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业务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2023-09-27 09:41夏霖吴庆勇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际商会信用证单据

文/夏霖 吴庆勇 编辑/韩英彤

2022年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地缘政治局势升级、美元连续加息、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信用证业务面临较大发展阻力。国际商会牵头深化贸易金融业务专业建设和数字化进程,国内银行业也有效应对了疫情带来的业务连续性考验,为信用证业务提供了支持。新的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减弱,信用证业务将继续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在贸易变局中持续发挥贸易结算与融资的支撑作用,数字化进程也将继续推进。

2022年信用证业务披荆斩棘

5次技术简报

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从2022年开始发布技术咨询简报,围绕单证实务中遇到的争议进行分析并依据国际惯例明确相关含义,作为教育性文件加强对银行实务的指导。

第一期主题为“跟单信用证中的非单据化条件”,国际商会指出,有关方对信用证开立细节的关注将会避免或解决审单阶段的多数问题,非单据化条款内容不应包含在信用证内且不应被受益人理会。第二期主题是“UCP600中‘毫不延误地’的含义”,虽然“毫不延误地”一词并不意味着马上采取行动或行动是“立即”完成的,但这确实应引起有关银行的紧迫感和关注度。第三期主题为“降低跟单信用证下的不符点率”,提高信用证开证水平、保兑行审单全面性、避免排除UCP条款、重视ISBP的指导、受益人重视潜在风险等都会有助于降低不符点率。第四期主题是“指定银行或保兑行根据UCP600提交的单据在中途遗失”,开证行有义务承付按照信用证要求方式寄送、中途遗失的任何相符交单,寻求解决方案是有关各当事方的责任。第五期主题为“信用证条款的修改与排除”,鼓励银行及信用证交易各方加深对UCP600和ISBP745的认识,以及对ICC OPPINION等各类国际商会意见的了解。

3次国际商会官方意见

2022年3次国际商会官方意见发布了4个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了业界对UCP600条款的解读。TA923强调,提单由代理人代承运人签署时,必须清楚注明承运人名称、代理人名称和代理人身份,并规范签署。TA924rev指出,根据ISBP745第K22条款,保单上预先印就的“系统数据库”或类似声明被认为是保险证明中的一般性条款,银行无需进行审查。TA925rev保兑行接受单据后欲凭开证行拒付而拒付,根据UCP600第16(f)款,一旦保兑行接受了单据,其独立付款责任不受开证行是否拒付影响。TA926的争议点在于寄单时效性,兑用地选择将较大程度影响益人权益,若明确了信用证在开证行兑用,相符交单必须在最迟交单日当天或者之前提交至开证行柜台,快递公司延误对结果无影响。

对UCP和ISBP修订征求意见

2022年,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就是否需要修订UCP和ISBP向全球金融机构征集意见,委员会认为目前并无修订UCP600的必要,但是将考虑对ISBP745开展修订工作。

对ISBP745的修订,ICC CHINA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后,提出的修订建议主要聚焦于以下内容:整体架构除了审单,还需要包括通知、撤证、付款、拒付退单等全流程;将近年来ICC意见和DOCDEX最新意见相关内容囊括在内;将航运、保险、电子化数字化进展等纳入修订考虑;汇票是否作为单据审核、运输单据背书、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等。国际商会已经在筹备设立工作组,后续业界将根据工作组安排提出修订意见,对业界工作惯例进行更新,促进贸易便利化及贸易结算更加顺畅。

新冠疫情实践应对

新冠疫情的持续暴露了贸易下纸质单据传递的脆弱性。2022年1 月北京邮件疫情传播事件后,各银行积极探讨疫情下单据的处理方式,制定收寄单据应急操作规范,通过无接触配送接收单据。对于个别因疾控政策影响单据传递甚至销毁单据的情况,相关银行按照国际惯例丢失单据条款进行业务处理,通过副本单据或电邮交单审单,同时积极协助客户通过电放、提货担保等方式提货,保证贸易正常运转。

同年上半年上海疫情带来的长期风控以及下半年各地疫情频发对单证中心连续稳定运营带来新的挑战,各家银行通过分中心灾备、同城灾备场所、远程居家办公等方式保证了业务连续性。同时,新冠疫情也带来了快递暂停造成交收单困难、单据特殊处理方式可能引发派生风险、单据延误影响提货等问题。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单证及贸易融资业务集约化运营优势,保障了突发疫情情况下,单证及贸易融资业务的及时有序处理,采取异地交单、电邮交单、网银交单、借助essDOCS以及行内自主研发的线上平台交单等解决疫情期间企业交收单困境,确保单证和贸易结算业务通畅。另一方面,《国际商会金融科技合作指南》也通过汇总贸易金融领域的通用数字标准增进交易方数字化交流,数字标准化正在进行中,无纸化开证、审单等效果与效率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

对俄乌冲突的实践应对

俄乌冲突是2022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从同年3月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根据冲突形式升级对俄制裁措施,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非SDN菜单式制裁名单(NS-MBS)、通汇账户制裁名单(CAPTA)等不断更新,SWIFT组织在伊朗制裁后再次对7家俄罗斯银行及其超过50%权益的实体断网,对俄实行出口管制及能源领域贸易及投资制裁等,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障碍。国内各金融机构就涉俄业务处理及时交流沟通,更新涉俄业务内部处理规定,对制裁业务在过渡期内进行清理。同时在防范涉俄业务风险的同时,探索继续服务中俄正常贸易往来的路径,2022年以来中俄贸易特别是石油和煤炭进口持续升温,对于非制裁客户与业务银行可正常处理,多采用人民币结算,降低次级制裁和汇率风险影响。

2023年信用证业务守正创新

展望2023年,疫情下社会运转和经贸往来将有望恢复常态,但全球经济发展还将面临复苏乏力、贸易壁垒、制裁合规风险等多种困难,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将为国际国内信用证业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国际商会数字化标准落地,以及技术与传统贸易模式的持续融合,贸易数字化必将继续推进,我国自贸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也为信用证业务的实践创新带来新的契机,反洗钱风险和多边制裁仍然需要获得较多关注。

内控合规是发展底线

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各类监管新规例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需要商业银行审慎应对,既不能以合规为借口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降低业务处理效率,也不能放任业务发展而忽视合规配套。信用证业务的合规管理应不拘于传统既定框架下的合规约束,在特定事件中快速调整合规制度与流程。

一是制度优先,要在监管制度框架下,制定严密的内部风险管理架构和各类产品规程,注重制度执行、检查和定期重检。二是专业为基,贸易结算人员应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并要注重技能的可持续性,以国际惯例、国际商会意见、最新判例的持续学习获得专业基础升级,并通过案例分享、行内外会议的参与实现视界的拓宽,为业务的合规应对提供专业护航。三是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操作部门需关注业务全流程的操作合规性,建立特殊业务跟踪台账,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异常业务,建立有效预警和应对机制,同时应通过设计风险预警模型、系统刚控等防控风险。四是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对于疫情后遗症、特殊国际事件等要尽量提前研判,做好应对准备,如有突发情况要立即分析决策,做好风险缓释。

筑牢反洗钱与反制裁防线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为我国的区域自由贸易提供了重要平台,但欧盟“外国补贴白皮书”、美国出口管制与制裁手段如《2022 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等影响国际贸易流动的政策仍屡见不鲜,《乌克兰/俄罗斯制裁条例》等更是对正常贸易体系造成较大影响,贸易制裁下的银行反洗钱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贸易洗钱仍需重点关注,银行应时刻警惕利用虚假贸易背景、脱离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等洗钱行为,银行可通过名单控制、严格贸易背景审查、系统模型防控等手段防控风险。二是监管机构引领金融机构反洗钱模式协同创新,为反洗钱提供数据与模型支撑,做好反洗钱数据治理,提升行业反洗钱力量。三是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货币在贸易领域的试点,增加跨境人民币信用证比例,加大特殊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四是精准应对制裁,合理利用信用证制裁免责条款,深化各类制裁的跟踪与剖析,提升信用证业务尽职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更为规范、精细的制裁应对体系。

信用证业务赋能实体经济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信用证业务也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围绕各地对外贸易政策,推进创新产品试点和落地,为促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是银行需跟进各地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重视离岸贸易的拓展,推进信用证业务创新,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货物和服务贸易业务的便利化。二是银行应支持跨国企业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构建,实现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支持信用证项下资金集中收付、轧差净额结算服务。三是发挥信用证对新业态的支持,2022年6月《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要求扩展新业态支付渠道,通过信用证对海外仓、跨境电商大宗商品结算、外综服企业等新业态的支持,满足市场主体的结算需求。四是创新信用证业务对人民币融资支持,围绕《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文件要求,设计NRA人民币账户项下信用证融资产品,或通过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组合以解决企业痛点,亦可试水信用证与数字人民币(DECP)的结合。五是加速数据整合与资源融合,银行应加速整合信用证及其关联交易项下的全量数据,以及获取司法、征信等外部数据,构建客户画像,实现营销与风控一体化,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贸易融资产品。

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2022年3月,ICC数字化标准倡议工作组与世贸组织联合发布第一版工具包,5月ICC发布《跨境无纸化贸易标准工具包》中文版,推动贸易金融流程的无纸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工具在贸易领域获得了应用,新业态和新贸易模式又持续推动了贸易数字化创新。未来,线上化流程的便利化需求将会显著增长,以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技术应用将在贸易金融领域获得更快发展,银行也将在贸易金融领域迎来多项创新。

一是思维创新,银行在数字时代应摒弃逐单处理的思维模式,以单证及贸易融资多场景、全链条为中心构建业务体系、风控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产品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获得贸易主动权和话语权。二是业务处理模式创新,借助业内Bolero、essDOCS等数字化平台,以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人工智能(AI)、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为信用证开证条款的影像识别录入、风险条款的自动识别、单据一致性的自动比较等提供支持,未来数据抓取和识别技术将在信息识别的全面性和判断的准确性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三是风控手段创新,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区块链技术等落实贸易背景真实性验证,结合我国贸易领域监管系统的“简政放权”,通过关联单一窗口关单数据、航运公司的运输单据等形成交叉验证,从而更高效地对业务风险予以把控。四是服务便捷化创新,利用AI、机器学习(ML)加速产品创新和落地,实现全流程无纸化贸易尝试与应用试点,并考虑不同贸易主体、具体贸易产品、汇率风险、融资情况等多因素,系统推荐和人工干预相结合为客户提供贸易金融服务方案。

猜你喜欢
国际商会信用证单据
国际商会意见中“中国元素”给出的启示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第三方单据辨析
汇票在信用证项下单据融资中的作用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国际商会TA.870rev意见引发的思考
会展预告
《2017年国际商会知识产权指南》中文版发布
重视单据的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