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业务有望迎来新发展

2023-09-27 09:41汤志贤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23年2期
关键词:贸易融资银行

文/汤志贤 编辑/韩英彤

改革和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立业之本。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未来发展,既要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也要坚持围绕实体经济做足文章。2022年商业银行通过积极支持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在贸易融资业务领域采用更加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流程改造,得以在充满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发展。新的一年,银行应充分发挥贸易融资在“稳外贸”中的重要作用,将防范业务风险置于国家总体安全观框架下进行考量,积极推动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2022年贸易融资业务稳中有进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外部冲击风险明显增多。面对动荡的全球市场和愈加复杂严峻的风控形势,2022年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展现出较强的韧劲,取得较为稳健的发展,有四个方面值得重点总结。

对外贸易质量效益型增长担当贸易融资“新动力”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其中,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发电组件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发展向好,在促进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起到支撑作用。通常,不同行业进出口质量的提升、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会对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未来重点拓展方向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对外贸易质量效益型增长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行业策略、客户策略、产品策略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其新的核心驱动力。

主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成为贸易融资“新焦点”

2022年美联储共计加息7次,累计加息达425基点。这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两个重要影响:一是美元贸易融资对客报价上升,减弱了部分企业融资意愿;二是离岸资金市场美元价格较在岸美元资金优势减弱,境内银行引入离岸美元资金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诉求减少。在此背景下,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成为银行贸易融资的核心能力之一。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部分商业银行出台了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通过贸易融资跨境双向流转操作降低综合筹资成本,建立与特定境外外资银行定向产品合作的贸易融资筹资模式等。尽管上述操作路径不同,但核心逻辑是一样的,即银行利用贸易融资产品的标准性特征,优化贸易融资负债管理策略,降低贸易融资业务筹资成本,更好满足贸易融资资产投放需求。

数字化流程再造扮演贸易融资“新抓手”

2022年,数字化流程再造成为多家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银行的前台营销、中台风险控制、后台业务操作等领域,为提高贸易融资产品设计能力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业务风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概念也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在部分银行贸易融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曾出现对客户的真实体验感重视不足,甚至出现“为了产品创新而创新”的情形。因此,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应聚焦客户日常生产经营场景中的“痛点”,这也将大大增强银行获客粘客的能力。部分银行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贸易融资数据治理,也大幅增进了贸易融资风险控制能力。

风险防控动态提出贸易融资“新要求”

2022年贸易融资风险管理领域发生两件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事件。第一件事是2022年8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一则处罚信息公开表,明确指出被处罚对象多项贸易融资业务违规,如贸易融资业务业务“三查”不尽职、超权限办理出口双保理、回流型保理和隐蔽型保理产品内部制度研发程序不审慎等,这反映了我国监管机构对贸易融资业务背景审核、内部控制、产品创新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严要求,应引起业内高度关注。第二件事是2022年11月,欧盟法院裁定欧盟“反洗钱指引五”关于受益所有权信息公开的规定“严重侵犯人权”而无效。穿透式调查最终受益所有权(UBO)一直是贸易融资业务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做法之一,欧盟最高法院裁决一定程度表明其对该做法的负面立场,动摇其在司法上的合理性。从最新监管态势和法院判决趋势看,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贸易融资业务风控管理力度,顺应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监管新要求,积极应对贸易融资业务的合规新难点。

2023年贸易融资业务蓄势待发

2023年,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国际贸易阻力有望削减,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空间将被打开,蓄积的业务需求将被释放。新的一年,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四个“势”值得重点关注和把握。

高度关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贸易强国建设的“大势”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施行,贸易融资将面临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银行应及时把握政策动态,提高稳外资稳外贸能力,更好把握发展机遇。以稳外贸为例,2022年9月27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增设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增设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政策措施,并拟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对白名单内外贸企业提供重点支持。为此,银行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未来可为“白名单”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既顺应国家稳外贸大势,解决企业疫后发展中碰到的资金瓶颈,也能实现银行自身业务拓展。

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自启动以来,人民币贸易融资也得到了充分发展。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22年12月发布的数据,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业务和跨境贸易金融中的份额均保持上升,其中后者目前在主要货币中排名第三。从趋势上看,2022年全球汇市波动剧烈,出于防范贸易汇率风险考虑,外贸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在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过程中使用人民币,为人民币贸易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下一步,银行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应高度关注企业的人民币使用场景,并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积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高度关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局势”

贸易融资业务由于连接境外不同国家,业务办理多个环节均可能涉及国家金融安全相关事宜,为此银行应牢固树立并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未来,我国开展贸易融资应更加注重风险防范,高度重视提高贸易融资产品管理能力。具体到实务,贸易融资条线不同层级要做好不同层面的工作,如制度出台部门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客户直接服务的分支行,应提高业务专业能力和风险敏感度;内控审计部门要密切关注制度执行情况,杜绝无制度办理业务或有制度不依等情形。此外,还要继续在业务准入、监测、事后管理中高度关注贸易流、资金流、船舶轨迹等各类数据的自洽合理性,防范洗钱涉敏风险。

高度关注交易银行理念,为贸易融资转型提供“动势”

关于贸易融资转型的讨论,是目前业内关注热点之一,但业内暂未达成共识。分析不同银行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贸易融资转型朝着交易银行的角度发展是较优选择。交易银行理念不仅重视“融资”部分,还注重“贸易”环节交易场景,针对各个贸易环节,提供涵盖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资产增值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希望在贸易融资转型中占据先机的银行,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态度,着重打破内部桎梏,实现国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融资在本行的一体化和贸易融资相关条线及产品的相互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贸易融资银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融资
融资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贸易统计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