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W 科研单位为例

2023-09-26 06:0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9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会计制度核算

董 硕

一、前言

自2019 年1月1日起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对资产的会计计量提出新要求,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对资产的定义从持有过渡到控制,对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也有更加明确的要求,以使单位能更加科学统一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科研单位作为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依托资产进行科学研究实现专业领域价值的社会责任,且资产数量庞大复杂,这要求资产管理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实现其最大的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用。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意义

以W 科研单位为例,其资产相关管理部门涉及财务处、医学工程处、采购中心、信息部、科研处等处室,不同类别的资产由不同处室负责采购与日常运维,使用部门涉及单位内所有处室。如图1 所示,2022 年度,其固定资产共有6436件,原值为1.85亿元,类别涉及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以及图书档案五大模块。其中,设备类资产主要为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其原值为1.02 亿元,占固定资产比例为55.14%,专用设备平均每件资产原值为9.94万元,通用设备平均每件资产原值5.55万元,呈现出数量多、价值高的特点,这些仪器设备是履行科学研究职能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合理高效地管理设备类资产,使其发挥最大价值显得尤为重要[1]。

图1 W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构成情况表(2022.12.31)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准确性方面

在财务核算方面,由于资产数量庞大,涉及年代久远,新旧制度衔接无法有效运用于所有的资产,入账的资产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下资产实际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从强调持有到强调控制,这意味着资产入账价值应反映其控制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是以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参照,可能存在未真实反映国有资产实际价值的问题。在大型科研仪器的后续支出中,包括对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维修维护支出,都应当计入该科研仪器的账面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科室无法准确识别后续的资本性支出,而是直接以费用方式列支,使得设备的账面价值无法准确反映其实际价值,不符合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要求。

在对资产计提折旧方面,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按照固定资产的种类和用途选择相应适用的折旧方法。但在实操过程中,由于科研仪器种类繁多,用途不一,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缺乏理论依据,因此仍沿用平均年限法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计提折旧,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仪器设备的实际损耗程度,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反映。

(二)业务流程复杂性方面

在业务流程方面,在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涉及预算、采购、验收入库、日常管理维护、处置等环节。由于涉及环节复杂,监督机制不到位,可能造成资产无效购置、盘亏毁损、使用寿命降低等情况。

以W 科研单位为例,在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使用科室日常承担繁重的科研及医疗任务,普遍对设备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视程度不高。申报设备购置计划时比较盲目,前瞻性不够,对科室成本核算问题缺乏科学依据。执行过程中使用科室要求调整预算以购置计划外设备,影响预算的具体实施效果,使得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在资产配置方面,由使用科室申报设备购置需求,设备管理和预算管理科室根据使用科室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资产的统筹配置。在审批设备购置需求的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分配和考核机制的问题,使得预算编制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撑,可能导致最终购置的设备无法满足单位整体的最优配置。

在资产使用方面,仪器设备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这一管理环节上,对使用科室的监督管理不够,存在以前年度的仪器设备使用科室已变更但未进行变更申请,部分设备存放地点、管理人员不明确,以及对于年限久远、已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未及时进行资产报废等情况。如图2 所示,W 科研单位的专用设备累计折旧占其原值的比例高达89.14%,通用设备累计折旧占其原值的比例高达94.40%,在充分挖掘资产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单位未及时对无法维修、技术被市场淘汰以及早已无法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仪器设备进行处置,无法获取实际有效的资产数据,同类资产数量不再具有参考性,使得在账资产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下资产的实际价值[2]。

图2 W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情况表(2022.12.31)

(三)信息化建设方面

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以W 科研单位为例,物资设备管理系统在资产采购方面尚未将审批控制点及相应权限完整地嵌入该管理系统中。且该单位内部控制涉及五大业务模块:预算、收支、资产、采购、合同,信息系统功能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各模块之间的联通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目前仅做到预算与收支业务模块的联通,而物资设备管理系统作为较为独立的系统有待嵌入业财融合等信息化系统中去。

在关联极为密切的资产业务与预算业务模块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物资产的管理与其价值管理不匹配,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忽略资产存量这一影响因素。资产与预算未实现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的共用共享及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部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单位进行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均需在此系统中操作。在资产相关预算编制过程中,由资产管理部门汇总购置需求及相应金额,预算编制部门根据资金需求与实际下达资金量综合考虑确定购置资产的资金预算。其中,对于有配置标准的办公设备需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办公设备购置申请表,根据现有设备存量及财政统筹安排情况进行相关设备预算的编制。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的除有配置标准的办公设备外的购置需求未与资产配置情况有效结合,未按单位内资产配置资料审核使用科室申报的购置需求,使得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科学性。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一)财务核算准确性方面

对于属于已在账资产的改扩建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应增加资产账面价值,即应在原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减少报废的资产部件价值加上新增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部分得出新的资产入账价值,而不是直接将改扩建支出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单位习惯于按照改革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对资产的定义的变化无法准确理解、积极适应,这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准确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进各业务环节适应新要求、新变化,提升财务核算质量,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化要求,以提高资产入账价值的精细化水平。

在资产计提折旧方面,单位可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限总和法等不同折旧计提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可以将单位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按其运行特点选取能真实反映其实际损耗的折旧方法,该精细化处理方式的实现需要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完成。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应按照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确认单位计提折旧金额,对于应计提而未计提的折旧可采用补提折旧的方式处理,对于管理需要的折旧计入单位管理费用,对于科研活动的折旧计入科研活动费用。这对财务信息处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资产进行归集化管理,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准则,对计提折旧进行统一梳理准确核算,加强财务核算的复核确认工作,以便反映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

针对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日常应加强资产清查工作,将实物资产以贴专用标签的形式与其财务卡片编号一一对应,使得账实相符,方便查找;采取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盘相结合的方式对资产进行实地清查,及时对于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使得账面价值能更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实际价值,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3]。

(二)业务流程复杂性方面

在各业务环节,科研单位相关责任处室应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监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2019 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资产已处于与资金同等重要的水平,且对其核算方式和折旧计提方式都有明显变革,更加真实地体现资产实际价值。因此,合适的资产监管方式有利于提高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如可以将各处室的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或运营成果进行绩效考评,提高资产利用率,筛选利用率不高、长期闲置、使用低效的资产,利用政府公物仓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平台进行资源共用共享,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在资产购置预算申报之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其购置需求进行深入摸查调研,对使用部门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可以聘请第三方对资产配置情况进行详细审查,通过集体决议、投票表决等多种形式形成有指导性意义的结论,完善预算的具体实施效果,使资产配置水平满足单位整体的最优配置。在资产采购方面,借鉴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相关经验与内控措施,对于自主采购的资产,在单位官方平台进行信息公示,评审前24小时随机抽取单位内专家与管理处室共同参与评审,专家现场签字确认评审结果,使得资产购置更加公开透明,提高评审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使资产入账价值更能准确反映其实际价值。

(三)信息化建设方面

以W 科研单位为例,在资产采购方面,其物资设备管理系统应将各审批环节完整嵌入该系统中,包括资产使用部门申报、资产管理处及财务处、科研处等部门联合审批、政府采购执行等环节,以实现该系统的全范围运转,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医学工程处等资产管理部门内部使用。如可以将该系统功能嵌入单位OA 办公精灵中,保留业务痕迹,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追踪和查询,同时方便职工查阅及日常监督。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单位资产配置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将设备购置与成本核算有效衔接起来,为制定设备预算提供科学依据,节约购置成本。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细化资产配置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体系和预算约束机制,为信息共用共享提供数据支撑。应将资产管理落实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即将资产的购置、使用、运维、处置全生命周期纳入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中,从而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交织的动态平衡。通过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促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数据匹配差错,有利于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4]。

五、结语

总之,伴随着2019 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资产的财务核算有更加科学明确的要求,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也提高到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程度。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科研单位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更新完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资产核算工作;提高责任处室对资产监管重要性的认知,将监管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资产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产系统与其他环节的互联互通,推动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衔接与资源整合,使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履行科学研究职能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会计制度核算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