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23-10-02 19:08杜宝霞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劳动家庭

杜宝霞

(静宁县实验小学 甘肃 静宁 743400)

城乡结合部小学,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地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学校和家庭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生活自理能力较为薄弱,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埋藏了隐患。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探寻实现高效劳动教育的多元方式。

1.树立劳动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知识的传输才是教学的核心,劳动教育仅仅是附属点缀,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导致年轻一代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生活自理能力薄弱,不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树立劳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

1.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教师想要增强劳动教育的效率,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白小学生才是劳动教育的对象,是掌握劳动技能的主人,小学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认知,掌握他们的内心需求,才能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让小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比如: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之前,小学教师选择劳动教育主题,需要学会尊重小学生的意见,询问他们对于劳动基于的基本认知,掌握了哪些劳动技能,哪些劳动项目存在薄弱,思考劳动教育的基本方向,增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兴趣。劳动教育,小学生才是活动参与的主体。小学教师需要让小学生意识到活动的基本内容,明确活动的基本意义。如小学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活动方案,穿衣服、系鞋带、洗脸、刷牙、扫地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反馈意见,选择其中一项作为教育主题的方向,结合小学生的天性,增设活动的游戏环节,让小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乐趣,感悟到参与劳动的光荣。

1.2 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小学教师想要增强小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激发劳动意识,感悟到劳动的魅力,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基石。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增加劳动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比如:在开展“我是小小清洁工”劳动教育活动时,小学教师想要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兴趣所在,提供多元化的清洁工具,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劳动的种类,提供相应的劳动服务。如有些学生想要扫把和簸箕,保持教室地面的整洁,不妨组建清扫比赛,让四个学生共同从事扫地卫生,每一个学生负责一片地面的整洁,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的保证地面整洁,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有些学生想要擦玻璃,则教师可以组建合作小组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位置的玻璃,让他们共同完成玻璃的清理工作,在实践中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初中教师想要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劳动教育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想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让良好的劳动能力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必须探索多元化的劳动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1 传授多元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掌握,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前提。小学教师想要小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传授多元化的劳动技能,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家务小能手。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劳动基本技能的传授,让小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各类劳动工具,增强自主生活的能力,感悟劳动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比如:小学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前,需要重新梳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劳动教学的基本目的,注重劳动教学的现实价值,将劳动技能的培养贯彻于劳动教育之中,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劳动基本技能,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基础。如在开展整理衣物的劳动主题教学活动时,小学教师需要掌握本次劳动教学的基本目的,让小学生掌握整理衣物的基本方法,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运用哪些劳动工具,帮助自己整理衣物,塑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做自主生活的小能手。小学教师通过劳动演示,引导小学生开展衣物整理的劳动实践,传授衣物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体会到劳动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将热爱劳动融入行为习惯之中,为小学生未来生活的独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开展劳动教学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不能仅依托于理论教学,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小学教师想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基本目的,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的乐趣,体会挥洒汗水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多元化的劳动教学实践活动,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实现寓教于乐的基本追求,让小学生在劳动教学活动中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感悟和体验。

比如:小学教师想要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必须真正懂得小学生内心的需求,增加劳动教育的趣味性,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小学教师需要探寻劳动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路径,实现劳动实践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小学生了解生活劳动的基本类型,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日常生活的整洁。小学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探寻劳动的应用方式,高效地掌握劳动技能的使用方法。合作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小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合作劳动模式,增强参与劳动的浓烈氛围,让小学生感悟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劳动对于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产生自主参与家庭劳动和校园劳动的内生动力,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拥有一个轻松舒心的心理状态。

3.搭建家校合作模式

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劳动教育,普遍处于文化学科的附属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校园生活的调剂,并不受家长和学校的重视。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家人才选拔制度对于劳动教育缺乏考察方式,因而是否掌握劳动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并无紧迫性。因此劳动教育,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小学教师想要增强劳动教育的效率,需要搭建家园合作的基本模式。

3.1 构建劳动交流平台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想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基本追求,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必须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强化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劳动教育的经验指导,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

比如:是否掌握劳动技能,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不影响其考试成绩,不影响其升学就业,但却是衡量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发展趋势,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劳动技能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重塑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渠道,构建热爱劳动的积极氛围,甚至可以召开劳动教育的经验分享会,让家长正确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方式,理解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劳动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活跃家庭劳动氛围,让小学生成为家庭劳动的重要帮手。构建劳动教育的交流平台,反馈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劳动表现,寻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劳动建议,增强劳动教育的效率。

3.2 鼓励参与家庭劳动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劳动教育不仅会传授劳动技能的理论化知识,而且会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小学生不断的实践。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小小家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在开展“我是家庭小帮手”的活动时,小学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体现父母的辛苦,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父母的不易,产生参与家庭劳动的欲望,其次需要通过生活劳动技能的展示,让小学生了解日常生活劳动的基本类型,从而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掌握基本技能,最后通过家园交流平台的合作,让家长意识到家庭劳动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家长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家庭劳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称赞,从而建立热爱劳动的内心动力。家庭劳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需要让家长和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小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家庭劳动的机会,提供不断试错的可能,在实践中磨练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城乡结合小学,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小学教师想要提高劳动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懂得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劳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追求全新的劳动教育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自我革新。小学教师首先需要树立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懂得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探寻劳动教育的核心方向,懂得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小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其次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或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或采用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或注重生活情境化教学的基本应用,让劳动教育方式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最后需要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搭建劳动教育的交流平台,鼓励小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劳动家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