋转(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生活中有没有一样的旋转?叫什么旋转?③第二次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又叫什么旋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之后向学生展示正常工作的钟表界面,在学生观察后继续提问:④请你在观察后说一说,钟表的指针是怎样变化的?⑤你能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提问: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哪些了解?

(四)加强问题反馈提升有效性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反馈,是传统提问模式存在的弊端。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根据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给予简单的对或错的反馈,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激励;回答错误的学生,则没有能够准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必须具有针对性且具有足够的激励性,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在学生接收到教师的反馈后,深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实现与知识学习要求的闭环,更好地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点左移”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小数点左移的规律是什么?多数学生都能够将左移规律的内容背诵出来,但是在课后作业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准确认识规律的内容,在进行移动时,依然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巩固和点评环节,就可以设计问题进行反馈,让学生先说出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再猜想左移的规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完成练习题进行验证,最终实现“小数点右移规律”到“左移规律”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的内容。

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成效受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和水平影响较为显著。具体至提问有效性层面,教师对教材整体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水平、情境导入设计能力、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的机智能力等,都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分数概念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能否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生活化场景,对有效性提问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能否清晰、准确、完整地表述问题,让学生清楚地把握问题指向,对提问有效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师提问的对象,也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受学生个体差异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受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影响,每位学生理解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明显不同。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到问题结构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尽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具体的小问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就近知识区范围内思考,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提问有效性也受学生个体思维定式影响显著,多数小学生更加适应教师提问、自己回答的模式,极少有学生具备质疑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够全面,由此也会导致教学有效性不足。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较为狭窄,也会对提问有效性产生影响。

(三)学科背景

数学是学生理性认识世界的基础性课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严谨性,同时在教材编写中,还有大量高度概括的符号语言,给小学生解决问题带来较大难度。在教师进行提问时,既要确保问题表述的严谨性,为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指明方向,又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未经思考下就直接得出问题答案。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导致提问有效性受到明显限制。

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优化方向

(一)梯度化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衡量,应当是以教学目标梯度为基本框架的,也就是确保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分层达成。虽然在具体实施中,提问内容和方式并不一定直接指向目标要求,但最终必然要落实在某一层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能够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带动原有知识结构、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在逐层思考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設计的问题不能直接用“对或错”“可以或不可以”来回答,而是要遵循由简单至困难、由浅显至深入、由表及里的原则,利用台阶式设计方式,将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出来。例如,在中低年级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可以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知识,或者是围绕生活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借助梯度台阶实现知识建构,将提问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二)多样化设计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接触外部信息渠道更加广泛,思维认知也更加活跃,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提升提问有效性,就必须要适应当前小学生生活认知和身心变化特征,采用多样化的设计,实现提问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入。例如,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所谓的“走神”现象,导致学习效率欠佳,也较容易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可以随机设计一些与知识点相关,但又不是直接计算解答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关于小数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问题:“请身高在1.50米以上的同学起立。”“请身高在1.40米以下的同学起立。”通过多样化的提问,让学生接着老师的思路提出同类问题,以此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共同进步,还能够让学生享受数学课程乐趣,减少低效提问,提升教学活动亲和力,利用更有效的师生互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三)人性化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问题设计,能够跳出数学的“工具属性”,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身心成长,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只是要求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导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意愿和解决问题能力,师生互动也是简单地以“问和答”为形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进行点评跟进,甚至有部分教师“居高临下”,从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在尊重数学课程逻辑性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以问题为桥梁,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性化设计需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心理诉求、主动表现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特征,保持以“解决问题”核心不变,但是表述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接收到问题时,愿意积极主动思考,并通过深入思考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在叙述问题时,吐字清晰、条理分明,以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要点,提升提问效率,帮助所有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

(四)去边界化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去边界化设计也可以理解为跨学科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达到良好的提问效果。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从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等方面出发,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各个学科元素,以这些有利元素为载体,引导学生选择最为有效的视角分析问题,提升提问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与体育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完成某种项目动作的“量”相关联,让学生将其与感兴趣的活动相结合来思考问题。通过去边界化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打破知识的边界,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在整体上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有效的去边界化设计,提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能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推动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五、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现保障

(一)注重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提问时,要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要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优化提问方式,确保提问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例如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以提升学生注意力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读懂题目为目的、以引导学生找准解题思路为目的、以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衔接能力为目的、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以目的为导向进行提问,才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确保学生能够紧随教师思路完成课程学习,确保提问有效性体现出来。其次,在提问时教师还应当根据目的找准提问对象,实现对各个层次学习能力学生的全面覆盖,才能够真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达到深度学习要求。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组织、评价,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实现的,因此需要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奠定课堂提问有效性坚实基础。对教师来说,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是首要的,教学目标应从全局出发,做好课堂提问设计和组织。其次是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要积极主动学习关于提问的方式方法,积极应用于课堂实践,深入把握提问有效性的特征。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围绕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能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推动学生知识建构的目标要求。再次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灵活性的方式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以针对性提问提升有效性,实现提问与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三)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是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特征,要从学生视角推动提问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做好如下方面优化改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等环节提出疑问,愿意积极主动提出疑问。其次是要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敢于积极主动提问,尤其是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答疑环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向老师提问、向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再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能够在说、做、想等各个环节,挖掘出自己的疑问,主动利用提问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此才能够将学生敢于、善于提问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真正用提问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六、 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提问动力,提升回答问题准确性,是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对提问环节的重视程度,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做好提问环节的设计和组织,真正以提问为载体,实现教学流程的有效衔接和深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蓓蕾.浅析有效性提问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5):49-51.

[2]张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150-151.

[3]李振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81.

[4]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199.

[5]魏著雪.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才智,2019(25):51.

[6]张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9(8):129.

[7]崔钰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4):224-225.

作者简介:涂小芹(1994~),女,汉族,贵州仁怀人,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茶园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