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特岗体育教师社会融入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究*

2023-09-20 12:45
运动精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特岗乡土体育教师

黄 敏 王 鼎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特岗体育教师能否成功融入乡村社会是提升“特岗计划”实施成效的关键,是确保特岗体育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前提。作为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和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的骨干力量,特岗体育教师近年来流失严重,已陷入到不断流失又持续补给的无序治理循环中。究其原因,主要与特岗体育教师难以有效融入乡村社会有关。社会融入是特岗体育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必须经历的过程,然而强烈的心理落差、简陋的生活环境、繁重冗杂的工作任务、稀缺的培训进修机会、迥异的风土人情使特岗体育教师难以适应和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为贯彻落实特岗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提升农村体育教育水平。文章以特岗体育教师的社会融入困境为切入点,对特岗体育教师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路径,以期为提升特岗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农村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1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岗体育教师社会融入的困境

图1 社会融入维度划分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教育,教育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1]。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特岗体育教师难以有效融入当地社会当中,不利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稳定与发展。实际上,社会融入是一个动态和多维度复杂的过程。目前,学者对社会融入测量的多维度达成了普遍的共识,由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所以维度采用具有差异性,四维度模型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测量模式[2]。本研究拟采用杨菊华[3]对社会融入理论的辨析,将社会融入划分为四个维度: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经济整合是特岗体育教师实现社会融入的基础,通过文化接纳使特岗体育教师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达到行为适应最后实现身份认同。

1.1 薪资待遇低,福利待遇落实不及时

经济整合是特岗体育教师流入当地面临的经济结构挑战,其中包括薪资待遇、福利待遇和居住环境。薪资待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特岗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稳定性的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特岗体育教师生活基本情况(表1)可见,目前特岗体育教师在经济困境融入方面有年均收入盈余不多、月工资剩余少等问题,导致生活压力大,在社会融入初期便遇到困难。通过对特岗体育教师的访谈得知,部分特岗教师的补助未能够按时按量发放,不能满足特岗教师的现实需要,只能维持最基础的生活。而对于刚就业几年的教师,薪资只能满足于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后续组建家庭后开支压力大,很难满足以后生活所需。

表1 特岗体育教师生活基本情况

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是特岗教师生命和生存的需求,尽管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但是由于当地财政紧张只能保障教师的基本工资,无法兑现其他奖励福利,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一定程度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平衡,降低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热爱。

1.2 与当地风土人情不吻合,缺乏乡土情怀教育

文化接纳是指特岗体育教师对流入地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了解以及接受程度。所谓特岗体育教师文化接纳困境,即特岗体育教师感受到城乡生活之间的差异,选择接受城市文化,而对所处的乡村生活不认同。新生代特岗体育教师大多数为一毕业就职于当地学校,当地工作环境不同于校园环境,当地生活环境也不同于城市生活环境。当偏远村落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习惯和语言习惯(表2),部分特岗体育教师对当地方言不熟悉,农村生活较城市生活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更少。对于外来的特岗教师来说,语言是直接与当地人民交流的形式,而在语言沟通上出现障碍,就会导致主动交流不足,互相认识与了解过少,交往空间狭隘。乡村生活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是,乡村生活更偏向于“熟人社会”,人与人依赖于关系,人情的维护,使得特岗教师处于遵守规则和维护人情的矛盾之中[4]。

表2 特岗体育教师行为适应情况

特岗体育教师作为离乡村社会最近的知识分子,接受高等教育后工作在乡村,在城市教育引导下缺少对乡村社会了解。高校对师范生的乡土文化教育过少,加之特岗体育教师对所教地区的语言文化以及习俗都不熟悉,缺乏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社会的意识,缺失对教育推动乡村振兴、以乡土文化传承为已任的责任感[5]。

1.3 教师工作压力大,乡村生活融入的主动性不足

行为适应是特岗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量、人际交往和交通情况的适应。特岗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主干力量,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6],然而在工作生活中,特岗体育教师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根据调查特岗体育教师每日/每周工作量总体情况(表3、表4)可见,特岗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大部分保持在每周12 节到22 节这个区间内,每天平均工作时间8 小时以上为多数现象。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会使教师身心疲劳,进而会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表4 特岗体育教师每周总的工作量

根据特岗体育教师人际交往与外出交通情况(表5)可见,特岗体育教师外出不方便再加上农村生活娱乐方式单一,身边无亲朋好友,情感寄托少,思乡情绪就会涌上来,对于未来发展更多可能会考虑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点。

表5 特岗体育教师人际交往与外出交通情况

新生代特岗体育教师刚从“学生”的身份转向“教师”,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停留在城市生活和学生时代,乡村生活环境、当地学校学生、同事和城市社会差距较大。无法对乡村生活和本土文化产生有效建立,所以对于周围的学生和同事以及村民很难产生自发的、主动性的亲密感,体育教师的社会融入过程也依赖于同事的帮助与感染[7]。当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身边没有可以倾诉和排忧解难的人时,往往会有“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认为自己“不属于”周围环境。久而久之,产生孤独感对后续留任意向不强。

1.4 体育教学资源匮乏,体育教师教非所学

身份认同是指特岗体育教师流入当地在教学内容、继续教育培训和充足的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身份价值。特岗体育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人对体育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和职业特性的认同,同时也是自己对生活环境和所属群体的认同接受[8]。从外部环境来看,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象较严重,根据问卷调查学校场地设施问题(表6)可见,场地数量和设施不足以及设施老化、设施质量差占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越来越受重视,体育中考、阳光体育的兴起,不仅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对体育老师专业的考验。

表6 学校场地设施问题

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的兴衰和我国教育发展整体水平[9]。根据特岗体育教师参加培训(表7)可见,特岗体育教师想要继续完成继续教育相比于城镇体育教师来说更加困难,除了必要的岗前培训,入职以后的教师培训很少。特岗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专业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表7 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从个人层面来看,特岗体育教师在校工作内容繁杂,从表8 可见特岗体育教师不仅要上体育课还要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少数特岗体育教师甚至不教体育课程,转代其它课程。乡村学校教师数量少的原因直接导致师资配置不合理,所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体育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个体专业发展的前提[10],特岗体育教师以体育老师的身份进入当地学校,最后却不能发挥自己专长,会大大降低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后续直接影响留任意愿。

表8 特岗体育教师在校工作内容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岗体育教师的社会融入路径

2.1 完善教师的福利待遇、配套政策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优先保障农村的资源配置,这为解决乡村体育教育的困境指明了方向。经济融入是社会融入的基础,也是融入最开始的部分。首先,国家需要加大对乡村体育教育的财政支持,减轻县级财政压力,从资金源头上保障特岗教师计划的进行。其次,政策要具有倾向性,使其真正落实在乡村体育教育项目上,从根本上保障特岗体育教师权利。最后,在针对特岗体育教师生存空间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优化策略和生活改善计划,设置专门拨款计划改善特岗体育教师的住房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工作环境。除此之外,在社会上可以设置专门为贫困地区助力体育教育的基金项目,鼓励企业或者个人为贫困乡村体育教育助力。

2.2 培养特岗体育教师的乡土情怀,增强内源性责任感

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岗教师承担着国家教育之责置于乡土情怀滋润之下。乡土情怀是特岗体育教师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载体,特岗体育教师具备了乡土情怀可以更好的与自我和他人深度对话,也是其愿意扎根于乡村学校的动力之源。具体来说,特岗体育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从生活中融入当地,在合法的范围内,可以开发乡土情怀的培养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如在师范类院校开设有关课程,让未来特岗体育教师了解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困境,理解乡村学校教育价值。在学校教育上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介绍以及相关政策的介绍使其在读本科期间有这方面的意识,促进未来乡土情怀的升华。增强特岗体育教师内源性责任感,肩负起未来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学有所教,教有所值。

2.3 加强特岗体育教师团队建设,促进与周围环境融入

特岗体育教师要有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与观念,特岗体育教师作为乡村文化的传递者,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鼓励特岗体育教师与周围环境融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多接触、多交流,多举办团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特岗体育教师感受团队协作的氛围和团队融入。如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和村落趣味性运动会,特岗体育教师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或者参与者,通过在活动中付出劳动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特岗体育教师对周围环境的融入感。特岗体育教师要主动走进乡村生活,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特岗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带领当地村民进行体质健康活动,实行家校共育。不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深度融入当地生活。

2.4 助力专业发展,提升职业认同的内涵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教育要先行,人才是关键。国家鼓励乡村振兴也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完善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才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对于乡村教师考虑适当增加乡村教师编制,使每门课程都有专门的教师,以免出现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让体育教师有更多时间注重专业发展。针对特岗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方法,在线上主要是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在线下主要是专业技能学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需要政府的支援的同时当地穷困学校可以选择城市对口支援,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方式都可借鉴提高。与此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当地学校实际情况,器材是否能够合适场地数量和种类,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场地实现教学最大化。体育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数量少,相关领导必须重视体育这一门副科,在引进人才时适量考虑多招优秀的体育教师从源头上解决教非所学的现象。

3 结语

社会融入是特岗体育教师在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是特岗体育教师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动的过程。特岗体育教师分裂状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样态决定了其在社会融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和难题。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开始积极关注特岗教师的社会融入问题,一系列精准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成效显著,“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特岗教师发展生态初步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特岗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短缺和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构建高质量的特岗体育教师队伍仍然任重道远。

为有效破解其融入困境,政府部门、学校单位等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策合力,及时落实改善特岗体育教师的待遇;通过培养乡土情怀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增强多边互动,减低特岗体育教师与乡村社会的疏离感;通过优化专业发展环境,提升其职业认同。通过多方面举措帮助特岗体育教师迅速融入到乡村社会中,快速完成转型和蜕变,为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特岗乡土体育教师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芬芳乡土行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读《乡土中国》后感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