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日安全认知的演变及竞争战略的调整
——以迫日还辽政策出台为中心的考察

2023-10-03 14:48邢媛媛
安徽史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远东俄国朝鲜

邢媛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102)

“三国干涉还辽”是俄国主导、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实施的分赃行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胜利的态势打乱俄国变中国东北为势力范围的战略计划,促使俄国视日本为威胁俄帝国安全、染指帝国在华利益的东方对手。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国以调停有功为饵,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与大连,继续与列强争夺在华权益。

对俄国而言,迫日还辽是一个关涉俄帝国核心利益,且产生深远影响的复杂外交事件。迫日还辽政策出台具有“因地、因时、因势”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时局性和强烈的针对性,意味着俄国从以大国竞争为主、地缘竞争为辅的战略框架转向以地缘竞争为主、大国竞争为辅。俄国基于对国际形势、地区格局和战略环境的认知以及对现实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判断,确立“迫日还辽”的外交政策。这既反映出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趋势,也顺应俄帝国战略规划转向的需要,为施行新型国家战略赋予了政治效能。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4月23日,在俄国主导下,俄法徳三国驻日公使同时向日本递交要求其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照会。日本在试图离间俄法德三国联盟和组织英美意三国反干涉联盟失败后,于5月5日答复“约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1)[日]陆奥宗光著,赵戈非、王宗瑜译:《蹇蹇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170页。俄国迫日还辽重创俄日关系,俄中、英日分别靠拢,东北亚秩序加快重塑。围绕迫日还辽事件,学术界研究成果繁多。通观之,主要集中于对事件影响(后果)的讨论(2)如:张九山:《论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外交对策》,《日本研究》1991年第1期;刘真武:《三国干涉还辽与日俄战争爆发》,《世界历史》1993年第5期;张富强:《“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转折》,《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2期;段国正:《俄、徳、法三国干涉还辽与以夷制夷》,《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钱文华:《“三国干涉还辽”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化》,《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一是远东国际关系变化,二是清政府应对,三是日本外交转折,四是俄日战争爆发等。相较之下,决策出台(即事件前因)尤其是主导者俄国对日本的安全认知演变,是研究者容易忽略或语焉不详之处,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学术领域就出现逻辑链条的断裂。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回溯历史,正是对日本安全认知的持续深化引起俄国高度警觉,俄国对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有了新的判断才最终确立强烈干涉立场。而由此埋下的俄日战争火种日渐蔓延,引发后来东北亚局势激烈动荡。

对他国从认知到行动的传导是一国外交行为内生性逻辑的自洽过程,俄国的对日安全认知形塑其对日外交行为。本文充分运用新发掘史料,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以三次俄帝国特别会议为时间纵轴,从军界、媒界、政界三个维度呈现俄国对日安全认知演变,剖析俄国基于认知基础上的考量,有序贯穿起迫日还辽决策的完整逻辑链条。外交政策是国家外交总路线和整体安全战略的风向标。以迫日还辽政策出台为中心考察俄国对日本的“知”“行”统一以及战略调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20世纪以来东北亚国际格局演进的认识和对俄帝国外交传统的领会,更好把握新形势下俄罗斯的外交走向和俄日关系前景;有助于理解大国战略调整的关键性变量和目标指向,为我国制定周边外交战略提供学理支撑。

一、决策触发:不单独干涉战争、消极联英调停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俄国政府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驻北京、首尔的公使一直收到中日备战的消息。(3)Из эпохи япон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войны 1894-1895 гг.// КА.Т.50-51.1932 г.М.:партий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С.3-63.(КА: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红色档案》(简称《红档》),是苏联中央档案馆(Центральный архив РСФСР)编辑出版的历史科学刊物,创刊于1922年,停刊于1941年。杂志最初的任务是“揭露帝国主义政治和外交秘密的文件”,因此,在出版的106卷中俄帝国资料占较大比重。由于编撰体例不规范、内容庞杂,苏联于1960年出版《红色档案:历史杂志1922—1941年内容索引》(《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1922-1941.Аннотированный указатель содержания》)。1932年出版的第50—51卷中“1894—1895年日中战争”资料(第3—63页)是本论文使用的政界层面的核心史料。日本挑动战争成为俄国“并不理想的大陆邻居”,但由于对中日两国的传统认知与不甚明朗的战局,俄国对战争采取不干涉立场,正告交战国“避免伤害俄国利益”。

(一)战争初期的俄国对日认知:并不是理想的大陆邻居

1894年初,东学党起义使朝鲜开始成为远东局势的焦点。6月,清政府请求俄国出面协调中日朝鲜问题。李鸿章认为日本长期怀有侵占朝鲜的顽固企图,希望俄国沿着“敦促中日同时撤军”这一方案与日交涉。(4)Телеграмма посланника в Пекине Кассини министру ин.дел.Гирсу.22 Июня 1894 г.// КА.Т.50-51.1932 г.С.16.日本首相陆奥宗光表示,“从朝鲜撤军的时机还未成熟”。(5)[日]陆奥宗光:《蹇蹇录》,第37、35页。7月,清政府再次请求俄国,希望由俄中日三国共同缔约来处理朝鲜内政改革,但日本“干脆地拒绝”了俄国照会,因为日本想“排除俄、中参与,随心所欲支配朝鲜命运”。(6)Телеграмма посланника в Пекине Кассини министру ин.дел.Гирсу.6 Июля 1894 г.// КА.Т.50-51.1932 г.С.28-29.俄国驻清公使阿·帕·喀希尼断言:“毫无疑问,对俄国而言,日本并不是理想的大陆邻居。”(7)Телеграмма посланника в Пекине Кассини министру ин.дел.Гирсу.7 Июля 1894 г.// КА.Т.50-51.1932 г.С.29-30.俄国外交部长尼·加·吉尔斯不认为俄国积极介入中日之间、参与朝鲜改革符合俄国利益,他指示喀希尼向日本表示,“俄方得知日本没有侵略性目的并准备迅速撤兵,非常满意。日本应立即与清国交涉。俄国很关心朝鲜事态,衷心希望中日消除冲突。”可见,俄国既不希望中日开战,也努力回避俄日之间横生芥蒂。俄国的消极调停、避免自身卷入中日冲突的立场一直保持到中日战争爆发以后、平壤大会战以前。此时俄国不甚知晓的是,日本已经觉察“欧美各国开始显露出干预日本的苗头”(8)[日]陆奥宗光:《蹇蹇录》,第37、35页。,陆奥在向俄国散布“先入为主”观点的同时,还私底下向英国政府透露出日本意向。

日本在朝鲜“积极行动”引起的中日战争预示着,俄国远东地区很快就会出现一个除英国之外可怕的对手。然而,俄国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未来的事实,因为俄国注意力并不是在战争本身,而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俄国宿敌英国对战争可能的反应上。

由历史学家亚·加·吉尔科尔在1868年创刊于圣彼得堡的《新时代》是俄帝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报纸。(9)Есин Б.И.Запрещение розничной продажи газет как средство ограничения свободы печати // Вестник Моск.ун-та.Сер.11.Журналистика.1967.№ 6.《新时代》1868年创刊时每周出刊5次,1869年改为日报,其1894—1895年的评论文章是本论文使用的媒界层面的核心史料。该报同外交部联系密切,刊载的国外消息包括远东事件是“最新鲜”和“最准确”的。(10)Ковальчук М.К.Россия и Англия на страницах японских газет в период японо-китайской войны 1894-1895 гг.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 идеи об англо-японском союзе.Докторская диссертация.Осака.2005 г.С.78.中日战争时期报纸主编、著名政治评论家阿·谢·苏沃林“一生都怀着政治家的真诚信念”。报纸不盲从、保持了相当大独立性,在19—20世纪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因此,可以把《新时代》看作除外交文件之外的另一种史料,帮助我们分析俄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战争初期,《新时代》首批文章强调,朝鲜半岛上的武装冲突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意外”。评论员写道,“这场战争不仅对于我们、对英国来说也有些意想不到。如果说在80年代我们想用外交努力和平解决这件事,那么当下也还是有这种意愿的。倘若这种意愿未达成,那就说明,日本人无论与谁发动战争,都是坚定不移地竭力想证明自己有权被称为伟大而文明的民族。”(11)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15.9.1894( 27.9.1894).这类论述表明,俄国既未掌握到日本发动战争是经过周密筹划等可靠情报,也未意识到日本国内自明治政府上台后规模宏大的变革。从欧洲文明的视角看,俄国长久以来将日本视作一个神秘、令人惊讶但不发达的国家。7月23日,日本进攻朝鲜王宫之日,代理公使韦贝尔就向汉城领馆书记员克伯尔格传达口信:“日本人……肆无忌惮抛下谦恭有礼、谨慎克制的假面具,露出亚洲人不加掩饰的粗暴。”(12)Доможиров А.М.Сборник материалов по военно-морским вопросам.Вып.1.Японско-китайская война.СПБ.1896 г.С.91.这种轻视东方、轻视日本的传统认识未能让俄国正确评估日本可能的胜利会给自身在太平洋的地位带来挑战。报纸观点正好暗合俄国政府的对日认知。挑起战争的日本不再是俄国“理想的大陆邻居”,但一是为避免卷入冲突,二是避免中日冲突给俄国带来可能的损害,三是在与英国的大国竞争中防止远东失衡而被迫两线作战,俄国“当下也还是有意愿”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这件事”,这体现出俄国对战争态度的谨慎。

(二) 1894年8月21日第一次特别会议:防止战争伤害俄国利益

虽然中日早在1894年7月底就开始战争行动,但日本宣战是在8月1日。20天后,俄国为确立对交战国立场召开第一次特别会议,参加者有吉尔斯、财政部长谢·尤·维特、亚洲司司长徳·阿·卡普尼斯特、陆军部司令彼·谢·瓦诺夫斯基、海军部司令尼·玛·奇哈切夫、外交部代表尼·帕·希什金。会议议题是讨论如何保持朝鲜领土的不可侵犯性而尽快结束战争。

此时战场主要在朝鲜境内,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而与朝鲜拥有共同边界,因此战争对俄国具有特殊意义。战前,俄国一直贯彻19世纪80年代奉行的不干涉朝鲜内政原则。战争爆发后,俄国认为,中日无论哪国获胜而成为朝鲜的政治主导,都会给俄国带来麻烦。会议决定,让中日充分尊重俄国利益,尤其是让两国注意避免任何容易引起俄朝边界争端的事情发生。(13)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 августа 1894 г.// КА.М.-Л.1932 г.Т.52.С.66.吉尔斯建议俄国应该避免单独干涉而继续寻求联英调停。他认为,俄国不必干涉战争、不必袒护交战一方,应该努力与英国及其他国家共同促进停战,在朝鲜问题上用外交方式达成和平,以保持朝鲜现状。(14)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 августа 1894 г.// КА.1932 г.Т.52.С.64.维特也认为俄国暂时不必介入中日纠纷,但主张对英国保持高度警惕,提议“一旦英国参与干涉时俄国应立即予以回击”。(15)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 августа 1894 г.// КА.1932 г.Т.52.С.65;С.66;С.66.瓦诺夫斯基提议军事防御,增加南乌苏里边区军队。维特则认为,“在朝鲜边境并无增加军队的特殊需要,将来即使确需增加军力,为节省开支起见,最好不要提前采取军事行动。”(16)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 августа 1894 г.// КА.1932 г.Т.52.С.65;С.66;С.66.会议成员一致认为,最好能维持朝鲜现状,俄国积极干预中日战争并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像6月30日那样继续严肃要求中日两国同时撤出朝鲜,反而有可能将日本推向英国一边”。(17)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 августа 1894 г.// КА.1932 г.Т.52.С.65;С.66;С.66.因此,会议决定不单独干涉中日战争或任何一方交战国。

会议决议表明,中日战争,也就是这两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并未引起俄国强烈的不安,令俄国担忧的反而是欧洲强国之一英国可能会介入战争、利用战争来强化在远东的影响力。在欧洲强国之中,对战争结局最感兴趣的是俄、英、法,因为这三国与远东的关联除了贸易还有殖民地。俄英两国“政治敌对不是一年半载了”。(18)Сергеев Е.Ю.Большая игра,1856-1907:мифы и реалии российско-британ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и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М.: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научных изданий КМК.2012 г.С.27.如果英国干涉远东冲突,可能会直接触犯到俄国利益。俄国坚持在保持朝鲜现状的基础上不干涉中日战争,也不希望英国介入或干涉,因此保持对英国的随时防范。正因如此,俄国并未做出中立声明(19)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21(9) августа 1894 г.С.66.// КА.М.-Л.1932 г.Т.52.,这与其说是俄国奉行不干涉原则,不如说俄国更多的是在观望战局,以便即时调整对策。此时俄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是谨慎的,所持的是消极调停、不单独干涉立场。

二、决策酝酿:武力震慑日本、积极联英调停

1894年9月,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9月15日平壤会战中清军败退,战局明显朝着有利于日本方向转变,中国面临日本入侵危险。10月下旬,日本占领朝鲜、登陆辽东半岛,战场从朝鲜转入中国本土。11月20日,日本攻占旅顺口。1895年1月31日,日本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转向日本求和。战局转变让俄国认识到日本变成了“危险的邻居”,促使俄国放弃观望和消极联英调停立场,转向武力震慑日本和积极联英调停。

(一)战争中期俄国的对日认知:危险的邻居

平壤会战加剧俄国对日本认知的转变,俄国对日本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认识。10月4日,被派往远东做特工的海军下士沃加克向俄参谋部汇报,除详细介绍日军“令西欧强国羡慕的战时体制”外,重复了早在9月15日写给喀希尼的信。沃加克写道:“日军动员、陆海路运输都很顺畅……志愿者争先恐后,这是战争在日本唤起的狂热……事情就像涂润滑油一样,日本参谋部的确会自豪。”(20)Отчёт Вогака по 4-ого октября 1894 г.// Сборник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их,топ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и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по Азии,Вып LX,СПБ:Военно-учёный комитет Главного штаба,1882-1914 гг.С.80-8.по Цит:РГАВМФ.Ф.409.Оп.1.Д.183718.(РГАВМФ: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俄帝国情报系统严重落后于日本,沃加克是1895年以前俄国派往远东的唯一驻在武官,其报告都收录在《亚洲地理、地形及统计材料简编》里。这本小册子具有远东地区特色,是俄军参谋本部军需科第84—87处地球科学区域处编写,主管中亚和东亚的军需。第77—79处军事统计科与第80—83处军需总部对远东军事也有涉猎。这是本论文使用的军界层面的核心史料。他评论道:“对俄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危险的邻居。在某种情况下他或许会给俄国制造出很多麻烦、困难,将来俄国无论如何都必须重视日本。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有必要强化俄国在远东的地位。现在事态有所不同,日本是当地主要的、极其重大的存在,对远东命运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生力量诞生了。”对比之下,沃加克完全否定清军行动:“从将军到士兵的每一个人都只考虑自己,战争胜负似乎与他们无关。敌军离开时向敌军开炮,敌人接近时最先做的却是逃跑。”(21)Отчёт Вогака по 15-ого ноября 1894 г.С.147.沃加克预言日本会成为胜者,“日本想赶在西伯利亚铁路完工前、在俄国拥有充足力量之前,成为使俄国恐惧的积极力量”。(22)Отчёт Вогака по 4-ого октября 1894 г.С.84-85.他还侦察到,日本参谋部为掌握俄国兵力状况,已经向俄属领地派去许多秘密特工,因为“日本对于了解敌人实力所具有的巨大意义认识得非常透彻”。(23)Отчёт Вогака по 4-ого октября 1894 г.С.84-85.这种对日认知的转变使得俄国对日本越来越正视和重视。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武力优势愈加明显,俄国媒体开始明显增多针对日本的讨论。

1894年9月27日,《新时代》写道:“起初英国所有好感都在中国,可能是因为英国认为他们是最强大的一方。而现在获胜的是日本人,他们暂时是朝鲜半岛的主人,所以英国的好感立刻转移。英国同日本‘调情’,表示必须支持日本以及消除‘其他强国’对战争的干涉,如果这些‘其他强国’想要剥夺日本胜利果实的话。”(24)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27.9.1894.1895年1月13日,《新时代》刊发评论:日本“正打算向北京挺进,清政府几乎只能用极其薄弱的力量抵抗……可以推测,清国官员们对于是否会失去朝鲜是无所谓的,甚至很有可能还暗地里认可日本在亚洲大陆上、俄国离亚洲最近的邻国上建立政权的行为。而且,我们在欧洲的对手还可能指望将日本作为一个新盟友收入囊中,因为日本能够吸引俄国在远东的注意力和不少力量。中日战争结束的条件对于俄国比对于其他任何一个强国都意义重大。如果我们外交中的友好和平概念没有引起注意,那么俄国将不得不用武力来维护对朝鲜的需求。”(25)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13.1.1895.“其他强国”当然指的就是俄国。俄国显然已经意识到日本胜利带来的挑战除来自日本本身,也来自英国对日本的“好感”,这增大了日本对俄国的威胁。

自《中俄北京条约》以后,俄国一直希望在太平洋沿岸、俄国东部获得一个比符拉迪沃斯托克还要温暖的港口。在得知中国实际上已经失败且打算派出谈判代表时,俄国政府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日本会提出什么和谈条件?日本的要求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各国在远东势力分布以及俄国地位?1895年1月29日,《新时代》写道:“‘日出帝国’的岛国位置对俄国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在滨海州南部还未成功获得真正的、符合需求的边境。我们决不能将一年冰冻四五个月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视作唯一出海口,并让其成为全民族新政治、经济斗争的舞台。现在的边境还不是边境,而只是一条我们需要保护到西伯利亚铁路尽头的分界线……俄国不能在一个除对他自己不开放之外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大洋海岸上坐以待毙。”(26)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29.1.1895.这段评论成为持续争论“俄国到底需要什么样港口”的开端。一些人认为需要在澎湖列岛建设海军基地,另一些人则坚信远离大陆的港口对于俄国来说极其不利,因为其供给和保护需要花费相当多资金。“俄国需要一个肯定坐落在陆地上的港口,以便在港口与帝国内部省份之间有持久、便捷联系。这样的港口可以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在冬天用作航队驻扎地和巡洋舰基地;二是作为贸易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27)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30.1.1895.在文章作者看来,也许朝鲜南岸有一个港口最适用于这个目的。这场持续甚久的辩论得出一个共识,“是时候以相对便宜的代价在太平洋沿岸弄到一个不冻港了,希望这个时机不会被错过。”

俄国的良好愿景自然催生出这样的担忧:逐渐壮大且“尝到胜利甜头”的日本会允许俄国在太平洋沿岸获得另一个港口吗?俄国非常担心日本的影响力会掣肘帝国下一步行动,希望得到英国支持。当时俄政府片面认为,日本在中、朝地位的增强给英国利益造成的损失不亚于给俄国的损失,俄英是有可能为解决中日冲突和恢复远东和平进行力量联合的。

(二)1895年2月1日第二次特别会议:应对未来不可控的麻烦

为讨论战局新阶段的立场和对策,1895年2月1日,俄国召开第二次特别会议。参加者有阿·亚历山大罗维奇亲王、维特、卡普尼斯特、瓦诺夫斯基、奇哈切夫、希什金、陆军总参谋长尼·尼·奥布鲁切夫、海军总参谋长奥·加·克列梅尔。

考虑到日军有可能占领更多南满领土,奇哈切夫提议要先于日本采取更大军事行动之前占领一部分南满领土,这样一来日本占领旅顺口和威海卫对俄国就没有太大不利影响。瓦诺夫斯基提议占领朝鲜南部的巨济岛,“缩小日本胃口”,以使交战双方倾向于在保障朝鲜独立前提下实现和平。(28)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68;С.69;С.68;С.70—71;С.73.维特称,俄国需要着重参考世界各大国对日本取胜的反应。他建议继续保持不干涉战争,但为应对未来不可控的麻烦,最好还是要扩充俄国在太平洋的海军。(29)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68;С.69;С.68;С.70—71;С.73.这个建议得到现场大多数人支持。希什金认为:“我们不应该占领巨济岛,也不应该占领朝鲜其他任何一块领土,这样就能表明我们在太平洋没有任何激进目标,从而保障我们与日本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30)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68;С.69;С.68;С.70—71;С.73.可见,俄国增强太平洋兵力,不仅仅是应对突发事变,而是为迫使英国进行积极干涉,因为英国在远东有巨大商业利益,商业往往经不起军事干涉及冒险。俄国的增兵之举无疑会激起英国采取措施以敦促战争尽快结束。会议上维特与卡普尼斯特提议可以与法、英、徳共同干预战争。(31)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68;С.69;С.68;С.70—71;С.73.这是俄国首次明确提出与他国联合干涉设想,由以前的消极调停开始计划转向积极联英调停,在干涉日本的同时达到防范英国的目的。

此次会议结果是,俄国决定扩充太平洋海军,使其规模超越太平洋海域的日本海军,并且寻找潜在盟友,避免日本在战后提出破坏俄国切身利益的要求。(32)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68;С.69;С.68;С.70—71;С.73.此时的俄国,仍将保障朝鲜领土完整作为优先项。至于日本可能提出割让清朝领土,俄国仍然没有明确态度。随着战局向着有利于日本一方,俄国显然已经预感到日本胜利可能会损害俄国远东利益,但具体的风险点位在哪里?是在朝鲜还是在中国?俄国决策层的判断十分模糊。这就造成在得知日本最终意图后俄国略显仓促的应变。

三、最后抉择:强烈迫日还辽

1895年3月,当俄国确切得知日本意图割占辽东半岛时立刻意识到,日本的实力和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日本运筹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意愿也在上升,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辽东半岛俨然已成为日本的战略资产。这些认知让俄国旋即感受到来自远东边境地缘竞争的强大压力,成为俄国调整对日策略的关键性变量。

(一)战争后期俄国的对日认知:不得不十分关注的邻居

在日本取得对中国军事胜利的同时,对朝鲜的政治渗透也在紧锣密鼓进行。1895年1月末,明治政府给驻朝公使井上馨分别发去《日韩电线设置条款续约修正案》和《日朝条约草案》,要求与朝鲜交涉,意图完全垄断朝鲜电信和铁路。日方试图将既得利益通过两国立约永久固定下来,将朝鲜变成实质上的保护国,将清国影响力“一扫而光”,这同时意味着俄国在朝影响力逐步丧失。针对日本在远东军事、政治双重胜利,俄国感到切实的威胁正在迫近。2月28日,俄国特工向参谋部汇报:“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日本是俄国应该给予十分关注的邻国……日军组织严密、责任感、爱国主义令人无话可说。如此完美地解决现代化作战最为复杂、最为微妙的问题,任何一个欧洲军参谋部无疑都会表示敬意。”(33)Отчёт Вогака по 28-ого февраля 1895 г.С.107-107.

1895年3月25日,日本将和谈条约文本交给李鸿章,日本要求割让辽东半岛的消息公诸于世,这个条件给俄国带来更为沉重的焦虑。俄国新任外交部长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于4月6日提交报告,认为“割让辽东半岛对北京、朝鲜都会是持续不断的威胁。这是俄国极度不希望出现的事态。”(34)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 февраля(20 января)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0-71.为让日本打消此念头,他建议“有必要采取某种强制性措施”。就在这时,英国做出令俄国措手不及的举动。随着中日签约之日临近,英国对日本的态度在俄国看来“开始变得更加容忍”。(35)Лобанов-Ростовский к Николаю Ⅱ,25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4-75.由于英国对外政策很大程度建立在经贸利益之上,当得知日本“坚持打开一系列新的中国港口”时,英国认为中日条约“可以带来一系列实际好处” 。(36)Mc.Cordock R.S. British.Far-East Policy 1894-190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1.p.121.于是,4月8日,英国在《泰晤士报》发表中立声明,变相表达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的态度:“毫无疑问……对中国来说,日本人出现在半岛上是一个打击。但这件事只是战争失败的后果之一……而且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某些理由在中国边境以保护其少部分领土的名义进行干涉。这件事对英国利益……没有损失,其他条款甚至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实惠……只要英国利益未被破坏,我们就无权干涉(中日)谈判。”(37)The Times.London,April 8,1895.// Россия и Англия на страницах японских газет в период японо-китайской войны 1894-1895 гг.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 идеи об англо-японском союзе.2005 г.С.91.

英俄对日态度的迥异说明两个欧洲对手在远东不对称的“战略依赖”:两国经济依存度不同、战略文化不同、对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也就不同。英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国威胁其本土安全,而是源于俄国威胁其海外利益、挑战其霸权,因此英国将日本作为潜在盟友以防御俄国。而俄国则将日本作为首要威胁。英国中立声明使俄国处于一种“极其困窘”的孤立境地:他要么“接纳”中日条约并“认可”帝国地位的削弱,要么尝试独自提出抗议。伦敦《旁观者》将和约戏谑为“贸易贿赂”:“用这个说法来反映实际情况最好不过。首先日本就想预先取得英国支持,因为英国是最强大的海军和贸易大国……俄罗斯虽然感到痛苦和不满,然而其盟友中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共同分担。”(38)Spectator.April 21,1895.// Россия и Англия на страницах японских газет в период японо-китайской войны 1894-1895 гг.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 идеи об англо-японском союзе.2005 г.С.93.媒体评论表明,俄国的对手英国正在与日本接近,英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日本是为了排除俄国影响力。曾经希冀英国支持的俄国这时发现“失去了‘主要盟友’”。除此之外,俄国本以为日本会满足于朝鲜独立、割占台湾岛、拥有中国部分贸易特权以及索取赔款,但得知日本还索获“辽东半岛南部直到北纬40°”时,俄国社会“被愤怒的浪潮淹没”。日本“要得到中国大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土”意味着,俄国想在太平洋的不冻港海域建立海军基地的愿望不一定会实现。

《新时代》报道了激烈的国内舆论,“我们会在那里找到一个为意向中伟大事业而激动的新邻居?还是要坚定捍卫边境持久和平的权利,哪怕是非常偏远的地区呢?如果旅顺口的哪怕是一个炮台落入日本之手,我们在太平洋沿岸的身体就会插入一根长长的毒针。由于边关失守,我们会立马在一大堆麻烦事和大笔费用中感觉到这根针。”(39)Вопрос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9.4.1895.一些文章还将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和朝鲜结合起来讨论。同日报纸上另一篇文章《当下的政治时刻》称:“对于我们、对于欧洲所有基督徒来说,日本奢望在朝鲜引进文明是可笑且荒谬的。我们不相信日本文明传播者的理智和人道主义情感——不管他们对欧洲研究得多么好——真的可以在文明之路上引领着朝鲜,而不是将其变成一群日本的长工和学徒……俄罗斯是不可能放任朝鲜作为日本的保护国的。在地理位置上,旅顺口是进入朝鲜的大门,一旦被日本占领,他们当然会关起门来在朝鲜作威作福,就像在战争一开始做的那样。”(40)Ны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минута // Новое время.СПБ.9.4.1895.

日本对辽东半岛的占有企图使俄国认识到,不仅在远东既有的影响力会丧失掉,未来也可能会彻底失去远东。俄国此时面临着一项艰难任务:在离最终批准和约仅剩的最后时间做出选择,是要保持在远东最具影响力的强国之一的地位,还是就当一个“日本实现政治野心和英国追逐商业利益的漠不关心的见证人”?这个棘手难题照旧留给俄帝国特别会议。

(二)1895年4月11日第三次特别会议:显著加强对远东的保护

在试探出法国、德国都对使用武力干涉颇为消极后,1895年4月11日,俄国召开新一轮即第三次特别会议,议题是,允许日本占领辽东半岛,还是出手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占领?参加者有亚历山大罗维奇亲王、维特、卡普尼斯特、瓦诺夫斯基、奇哈切夫、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奥布鲁切夫、克列梅尔。

亚历山大罗维奇亲王与奥布鲁切夫提议与日本“保持良好关系”,因为日本是一个海上强国,永远是太平洋上制衡英国的工具。亲王认为有必要“秘密转向日本,与之达成协议,让日本尊重俄国利益。这样,俄国将没有任何损失就获得一个强大盟友,用来解决日后俄英之间可能的麻烦”。(41)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С.79.// КА.М.-Л.1932.Т.52.同时,他认为俄国需要获得在朝鲜和满洲的领土补偿,因为俄国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需要占领永兴湾及满洲沿黑龙江一带,如果得不到日本同意将会非常困难。这意味着俄国想以牺牲中国为代价来达成俄日妥协。但这未得到与会者赞同。瓦诺夫斯基认为有必要让日本放弃旅顺和威海卫。因为日本占领南满会对俄国边境产生直接威胁,若今后俄国想“改动”此段边界,日本的占领则会给俄国造成相当大困难。(42)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洛巴诺夫也表示担忧,认为日本可能想殖民满洲,之后就是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区域。他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能指望日本成为俄国的朋友,日本发动战争并不只是针对中国,之后还会针对俄国,最后整个欧洲都会成为日本的目标”。(43)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与亲王“联日抑中”观点不同,陆军司令建议“联中抗日”。

维特的看法显得“最为激进”。他彻底改变前两次会议上的不干涉立场,主张不惜使用武力强迫日本退出满洲。他认为,日本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开发中“截获”主动权,削弱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作用。他说:“日本占领南满会对俄国构成威胁,之后可能吞并整个朝鲜。等日本收到中国6亿卢布赔款之后就会把他们的占领区建设得更强,将好战的蒙古人和满人吸引到身边,挑起新的战争。这种情况下,再过几年日本天皇甚至有可能统治满清。”(44)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

从当时中日力量对比来看,日本占领整个中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欧洲大国不会坐视日本吞并中国这块“渴望已久、还未被分割”的东方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但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俄国在华利益的增加必然意味着日本侵华利益的减少。在维特看来,日本实际上是在借道中国针对俄国,日本虽然当前占领的是南满,将来占领的就是俄国。他强调,“带有侵略性的日本人进攻满清,因此俄国必须‘显著’加强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保护,这样一来俄日之战就不可避免。因为俄国阻碍野心勃勃的日本接近朝鲜和满清,使本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但即便爆发战争,俄国也不会放弃干涉中日和约一事。”(45)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如果日本拒绝履行最后通牒,维特提议要按照1895年2月1日特别会议决定,将俄罗斯舰队转移到远东。他认为,如果俄国消灭日本舰队、轰炸日本港口,俄国可能就成为中国援军,中国会感谢俄国帮助,之后就会同意以和平方式修改俄中边界。(46)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很明显,维特主张“联中抗日”,这次会议也凸显出维特力主干涉的决心。

奥布鲁切夫反驳维特称:“只要与日本达成协议,我们就可以获得需要的一切而不必畏惧中国。与日本达成协议,我们就可以占领北满,以便将西伯利亚大铁路改直。”然而维特坚持己见,认为中国对俄国的危险性小于日本,俄国实施远东政策应当把赌注押在中国上,必要时发动战争,否则未来俄国可能会作出更大牺牲。(47)Журнал Особого совещания 11 апреля(30 марта) 1895 г.// КА.М.-Л.1932.Т.52.С.79-80;С.80;С.80;С.80;С.80—81;С.82;С.83;С.83.

会上维特摆出的系列论据是比较清晰的,也得到瓦诺夫斯基的强烈支持,因此,迫使日本退出满洲、交还辽东半岛的意见占据上风。(48)Мартынов С.Д.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Система Витте. М.:Наука.2002 г.С.102.会议形成决议,“在中国北方保持战前状况,先以友谊方式劝告日本放弃占领南满,因为这将破坏俄国利益并将经常威胁远东和平。倘若日本拒绝劝告,就对其宣布,俄国将为维护利益而保留自由行动。”从中日战争之后俄国对中国大规模经济扩张的实践来看,俄国“联中抗日、迫日还辽”的战略本质是政治上遏制日本以图谋势,经济上接触中国以图谋利。

向来“不喜俄法同盟之亲密”(49)Mc.Cordock R.S.British.Far-East Policy 1894-190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1.p.127;p.131.的德国之所以加入干涉是因为:首先,德国希望将俄国注意力从欧洲转向远东以减轻西线压力;第二,德国长期觊觎中国港口,着意染指东亚,获得属于自己的“远东馅饼”;三是附和俄国以换取俄国在东亚的支持。至于法国,参与干涉主要是想巩固法俄联盟、保护法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势力范围。法国政府长期摇摆不定,除担心在庆祝法兰西共和国成立25周年前夕被卷入远东战争外,法日中三角关系紧张也令其顾虑重重,在徳国拉拢俄国后最终决定“不甘落后”支持俄国。法国记者、政治家安德烈·塔尔迪厄在文章《法国与联盟》中指出:“尽管公众强烈抗议,法国还是如绵羊般顺从追随着俄罗斯。”(50)Mc.Cordock R.S.British.Far-East Policy 1894-190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1.p.127;p.131.

4月23日,俄徳法三国公使同时向日本递交照会,日本不得不屈从于三大国共同施压。

日本对辽东半岛的索求暴露出向大陆扩张的野心,这使俄国对安全风险的感知陡然增加。潜在敌人正在迅速提高影响力,这势必削弱俄帝国优势。俄国政府认为日本正在试图改变远东权力格局的均衡,遂出台特定的外交策略以遏制日本野心膨胀,通过限制、阻止对手实现霸权目标来加强自身安全。

四、地缘转向:俄国竞争战略的调整

俄国迫日还辽从根本上改变了俄日关系,也成为导致1904—1905年俄日战争的第一步。围绕中日之战,俄国连续召开三次特别会议,迫日还辽政策由此出台。安全环境的恶化促使战略重点的转移,迫日还辽是俄国的帝国利益所驱,其出台基于深刻的认知逻辑——对日本安全认知的演变。迫日还辽政策折射出俄国对地缘战略需求的内生性与主动性,表明俄帝国从以大国竞争为主、地缘竞争为辅的战略框架转向以地缘竞争为主、大国竞争为辅。

战争初期,清朝的强大与日本的弱小使俄国一度认为日本必然失败,当然不可能预想到“远东即将出现一个除英国之外可怕的对手”,因此,俄国注意力并不在中日战争本身,而在最大对手英国的反应上。此时俄国仅仅认为日本“并不是理想的大陆邻居”,遂消极调停、避免卷入中日冲突以回避俄日产生芥蒂,防止将日本推向英国。但因为与朝鲜拥有共同边界,俄国希望“中日充分尊重俄国利益,避免引起俄朝边界争端的事情发生”。随着平壤大捷,日本成为俄国“危险的邻居”。日本可能会割占中国或朝鲜领土,对俄国“在远东获得军事和贸易基地”造成阻碍。英日也在逐渐靠拢,俄国显然已经意识到日本胜利带来的挑战除来自日本本身,也来自宿敌英国对日本的“好感”,这增加了日本对俄国的威胁。基于日本这个邻居危险系数的提高,在“保障俄国与日本和其他相关国家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俄国做出对日威慑和积极联英干涉的决定。战争后期,当确认日本意图割占辽东半岛、英国发布中立声明后,俄国社会“被愤怒的浪潮淹没”。日本占有辽东半岛犹如往俄国的太平洋身体中插入一根毒针,俄国心如芒刺、如鲠在喉,当机立断要拔掉毒针,对日本做出强烈干涉的决议。可以看出,随着中日战争进程,日本对俄国的威胁不断升级、越来越无视俄国存在,俄国逐渐清楚地意识到日本对俄国国家安全带来的重大挑战——远东的边疆危机迫在眉睫。从“并不是理想的大陆邻居”到“危险的邻居”再到“不得不十分关注的邻居”,俄国对安全利益的界定和对安全威胁的判断基本上是围绕地缘利益来圈定,彰示出俄国认识到主要挑战是来自日本这个未来的地区性大国,遏制日本成为当务之急。从观望、消极调停,到武力震慑、联英干涉,最后决定联合徳法强烈干涉,俄国态度的转变表明俄国竞争战略的调整,从以大国竞争为主、地缘竞争为辅转变为以地缘竞争为主、大国竞争为辅。这即是俄国迫日还辽的底层逻辑,是认知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俄国对危险的紧迫性排序——安全利益的界定、安全威胁的判定以及安全手段的选择,经历继承、调整和修订的过程。中国失败后,俄国在远东面临的是由政治真空和地区不稳定构成的新型威胁,需要防止的是新的地区霸权崛起威胁俄国的地区主导地位。这种紧迫的现实地缘危境稀释俄国的国际体系压力,使俄帝国政府淡化对大国竞争的关注,将地缘竞争置于大国竞争之上。

从世界历史的长时段来看,近代以来每个世纪都有两个主要殖民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角力。16世纪西葡争霸,17世纪法荷争霸,18世纪英法争霸。进入19世纪,英俄打败共同敌人法国后开启争霸之路,两国在欧亚大陆以及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太平洋海域都展开对抗。俄帝国遵循传统上以大国竞争为主、地缘竞争为辅的国家战略。俄国是统治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广袤土地的陆上强国,英国是拥有最强大海军和众多海外殖民地的海洋强国。俄国力图从欧亚大陆中心向边缘推进,以期获得更多天然良港以壮大海军力量,这必然会威胁到英国殖民地。英国则追求利用帝国优势将俄国钳制在大陆上,防止其扩展外围领土,寻找盟友阻挡俄国进一步向东亚扩张。因此,日本成为“英俄大博弈”的又一个远东战场和棋盘。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日本一直被俄国视为东方小国,俄国始终奉行“睦邻友好”的传统对日外交,防止日本成为英国的反俄前哨阵地。但随着日本制造朝鲜事端着意挑起战争并体现出周密备战的实力和进军大陆的雄心,受到安全威胁的俄国最终放弃对日本的绥靖,强烈干涉其取得辽东半岛,以维持俄帝国在远东的影响力。此时,地缘竞争上升到首要位置。可以认为,随着日本威胁攀升,俄国“不得不”不惜与日本对抗、不惜将日本推向英国,降低大国竞争的烈度和战略排序,回归到以地缘竞争为主。这也是自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国、国际地位式微下迫不得已的战略选择。

在以地缘竞争为主的思维统领下,俄国将大国竞争置于辅助地位。俄国“迫日还辽”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与日本强悍对峙,而是一种“软制衡”;并非是要将日本逼入死胡同,而是给俄日关系留有较大回旋空间和发展余地,以避免与日本极端冲突。虽然“俄国在亚洲最危险的敌人仍然是英国”,但一个受到约束而趋于安分、稳定的日本更符合俄国的远东利益。这是俄国对日政策的一种延续,但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特点。迫日还辽缓解俄国的地缘压力,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国家安全需要。但这种强势凌厉且略显仓促的战略布局背后反映了俄国对霸权可能衰落的焦虑和维持霸权能力的不自信,暴露出地缘竞争的脆弱。

纵观世界历史进程,俄日在东北亚的根本利益对冲导致1904年俄日战争,而俄日之间的巨大利害分歧之源和双边关系破裂之始则要追溯至1895年俄国“迫日还辽”。对日本而言,“迫日还辽”相当于极限施压,逼迫日本吐出即将到口的肥肉,激发日本的反俄情绪高涨,加剧明治政府对俄复仇的扩军备战计划。俄帝国回归到以地缘竞争为主的战略框架,战略重心加速转移到远东,对远东渗透迅速进行,外交从务实益发激进,这对必须在遥远东方安置军力而财政上捉襟见肘的俄国来说在将来是非常难以维持帝国运转和优势的。俄国这一阶段的战略与其自身经济和军事基础越来越不相符,必然会由于过于激进而遭遇失败。远东竞争胜利的必需条件是大大提升远东陆海军力以威慑日本不敢复仇,但俄国国力不足以支撑其赢得地缘竞争、不足以实现其保持大国地位的诉求。俄国经济实力的虚弱与帝国雄心的背驰昭示着俄国这次战略调整是相当乏力的,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实际上是在扩大“战略漏洞”,为远东政策的失败埋下伏笔。可见,俄国迫日还辽赋予帝国的政治效能缺乏韧性与张力。随着日本崛起为帝国,在大国竞争(俄国与日本)重趋激化下,俄国注定迎来“远东悲剧”。

猜你喜欢
远东俄国朝鲜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A numerical study on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surface of a circular cylinder placed in a gas flow using discrete vortex method*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