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中“亲自然”活动实施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02 19:08孔令萍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幼儿园

孔令萍

(永靖县红花幼儿园 甘肃 临夏 7316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国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言:“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由此可见,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要求教师将自然元素贯穿幼儿学习与生活之中,借助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储备,打造全新的幼教模式,让幼儿与自然建立亲密的情感,在其感受自然与体验自然中,获取全新的情感体验与知识经验。

1.“亲自然”教育理念概述

“亲自然”教育理念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期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美好,进而丰富幼儿审美体验,并让其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1]。

幼儿阶段是让幼儿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关键期,也是促进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将亲自然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能通过自然风光、资源、现象,促进幼儿动手操作、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审美水平多项能力的提升,在接触自然与感知自然中获取丰富的感知经验,实现幼儿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充,以促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2.幼儿园教学中“亲自然”活动实施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2.1 环节一:践行亲自然理念,科学构建幼儿活动

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并非盲目开展,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育情况及幼儿发展阶段,深度开发自然资源,科学构建教育活动,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下文将对幼儿园教学中“亲自然”活动实施环节一展开探讨,突出幼教工作特点并践行亲自然理念,科学打造幼儿活动,以发挥出自然教育独有价值。

2.1.1 从零散到整合,转变活动形式

纵观当下幼儿园教育中亲自然活动,从教育实施视角出发,教学活动内容较为分散,虽然将自然资源融入其中,但教育深度有限且教学模式较为零散,难以将该教育理念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其中常见的问题有:部分幼儿对自然探究深度有限;幼儿没能充分了解自然事物;亲自然活动较为零散,缺乏领域学科关联性等。结合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将零散琐碎的自然理念进行整合,转变传统教学活动形式,打造科学化的学习氛围,以促幼儿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亲自然理念教育活动的构建中,教师应对活动时间、内容、环境、材料等元素进行一一分析,并结合幼儿学习活动,将自然元素巧妙融入中,以保证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如面对零散自然活动时,教师要可将其与幼儿其他学习活动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基于文件精神,教师可将自然资源与活动与领域课程进行整合,如在科学活动中讲述自然科学知识;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自然主题儿歌;在艺术活动中投放自然化活动材料等。通过课程与理念的融合,让幼儿接触自然的途径会更加丰富,在领域课程的引导下会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走进自然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对自然的感知力,同时感受自然活动的魅力,使得课程活动达成“从零散到整合”这一教育目标,有效践行亲自然教育理念,同时也为幼儿打造了更系统、更科学的亲自然学习活动。

2.1.2 从独立到融合,感知自然魅力

在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要求教师将自然活动视为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将“自然”与“游戏”还给幼儿,引导其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美感,并与自然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在传统亲自然活动中,教育活动具有“独立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浅层的讲解上,缺乏“幼儿”与“自然”间的融合。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向幼儿介绍植物的名称、特点、成长方式,但忽视了幼儿实际感知这一环节。在“从独立到融合”中,教师可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让幼儿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从“走出教室”到“走进自然”中,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如在自然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光脚踩进土中,在接触自然中感受自然;创设种植区活动,让幼儿采摘果实、品闻花香、观察植物,感知自然生物的成长变化;利用园所周围的自然环境,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中,观察园所外的自然氛围,丰富幼儿的认知;挖掘自然小游戏,让幼儿与自然展开互动,增添学习活动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带领也殴辱走进农业种植基地,带领其观察农耕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幼儿“下田实践”,并让其说说自己的活动感受与体验等。这一教学模式的创设,实现了自然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融合,弥补了幼儿自然缺失的遗憾,为其活动带来全新的快乐与体验。

2.1.3 从理论到实践,重塑教育理念

《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受年龄、经验、思维发展等因素影响,言语讲解并不适用于幼儿的发展阶段,打造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对教学活动质量起着极佳的保障[3]。在以往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教育,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幼儿实践操作的培养。基于《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教师应当重塑教育理念,让亲自然教育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打造更加科学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活动。

幼儿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面对自然中的元素幼儿常常会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面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思想,教师可转变教育内容,减少教师理论经验的传授,以实践学习为主,引导幼儿展开自主学习。在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师可为也殴辱创设“自然活动资源库”,引导幼儿利用自然资源自主构建作品。这一活动能活化幼儿活动思维,让其主动与自然展开互动,在自主探究中获取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创设自然主题活动,如“插画课、园艺日”等,进一步挖掘自然教育资源,让亲自然理念在幼教工作得以更好地展现。

2.1.4 从预设到生成,注重幼儿发展

在传统幼儿园亲自然活动中,教师常常提前为幼儿“预设”教育目标,教育整体充斥着“成人思维”,缺乏幼儿对课程主体的构建。面对这一教学模式,幼儿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释放,教育质量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幼儿教师应当适度调整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向,改善幼儿学习模式,科学构建教育活动,将幼儿的兴趣与发展放在首位,让教学活动由“预设”转变为“生成”,加强对幼儿发展的重视,进而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自然活动的创设中,教师要尽可能减少“成人思维”的融入,活动创设方向与教育目标置于幼儿兴趣上,根据其观察与讨论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随机生成课程活动。如在幼儿观察自然生物时,发现植物叶片上出现了一连串的“洞洞”,并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对“洞洞”成因提出了多种猜想。在自然活动创设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疑问构建学习活动,随机生成科学活动《树叶上的洞洞》,立足幼儿兴趣构建课程活动,让亲自然理念得以有效落实,以促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幼儿园独有的场地进行开发,创设“限定性”自然活动。如园所种植了果树,教师可在丰收季带领幼儿摘果子,并创设系列性课程,由“摘果子”到“选果子”到“加工果子”,以实践学习为主,提高自然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促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2.2 环节二:落实亲自然理念,打造园本课程活动

园本课程也可称为幼儿园特色性课程,由幼儿园自主创设的活动,结合园所地理位置及教育模式的优点,为幼儿打造具有趣味化的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让儿童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师应落实亲自然理念的教育要求,结合本园教育实情及园所特色,打造园本化课程活动,让自然成为幼儿天然的学习场所[4]。在园本课程的打造中,教师可围绕着某一项自然元素构建课程活动,或结合本土资源为幼儿创设自然学习契机,提高亲自然理念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以自然资源“杏花”为例,时值春季杏花盛开,园内外的到处弥漫着花朵的香气。在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们可根据“杏花”为不同学段的幼儿创设不同活动。如大班幼儿可创设户外郊游活动——“探寻杏花”,带领幼儿走进园外环境中,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的风光;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杏花公主”,让幼儿绘制杏花;小班幼儿活动“杏花雨”等,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创设不同学习活动,以强化其对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实现园本课程与亲自然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合。

2.3 环节三:开发亲自然理念,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随着亲自然理念的践行与落实,幼儿教师对该理念愈发了解,教育方式也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加大对理念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打造系统化学习模式,进一步凸显自然元素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多项能力的提升。

2.3.1 构建系列活动,深度开发自然资源

亲自然理念下系列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将自然这一元素深度开发与利用,并将其贯穿在幼儿多个学习环节中,以促其对自然氛围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系列活动的打造中,教师可围绕着《指南》与《纲要》中的文件精神创设活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亲自然幼教活动。

(1)自然中的劳动教育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开展,少不了种植项目的开展。种植项目具有长期性、劳动性的教育特点,教师可将劳动教育蕴含在其中,让幼儿在实践学习中感受自然生物的成长过程,对自然生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5]。在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可利用种植项目展开劳动教育,在种植活动初期,带领幼儿松土、育苗、播种、浇水;在种植活动中期,带领幼儿除草、施肥、捉虫;在种植活动的后期,带领幼儿采摘、加工、整理场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幼儿会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生物成长的神奇,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加深其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同时也能达成劳动教育目标,有效落实亲自然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2)自然中的体育资源

自然环境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开阔自由的活动场地与空间,还能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注入全新活力。在幼儿园教育的构建中,教师可挖掘户外环境中的教育优势,利用地形、树林、小路等资源,为幼儿创设具有自然气息的幼儿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活动及场地优势,为幼儿创设不同的体育项目。如植物园中的小路具有“弯曲”的特点,教师可创设体育游戏项目“平衡车竞速赛”,利用弯路特点打造竞速赛道,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还可选择粗壮的树干,在两棵树干中拉起攀爬网,以发展幼儿平衡力及核心力量为主,创设别样的体育项目。地势包含“土坡”优势,教师可创设“爬坡接力赛”,以小组接力赛的形式开展,让幼儿在土坡上爬上爬下,发展下肢力量。在丰收季节,教师可带领幼儿利用干枯的草包制作“跳马”,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在冬季利用种植区田埂,发展幼儿平衡力……总之,教师要深度开发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将体育活动与自然环境融合,让幼儿享受自然的独特魅力。

(3)自然中的美术教育

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要对环境进行开发,还应当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色彩性、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可快速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以促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亲自然教育理念下,教师可借助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美术教育,让幼儿与自然展开互动,在互动中感知自然之美,体验自然之趣。

在美术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借助户外环境同幼儿创设艺术活动。如引导幼儿利用树叶在泥土上尝试“拓印艺术”;利用细软沙子呈现“沙画艺术”;用树枝、花瓣、石头等自然材料创设手工艺术作品;用树叶展开“树叶拼拼拼”游戏……这些美术活动皆为围绕着自然资源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幼儿会在自主构建中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并掌握正确的自然开放方式,热爱自然和审美素养实现同步提升,成功落实了亲自然教育理念的培养目标。

2.3.2 绘制自然地图,带领幼儿记录自然

自然地图的绘制,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树立,在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观察、所思所想,结合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一一记录,并绘制出一张完整的自然地图,带领幼儿“记录自然”。在自然地图的创设中,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户外环境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幼儿园的自然地图,让教育活动更具真实性、生活化,以保证自然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在自然地图的绘制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室外的整体环境,并让其了解地势的起伏,鼓励其使用合适的标识将其绘制出来。如园所中后花园有高矮不平的小土坡,教师可引导幼儿设定简单的符号将其表达出来;带领幼儿认真勘察户外环境,并让幼儿自主说说园所中的内容。如:整齐的草坪;装满不同鲜花的花坛;自由奔跑的操场;弯曲的小路;幼儿种植区等,以生活实际为学习场景,让幼儿自主总结活动经验,在绘制中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实现亲自然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幼儿园中“亲自然”活动实施环节的实践与思考展开探索,简述亲自然理念的教育概念,从多视角出发并立足幼儿发展阶段,对课程活动的实施与创设展开探讨,对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宽广的自然环境与开阔的自然空间,是幼儿最好的学习课堂,也是丰富其科学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深度开发自然资源,践行亲自然理念精神并落实其教育要求,将幼儿身心发展放在首位,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同时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幼儿园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