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2023-10-02 19:08杨学顺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杨学顺

(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教育管理中心 甘肃 白银 730600)

引言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最终找出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散自己的大脑思维。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科综合素养能力。而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还需要他们拥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这样才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要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小就养成喜欢进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分析

1.1 缺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时仍然保持着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相关意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实行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们也很少进行交流,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相关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教授,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这样将会使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

1.2 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们拥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还需要他们拥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才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导致部分数学教师们在教学时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相同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们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综合素养能力。

2.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尚小,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并且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发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小学时期的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当地给学生们抛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从而促进他们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2 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以“教师教授,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们,没有让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造成他们已经听懂的假象,然而,当真正做起数学题来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内容。而如果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情况会大有不同。学生们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时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进行查缺补漏,并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解决之中,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2.3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之中。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性思维能够在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升。并且在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对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进而自行找出解决的办法,或及时向数学教师寻求帮助。这样,数学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合上述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分析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的分析,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能够传授学生们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数学学科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3.1 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地提出了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而对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善上述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做到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多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课中,这一刻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们学会正确地辨认从不同方向所能够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够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的形状判断,这是从立体图形的哪个方向所能够观察到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们正确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观察,它的平面形状也各不相同。学生们在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既保证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引导了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3.2 开展思维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

学生们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学习和互动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为学生们营造有利于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大脑思维活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散他们的大脑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还要对学生们所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想法给予极大的肯定,从而让学生们在参加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加主动且积极地开拓自己的大脑思维并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1]时,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思维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这一课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内容。如:教师可以这样举例:一只兔子四条腿,两只耳朵,一张嘴。然后让学生们将其接下去。第一个学生接:两只兔子八条腿,四只耳朵,两张嘴。第二个学生接:三只兔子12 条腿,六只耳朵,三张嘴。第三个学生街,四只兔子,16 条腿,八只耳朵,四张嘴……以此类推,随着兔子数量的逐渐增加,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也将变得更加缓慢,出错率也相对越来越高。而面对着越来越困难的挑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变得越来越强。在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制止学生们,并向他们提问:你们能够从这样的数数中发现什么规律吗?比如当兔子的只数到达n 只时,那么它的腿、耳朵以及嘴巴分别是多少?这时,学生们就能够通过仔细地观察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以及学会运用字母n 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知道当兔子的只数到达n 时,那么将拥有4n 条腿,2n 只耳朵以及n 张嘴。这样,学生们在进行游戏接龙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能够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大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反应能力,并且能够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3.3 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们的倾听为主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灌输,而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甚至当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困惑并提出问题时,也常常会被教师们以“打乱课堂教学秩序”为由打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遭到一定的打击之后,他们将更加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动用自己的大脑以及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导致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不到一定的锻炼,他们在课堂上反应变得更加迟钝,创新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也将变得更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一问一答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时刻保持一个灵活的思维。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多进行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对那些主动进行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夸奖,对那些不喜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正向的鼓励。

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师摆放不同图形之间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并找出不同图形摆放顺序中的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要不断地变换不同图形之间的位置,并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根据不同图形之间的摆放顺序来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找出其中不同的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摆放图形的主动权交到学生们手里,让他们根据一定的规律,自行组织并摆放不同图形的位置,让数学教师或其他同学们来观察并猜测出自己所摆图形的具体规律。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们回答自己的问题,或通过让学生们自己组织问题来引导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方式,让班级上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之中,并让他们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3.4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们养成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远远不如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这一科目时感到非常困难,如果他们没有掌握到合适且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数学知识内容[2],而是使用死记硬背这种最笨的方法去学习,容易导致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从而,即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数学教师讲课并在课后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可能他们最后的学习成绩还得不到明显的提升。这时,学生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我明明都那么努力地学习了,可为什么我的数学成绩还是一塌糊涂。从而,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进而拥有更低的自我效能感,甚至不再喜欢数学这一科目。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将不难发现数学学科的知识是最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感,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店》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们借助元、角、分来初步认识小数,让他们能够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够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样让学生们不仅需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进行独立思考,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形成一个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加以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思维活动、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以及帮助他们养成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谈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