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实施上海说唱教学案例

2023-09-24 09:19缪婷婷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缪婷婷

【摘要】大班“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有上海说唱这一素材点,根据主题素材以及园本特色,通过从沪语到乡土文化感知,生成集体教学活动;从课堂实施到文化体验,反思集体教学活动;总结实践,推广新的歌唱模式三方面开展儿童视角下的上海说唱活动。

【关键词】儿童视角;上海说唱;沪语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本次说唱活动的灵感源自于大班“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上海说唱这一素材点,活动选材来源于本园“古镇情韵”特色课程《尝古镇美食》读本内容。随着每周“古镇十分钟”的开展,幼儿对于古镇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有趣的上海说唱形式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爱古镇、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初步了解上海特有的非遗文化—上海说唱。

一、从沪语到乡土文化感知,生成集体教学活动

1.基于儿童视角,引出沪语风,成为“真正的”上海人

又到了周五“古镇十分钟”的时间了,这次笔者选择童谣读本里的《阿拉新场》这一童谣。先让孩子听音频,教师用普通话来解释意思,再加上动作,孩子们很快就理解涵义。虽然念得有点 “洋泾浜”,但是对沪语的兴趣非常浓厚。渐渐地孩子们早上会说“弄好”,晚上回家会说“再会”,能力强的会说“闹丝,再会”,孩子们的交流开始出现“弄勒组撒?”“阿拉一道呀!”这些简单的用语。有的时候孩子们说的不准确,本地孩子会笑着纠正他们。

上海说唱的前提是要会说沪语。上海作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城市,不仅要了解地标建筑,体會社会发展,还要了解所生活城市的语言文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逐渐融入沪语教学,为孩子创造机会,形成良好的沪语氛围,建立幼儿对沪语的敏感性,使其听得懂、能开口、愿意说。

在儿童视角理念倡导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给予鼓励和支持。例如:每周开展一次幼儿沪语教学。请幼儿来做小老师,教其他孩子学说沪语。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孩子用沪语表达,考虑儿童语言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同时使用上海话和普通话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要注意方法和细节,特别是在日常生活或活动中,教师要适当采用沪语,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并潜移默化地学习沪语,渐渐地引起沪语风潮。

2.基于沪语风潮,欣赏上海说唱,感受曲艺文化

根据大班学习教参“上海说唱”这一素材,笔者截选了《金陵塔》片段让孩子们欣赏,提问:“孩子们这段音乐与平时听的乐曲有什么不同?”有的说像在唱戏,有的说没听懂,但是应该是上海话吧,还有的说像rap。教师总结有说有唱,而且用的还是上海话,这种唱歌方式就是上海特有的说唱。

经历这样一次碰撞,自由活动时会听见孩子们在哼唱《金陵塔》。根据幼儿的情况以及家长的反馈,笔者开始根据“古镇情韵”特色课程《尝古镇美食》读本内容,以《金陵塔》的音乐为基础,设计上海说唱:《新场美食》。

上海说唱是一种曲艺。很多教师对上海说唱不了解,加上孩子们都是新上海人,对于沪语了解不透彻。日常的上海说唱孩子们也听不懂,可操作性不强,孩子们学不明白,教师便忽略了这一素材点。其实上海说唱作为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历史悠久。让孩子们了解上海说唱其实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人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对于曲艺类的素材,可以通过欣赏的方式,丰富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初步了解曲艺文化。音乐欣赏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感知与体验,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与想象,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作为欣赏活动,首先乐曲的风格要鲜明,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相契合,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情感。其次乐曲的节奏变化要明确,有助于幼儿理解乐曲内容。例如上网搜索《金陵塔》的音乐在说和唱的段落方面,内容不清晰。教师可以采用真人录音的方式录唱的地方,并将说的地方利用木鱼敲击打节奏的方式呈现,让孩子们更好地分清楚唱和说,了解上海说唱特点,初步感受曲艺文化。

二、从课堂实施到文化体验,反思集体教学活动

1.基于幼儿实际,调整教学活动目标

起初笔者的教学活动设计技能目标是为欣赏了解上海说唱,学习用填词的方法唱出古镇美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完音乐后,笔者说:“《金陵塔》这首歌夸的是上海中心地区的龙华塔。我也想用上海说唱的方式来夸一夸我们的新场,你听我怎么夸。新场好,新场妙,小吃特产真不少。第一种,臭豆腐香香臭臭米道赞。新场古镇,欢迎侬来逛一逛。”

唱完后,笔者问孩子们:“刚才的说唱中,夸了新场的什么东西?我是怎么夸的?”孩子们都能回答出,也能学唱。但是到了后续填词的地方就比较困难了,在分小组创编时,孩子们只顾摆弄操作板,没有对美食的优点进行四字填词说唱。

其实孩子们对古镇美食并不陌生,学校每周会安排一次古镇美食作为孩子的下午点心。让孩子们用普通话说出美食的特点不是难事,但用沪语来说就非常困难。笔者预设孩子们能用四字叠词的方式,跟着音乐尝试上海说唱。但毕竟大部分孩子是新上海人,能用沪语说出美食的名字有难度,用沪语表达美食特点就更难了,导致幼儿到活动后期,连用沪语说美食名称也不敢了,就怕说错。

于是笔者将《新场美食》的歌词和目标作了修改。调整为:欣赏了解上海说唱,学习用上海说唱的方法唱出古镇美食。活动环节加入了小组合作,幼儿随意选取4种美食,填进歌曲中,用双响筒演奏表演上海说唱。

2.活动形式多样,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中,教师清唱上海说唱中“说”的部分后提问“我夸了新场的什么东西?”“我听到了臭豆腐”轩轩说。笔者鼓励他说:“那你能用上海话说他的名字吗?”轩轩不好意思地说了句:“臭(còu)豆(dóu)腐(fù)。”笔者立马说:“来,我们一起跟着轩轩说说看,臭(còu)豆(dóu)腐(fù)。”

当孩子们逐渐大胆用洋泾浜的上海话说出一种美食名字的时候,笔者顺势敲击贝壳板引领孩子一起跟着用沪语学说美食名称,体现生生互动,将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以幼儿为主。

在“说”和“唱”的部分,笔者采用集体說唱和师生轮流唱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区分“说”和“唱”,为后续仿编做铺垫。孩子们明确要求后,在分组排练中也就更加大胆自信了。

三、总结实践,推广新的歌唱模式

1.方言是文化的基础

教师提倡家长在家庭、社区中和孩子一起传唱沪语童谣。通过对沪语活动的提倡,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沪语的方式,能在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保留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发展自己的文化。同时,通过幼儿园和幼儿家庭的密切配合,不仅使幼儿从小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

坚持将沪语与幼儿的一日活动融合,获取沪语经验、学习沪语表达、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文化,激发幼儿对祖国和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曲艺源于生活

根据班级孩子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有些经典的名曲,可以采用欣赏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曲艺艺术表现形式,又或者截取片段让幼儿尝试学习。“新场美食”这一活动,笔者先让孩子们听,了解上海说唱。大胆运用《金陵塔》的部分音乐,让孩子替换歌词唱两句,然后用贝壳板伴奏鼓励孩子说童谣,在说唱结合中让孩子初步学习上海说唱。当然上海说唱里面的内容要有叙事性,能让孩子学习方法,并爱上上海说唱,这样上海说唱才能继续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

上海说唱的内容源于生活,这种唱歌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上海说唱来说,语言、表演、音乐三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和组成部分。上海说唱活动是一种新颖有趣、歌词可以加入童谣内容、通俗易懂的音乐活动,可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尝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尝试上海说唱活动,为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一种崭新的歌唱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永凤,季玥.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现状研究[J].教育导刊,2020(11).

[2]徐开麟,章燕.让曲艺传承跟着时代走—上海少儿曲艺传承发展述谈[J].曲艺,2020(05).

[3]褚半农.上海方言现状及思考—兼论沪语传承中的媒体责任[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05).

[4]闫芷玥.新媒体视域下上海非遗曲艺的传播与传承路径研究—以上海说唱为例[J].今古文创,2022.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探析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