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科技守正创新 服务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9-27 09:41外汇局福建省分局课题组编辑白琳
中国外汇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汇金融服务跨境

文/外汇局福建省分局课题组 编辑/白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外汇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赋能外汇管理改革,对推动福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科技创新赋能外汇管理与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以下简称“福建省分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和金融为民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激发贸易新业态发展活力,加快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金融为民服务质效。

科技赋能,助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福建省分局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作为落实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的重要抓手,充分释放技术红利,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外向型实体经济发展。2022年全辖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办理出口贸易融资业务3268笔,合计14.37亿美元,月均融资放款金额较新冠疫情前增长70.38%,中小微企业融资笔数占比72.18%。特别是2022年二季度以来,在出口增长趋缓背景下,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仍呈现稳步攀升态势。2022年4—12月发放保单融资月均67笔、1741.6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2.09%和197.95%。

一是切实增强金融产品供给。指导兴业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跨境信用信息开发该行首个面向外贸小微企业的纯信用线上金融产品“跨境E贷”,为企业提供免抵质押的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交易额度。2022年8月,某进出口有限公司通过办理“跨境E贷”,获得授信200万元,其中汇率避险交易额度40万元,并在线办理了该授信项下的远期结汇避险业务,成为该行汇率避险“首办户”。产品上线6个月以来,已有81家小微企业办理“跨境E贷”,累计获得授信额度达1.67亿元。

二是有效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指导银行应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单证验证和跨境信用信息查询等功能,精准科学评估外贸企业信用水平。辖内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企业融资白名单机制,将福建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纳入信保融资白名单,2022年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办理出口信保保单融资9笔、金额合计240.14万美元,融资期限3—4个月。银行主动减费让利,融资利率低至3.55%,较非名单内企业低45个基点,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是积极助力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立足福建对外贸易地缘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支持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贸易发展,2022年向与RCEP成员国发生贸易往来企业发放融资金额占比97.79%。福建某食品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主要面向RCEP成员国,2022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近两成,企业贸易融资需求迫切。辖内中国农业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企业发放贸易融资27笔、7448万元,极大支持了企业对外贸易发展。

创新模式,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快速发展

福建拥有泉州石狮、晋江两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地区。市场采购贸易存在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等交易特点,传统人工录入与逐笔审单的收结汇方式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采购贸易发展。2022年福建省分局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合作,联合推进市场采购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探索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搭建银行与市场采购信息平台系统直连枢纽,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便利化与风险防控“两手抓”。

一是创新便利化举措。将出口商品总量作为企业可收汇额度,允许额度内自由收汇,无需企业或银行将报关与收汇数据逐一录入匹配,解决市场采购贸易“登记繁琐、时效慢”的痛点,以往企业办理一笔业务通常需要2天时间,如今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收汇时间,显著提升了企业资金周转率。

二是强化风险防控。构建“业务监测—异常反馈—功能完善”螺旋式优化机制,总结和梳理异常交易行为特点,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报关与收汇时间分布区间,设定便利化措施适用条件,在便利化收汇额度中剔除出口6个月以上的出口数据,有效防范异常资金借道流入。2022年泉州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收汇4.09万笔、64.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和78.51%。

深耕细作,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

福建省分局持续深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数字化试点,加快“放管服”改革,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网上办”“远程办”业务需求。

一是作为全国首家省分局成功在全辖范围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试点,有效防范异常资金交易风险,确保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22年12月,全辖银行共办理真实性核验业务777笔、17.04亿元,2022年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笔数同比增长34.49%。

二是推出台资企业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3.0,指导辖内8家金融机构完成信息系统改造,允许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线上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2022年该项试点业务笔数同比增长96.88%。

三是鼓励辖内银行拓展数字化业务场景,支持企业通过银行网银等电子化渠道快捷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等24项高频业务。截至2022年12月,辖内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两家试点银行已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09亿美元,业务办理整体时效节省近70%。

四是引导企业通过“数字外管”平台线上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2022年全辖企业线上办理外债登记业务笔数同比增长22倍。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福建省分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高质量推进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防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等重点任务,促进福建涉外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坚持人民性是金融工作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科技助力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应注重体现群众利益、反映群众愿望、维护群众权益,聚焦跨境金融活动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科技赋能加快推动外汇便利化政策与措施落地实施,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优质便捷的金融外汇服务,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推进外汇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具备地理区位和政策叠加发展优势,应把握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创新,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规范快速发展,深化海峡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探索资本项目管理改革新路径,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服务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应把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好地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资源配置精准化与价值最大化,助力补齐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短板,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需求不断增长,金融风险防范压力日益突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应加快现代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跨境资金交易数据体系,建立健全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强化数据资源研究分析和综合运用。

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

福建省分局将持续探索外汇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与应用实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支撑,加快推动外汇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外汇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支持福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把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试点作为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提供多样化跨境金融服务。推动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二期上线运行,拓展中小企业综合保险等险种融资支持,扩大企业融资受众范围。争取银企融资对接(企业自主注册)应用场景首批试点落地福建,搭建银企“面对面”沟通桥梁,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增加金融供给,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协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服务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更多银行与市场采购信息平台直连,加快“总量匹配”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助力市场采购贸易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银行拓展企业跨境信用信息应用领域,立足福建资源禀赋探索对台金融服务场景建设。

二是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科技赋能交易审核和资金结算等跨境贸易重点环节,丰富银行外汇业务展业手段,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福建外贸保稳提质。深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指导银行完善系统功能,拓展试点业务,增强资本项目外汇普惠供给。加快外汇信息系统联机接口应用,提高市场主体办理外汇业务的便利性和合规性。

三是推进外汇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保护技术应用,推动跨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安全应用,不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跨境信用信息要素,协力建设跨境领域信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按照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要求,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体系,宏观层面把握外汇收支形势、中观层面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微观层面强化主体全方位监测,提高资金异常跨境流动风险识别能力,保障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完善外汇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适时拓展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功能,进一步简化外汇业务办理流程,推动更多外汇业务“网上办”“远程办”“实时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四是增强外汇信息化供给能力。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外汇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业务和技术能力沉淀与开放共享。整合吸收金融科技最新发展成果与应用经验,加快外汇领域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储备,打造强大的业务与技术中台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开放、协作、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加速先进科技成果在外汇领域转化,实现外汇领域科技创新生产力输出。探索建立外汇智能客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偏好、预测用户诉求,为完善外汇信息化建设、改进外汇管理与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外汇金融服务跨境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