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围城》中修辞的英译研究

2023-09-19 16:27秦志鹏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围城

秦志鹏

【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出发,以中国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元素修辞格为主要研究切入口,以钱钟书先生《围城》为材料,系统地论述了该作品中关于修辞格的翻译策略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同时,本文通过回顾关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前人研究成果,指出对于修辞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中国文学作品中。在文学作品背景下对修辞的分析与运用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将它与英语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为修辞翻译的研究提供经验,为中国文化的外宣工作贡献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修辞翻译;《围城》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32-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2.03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包括文化在内的诸多因素已经深入融合。文化宣传是一个国家获得更多主动权的关键。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语言障碍是不可避免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克服语言障碍方面不可或缺。修辞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与文化宣传密切相关。因此,修辞翻译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研究者。

修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修辞的运用使语言的效果更加生动。在文学作品中,修辞以其独特的形式获得了更好的表达效果,受到作家青睐。然而由于作者的情感和动机等主观因素,修辞的应用增加了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

目前,由于对修辞翻译的研究还很有限,所以对汉语修辞的英译进行更多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将把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汉语修辞翻译的研究。从而方便目标读者,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二、围城简介

1947年,钱钟书发表小说《围城》。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情感经历为主线。方鸿渐,一个来自中国南方乡绅家庭的年轻人,欧洲留学经历。回国后,方鸿渐遇见苏文纨和唐晓芙。由于种种原因,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的关系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方鸿渐迎娶孙柔嘉。但在婚后他们也未能维持和谐的关系。

1979年,由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翻译,于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围城》英译本。此外,该译本还被美国图书协会选为优秀学术著作。2004年,《围城》英文版再版。2005年,《围城》英文版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成为英语文化中的文学典范。

三、理论介绍

作为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范式,生态翻译学理论以“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础,对翻译过程所涉及的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胡庚申,2013)进行研究与讨论。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作为翻译行为主体,应对目标语言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剖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源文本并进行信息转换。在选择与适应的基础上,理论衍生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的转换。语言维度是指在翻译时译者对于表达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转换;文化维度是指译文所表达的语境效果;交际维度是指译文是否准确传达原文的交际意图(胡庚申,2013)。在进行适应与选择行为时,译者不能将三种维度割裂。只有在三种维度都具有较高的匹配度时,译文才能更好地融入翻译生态环境,为读者所接受与理解。

四、《围城》修辞翻译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后现代修辞理论将修辞定义为“追求语言交际效果的语言行为”(胡范铸,2002)。换言之,修辞是一种语言应用行为,其目的在于语言之间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文学作品可以获得更生动、更富有想象力的语言环境。这些由修辞构建的语境使交际意图为读者所理解。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明喻、隐喻、通感、拟人、反讽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围城》句子更加生动,更富有想象力。因此,在《围城》翻译中,修辞的翻译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

接下来,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围城》的修辞翻译,以三维转换为指导和评价标准。

(一)明喻

在汉语中,明喻是一种所指、能指和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它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用一个共同的特征联系起来。在英语中,明喻是一种涉及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修辞格,其中用“as”或“like”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James Nolan,2008)。译者通常采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明喻。在翻译中,清楚地表达能指和所指是很重要的。

原文:

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钱钟书,1980)。

译文:

I'm afraid Hung-chien couldn't manage her, as though Miss Su were some sort of hard object like a brick which would take the stomach of an ostrich or turkey to digest (Kelly, Jeanne & Mao, Nathan K.,2003).

这句话中,明喻的两部分别为“I'm afraid…manage her”和“Miss Su were…turkey to digest.”譯文没有使用“like”之类的词,而是使用了短语“as though”,这就引出了一个从句来解释。从语言维度看,英语善于利用从句来进一步解释或修饰主句。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利用从句来发展明喻的翻译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鸵鸟或火鸡的胃可以消化坚硬的东西,这是生物学中的常识,两种语言之间没有文化差异,因此不需要注释或额外的解释。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这种翻译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句子中,所指“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能指为“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所指的翻译是“I'm afraid Hung-chien couldn't manage her”,译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所指,更便于读者理解。由于普遍的生物学知识,能指的翻译对读者来说不那么难理解。读者可以通过明喻的翻译更好地理解原文。总的来说,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中明喻的翻译是得体的。

(二)隐喻

在汉语中,隐喻是所指和能指同时出现的一种比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在英语中,隐喻被定义为一种修辞格,指原本用来表示一个物体或想法的词被用来表示另一个物体或想法,从而表明两个物体或想法之间的相关性(James Nolan,2008)。在隐喻的翻译中,译者通常采用直译。在翻译中清楚地表述能指和所指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

罚你将来娶一个鼻息如雷的老婆,每天晚上在你枕头边吹喇叭(钱钟书,1980)。

译文:

……heaven will punish you with a wife who snores like thunder. She will blow a bugle by your pillow every night (Kelly,Jeanne & Mao,Nathan K.,2003).

在这句话中,比喻指把打呼噜当成吹号。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译文的字面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从文化维度来说,在两种语言的生态环境中,军号都是响亮声音的象征之一,所以翻译也是可行的。然而,從交际的角度来看,这种翻译是不可取的,因为译文会误导读者认为有人真的在吹枕头边的号角,而这与源文本的意图不符,源文本强调声音而不是动作。且从修辞定义来说,译文并没有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读者也没有马上得到原文的意图。因此,总的来说,这句话中隐喻的翻译并不是最恰当的。把打呼噜和直接吹号相比,可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获取原文。

(三)通感

这一部分将分析《围城》中通感的例子。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通感被定义为“一种医学状况,它使人同时体验五种感官中两种感官的混合感觉,例如将数字视为颜色,或将颜色视为气味。”(LDOCE,2014)在通感的翻译中,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重要。

原文:

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钱钟书,1980)。

译文:

Just looking at that meatball face of his will make people feel full (Kelly, Jeanne & Mao, Nathan K.,2003).

在这句话中,视觉效果是“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而且味觉效果是“人就饱了”,通过将视觉效果转化为味觉效果,使角色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四喜丸子”对读者来说是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直接决定了通感修辞在句中的翻译。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四喜丸子”是一种西方文化中不存在的中国美食名称。所以相对于注解,仅仅翻译成肉丸是不合理的。从交际角度来看,“四喜丸子”在这句话里就是表达脸大油腻让人不愉快的意思。将“四喜丸子”译为“meatball”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的真实意图,也无法实现通感所营造的立体性格的表达。因此,通感的翻译在本句中仍有改进空间。通过添加注释“四喜丸子”,可能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四)拟人

这一部分将分析《围城》中拟人化的例子。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拟人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中将一件事物或一种品质表现为一个人(LDOCE,2014)。拟人可以向对象传递思想和情感,因此直译是拟人翻译的主要方法,以忠实地保留源语言的语言形式和鲜明形象。

原文: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钱钟书,1980)。

译文:

The Red Sea had long since been crossed, and the ship was now on its way over the Indian Ocean; but as always the sun mercilessly rose early and set late, encroaching upon the better part of the night(Kelly, Jeanne & Mao, Nathan K.,2003).

在这句话中,钱钟书先生把太阳描述成一个人。“不饶人”来自中国谚语“得理不饶人”,指的是在争论中,如果站在讲道理的一方,就拒绝让步。常用来形容人很凶很固执。从语言维度来说,在原文中,“不饶人”是动词短语“迟落早起”的变体。在译文中,译者用副词“mercilessly”来修饰。从文化维度来说,虽然“得理不饶人”是一句中国谚语,但很容易理解,所以不存在文化差异因素。从交际层面来看,原文意在表达对天气的抱怨和不愉快。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ercilessly”意为残忍,没有仁慈或宽恕(LDOCE,2014)。根据解释,“mercilessly”是一个否定词,可以表示原文中不愉快的心情。综上所述,这句话中拟人的翻译值得参考。

(五)反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围城》中的反讽修辞进行分析。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反讽是指当你使用与你的目的相反的词时,往往是为了取笑某人或某事(LDOCE,2014)。在翻译反语时,译者应该考虑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内容和语用价值的变化。

原文:

褚慎明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冷冷道:“夜莺雌的不会唱, 会唱的是雄夜莺”(钱钟书,1980)。

译文:

Ch'u Shen-ming proved to be quite learned on the subject of the sex of birds. He said coldly, “The female nightingale cant sing. It's the male nightingale which sings.” (Kelly, Jeanne & Mao, Nathan K., 2003)

在这句话中,钱钟书先生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原文在“雌雄性别”后使用逗号,然后接着“最有研究”,是为了强调“最有研究”。结合文本中褚慎明对女性的态度,反讽在这里是为了表明褚慎明是一个性别歧视者。因为语言的差异,在英语中没有办法通过标点符号进行强调。所以译者用动词“prove”来达到效果。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最有研究”表明某人在某些方面是博学的。在译文中,“to be quite learned”这个短语也表明在某方面知识渊博。通过添加动词,译者弥补了英语和汉语中逗号应用的差异。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最有研究”和短語“to be quite learned”并无文化差异。从交际的角度来看,文本中的反讽是为了强调褚慎明是一个性别歧视者。在译文中,译者使用了动词“prove”来强调褚慎明在性别研究方面非常专业,这与前一节对褚慎明对女性态度的描述相呼应。因此,综上所述,这句话中反的翻译值得参考。

五、结论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功能。通过修辞的运用,故事更加立体,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语气更加幽默风趣。在汉语和英语中有许多相似的修辞手法,这说明了修辞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以《围城》实例为分析材料,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汉语修辞如何更好地翻译成英语。通过对《围城》中修辞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在语言维度上,译文能很好地契合原文;在文化维度上,翻译很难补偿文化差异,但可以通过注释等其他方法进行补偿;在交际维度上,由于读者的认知差异,判断交际目的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这个维度上,修辞的翻译是最具包容性的。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修辞翻译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可行的。在进行修辞翻译时,只以这三个维度中的一个为指导并不可取,且基于修辞学定义,本文认为交际维度应该在翻译指导中占据更大的比重。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通过这些研究,译者可以更好地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同时,以《围城》为分析材料有助于为其他此类文学作品的修辞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解。

参考文献:

[1]Kelly,Jeanne & Mao,Nathan K.(trans.).Fortress Besieg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312.

[2]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J]. 修辞学习,2002,(2).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James Nola.口译技巧与操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6]英国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编.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第5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听李健吾谈《围城》
“围城”内外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