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2023-10-02 03:48王海英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中职学校

王海英

摘 要:中职学校是我国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作为热门专业之一,旅游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备受关 注,中职学校亟须发展旅游类专业,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然而,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陷入困境,教师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制约了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分析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路,以旅游类专业为中心,深入了解当前旅游类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旅游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度重庆市万州区级课题“中职文化旅游类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研究”(WJG-2020-36)。

从现实情况来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满足中职学校对旅游类专业教学的基本需求,显著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有效促进学校与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这种教师队伍不仅拥有学科知识和教育能力,还具备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适应旅游行业的多元化需求。对于中职学校本身而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提升中职教育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推进中职教育与基层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需要学会使用高度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最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信息技术就意味着教师势必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只有与时俱进,完成“单师”向“双师”的蜕变,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资源对教学的改变,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最终促成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1]。

(二)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选择

从理论上看,“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的“多面手”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具有较为丰富的執教经验,更能够透过自己在某专业领域的敏锐嗅觉,洞察出教学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容易打通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抑或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创造出更加有效、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建设价值的统一

从教学工作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能力、素养将能够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最终效果,因而提升教师的素养也是专业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路径。对于教师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推动其走出教学岗位的“舒适圈”,在专业技能领域中获得新的突破,实现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双重发展,更为其职业生涯提供助力[2]。正因如此,“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以教师的能力提升为锚点,间接推动个人发展及本校专业建设,进而实现教师个人价值与本校教育发展的价值统一。

(一)拥有扎实的旅游类专业知识储备

作为旅游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就旅游市场、旅游规划、旅游管理及旅游经济等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除了这些“静态”知识,“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趋势及前沿理论、实践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

(二)掌握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

“双师型”教师之根本价值在于,能够以“教师”身份的执教经验及“导游专家”身份的职业技能资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弥合,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课程教学内容[3]。正因如此,教学方法作为内容的载体,其能否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只有掌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针对既往教学工作中的“痛点”对症下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教育改革、专业建设的稳步落实,包括旅游类专业在内的各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此背景下,教师只有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素养,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发展的多元需求。具体而言,旅游类专业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社交属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的教师就可以钻研心理学等社交相关学科的内容,发挥其他学科、其他领域之于旅游的辅助作用[4]。

(四)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关键,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之下,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专业习惯,进而通过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培养专业素养的必然需求,更是兼顾教学工作与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教师队伍而言,这种良好的习惯也将在教师间的交流中实现醇化,最终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为本专业、本校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一)教师综合素养不高

一方面,相较于高职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高,囿于学历、专业背景及从业经验的限制,部分从学术研究型高校毕业的教师缺乏对旅游领域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大多数人都将中职学校视作“学手艺的地方”,这就导致部分中职教师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有所忽视[5]。尤其对于旅游类专业而言,相较于高等学校的旅游类专业,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实践优势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缺少一线的工作经验,自然无法捕捉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导致自身的实践技能不高。

(二)教学方法较为老旧

从理论上看,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学应当更“接地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该远远超出理论教学部分,如此才能够与高等中学教育作出区分,更加凸显中职学校的人才产出价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中职教学依赖宣讲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部分中职学校和教师并未深耕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践性进行深入研究。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主要是对部分中考失利,抑或有强烈的从业意愿的生源进行培养,所毕业的学生将更早一步步入社会,在各行各业中施展拳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需要素养更加全面,理论知识更加扎实的高质量人才。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越发凸显,其生存处境更加艰难。

(四)缺乏与行业的深度合作

“产学研”三位一体是所有技能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而言,与行业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能够从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市场分析等诸多环节收获更多的信息,也更容易获得参与旅游项目合作实践的机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向来是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现阶段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职学校等研学能力更强的学校进行合作,实践教学竞争力不如高职学校、理论研究竞争力不如高等学校的中职学校就缺乏竞争优势,难以争取到合作机会。

(一)通过竞赛比拼激发教师的斗志

从现实情况来看,现阶段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停滞的根本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奋斗精神,缺乏自主学习、进步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此,一方面,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之下,中职学校可以将技能资质考核作为教师评职评优的硬性标准,以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推动教师的进步。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采用“软性”的带有激励性的技能比拼及竞赛活动,使教师对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发展富有热情。尤其对于旅游类专业而言,对市场的预测是专业本身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校方可以开办“年度旅游热点预测活动”,鼓励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发表看法,对预测成功者予以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最终促成教师旅游类专业相关技能的提升。

(二)引发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深度思考

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之下,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师固然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也不能忽视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毕竟相较于“导游专家”的身份而言,“教师”才是中职教育更应当重视的身份。正因如此,教师应当勤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在课后以组会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最终形成较为深刻的反思,再于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以此形成“总结—教学—反思—总结”的正向循环,推动教师执教能力的不断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视角下,个别教师的发展显然是不够充分的,难以对专业教学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校方要对教学机制、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以便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表现优异的教师的榜样作用,最终达成以点带面的效果,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进步。

(三)打造浓郁的研学及实践环境

资源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中职学校有责任为每一位教师及学生提供支持专业技能发展的环境,以及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在硬件设施方面,中职学校应当摒弃传统观念,推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向旅游类专业倾斜更多的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部分财力有限的中职学校,也可以采用场地租赁、设备租赁等形式,尽可能地给师生带来帮助。在软件资源方面,中职学校应当摆脱传统思维,通过引入网络资源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接触前沿实践教学理论,以及接受业内资深专家指导的机会。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与中小型旅行社建立合作是最佳的选择,本校教师可以前往对应的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使教师更容易获得成长。除了现实机构,网络资源也是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库更加经济的选择,云课堂、雨课堂等大量免费的线上教学应用软件能够打破研学对时间、空间的要求,其内置的资源库也能够为教育资源匮乏的中职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加强与景区等旅游相关机构的互动

旅游类专业的建设目标应当精准锁定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于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而言,若想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应当更加贴近旅游产业的前沿,接触实际的旅游工作。对此,中职学校可以对现有的发展思路进行重塑,借助网络自媒体、公众社交平台将学校专业“化整为零”,以线上的互动加强企业、景区等旅游相关机构对某位教师的了解,进而使其为学校与机构的合作“牵线搭桥”。以最近一段时间网上较为流行的《小小花园》原创歌曲为例,中职学校就需要通过这样一则热点、一个话题带動全行业对本校旅游类专业的关注,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及创新精神,以“行业专家”的身份活跃于网络空间,以“教师”的身份活跃于线下工作中,促成个人素养提升、开阔眼界的同时,为本校本专业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与合作机会,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本校办学效果的转化效率。

旅游类专业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实践价值,这就意味着专业教学不能坚持理论教学的“传统路线”,反而应当积极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现实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纾解旅游类专业教育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之一便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内在动能,通过竞赛比拼激发教师的斗志,引发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深度思考,打造浓郁的研学及实践环境,加强与景区等旅游相关机构的互动,最终实现旅游类专业教学的蜕变。

[1] 何晶.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创新[J].科教导刊,2022(10):80-82.

[2] 王浩.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与研究[J].科教导刊,2022(10):86-88.

[3] 朱虹铭.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9):87.

[4] 冯琼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1(11):747.

[5] 郜海娇.刍议中职旅游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72-73.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中职学校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德育工作浅谈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