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重塑与实践的研究

2023-10-02 19:08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红色

冉 斌

(陇南市宕昌县车拉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8500)

数字时代下,信息的流通越来越便利,不仅给大众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冲击,不少学生接触到了国外文化,向往、憧憬国外的生活,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却没有自信,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责任。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基础时期,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积极挖掘更多的德育教学资源,结合思政学科的特色,加强教学设计,“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

1.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1.1 国家层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是华夏儿女独有的文化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弘扬红色文化,可以给新时代的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有群众的广大力量推动国家在新征程上不断前进,给历史和时代交出美丽的答卷。

1.2 社会层面

时代在不断地变迁,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不管是在哪个年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精神信仰。而中国的精神信仰就是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这两种精神信阳是我们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和支撑。新时代下就应该有新时代青年,红色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土壤,教师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出一代代的新青年,为国家和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新能量,让他们去创造出的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1]。

1.3 个人层面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够认同民族文化,才能够拥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品德教育就好似一颗种子,教师应该在小学生的内心里埋下这一棵种子,倾注心血为它灌溉,让这一棵小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了学生内心深处坚定不移的信仰,为他们抵挡住风暴的侵袭。也只有怀着热爱祖国的热忱之心,在这一股强大的内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们会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也在创造社会价值、国家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2]。

2.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重塑与研究策略

2.1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所有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在逐步增强,但是共情能力整体还是偏弱的,且红色文化的年代距离学生们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如果采用直接传授的讲学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通过相关情境的引导,让学生慢慢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情,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首先,学校也应该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打造一个红色校园基地,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传输红色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行走在“红色的海洋”里,自然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如,可以在学校放置哈达铺游击队的形象雕塑,突出游击队伍的特色,并对这一支队伍进行详细介绍,放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学生进出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耳濡目染[3]。还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上设计一些红军长征的海报,宣传哈达铺与红军长征之间的故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宣传栏旁边放置一个语音播放器,按下按钮就会有语音解说,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校各处也可以加入红军卡通人物,比如路标、指示牌等,既生动活泼,又进行了文化宣传。学校还可以添加一个广播节目,在学生中午放学、下午放学的时候,通过广播,配合一些红色歌曲,为学生们讲一段短小的红军故事等。学校可以结合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各种宣传方式,及时更新红色文化宣传内容,持续地为学生们传输红色文化知识,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再者,在学校对学生已经进行一定的红色文化影响之后,教师再切入红色文化教育就更便利和简单,但也要注重班级红色文化氛围的建构,与学校共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氛围,用浓郁的红色氛围包裹住学生。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设置一个文化角,里面可以张贴一些图片——“红军长征与宕昌哈达铺”、“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哈达铺会议旧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也可以张贴一些小简报——“朱居光谈岁月”、“哈达铺会议内容”、“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介绍”等等,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尽量采用图片或者漫画的方式进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放置一些文字资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丰富学生的情系情感体验。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自然引入红色文化,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4]。

2.2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轻视了学生教学体验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较少,使得课堂的学习不够好,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需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学生的教学体验,开展更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带动整个教学气氛,让学生既能够体会到活动中的趣味,又能够从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自动地将红军长征的故事引入进去。尤其是一些长征中的一些红色小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长征当时的场景讲述,投屏上配合一些长征的图片,贴合教师的讲述,一定要注意说话语调的起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够深入体会到其中的战友情义,以及长征旅途的艰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特别是要突出在长征途中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战士们互相帮助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教师还应该结合朱居光老先生所讲述的长辈的故事,体会为了民族大义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现代青年的身份为红军的前辈们写一封信,然后还可以从中选取出优秀的作品也张贴在文化角上。

再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节假日的意义切入,提问学生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有国庆节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将课堂的氛围调动起来,然后自然地引入红色故事,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哈达铺会议”的情形,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当时会议的紧张、重要,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在无形中将红色文化知识渗透其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5]。

2.3 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人,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尤其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能够巧妙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应该聘请一些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到校进行宣讲,拓展教师们的思维和视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才能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引入恰当的红色文化;教师自己也应该多学习红色文化,尤其是应该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去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深入感受和体会,只有教师自己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才能够将其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也要深入研读教材,在教材内容中挖掘更多的德育教学资源,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要和其他学科教师紧密合作,共同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知识融合进去,拓宽教育纬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6]。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限,注意力的品质不够高,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带给学生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将红色文化和现代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重视借助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对红色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红色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追忆红色浪漫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