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涉足养老理财的思考

2023-09-24 16:18李萍
中国市场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摘 要:“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成了热门话题,这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事情,也是需要年轻一代“未雨绸缪”的大事,为此我国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为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从2021年9月15日开始试点,截至2022年9月已经试点1周年了,养老理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章主要从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的背景、养老理财特点以及理财子公司经营养老理财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银行理财子公司;养老理财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5-0045-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5.045

1 引言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9月15日起由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4个城市进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此次试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还可以促进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的原因

2.1 现实因素——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了5.4个百分点,而在未来10年我国将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车道”,这主要源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为了解决“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边富边老”的问题,理财子公司逐步试点养老理财产品的开发。

2.2 政策因素——战略需要

我国对养老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宏观层面有顶层设计,例如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微观层面也有具体举措,例如在2018年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21年9月我国已经成立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2021年9月理财子公司“四地四机构”进行养老理财试点、2022年3月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的范围扩展到“十地十机构”。

2.3 自身因素——优势所在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破刚性兑付,对标“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我国于2018年12月开始成立理财子公司,截至2022年6月底,已经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包括25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和4家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经营养老理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专业。理财子公司拥有大批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平台、专业风险管理,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第二,客源。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托于母公司稳定的客户资源、丰富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可以更方便快速地涉足养老理财市场。在理财监管较严的背景之下,理财子公司经营养老理财也能为自身发展寻求突破。

不论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需求的角度、国家战略的角度,还是从理财子公司自身优势的角度,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军养老理财市场都是明智之举。

3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特点

监管机构在综合考量经济发展程度、养老需求等因素基础上,于2021年9月选定“四地四机构”进行首批养老理财的试点,具体试点机构和试点区域如表1所示。

3.1 普惠性

理财子公司首批开发的4只养老理财都是1元起购,投资门槛比较低,让绝大多数投资者“有能力买”;并且规定了投资者购买养老理财的上限为300万元,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买的到”。

3.2 稳定性

截至2022 年 6 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为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为 35.51%。而从养老理财产品的角度看大部分产品属于中低风险,投资策略稳健,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而且设置了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例如收益平衡基金、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减值准备等,其中收益平衡基金主要采用“以丰补欠”的操作方式。在投资收益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收益平衡基金;当投资收益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再从收益平衡基金中回补,这样可以起到平滑整个期间收益的目的,达到理财产品的逆周期调节。

3.3 长期性

首次发行的养老理财都属于5年封闭型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投资者对中长期理财的需求,实现中长期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可以盘活理财公司的资金,实现跨周期资产配置。

3.4 收益高

5年期大额存单的收益大约在4%,从表1中可以看出,首批开发的养老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都在5%以上,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不等于实际收益,但是整体而言高于其他储蓄类存款的收益。

3.5 灵活性

条款设置比较灵活,虽然是5年的封闭期,但是遇到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是可以赎回的;而且考虑到购房需求、年龄、持有年限等对赎回费进行了分等级设置。

总体而言,首批试点的养老理财产品具有收益高、普惠性、灵活性、长期性等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整体而言,市场积极性比较高。

4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的思考与建议

4.1 试点养老理财的变化

由于首批试点的养老理财产品反响非常好,所以在2022年3月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十地十机构”,试点范围的扩大也带来不少变化。

4.1.1 销售区域发生变化

首批养老理财只能在规定的城市限区域销售,例如光大理财2021年12月在青岛发行的首款养老理财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6第1期”只面向身份证号(3702开头)为青岛地区,或身份证发证机关为青岛地区的个人投资者;但是试点范围扩大之后,理财子公司可以任选一个或者多个地区进行销售。这一变化不仅方便了更多的投资者买到合适的养老理财产品,而且也可以使理财子公司进行竞争,促使开发出更满足大众需求的养老理财产品。

4.1.2 产品规模发生变化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规模规定为100亿元,4家机构产品总规模总计400亿元;基于首批4家经营养老理财的理财子公司有相关经验,所以调整到机构产品总规模500亿元,新增6家机构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仍为100亿元,2022年2月新增的贝莱德建信理财总规模100亿元,11家机构产品总规模总计2700亿元。产品总规模的扩大一方面说明养老理财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前景广阔;另一方面说明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高涨。

4.2 试点养老理财的思考

4.2.1 业绩比较基准的客观性

截至2022年9月底,9家理财公司发行了48只养老理财产品,其中有37只公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上下限,其中业绩比较基准下限最低是4%,下限在5%(含)~6%(不含)的占比是94.59%,有20个养老理财产品的下限选择在了5.8%;比较基准上限最高值是10%,上限在7%(含)~8%(不含)的占比是43.24%,在8%(含)~9%(不含)的占比是51.35%,有17只养老理财产品的上限选择在了8%。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一方面养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相对比较高,可信性有待考查;另一方面业绩比较基准的参考指标不够明确。

4.2.2 产品差异化程度

截至2022年9月底,48只养老理财产品中,其中有2只属于短期性质的,5年及以上的占比95.83%,有45只属于封闭型运作模式,占比93.75%,从期限和运作模式来看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中长期资产配置需求;48只养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的有36只,占比75%,混合类的有12只,占比25%,光大理财发行的10只养老理财都属于混合类的,从投资性质来看混合类的养老理财占比偏低。具体如表4所示。

横向来看,某一理财子公司的多期养老理财产品之间差异不大;纵向来看,各家理财子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所以会出现产品的同质化问题。

4.2.3 银行理财子公司及养老理财的覆盖面

截至2022年9月,已经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得到获批,27家已经正式成立,还有2家待成立。从27家已经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看出,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股东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以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股东的理财公司的比例为25.9%,而以农商行作为股东的理财公司仅有1家;2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总部位于东部地区 我国有三大经济分区,分别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的占比是92.59%,仅有1家总部设在我国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2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注册资本在100亿元(含)以上的只有4家,占比仅为14.8%。

截至2022年9月底,养老理财试点城市有10个,养老试点城市中位于东部地区的有6个,占比60%;位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有2个,占比20%;位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占比20%。

截至2022年9月底,27家理財子公司注册城市集中在10个城市,理财子公司的养老理财试点也是10个城市,城市的重合度是50%。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

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地域分布不均匀、注册资本悬殊;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与养老理财经营范围不能涵盖大部分地区,例如农村、新市民等人群。

4.3 理财子公司经营养老理财的建议

4.3.1 投资教育、科学设置

(1)进行投资者教育。很多个人投资者对金融知识了解甚少,会误解业绩比较基准、赎回条款等内容,所以有必要在销售前、中、后各个环节做好养老理财的投资者教育。例如采用融媒体形式进行理财知识、理财术语、理财注意事项等的小视频录制,以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大家展示理财事项;规范合同文本,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含义,说明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采用合同文本印制以及投资者个人书写的原则做好双重保障;销售中采用“双录”原则,销售人员严格按照录音+录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销售,并且把相关资料存档保管;销售后做好信息披露、定期回访等工作,保持投资者黏性。

(2)科学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过高,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者,但是也给理财子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业绩比较基准过低,就会损失市场份额,理财子公司也没有经营的动力,所以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置需要科学、合理、适度。例如寻找同期限理财产品做基准,对标银行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收益、对标同行业的其他养老产品等做出基本判断;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做好预案,现有的养老理财产品中已经设置收益平衡基金,可以对收益平衡基金进行“逆周期”的分档设置,收益高于基准越多计提的就越多,收益低于基准越多回补的就越多。

4.3.2 细化客户、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细分客户。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进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细分客户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开发多等级、多资产的养老理财产品;根据客户的年龄结构进行划分,调查“70后”“80后”“90后”等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以及考虑因素,从而制定更合适的产品;根据客户的资产规模进行细分,尤其关注农村等薄弱环节和高净值客户的养老理财需求。

(2)发展竞争优势。目前理财子公司的养老理财正处于试点中,理财子公司注册城市和养老理财试点城市重合度达到50%,也就意味着多家理财子公司会选择相同城市展开试点,理财子公司想要取得长远发展就需要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打造服务优势,定期给客户进行理财规划、披露相关信息等;发挥渠道优势,可以和当地城市商业银行或者农商行进行合作,利用当地的品牌银行拓展销售区域;打造产品优势,理财子公司需要完善投研体系,针对不同客户进行差异化产品设计。

4.3.3 小步慢跑、多元化布局

(1)小步慢跑。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属于新兴事物,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都还没有到期,但是居民的养老需求只增不减,投资者对养老理财试点范围的扩大“翘首以待”。但是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养老理财产品的发行都不能急功近利,不然就会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2)多元化布局。理财子公司注册地和养老理财试点城市存在50%的重合度,如何实现理财子公司和养老理财的全覆盖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一,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財子公司注册资本高、经营范围广的特点,选取更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进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工作;第二,为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当地,需要思考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必要性;第三,探索现有的理财子公司与农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的新模式;第四,以渝农商理财在重庆展开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农村群体的养老理财服务模式。

5 结论

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巨大的养老投资需求,虽然理财子公司进行了养老理财的试点工作,但是“任道而重远”,如何让更多居民享有个性化的养老理财,让更广区域、更大范围发展养老理财,这是理财子公司需要继续深耕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特色及未来发展建议[J].中国银行业,2022(5):69-71.

[2]郭子源.银行理财公司为何争进养老市场[J].决策探索,2021(11):42-43

[3]陈秀琼,侯薇薇.银行布局养老理财产品的市场研究[J].经济师,2019(2):116-117.

[4]杨董.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三支柱养老产品市场建设的思考[J].中国银行业,2019(3):33-35.

[作者简介]李萍(198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