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活化 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

2023-10-02 19:08张翔国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本育人德育

张翔国

(张掖市高台县黑泉镇中心小学 甘肃 张掖 734300)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小学德育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得透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用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接班人。

1.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德育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停留在课本上,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不过问,不落实,不在生活实践活动当中去践行,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国家的德育政策,也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好品质。实际上小学生的德育课本内容,处处跟生活有联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把活生生的课程,变成了教条式的说教,照着课本读一读,然后在作业本上做几道练习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不过问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养成美好品德方面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尤其是农村教学点,情况十分突出。试想一个德育教育不健全的学生,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没有坚定的信仰,民族复兴从何谈起;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个德育教育缺失的人,也许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一旦缺少了德育教育该有的内容,势必会失去理想信念,那么就会失去人生奋斗的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终究会一事无成。所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关系到民族大业能不能复兴,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关系到一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强化德育,实在是意义重大。

2.守好校内德育生活化主阵地

学生的德育教育,主阵地还是在校内。日常教学中,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把“培养什么人”放在第一位置,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校园实际生活,结合课堂实际教学,以实际生活为案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体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总结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有的时候,校内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水,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日积月累当中,学生有意无意之间受到了启发,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灵魂得到了净化。有的时候,校内的一人一物,一言一行,偶然间触及到学生思想深处的那根弦,触发了那颗原本善良的心灵,让这颗金子般的心灵,熠熠生辉,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有的时候,一节课或者是一个活动,能够改变学生固有的思想观念,让他重新认识生活,思考人生,谋划未来。德育教育,有的时候,不一定就是班主任或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事,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那么就应该“事事育人”,“处处育人”,“课课育人”。不光是校园环境文化育人,每门学科也是育人的阵地,在讲授本学科知识的时候,把德育渗透其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坚持好校内这块主阵地,塑造学生完美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长大以后德才兼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策献力[1]。

3.扣紧教材这本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战场

在小学德育教材体系中,德育教材的编排,中低年级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高年级阶段开设《社会与法治》课程,这样的安排,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徐循渐进的过程,课程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从一言一行到调查研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如果严格按照德育大纲里的要求教学,就能一步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论是《道德与法治》还是《社会与法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在这里,学生将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德育知识。课本内容知识,都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编排,问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在课堂之上讲解,课堂之外,不在生活中去实践,等于说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只停留在课内,只停留在课本当中,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当中去践行。因此,课本知识要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对学生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小学德育教材的内容,涉及到的大致有爱国教育,尊老爱幼,热爱班集体,勤俭节约,卫生健康,户外运动,意志品德,自我安全等,几乎是无所不包。教学的时候,结合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内容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逐步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比如说爱国教育的内容,最典型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22 页《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课,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实际生活中,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班级里,有的时候就有好几个民族的同学,如大西北地区的学校,就有土族,裕固族,藏族,回族等,平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大家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同学们就会发现,有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比较强烈,如回族同学的宗教信仰非常强烈,饮食习惯非常“独立”,有的同学不尊重回族同学的信仰习惯,伸手去摸回族同学的食物,回族同学就非常忌讳,不再吃他人摸过的食物,为此经常发生摩擦。针对“多民族”的班级,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效安排时间,安排社会实践内容,让每一个同学了解不同民族的信仰习俗,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长大以后也能遵守各民族特有的习俗生活,从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2]。实际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要紧扣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实践活动当中学习,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就能很好地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开展好生活化的日常德育主题活动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有些抽象的德育问题,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认识当中,不能够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其具体内涵,因此上,需要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而且要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是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来实现的,学校年度计划里,必须得有德育教育的内容,一般一月一次德育教育的主题活动。班主任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根据学校计划安排班级德育教育的主题活动内容,同时根据班级自身情况,制定本班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计划,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时节,可以安排一次“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校园里可以让学生翻翻地,松松土,浇浇水,种种花,体验体验种地的辛苦。周末的时候,农村的学生可以上地帮助父母干活,让学生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同时,让他们学习使用劳动工具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具体的实践劳动当中,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自体验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体会到科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动力,从此刻苦钻研,努力拼搏,为着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源泉所在,从而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3]。

5.打好校外德育生活化攻坚战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校外也是学生德育教育另外一个主阵地,学生终究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那么就要利用好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实战化德育教育。学生的校外生活,实际上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说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经典的传统寓言故事,就包含着深刻的德育教育意义在里面,结合生活实际,从中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中华大地上,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无处不在,鼓励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悟一悟,有些活动看似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实际上蕴含着劝人向善的朴素理念在其中;有些仪式活动,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诠释了儒佛道文化的精髓所在。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感受,去领悟,然后把这种体验转化为自身的素质,日积月累,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间接的从书本中得来,这就需要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当然了,这些活动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不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当学生真正学会了从生活实践活动当中,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那么德育教育就算是真正成功了。

结束语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从内容上下功夫,理清学生在哪个年龄段需要哪些内容,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践行,把书本中学习到的德育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用亲力亲为诠释自己的德育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牢“为谁培养人”这根线,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课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德育素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这个纲,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与人为善,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课本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