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策略

2023-10-02 19:08曹志林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曹志林

(张掖市山丹县清泉学校 甘肃 张掖 734100)

前言

体育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必须应当获得的一大核心素养,是支撑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初中体育讲师既要立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特殊阶段,来实现教学策略的灵活设计,增进对于学生身体与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又有必要立足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来展开深入探讨,进行综合性思考,以此来推动教学优化,增进对于学生的全面化培养,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

1.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本文将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来展开分析,结合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所出现的诸多常见现象、常见问题来进行探讨,立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策略的深度挖掘,进行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化,从而有效增强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推进高质量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1.1 教学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业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关键因素,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开展实际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首先应当从自身出发,来展开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思考,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实现深入探讨,展开深入研究,从而挖掘自身专业化教学素养能力所存在的局限性,以此来推动教学策略优化[1]。但教学过程之中,仍有个别初中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候,未能实现观念的更新,未能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与教学观念,导致教学收效甚微。

比如,在开展实际授课与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往往未能将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融合起来,实现综合化课程的建设与完善。在展开课程引导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们会要求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与运动,为学生教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带领学生投入到不同形式的运动过程之中。跟着教师的步伐展开体育锻炼的过程,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于各项体育项目的了解,引领学生熟练把握各项运动的锻炼方式,却难以真正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带来培养,学生难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体育观念的树立,实现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未能有效获得思想上的引导。而教师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之后,往往也不会为学生设计更深一步的引导,激励学生把握课下机会展开体育锻炼,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与锻炼的习惯,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基于此,教师个人教学专业化能力的限制,就为开展高质量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阻碍,不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难以促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与进步。立足这一常见问题,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展开深度的教学探讨,实现深刻的教学反思,通过多元化的策略与方式来弥补现阶段的教学困境与缺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从而推进高质量课程的顺利开展。

1.2 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开拓

其次,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同样有待进一步开拓。通常情况下,初中体育教师并未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给予充分的重视,忽略体育课堂内容的设计,只是在体育课堂开展的过程之中,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常规化的体育锻炼,让学生通过参与诸多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获得身体上的锻炼,实现体质的增强。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往往也会失去对于运动的兴趣与热情,甚至对于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不仅难以获得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甚至还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出现逃避运动、逃避锻炼等问题。

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带领学生展开跑步运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是以班级作为单位,展开统一化跑步练习。在参与这一跑步训练的过程之中,学生往往只会感到身体上的疲劳,体会到体育锻炼的辛苦,而未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而难以推动学生获得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锻炼与培养。

立足这一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同样应当展开教学反思,积极挖掘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开拓,不仅要借助常规性传统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展开引导,同时还可以融合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结合具有教育意义、深度含义的德育内容,对学生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引导,从而推进学生实现体育素养提升,推动学生获得长远发展与进步。

1.3 学生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另外,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当认识到,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未能对于学生的能力展开全面化培养,过于关注学生身体上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未能灵活联系双减政策的要求来实现课程优化[2]。

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为学生进行示范教学,通过为学生做出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把握运动要点,掌握运动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会要求学生投入到自主练习的过程之中,结合自己在学习环节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内容来展开体育练习。实质上,在这一模式的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就仅仅能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实现观察能力的提升,而未能充分把握课堂机会,获得合作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有效培养。

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师往往还会在体育课堂之中设计一个自由活动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运动锻炼。而此时,初中体育教师往往过于“尊重”学生的意愿,给予学生过于充分的空间,完全不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约束。在这一环节之中,学生们往往并不会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与锻炼的过程之中,而只是在操场上闲逛,或是聚众聊天等,让自由体育锻炼环节变成了休闲环节,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核心素养。立足这一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就有必要展开教学策略探讨,首先从自身教学与引导环节出发来展开恰当的策略优化,不仅通过示范性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展开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融入诸多更具先进性、有效性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授课,引领学生在多模式体育课程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其次,教师也有必要考虑到学生在体育课程之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实现教学策略优化,更新创新教学环节,增强自身引导者作用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以此来推进学生实现全面进步与提升。

2.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立足以上分析,初中体育教师若要在课程开展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增强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培养,推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与进步,就要从现存问题出发,结合问题的本质与根源来展开教学策略探讨,通过合理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对学生实现有效锻炼,从而推进学生实现全面进步与提升。

2.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式

首先,在开展实际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把握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对于课程教学开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从而通过多元化方式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养,通过合理的手段与方式来展开课程引导与教学,在先进观念的引导之下,增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3]。

例如,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就有必要自主积极探讨先进的教育政策,把握教育背景与动态,来优化自身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双减背景之下,初中体育老师就要对双减政策的内容来展开深入有效的探讨,结合政策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合理恰当的方式增进对于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双减政策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关注到课程内容的教学,同时又要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体育素养正是核心素养的代表性内容之一。

立足这一政策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合理优化,创设现代化体育课堂。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不仅可以从体育项目教学这一个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多元化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增强对于学生体育运动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确保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成长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引导,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之中,存在着许多有关运动的俗语或是知识。比如,大家在生活之中,一定对于‘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一俗语有所耳闻吧!那么这一俗语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呢?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指导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借助这一引导,初中体育教师将能够有效增进对于学生观念的培养,引领学生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获得思想上的进步与提升,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观念,实现思想上转变,从而获得体育素养有效培养。

2.2 积极开拓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其次,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拓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来增强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弥补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设计多元化课程内容,设置诸多具有灵活性、生动性的课程知识,学生将能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之中获得多元化体验,并实现眼界的开拓,从而推动学生体育素养提升[4]。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考虑到,如果只是为学生设计单一化运动项目,让学生投入到单调的运动过程之中,那么往往会消磨学生的运动热情,打击学生的运动兴趣。但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方式来展开体育项目设计,引领学生通过乐趣十足的体育锻炼,来展开体育运动,将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因此,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化,借助游戏教学法等诸多新颖的方式对学生带来引导,更推动课堂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运动项目学习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诸多具有趣味性的锻炼项目。以“跑步运球”这一基本篮球运动技能的锻炼作为案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操场上为学生设置诸多障碍物,并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对抗小组,以小组作为单位进行比赛,从而有效增进锻炼的趣味性。这样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跑步运球练习,教师直接把体育课堂上的练习活动转变为一种小组间的小游戏,既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又能够给学生带来十分有趣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教师会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这种游戏学习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愿意认真练习跑步运球的动作,教学质量自然会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引入更为丰富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效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认识。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中引入“飞盘”这一项新颖的体育项目,并为学生讲解运动规则,带领学生体验运动的过程。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从来没有给学生们讲解过飞盘怎么玩,但是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都把飞盘当成一种特别时髦的运动,学生们也对这项运动感兴趣,那么,体育教师就把学生喜欢的运动融入到课堂上,拓宽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运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设计更加优质的体育课堂,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将能够通过开拓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增进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

2.3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培养综合能力

最后,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师还有必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展开教学策略的合理设计,结合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推进教学优化。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就不仅要从体育素养这一个角度出发,来探究教学策略,同时还要立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政策之中更为全面化的要求来展开探讨,并进行教学实践[5]。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灵活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来合理设计德育教育内容,带领学生感悟体育精神,实现道德水平的进步与提升。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乒乓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过程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体会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所具备的“乒乓精神”,并进一步讲解乒乓球知识,带领学生体会乒乓球运动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具有的深度内涵与深远意义。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将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体育运动项目萌生出不同的认识。

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增进对于学生的全面化培养。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来进一步丰富学生认识,带给学生不同的体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讲解体育文化知识,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上内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我国的乒乓外交有一些基础的认知,然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剪辑好的乒乓球比赛片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下来进一步了解我国在乒乓球方面的发展特点,看视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内心深处就生出了一股子爱国之情,甚至有学生觉得,乒乓球运动真是一项有魅力的运动,学生从此刻开始就立志一定要学好乒乓,这也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将能够实现知识的进一步积累,构建更为完整的认知体系,发散性思维同样能够获得培养。所以,常规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还是要打开教学思路,给学生们分享更多优质的体育文化,不仅能够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更能够获得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更为全面化的进步。

总结

双减背景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和课后作业负担的减负,同时也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充分关注到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立足教学现状来展开分析,结合问题与不足来展开教学策略的深度探讨,从而借助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对于学生的培养,推动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