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校结合,探寻劳动教育新路径

2023-09-24 17:47潘越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路径劳动教育社区

潘越

【摘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参与社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更能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以社区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劳动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劳育”与其他“四育”的一体协同,将“劳育”融入教学改革和实践育人环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社区;劳动教育;新路径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確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落实 “五育并举”要求,是学校、社区、家庭都应一起携手解决的问题。加强社区劳动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劳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家、校、社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逐渐重视起来。但社区劳动教育开展时间碎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成果性评价,导致学生对于社区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缺失、劳动技能缺乏和不珍惜劳动成果等情况。

1.社区劳动时间碎片化

由于以往家庭、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社区劳动教育受到忽视。学生每逢劳动节、学雷锋日才会在社区进行“走秀式”的劳动体验,捡起社区花丛中的废弃物、在垃圾站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等,用一两分钟时间体验社区劳动,无法真正地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劳动知识、锻炼劳动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甚至会让学生对这种“走秀式”的劳动教育形成抵触情绪,忽视劳动教育真正的内涵。长此以往,这种碎片化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对于劳动的意识更加淡泊。

2.社区劳动形式单一

社区是促进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并没有被好好地挖掘、利用。社区劳动教育多以劳动知识宣讲、打扫社区环境卫生为主,捡纸屑、捡烟头、看望独居老人等,活动形式单一。学生通过劳动讲座,从知识层面了解什么是劳动,但却缺乏真正的锻炼,而捡纸屑、打扫卫生等活动又是可以在家、在校就能体验到的劳动内容。单一的劳动,无法调动学生劳动体验的积极性,社区劳动教育氛围无法营造。

3.社区劳动缺乏成果性评价

“你的动手能力真强!”“打扫得真干净啊!”在以往的社区劳动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确定的答案,劳动教育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无法有效落实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过程性评价被淡化,成果性评价也缺失,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成果,长此以往,对劳动的热情大大地降低,社区劳动教育发展停滞不前。

二、社校结合,探寻劳动教育新路径

社区是学生除了家庭与学校之外,经常接触的范围,也是可实施劳动教育的地方。合理利用社区劳动教育资源,让学生担当社区小小保卫者、社区小小规划师等,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此探寻社区劳动教育的新路径,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社区劳动教育常态化

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社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经常参与社区劳动,而社区也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空间和机会,让社区劳动教育常态化,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在社区劳动中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通过与社区的联系、合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劳动教育。除去如劳动节、学雷锋日、端午节等特定的重大节日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劳动体验之外,设计“劳动岗位月打卡”活动。学校与社区列几个劳动岗位,学生进行劳动岗位选择,并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岗位轮换,如本月参与“爱心敬长辈”活动,为社区老人运送物资、整理家庭环境,下月可参与“环保小卫士”活动,在社区内发放环保宣传单、制作环保小标语等,通过岗位轮换制,让学生每月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劳动形式,不仅仅以重大节日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让社区的劳动岗位固定化,让社区劳动教育常态化,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健康的人格。

2.社区劳动教育多样化

社区劳动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补充,社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支持作用。社区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劳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目的。

以往的劳动教育多注重“动”的体验,而笔者依托浦东老宅这一载体,开展“老宅故事讲一讲”“老宅风景我来画”活动。笔者认为,劳动教育不仅仅要去动手做,还可以通过交流、绘画的形式,从精神层面学习了解浦东老宅的前世今生。

笔者在日常社区劳动活动的基础上,设计“社区小小保卫者”活动,让社区劳动教育的形式更加地多样化。清洁社区经常以捡垃圾作为侧重点,学生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的获得。因此,笔者将其内容进行细化,第一步,以小队为单位,共同设计并制作环保宣传单、制作宣传标语小立牌“脚下留步,绿色成荫”等,小队合作,协力完成;第二步,社区内发放宣传单,并在草坪、垃圾桶附近设置环保小标语,宣传到位,提升社区集体意识;第三步,亲身上阵,清洁社区环境,重新栽种被踩踏的绿色植物。整个过程让学生的劳动意识有一个从纸面转换到实践体验的过程,提升劳动责任意识。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更高了。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区劳动形式,有效增加学生社区劳动意识的积极性,并在多样化的劳动模式下,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3.社区劳动教育成果化

在新的时代,教师要创新方式、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收获劳动成果,加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通过劳动成果化的体验,学生感受到劳动过程的不易,进而树立“劳动最美好”的观念,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通过“劳动小存折”,在完成一项劳动活动之后,可以积累相对应的“劳动币”,如“老宅故事我来讲”活动,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凡是进行老宅故事讲一讲活动的学生都可获得一个劳动币。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评出表现优秀者,则可递增发放劳动币。如“社区小小保卫者”活动,根据不同的劳动内容,学生可收获相对应的劳动成果,制作宣传单可获得2个劳动币,参与清洁社区环境可获得2个劳动币,根据学生自身切实的劳动表现,收获相对应的劳动成果。以往的劳动教育往往以学生的最终表现为评价方式,而笔者所设计的劳动内容,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增加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每位参与社区劳动的学生都能够收获相应的劳动成果。

创新劳动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社区劳动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家、校、社的劳动教育合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总结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育人价值。社区劳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学习、体会辛劳、学会做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多吃苦、多流汗,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劳动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通过社区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多样化、成果化,让学生在劳动体验过程中切实领悟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对劳动的积极性。依托社区各类活动,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内容与评价方式,探寻更多劳动教育新路径,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劳动教育中更加主动、生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S].北京:新华网,2020.

[2]黄诚,何海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 2020(20).

[3]马希良.开展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J].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9(06).

[4]胥兴春,姜晓.社区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猜你喜欢
新路径劳动教育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