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责实:宋陵相关地名探微

2023-10-02 20:35康定宾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青龙山禅寺重修

康定宾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地名是在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用以标识不同地物的语言符号。因而,地名的渊源、衍变、形成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见证人们活动的空间拓展与文化认知演进。其中,围绕某一事物产生的地名群,往往与本尊在当地自然地理实体或人文社会中的要津地位相关,名山名水、伟人伟业、名胜古迹等即为代表。宋陵相关地名群的出现,与赵宋王朝置陵于巩,从而开始一系列更名、营建、祭祀、保护、纪念活动直接相关。其后续变化发展则遵循地名传衍流变的基本规律,经由地名管理部门认定公布,最终成为广为人知的规范化标准地名。

一、责实就名:宋陵地名之衍变

宋陵始建于巩,立时为人瞩目。当地的山川形胜、行政区划、村庄聚落等,均曾以之为中心,受到辐射影响。其历史脉络与具体呈现,绝非得益或受制两端能够简括。宋陵地名群作为其历史印记,正可作为管窥的草蛇灰线。现尝试分类缕述如下:

(一)因置陵更易山名。今青龙山,原名霍山。《尔雅正义》载,“大山宫,小山霍。注:宫谓围绕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①(清)邵晋涵:《尔雅正义》第12卷,清乾隆刻本,第285页。其名与山形、山势相符。赵宋置陵于巩,改霍山为青龙山。概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是为真龙天子。明代河南知府虞迁玺在《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铭》中追溯,“山之为势,穹隆高耸,玉润云翔,有若龙盘之状。昔宋太祖因山而陵,远取诸象,故葬于青龙山之阳,即此山也”。①《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铭》,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4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青龙山在县南四十里,宋太祖永昌陵东。”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48卷,清稿本,第1640页。按常理推测,更名应与赵匡胤有关。太祖作为开国皇帝,主持乃父迁巩事宜,建成宋朝首个皇陵,实为置陵于巩的决策者。霍山更名后引发联动效应,导致山中景观多以龙或青龙冠之,以为呼应。青龙关、青龙桥、青龙潭、青龙洞、青龙瀑布等均属此类。

(二)因建陵分工得名。宋制,皇帝生不修陵,崩后始建,七月内安葬。今人目睹宋陵遗址,仍觉规模宏大,半年完成任务,则必须依赖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和行之有效的营建机制。在此情况下,就地、就近用人用料,细化、优化人员分工,就成为加速陵区建设的不二选择,由此产生了一批以建陵职业或官兵驻地得名的地名。

建陵职业地名,如石灰务、稍柴、东村、西村、南石、北石、铁匠炉、和义沟、费窑村等。宋时以“务”为机构名者,多为掌管某类事物。石灰务,原为宋陵供给石灰。稍柴,为稍柴务的简化,供应柴竹花草。铁匠炉,原为铁匠务,设有制作铁器作坊。民国《巩县志》纂修者引述《文献通考》,“咸平二年九月,河南府巩县③今巩义市。柴务牡丹华”。后加按语:“巩邑村落多有以务名者,西有石灰务,南有铁匠务,西南柴务。今为稍柴务,意皆宋时名目。”④刘莲青、张仲友纂修:民国《巩县志》,民国铅印本第5册第15卷,“古迹十一”条。侯月桂、楚战国《浅论巩县宋陵所派生的地名》一文引述该句时为“巩县村落多有以务名者,西有石灰务,南有铁匠务,西南有柴务。今为稍柴务,意皆宋时名。”或将民国《巩县志》纂修者按语误为《文献通考》原文,将巩邑改为巩县,西南后增加有字,宋时名后漏录目字。和义沟,为和泥沟的雅化,修陵时在此和泥。明景泰元年(1450)慈云寺圣像石碑碑阴《十方施主》载,“和泥沟施主”冯贵等10 余人名录,“石灰务施主魏文达”等8人名录。⑤巩县慈云禅寺圣像碑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3页。同年重修慈云寺碑阴《十方施主》载,“稍柴务施主”赵礼等20余人名录。⑥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供给建陵白石灰之地,俗称石灰场。后发展为南石灰场、北石灰场,继而简称南石、北石。东村、西村与之类似,原名许村。因设置作坊制作葬品、石器等,人称东作坊村、西作坊村。后相继简化为东作村、西作村,东村、西村。明景泰元年(145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东西左村施主”名录(即后东作村、西作村,东村、西村,详见后文论析)。⑦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碑刻拓片照片显示为东西左村,编著者整理文字时误作东西作村。费窑,传为供应宋陵砖石,以费家最为有名,遂以费家窑指称,后简化为费窑。

建陵职能地名,如南官庄、北官庄、羽林庄等。南官庄、北官庄,为宋时建陵官员驻地。羽林庄,为当时保护宋陵军队驻地。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南官庄施主:王祥一尊……”⑧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明天顺四年(1460)《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阴载,“北官庄施主……官庄宋千户马营施主……官庄村施主……”⑨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5-177页。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修慈云寺千佛大殿》碑阴载有“榆林庄”施主名录(即今羽林庄)。①重修慈云寺千佛大殿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16页。

(三)因卫护宋陵得名。“景德四年(1007),划巩县西部、偃师东部等地,设永安县以护宋陵……治所在永安镇……政和三年(1113)改为永安军(直属京师禁军)”。②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巩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4页。以陵设县、以陵名县,通过调整、更名行政区划,加强陵区保护与管理。今永安路街道办事处中的“永安路”,即为永安陵、永安县史事的地名印记。宋岭因曾驻宋军得名。相传驻军分为南营、北营,便有宋岭南营、宋岭北营之称,后分化为宋岭、南营、北营三村。③侯月桂、楚战国:《浅论巩县宋陵所派生的地名》,《中原文物》1988年第4期。堤东,以堤为参照,加以方位,意即堤坝东侧之村。宋时,为防止山洪侵袭陵区,曾在此构筑堤坝,遂迁桂花村民于堤坝之东,得名后沿用至今。明景泰元年(145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堤东保施主”名录。④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保下设有同名村落。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堤东村施主”名录。⑤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

(四)因祭祀宋陵得名。宋时驻地官兵人数较多,日常用物量较大。每逢皇帝亲至祭陵或遣使祈福,祭祀用品需求骤增,故而在本地选址喂养牛羊等,得名喂羊庄。明代《十方施主同结良缘》碑载有“喂羊庄施主”名录。⑥补妆圣像碑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27页。编著者自注,该碑无纪年,“从永竺拜书及本寺僧人道仲分析,应为明代碑”。本属“动宾短语+地名通名”结构,略去宾语后,简化为喂庄。地方志载,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到巩,宿于洛口,赐西山为“太平岗”。曾由官员书丹刻石,后于黄河徙道时没入水中。⑦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巩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1页。岗为突起的小坡,符合浅山丘陵地貌特征。西山更名,是以年号名地。天圣八年(1030),朝廷在永安县訾王山修建会圣宫,更山名为凤台山,与洛水对岸青龙山遥对。为方便从会圣宫到陵区的祭祀,就近在訾殿搭设渡桥,名为奉先桥。会圣、奉先,均含前往祭祀祈福之意。

(五)因陪葬人物得名。蔡庄,为蔡家庄的简化。其得名与名臣蔡齐陪葬宋陵有关。明景泰元年(145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明成化五年(1469)施主姓名碑均载有“蔡家庄施主”名录。⑧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施主姓名碑,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第185-186页、第195页。其中至少有校鼎昌、冯威、付谦等数人同名,可见向佛之心稳定,常有赞助佛事之举。寇家湾,古名沿用至今,因名臣寇准陪葬宋真宗于此得名。今当地口语中简称“寇湾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慈云寺千佛殿》碑阴载录“寇家湾:赵仲芳、赵祯、赵克让、赵珍”。⑨重修慈云寺千佛殿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43-245页。

(六)因宋陵禅院得名。因陵设寺以追福祖先为宋陵一大特点。宋代法照大师碑明载:“本朝建寺,追奉陵寝,以昭仁孝”。⑩宋代敕住宁神法照大师碑,载赵玉安等编著《解读宋陵》,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200页。设寺奉先,既满足皇室祭祀祈福的内部需要,复能标榜示范仁孝之道,以便化育社会。《大宋故昭孝禅院主辩证大师塔铭》载,“神宗皇帝以孝治天下,凡世之所以奉先追远之事,靡不举焉”。①《大宋故昭孝禅院主辩证大师塔铭》,载赵玉安等编著:《解读宋陵》,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197页。会圣宫、昭孝禅院所在地,均有寺沟地名。此类禅院,或选址新建,或扩修旧寺,均可凭借特殊定位和官方扶持快速升格为名寺。久之,又成为观察审视所在地自然环境实体和人文环境的参照。巩县石窟寺、竹林寺所在地,亦名寺湾、寺沟,与之同理。

(七)因彰显宋陵得名。为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当地命名、更名了众多宋陵相关地名。宋陵陵名类,如永昌路(宋太祖永昌陵)、永熙路(宋太宗永熙陵)等。陪葬宋陵人物类,如赵普路、蔡齐路、怀德路(宋将高怀德)等。宋陵相关地名派生类,和义路、和义大桥(和义沟)、官庄路、石灰务路等。而且出现了围绕某一陵区集中命名的现象。永昭陵附近道路曾命名为宋陵路②今已更名。。陵区西侧有瓦肆街,周边分设西陵前巷、西陵中巷、西陵后巷、西陵新巷。

二、音形两途:宋陵地名之分析

宋陵相关地名属人文地理名称,是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和稳定性,得名后沿用千载。部分完全袭用,如青龙山、石灰务、铁匠炉等。部分略字简化使用,如喂羊庄改为喂庄,蔡家庄改为蔡庄,费家窑改为费窑,南石灰场、北石灰场改为南石、北石,东作坊村、西作坊村改为东村、西村。部分通过谐音字雅化,如和泥沟改为和义沟。

然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错综复杂,决定了宋陵相关地名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大体具有在读音上稳定性较高,在用字上稳定性稍弱的特征。官庄、关庄、东村、西村、和泥沟、游殿等都是典型案例。现试辨如下:

官庄、关庄:明景泰元年(1450)慈云寺碑铭载,“关庄村施主:李彬、韩老人、杨老人、尚老人、李老人、王祥……小关庄施主:赵礼、赵恭、宋忠、陈克己、王仲斌、李暄、李让、王仲威、王仲钦、王仲义、王祥、王安、王仲谦、王贵、王仲温、宋真”。③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小官庄施主:王仲威二尊、王仲钦一尊、王仲义一尊、李让一尊、李仲和二尊、王安一尊、王荣一尊、赵注一尊、老人王贵一尊、王仲谦一尊、赵志高一尊、赵威一尊”。④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比对“小官庄施主”和“小关庄施主”名录,有王仲威、王仲钦、王仲义、李让、王安、王贵、王仲谦等7人同名同姓。两碑相距仅10年,地名中“关”“官”二字混用无疑。王仲威、王仲钦、王仲义等应为王氏家族“仲”字辈族亲,曾多次与同村崇佛者进行佛事赞助。“关”、“官”音同,字形不一。

东村、西村:东作坊村、西作坊村曾简化为东作村、西作村。明景泰元年(145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东西左村施主”名录。⑤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0页。碑刻拓片照片显示为东西左村,编著者整理文字时误作东西作村。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录,“西左村施主”名录,“东左村施主”名录。⑥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两碑相距10 年,名录中都有张刚,极有可能为同一人。“作”、“左”音近,字形不一。

和泥沟:明景泰元年(1450)《巩县慈云禅寺圣像碑记》碑阴载有“和泥沟施主”名录。①巩县慈云禅寺圣像碑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72-173页。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和尼沟施主”名录。两碑相距10年,名录中至少有胡聚、胡林、唐九老、范宣、杨俊、宋钦、李忠、张礼、杨荣等9 人同名,当为同一批人。②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细致比对碑文拓片照片,编著者整理文字时,误将胡聚书为有聚,唐九老书为唐九志,杨俊一尊漏录为杨一尊,其他处因拓片照片放缩后难以辨认,故查为至少9人同名。明正德二年(1507)《十方施主同结良缘》碑阴载有“和泥沟施主名录”。与前两碑相距数十年,范宣仍在,其数十年崇佛,坚持襄助佛事。③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碑阴《十方施主》,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00页。碑文拓片放缩后难以辨认,明确确定重合者仅范宣。清康熙五十年(1711)《启建斋供千佛圣会三载完满碑记》载,“和义沟会首”名录。④赵玉安等编著:《解读宋陵》,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250页。《解读宋陵》编著者认为:“民国初年改泥为义,成今名。”该书第399页,对比清碑,似有可议。“泥”“尼”音同,字形相近。“泥”“尼”“义”音近,字形有别。

游殿:今分南游殿、北游殿。当地相传,宋徽宗驾驻会圣宫时,曾到此游览,建有宫殿,因此得名。后村落不断发展,分为南游殿、北游殿,今分属洛阳市偃师区、巩义市。其原名为“油店”。明天顺四年(1460)《青龙山重修慈云禅寺》碑阴载有“北油店施主”名录。⑤重修慈云禅寺碑阴名录,载张瑞峰《慈云寺》,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85-186页。店与坫通。《说文解字注》:“(坫)其字俗作店。崔豹曰:店,置也。所以置货鬻物也。”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13卷篇下,清嘉庆二十年经韵楼刻本,第1175页。作为地名通名的店,多指陈列销售某种物品之地。油店得名,似与当地曾经盛产或善于制作某类油制品,并用以经营有关。今茶店村,即传昔日种植茶叶、经营茶叶生意得名。“官店”改“官殿”,亦与“油店”改“游殿”类似。现存清光绪十七年(1891)《官店》碑明载,该地因官员修建旅店以供行旅休息得名。⑦原碑藏于官殿村村委会院内,今据官店石碑图片。后因采撷清末两宫回銮途经此地,官员筹备修有行宫说法,更名官殿。“游殿”、“官殿”与“油店”、“官店”,音同字异。

宋陵相关地名在读音上稳定性较高,在用字上稳定性稍弱这种特征反映出地名衍化过程中的不同面向。

一方面是地名使用中文字接受存在程度差异。宋陵地名中多处同音字并用、混用,提示基层地名接受、使用范围有限,尤其是村和村以下地名。现存方志,几不专列,多只在描述或辨析某种事物相对位置时,用作参照。明清时期,当地一般百姓文化水平不高,认识、接受、使用周边地名时,似应更多依赖口耳,而非书写。前引诸多碑铭、碑记,其撰者多为地方官员、士绅、高僧,亦照录同一地名的不同表述,复从文字书写者的角度反映出基层地名在音、形接受上的程度差异。

另一方面是地名更名中不同资源存在竞争状态。“油店”更名“游殿”,“官店”更名“官殿”等现象,显露出不同元素在同一地名确定过程中的竞争样态。同一地方存在多种影响地名命名的因素,择取使用时的考量方是最终得名的关捩。油店、官店位于交通要道,历史上长期使用。宋徽宗游览、两宫回銮建有行宫,采自民间传说。前者符合地名命名基本规律,在当地类似命名为数不少。后者由更加强势的文化元素替换,含义完全改变,文化特色更加突显。可见,“因事命名”中“事”的甄选,是其发挥指导作用的前提。

三、名以载道:宋陵地名之检讨

综括而言,宋陵相关古地名早已大体定型,后续衍化多为简化、雅化。后来新生地名,则是地名彰显文化品位的结果。如今新旧地名均经地名管理部门公布,共同构成了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的宋陵地名群。

宋时因建陵、管理与服务陵区、护陵、祭陵,曾调整行政区划,扩村、迁村、建村等为数不少。随着王朝更迭和社会变迁,迁出区域复有新的聚落,甚至陵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宋陵相关地名见证着当地村落形态的空间变迁。现代更名、命名新的宋陵地名,自是传承宋陵文化遗产的举措。2019 年至2021年,宋陵、东村、青龙山等入选前两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宋陵及其相关地名作为珍贵文化遗产,受到地名管理部门高度的认可。

但当前宋陵相关地名的使用管理和研究传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油店”改为“游殿”后,举凡仍书原名的实物,均已过时。但社会记忆、表述习惯无法以时间节点为界截然两分,势必在某些层面处于共存并用的局面。百度地图检索“北游殿村”,界面中仍有带有“北油店”“北游殿”字样的标记点。

除更名后续管理问题外,宋陵相关地名的研究、保护、传承更值得关注、深思。研究上,受近代以前资料留存状况的制约,尚未厘清相关地名衍变的时间节点、历史细节、具体人事等,缺乏综合历史地理、语言学、文献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代表性成果;保护上,还未完全将宋陵地名文化遗产视作宋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一体化保护的成效还不够明显;传承上,尚未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特色街区、传统村落、文博展馆等讲述地名故事的优势,缺乏标志性的宋陵地名文化遗产亮点。

巩义地处河洛文化发祥地核心区域,文化资源极其宏丰。但综观年代、营建规格、视觉呈现、社会影响等因素,宋陵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在明清各地评选地方八景的潮流中,嘉靖三十四年本《巩县志》编纂者将宋陵命名为“宋陵烟雨”。此后各版《巩县志》承袭此例,作为实体的宋陵进入地方文献体系,成为地方人士的共同认知。据说,清朝时巩人外出,遇到外省人,常被问及:“先生贵居何处?”答称:“贵居巩县。”发问称贵,本是尊称,自答应用谦称。外省人心中不悦,自忖来人非庸即妄,复径直问曰:“贵在何处?”巩人不卑不亢答道:“七十二皇陵。”①赵玉安等编著:《解读宋陵》,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1页。其在当地人心中地位及其全国知名度可见一斑。因此,以发掘保护宋陵地名文化遗产为进路,自当前研究展示传承的短板逆流而上,进而充分利用好宋陵文化遗产,当是激发当地宋文化历史底蕴活力的要求。

猜你喜欢
青龙山禅寺重修
方义华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雨中游禅寺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关于独立院校重修现象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