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02 19:08李俊芳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小学生

李俊芳

(临夏县井沟乡谢家小学 甘肃 临夏 731801)

引言

伴随新课标落地,小学语文需要加快创新步伐,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忽视学生主体,缺乏时效性,早已不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现阶段,创设情境教学法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充分体现创设情境教学法优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采取有效策略手段科学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所谓创设情境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指利用音乐、实物、语言或其他工具创设真实环境,触发学生内在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来创设适宜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多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最显著的作用便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在课堂中十分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这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这是教学中的一种客观影响因素。为了确保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受影响,便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手段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施教时,教师需要尽量迎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一同带入特定情境中,在观察和思考中可以拉近语文知识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其更容易记住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学习兴趣[1]。同时,该教学法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境的创设并非随意的、无目的的,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予以整合,明确情境创设真实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取到知识技能。创设情境教学法关注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进入情境后,可以和知识之间密切接触,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达到学习目的,该过程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

2.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认知存在误区

教师是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群体,其教学理念、教学风格都可能影响教学法应用效果。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创设情境教学法已得到大多数教师认可,这部分教师也认识到了该教学法优势作用,但最终却没有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由于教师的认知存在误区。一些教师对于新兴教学方法认识不够清晰、明确,没有完全理解教学法本质、内涵,在工作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应用策略,认为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是简单的让学生看图片、讲故事等。有的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有关创设情境教学法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法只是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甚至有时在没有考虑可行性基础上就盲目借鉴,对于教学法认知处于半知半解状态。到目前为止,仍有少数教师没有认识到创设情境教学法的辅助作用,未深入了解该教学法实际意义,认为创设情境和传统教学方法并无两样,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便忽视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显然不利于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2.2 情境缺乏实用性

判断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效果的评判标准之一便是情境是否实用,在教学中影响教学情境实用性的因素较多。纵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不难看出,在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方面,还普遍存在缺乏实用性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没有对情境进行延伸和深入分析,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丰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创设情境,也无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或是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学情境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有时教师创设的情境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现有认知范围,学生无法凭借仅有的认知思维提取有效信息,导致教学事倍功半[2]。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则主要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本位,将自己的个人主观想法用于创设情境。由于教师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看法存在差异,就导致最终创设出的情境不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不仅会削弱创设情境教学法辅助作用,反而会让教学陷入瓶颈,难以顺利、有效传授知识技能。

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3.1 善用问题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丰富知识经验,对许多未知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会产生许多疑问,这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具备的特点,但有的学生受性格等客观因素影响,并不会主动向教师或同伴提出自己的疑惑,随着学习疑点的逐渐积累,就会削弱学习积极性。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特点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对桑娜将孩子抱回家这一行为有所了解,也可以从中体会桑娜的矛盾心理。教师可从该行为入手抛出问题导入情境:“桑娜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将孩子抱回家,但为什么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是什么原因让她决定把孩子抱回家的?”问题一提出可以迅速放大学生的心中疑惑,教师给学生预留足够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思索,进一步认识桑娜的矛盾心理。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表个人看法,最终指引学生对桑娜这一人物特征有所了解,对人性的善良、母爱的伟大产生深刻认识。在问题情境中,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知识,这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其知晓本堂课学习任务,增强了教学针对性[3]。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又可以强化课文认知,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词语、句子等知识表面。

3.2 科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经济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的产物,在开发和应用后给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弊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多媒体优势逐渐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如今已成为教师用于创设情境的得力工具。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开发,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创设提供了便捷,丰富了教师教学活动,保证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转化和理解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古诗词,古诗词中往往有着优美意境和深厚内涵,但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仍然会受小学生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很难把握诗中蕴含的深厚寓意或情感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出与古诗词意境相契合的特殊环境。例如,在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展示与“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相符的动态视频,让学生真直观看到诗中描述的场景,并强调诗句中“天”和“烟”的音韵美,促使学生透过诗句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又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收集、下载与李白相关的资料,在多媒体中向学生呈现李白生平、性格特点、古诗创作背景等内容,此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得到激发。在带领学生阅读古诗时,教师可以展示动态图,播放一首和古诗意境相匹配的音乐,使学生将自己的情绪代入古诗中,身临其境感受诗中描述的雄伟壮观场景,更好的把握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4]。

3.3 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知识储备,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要想达到该目的,就需要在教学时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来拉近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体现在外游子的思亲之情。考虑到小学生缺乏独自在外的经历,无法真正体会古诗含义,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特殊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回忆有哪些与他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当时的感受,从而激发情感。有的学生回忆起步入幼儿园时和父母分别时的场景,有的学生则回忆起刚刚步入小学时,对幼儿园结实的同伴、老师的不舍,从而更加深刻理解诗人强烈的思乡怀亲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的创设一般通过口头引导、联想想象、挖掘生活元素等方式进行。在这类教学情境中,能够迅速拉近所学知识和学生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非只存在于课堂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逐渐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将语文知识经验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给学生学习、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然而,在当前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该教学法的认知存在误区,情境创设缺乏实用性,导致教学法应用效果不佳。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创设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教师既可以利用问题、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亦可以从小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相应情境,以此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小学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小学生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