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支撑下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2023-10-02 19:08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集体

梁 梅

(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甘肃 张掖 734100)

引言

当下和从前相比,人们总是对从前有着非常难以言说的怀念情感,回忆也被赋予美好的内涵,因此在开展学校道德教育时需要将集体记忆作为支撑,但这也正是许多人认为有所缺陷的地方:集体记忆的搜集非常耗费时间,教育效率也较为低下。道德教育若给学生只能带来压抑感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是否需要通过集体记忆将曾经的美好以不同角度渗入到当下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是否能够让集体记忆存在的过程中,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需要对集体记忆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鉴别,采用集体记忆的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升华。另外,在道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以乡土资源为依据和支撑,以地方资源为根基,构建地方资源的教育理念,以资源观念为基础,以地域为载体,更好地弘扬集体带来的价值。

1.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民族情感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特定含义。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上的情感诉求,其中包含了“家”和“国”两个层面,“国”处于上位状态,是从整体角度思考,“家”是以个性追求为核心的另一种情感表达。做好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就要正确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要直接表达爱学校、爱家庭、爱故乡的情感,就要对社会、故乡、祖国的概念有更加深刻而理性的理解。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对此要求不高,但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地方资源和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从当前的小学德育过程中,似乎更加重视对国家层面的情感教育,对地方层面的情感教育有所缺乏,对更能与学生产生密切关系,更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方资源也不够关注,无法真正体现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引入地方资源和集体记忆显得尤为必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1 寻找证据:以真相阐释历史

在法律审判过程中,证据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德育效果是否能够体现也都离不开证据的支持。在开展集体记忆支撑下的地方资源挖掘时,通过挖掘真实的地方资源,更能体现教育的真实性。证据所能呈现的现实效果更明显,远比普通的笼统理论更能体现有效性和可行性。和口头叙述的历史相比,又或者与个体的记忆相比,集体记忆更能体现实证意义。还有一些能够体现时代象征的记忆,比如纸质信件和录音文件都能够体现的时代烙印。具体而言,图书馆的书籍中含有诗歌年代的记忆,这些都有助于人们在一定时期内达成一致或者共同的价值观念,方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学生来说,以挖掘证据资源的形式来加强集体记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将道德伦理准则转化为内在品质建设的现实动力。对教师来说,挖掘有浓厚民族情感的集体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证明精神和证据意识,更加能够体现现实因素的重要性。

1.2 挖掘意义:强化学生思想认同

作为深藏于个体内心的集体记忆,可以在必要时被激发和提取,也能在任何时候作为某种触动、唤醒人们的思想和认识。这种激活和唤醒都非常自然,明确指明了学习发展的意义,也体现了集体记忆呈现的意义,有些意义可以忽略,有些意义则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个孩子来说,集体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精神的指引。个体记忆可能倾向于趣味性,而集体记忆更加倾向于存在意义。个体记忆被升华到了集体层面,这就意味着涵盖了更加公共价值观的普遍要素,这也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民族感情应该是一种彰显家国情怀,也应当是德育内涵的外在展现模式,集体记忆更好地诠释这种内涵,更使家国情怀作为一个突出的标志,屹立于当代。意义总是藏匿起来,因此,需要集体记忆,突出记忆的内涵,才能使人们不忘怀。

1.3 激发潜能:启迪学生情感共鸣

集体记忆属于某个群体的记忆,并非单纯的记忆再现,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潜在记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潜在的记忆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开启过去的集体记忆时,也要使集体记忆能够促使学生的行动和思维产生本质变化。启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形式比以往任何形式上的速成教学方法更加能够体现隐性教学的意义,一些集体记忆会在人的心中持续积累,从而在某一瞬间迸发出他们内心的情感。

比如外出打工的务工人员,会在“春节”的集体记忆下勾起他们对归乡的思念感,因此他们早早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买好过年的年货,这些都是潜在情感的体现。当然,这些潜在情感的体现也是慢慢产生的,是持续的长期培养,也是一项慢工程。正是因为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所造成的影响,才会持久而深刻。浓郁的爱国情怀培养,正是一种需要缓慢发展的教学工作。集体记忆能够带来的启迪,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一种极为积极的,也非常持久的情感教育,是学生终身成长的根基。

2.集体记忆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

2.1 “由此及彼”的关系

记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个体记忆和群体记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也有不同的存储环境,在一定情况下都会产生很好的诠释效果。这里所说的存储环境可能是宏观角度的大环境,也可以是以某地域为基础的小环境。依托地方资源呈现的集体记忆,更容易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与认知中,因为这些与地域相关的集体记忆,离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

从地理上来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某一处地域的集体记忆是当地人的具体印象,也更具有当地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在当地更容易进行传播。普通地区传播的地方信息并不足以引起上层注视,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本地新闻经过层层传播,形成了更多人的集体记忆,就更加容易引起上层的高度重视,同时把正向影响扩大到更多领域。由此来看,道德教育的推广必须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和支撑,以乡土为根基,更应当得到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具有地域特色的集体记忆也应当充分受到关注。

2.2 “以小见大”的关系

家国情怀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借助乡土资源和地方资源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民族情感,因此,在集体记忆支撑上的家国情怀教育也变得理所当然。乡土的味道是鲜活的、亲近的,学生会产生影响的,首先是思乡之情,其次是家国情怀。首先是对“小家”的忠实依赖,其次是“大家”共同认可下的民族奉献。以地方为界的道德伦理规范,若能在地方资源的依托下,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更能形成广泛的家国意识,增强学生对共同价值观的强烈认同感,是与学生情怀变化相互增进的精神教育。在开展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就地取材,充实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拓展,他们情感的触发领域也得到了更全面的延伸,地方思想和乡土文化的传承也会变得更加强而有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也是对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的有效反击。

3.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设计

3.1 注重“人”的故事挖掘

在地方资源中,并不缺乏具有时代光环,家国情怀和浓厚历史气息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物,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反映了小家与大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无数的代表性人物中,为了维持小家的完整与幸福,也为了大家的团结与和谐,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这些人相关的集体记忆,值得我们挖掘,为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下坚实根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前进剧团的教导员廖赤健就是值得缅怀的英雄人物。前进剧团在甘肃省遭遇战争时是1936 年,当时前进剧团曾路过张掖山丹县,从时间上,他们历经的一切离我们很遥远。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将其中的某个故事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唤起我们的集体记忆。我们可以将廖赤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作为故事原型进行重新塑造,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他的伟大之处。为此,我们安排学生们搜集与前进剧团在甘肃省遭遇战的战斗故事。对前进剧团当时的进军路线进行分析,再搜索更加丰富的历史材料,还原真相,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创作战胜故事。通过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引导学生用想象来充分描述,尽量恢复真实的历史,使角色由静态的标志变为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3.2 注重“物”的记忆了解

在地方资源中也存在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之物,这些事物中聚集着清晰的集体记忆,要合理筛选这种事物,要选择具有特定时代意义,能够唤起集体记忆的,也要实现“以物为本”的良好对话,使学生“睹物思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要选择最合适的事物,激发学生的集体记忆,让学生去感触,去升华,去思考。

在众多的事物中,我们选取张掖山丹的发菜作为切入点。选用发菜符合“亲近与典型”的基本原则,之所以说亲近,是因为在山丹县,这种植物分布的范围极为广泛,人们也早就养成了日常使用的习惯,许多同学在自小生长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发菜这种事物。之所以称之为典型,是因为这一事物不但对小家的物质生活丰盈做出了贡献,也对大家的兴旺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发菜的发展历程,帮助同学们更为了解发菜这种特产的历史。发菜被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称为“河西物产第一”,在山丹县,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植物。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山丹发菜逐渐由山丹县走向全国,并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风味特产。发菜是“发财”的谐音,有着极好的寓意。在上世纪80 至90 年代,发菜在山丹受到大批量采挖和收购,经过加工后制成美味佳肴,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成为山丹物产的亮丽风景线。

3.3 注重“事”的记忆传承

地方资源中还有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性事件,也为助力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中留下了深刻的集体记忆,让人们久久不忘。有些事件衔接了时代发展,形成了一座时空的拱桥,承载着人们的共同回忆,成为人们顾全大国、护佑小家的精神依据。将当代社会的代表性集体教育与现实联系起来,并与往昔进行对照,是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比如有许多值得纪念的事件,丝绸之路就是我们共同的回忆。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运输道路,到了二十世纪,绿皮火车成了远程交通工具的象征,再后来是高铁和飞机。今天的丝绸之路意味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思想交流、技术合作。丝绸之路沿途接触的新鲜事物和集体记忆都很耐人寻味,这对加深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极为重要的。从现代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以高铁代替现代的交通道路,2009年11 月,随着兰新高铁开始建设,张掖西站也随之开始建设,2014 年12 月24 日正式启用。身为张掖人,在现代发展的巨大反差之下,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感想?有了高铁之后,张掖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骄傲、惊讶等情绪涌上心头,升起浓烈的地域情怀,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激发集体记忆。从古代与现代的不同视角去解读其中的多种含义,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小家变迁与大国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家国情怀扎根于大地,产生更多的情感。

3.4 注重“精神”的传承发扬

地方资源不仅包含着口口相传的人物事件,还包含着地域资源中的文化精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地域特有的精神文化才能在代代相传中影响着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及行为处事方式的选择。挖掘地域资源中的精神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国特有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比如处于黄河中上游的宁夏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归宁夏”的美誉。宁夏的诞生与发展皆因黄河而起。宁夏人民千百年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勤恳创业,努力对抗自然与人为因素带来的灾难,但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根植于黄河文明,宁夏人经过千百年的拼搏奋进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谐共进的精神文化,流传于世世代代的求发展中。在守护黄河文明的过程中,宁夏人始终本着当地独有的精神文化不断开拓进取,将传统的“靠天吃饭”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发展成为了新时代产业齐全、竞争有序的多元化产业群,在黄河生态的发展中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将宁夏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谐共进的地域特色精神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唤醒小学生的勤勉意识,帮助学生体会宁夏地域资源所带给历代人们的精神财富并培养学生对此精神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要明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能独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人的意象不能脱离活生生的事物,也不能脱离息息相关的事件。三方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体现更加充实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这种辩证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地方资源进行筛选、重组、实施和验证,让地方资源“活”过来。实现与国家课程、国家教育资源的一脉相承,形成一条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互通源泉,真正共同推进教学效果地体现出来。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和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使集体记忆发挥出证据、意义和潜力的有效作用,这对培养家国情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奠定扎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体记忆的参与和地方资源的选择都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家国情怀。如何重新构建集体记忆,又如何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更加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培养作用,选取合适的集体记忆进行有效加工。教师要思考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问题,也要避免产生巨大的矛盾,要结合地方资源来思考可能带来的教学优势,也要最大程度上避免地理环境制约对德育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略谈“家国情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