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究落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3-09-20 03:15蒋芳德
文理导航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互动探究小学数学

蒋芳德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讲道理,重思考”的自然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看,好的教学要完成从“老师教—学生会”这样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践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互动—探究式”的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导向、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具体有效的路径,探索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持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显著,教学当中存在些许问题,致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推进。因此,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势必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尽可能地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双减”导向下,依标务本、减负提质,要求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知识,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思想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善于求变,打造高效课堂,要让教师善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那么,教师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从接受型学习变成主动型探究呢?互动—探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善教”在前,“会学”其后。要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首先要求教师“善教”。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数学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互动,引入多媒体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具体的互动探究方式、方法,可以开启学生理性思维的大门,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审辨性思考以及发展分析综合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互动探究课堂。

一、基于生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互动探究效果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可使学生更好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课堂学习最终应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小学数学互动探究教学可以从实践育人这一新路径出发,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有效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促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单元为例。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创设“朝晖夕霞阴晴圆缺,我是小小天气记录官”的教学情境,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前置。从新学期伊始,教师让学生以自然月份为一个记录周期,逐日记录天气情况(可分为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等),连续记录9月、10月两个月的天气情况,为《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学准备。

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以学生记录的9月、10月的天气数据为基础,设计按天气情况统计天數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分组,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汇总9月份和10月份的天气分布情况,然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主记录情况,小组内按以多胜少的方式,先确定逐日的天晴情况,并最终按照分类,统计出一个月内,不同天气下的总天数。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作用,因为学生有全程参与和互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统计数据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数据,并引入条形统计图知识,分别绘制出9月份天气情况条形统计图和10月天气情况统计图,通过与象形图、统计表的对比,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进入数据分析环节,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的数据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先分别以独立月份为分析对象,分析该月份的天气分布情况;后以9月、10月两个月做综合对比,分析出不同天气分布的变化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随着时间推移,暑往寒来天气将会发生哪些主要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问题。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天气情境,引导孩子形成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在老师的引导和教学下,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他们经历了从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到数据应用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一个闭环过程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统计的思想,学生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意识,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体验,调动互动、探究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新媒体,是增强课堂气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还能在技术的加持下,将知识点以图文结合、视频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能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现场直观生成动画,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正方体”,然后将正方体的一侧以“翻跟头”的形式快速变化,这时部分学生会发现正方体在翻转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放慢翻转的速度,让学生细细观察正方体长、宽、高的特点,通过观察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深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设问“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这种开放式的答案让知识具有更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数学在应用中的广泛性,为学生互动探究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三、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互动探究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般而言,好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互动探究教学,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经过自主探究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逐步获得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创造型学习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引导合作探究,培养互动、探究精神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流程上,教师可事先将题目分配给数学学习小组,组长组织组内讨论,并形成分工。小组内经过研究解法,由负责书写解题过程的组员完成最后的书写,再由负责讲解的组员代表小组,在课堂上代表小组来讲解解题思路和过程,最终完成本小组的结果展示。最后教师再针对该题目,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以及在解答中存在的一般性的问题补充总结,帮助学生完成解题方法体系的构建。

以“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需要提前均衡划分好学习小组,并为每组准备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积木。进入到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合作用全部积木拼接成一个长方体,当每个积木体积为1立方分米,尝试计算拼接长方体的体积。待学生完成该步骤之后,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操作与计算结果,共同探究长方体体积与其长、宽、高分别存在什么联系,进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均属于数学课堂较为常用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借鉴优秀经验的机会,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情况,还有助于及时纠错、完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小组互动讨论中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

五、组织游戏活动,提高互动、探究效率

基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向,教师可尝试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设置具体问题或者围绕重难知识点,让学生展开自主思考、深入探究,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紧紧跟随教师思路与课堂节奏,快速内化知识。不仅如此,游戏活动的应用,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试错,教师则要在旁指正,帮助学生树立坚持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增强其获得感。

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笼中鸡兔共有35个头,脚有94只,求鸡兔各有几只。先用“抬脚法”讲解:先预设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这时候笼中脚的数量是原来的一半,可以这样列式:94÷2=47(只)脚。因为笼中一只兔比一只鸡的脚数多1,才会造成笼子中有头共35个,脚是47只的情况,所以在鸡兔抬脚的情形下,现在鸡兔的总数与脚的总数之差是由兔子的数量引起的,所以列式为:47-35=12,12就是兔子的只数。从而可以得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兔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鸡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相关的动画课件通过图文并茂进行解析,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组织数学游戏的方法,将“鸡兔同笼”问题更加生动化,教师在班级中可以选男生12人,女生8人来做游戏。其中,女生双腿站立扮演“两条腿”的兔子,男生金鸡独立扮演“一条腿”的鸡,此时,一共有20个头和32条腿,那么腿数与头数之差12(32-20=12),这12是因为兔子(男生)引起的,所以,男生的数量是12人。这样的课堂小游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与理解难度,在互动中完成了探究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六、结束语

互动探究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从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瓶颈不复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为关键的是,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消除其畏学心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让互动—探究教学方式发挥出最大作用。

綜上所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与探究中轻松内化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将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课堂,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持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黑艳菊,司慧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0(17):33-34.

[2]蔡兆培.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70-171.

猜你喜欢
互动探究小学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