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9-19 07:53李智慧
文教资料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高校学生

李智慧

摘 要: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教育主体被大数据信息环绕、教育工作开展受大数据信息传播影响等特征。为了满足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明确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目标、树立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大数据意识等要求。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依托大数据资源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依托多维度平台拓宽线上教学阵地、依托更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育体系等创新路径,以此实现跨维度协同,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学生 思政教育 创新路径

大数据技术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而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也是基于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随着“人—机—物”的深入融合,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以创造和积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实践空间。[2]在此背景下,面对新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索如何应用数据分析和利用科学技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界进行了大量关于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的理论探讨。在理论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动向,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建立预测预警机制等措施,以此逐步开展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然而,当前我国将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片面性、形式化和浅表化的缺陷。而在实际应用中,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的缺失、挖掘和使用数据不充分、大数据技术不足以及大数据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毫无疑问,将大数据应用于思政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优势、迎接挑战,并抓住大数据所带来的“机会窗口”,是实现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特征

(一)教育主客体被大数据信息环绕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文化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多样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能够以数据的方式呈现,甚至将全球人民联系在一起,实现合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创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据的支持。人们在创造数据的同时,也享受着数据带来的便利。[4]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在各个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对人们传统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数据信息的大量涌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样化的同时,也使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在当下的时代中更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5]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过程已不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的

根源。

(二)教育工作开展受大数据信息传播影响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与主流价值观念达成共识。但需要注意,人类的思维是复杂的,大量数据会导致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不确定性中形成一条自己的逻辑链。此外,信息交换、融合和再生等演化问题的实质是要消除受教育者对某些思想的不认可。[6]由于海量信息具有高度分散性,这些信息的增加使教育过程更加不确定,其中还包含许多无用

信息。[7]

我们在使用大数据时,存在道德上的问题和外来攻击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和制度約束以及道德引导,信息的泄露往往会带来秩序混乱的后果。因此,在使用大数据时,我们必须遵循原则并注重道德规范,以确保信息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完整性。[8]

二、大数据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

(一)明确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目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需立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目标。针对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需要更新和优化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利用多维度平台和教育技术手段拓展线上教学阵地,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形式。例如,结合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课程,组织线上讨论和研讨会,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交流和分享思政教育心得。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设信息化平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在创新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

(二)革新思政教育工作观念

如今,精准化、科学化、协同化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其创新的目标追求。在进行大数据创新的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要以大数据为中心,吸收其优势。数据闭环是指在应用大数据时,建立一个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反馈的闭环,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加速升级,极大地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效率。而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还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大数据,也许是因为数据不多,也许是因为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也许是因为技术发展缓慢。但观念上的变革是学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保证。[9]大数据是一种与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大数据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三)树立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大数据意识

从哲学角度看,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关的概念,在推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工作应当正确运用大数据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意识。建立大数据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环境的适应和指导自身发展的重要依据。大学生的“大数据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由许多因素构成的结构系统,其中,意识的转换是创新的开端。[10]当前,创新发展理念已经被确立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可见,思想这一认识层次的因素与创造有着直接的联系,活跃的思维能够更好地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遵循思想指导的。从价值的观点来看,从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到行为抉择,都能从总体上指导创新活动。对现实生活进行正确理解,可以引导现实生活,但任何事情、过程都在不断地发展,绝不会止步不前。因此,知识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为实践的发展提供精神保证,从而引导新的实践。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敏锐捕捉大数据价值,准确定位大数据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的地位,扭转我国传统数据意识淡薄的局面,树立良好的大数据资源意识、大数据价值意识以及大数据应用意识。

三、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依托大数据资源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不断深化,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较为刻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这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就像是“水中浮萍”,难以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这与思政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思政工作的创新。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信息搜索符合教材内容的社会热点和话题,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上。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耳目一新,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高效地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依托多维度平台拓宽线上教学阵地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不断增加,对各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基于大数据的优势,搭建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条件的线上教学平台,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政学习质量的提升,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在依托多维度平台时,拓展线上教学阵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思政教师要抓住校园网站、官方微博等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大力推动校园官方网站的个性化建设。思政教师要在校园网站上搭建具有特色的思政教学模块,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二,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平台。在出现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通过校园的思政教育平台,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答案,并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他们被外界的负面新闻所误导。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扩大网络空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三)依托更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教育体系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是可以量化的,为了防止学生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误导,我们必须对校园网络进行持续净化,加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为了依托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教育体系的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成立网络思政管理小组,由学校主管、宣传部、学生干部、校园网络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构成,并提供足够的经费和设施保障,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净网思政教育效果。第二,完善思政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科技,构建和完善学校网络卫生系统,实行安全认证,杜绝有害信息的流入。第三,建立预警机制,对学生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思政工作进行预测和分析,例如,学校可通过对学生在论坛、微信等社交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特征综合指导,从而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

(四)依托媒介素养教育突出学生自主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样,他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基于此,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高校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并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使用媒介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技巧,实现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保驾护航。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斷强化对学生信息识别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想和自省习惯,不盲目跟风,能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建立自己的媒体信息防线。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地利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工具,对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上述论述为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在实际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高校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的发展状态,个性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数据资源、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蓝飞鹏.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对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2):90-92.

[2] 李晓玲.师生共发展的课堂家庭教育研究——以家庭社会工作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11):155-158.

[3] 段广彬,姜媛媛,赵蔚琳,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1):103-105.

[4] 张颖,刘松艳,周屹博,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22):12-17.

[5] 胡庆山,向彪,王维.专业认证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论逻辑、现实审视与策略因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11):45-53.

[6] 战令琦.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以中原工学院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实践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12):99-101.

[7] 刘全明,刘辉,侯志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创业教育与实务”课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2(11):64-66.

[8] 张砾文.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2(6):110-111.

[9] 任永瑞.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思想探析——以王广亚教育理念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11):124-126.

[10] 李晓娟,帅秋萍.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33-36.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