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

2023-10-06 04:19邸震覃红运杨迪
知识文库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外院三全育人第二课堂

邸震 覃红运 杨迪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方式了解该院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第二课堂的作用与价值。“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因此,本文从三全教育角度出发,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学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进程。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是对“三全”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并且希望将其运用到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中。在此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明确“三全”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了解我国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情况以及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第二课堂的情况,对比总结,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研究目的在于“三全育人”理念视角下弥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不足,力求将第一、二课堂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将理论成果作用于实践,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除此之外,希望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2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内涵及功能

2.1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内涵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两者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指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形式;“第二课堂”泛指除了第一课堂以外所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其次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一方面“第一课堂”为后者提供理论指导,而另一方面“第二课堂”也可以反过来丰富“第一课堂”的内容。本文将高校“第二课堂”定义为:高校通过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对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还囊括了“第一课堂”以外其他一切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如学术科技竞赛、志愿服务、文体艺术节、社团活动等等。

2.2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功能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较而言更加灵活、自由,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二课堂”不仅仅是课堂的补充,而且还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第二课堂”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第二课堂”中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讲座等,这些活动均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高尚的品德修养。其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第二课堂”以校园为主要阵地,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同时,“第二课堂”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而高校“第二课堂”则强调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3 三全教育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现实依据

3.1 “三全育人”的含义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3.2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现状分析

高校外语“第二课堂”建设常常被忽略,在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也力不从心,要建设好高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须由内而外,从浅至深,循序渐进,不断摸索。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融入外语“第二课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细节把控,从外语资源到思政资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充实,将外语“第二课堂”从心打造。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对于学校来说,没有形成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其次,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少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以及相关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很多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把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的变化,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再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自身也并未充分意识到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因此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内驱力不足。此外,当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第二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化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想更加全面深入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规范,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实施方案,以保证“第二课堂”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3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三全育人”视角下“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培养既具备了解世界、沟通中外的专业能力、又具备坚定政治立场、有中华文化意识、家国情怀、能主动承担起向国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外语人才,这也是有别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为更好地围绕“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主线,不断深挖教学科研思政育人潜力,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持续通过多渠道探索,不断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广大外院学子运用专业素养和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努力成为具有理想信念、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人才。例如,我校外院举办用译著讲述中国故事、心理健康英文影片配音大赛、中英双语植物识别挂牌活动、优秀毕业生故事分享会、“班主任工作坊”和“书记院长面对面”等活动,在提高外院学子专业素养的同时,我校外院十分重视和加强“三全育人”和“第二课堂”堂建的结合,重视以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贯穿“三全育人”思想,辅导员、班主任和领导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同学们,不断提升育人水平,提高外院学子的综合素质。

我校外院“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分为思想成长类、实践实习类、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文体活动类、工作履历类、技能特长类七个模块。学生获得“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采取积分折算方式,要求从以上七个方面内容的至少五项中获得积分。外院一直以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持续加强“二课”建设,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帮助外院学子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帮助外院学子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目标。(例如:①外院每年新生开学举办趣味运动会,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②每年五月举办外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③外院团学青志队举办“以物换物”“支教活动”等志愿活动,调动同学们参与志愿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在外院传递“有爱、奉献、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我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始終坚持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共和国顶尖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外院的“三全育人”视角下“第二课堂”的活动大多数结合专业特色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例如我校外院曾路教授主编的《汉藏英民族事务简明词典》在民族出版社成功出版。该词典填补了民族事务领域多语词典的空白,为民族事务其他语种词典的编纂提供了蓝本;该词典对大量民族事务领域的专业术语、词汇、表述等进行译名勘定,饱含专业术语翻译技巧和策略的应用与创新,这体现了我校外院“外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学科专业发展理念,是学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高水平有特色外语学科专业的重大成就。

3.4 大环境下高校“三全育人”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外院“第二课堂”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外院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育人和以实践育人。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担起培根铸魂职责。外院“第二课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等内容,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

促进育人资源整合,打破“两个课堂”壁垒。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高课程供给能力、强化规范管理、完善评价体系,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壁垒,实现第二课堂过程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形成完整闭环。通过建立成绩记录考评办法、育人效果评估机制和“三全育人”成效考评机制,对青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效果和教师的育人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及时反馈,形成教学过程的完整闭环。

3.5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对“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力度不足;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三是“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陈旧;四是“第二课堂”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当前高校“第二课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以“三全教育”理念为指导来构建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第二课堂”体系,不断提升其质量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三全教育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策略

4.1 加强爱国理想信念教育和完善考评机制

在“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树立与时代同向同行的远大志向和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增加相关课程供给,建立课程项目体系是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基础。应完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增加优质课程供给。

强化协同育人效应和突出应用导向和价值引领,围绕促进育人资源有序配置、高效整合、全面融通,积极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全天候育人平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校内和校外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完善学生成绩记录考评办法和建立育人效果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依托数据信息系统完成课程项目的发布、管理和评估,系统、全面、真实地呈现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过程、轨迹和实际效果。

4.2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高校教育时,要将“人”作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学校方面应该加强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或者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最后,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校给学生做报告或是开设课程。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3 坚持实践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同时,学校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比如说提供一些资金或者是场地来供师生使用。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还应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情况,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第二课堂”建设朝着健康方向迈进。

4.4 坚持开放包容,鼓励学生参与

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其次,教师还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向纵深发展。

高校也应加强学生社团以及各类组织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另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创业孵化基地,为那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当中去。

4.5 坚持协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高校“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和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起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从而促进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重视学校党委、宣传部门以及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所承担的职责;第二,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到其中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第三,还应该不断强化辅导员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应该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去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通过对“三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本文认为:第一,在当前形势下,要想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而开展好高校“第二课堂”是落实这一任务、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重要举措;第二,从“全员育人”到“全程育人”再到“全方位育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第三,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并且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使之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5.2 论文创新点

本研究在“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目标导向,从教育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该机制包括:(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2)明确职责分工;(3)制订完善制度规范;(4)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5)注重结果运用与反馈激励等五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上述五项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使得整个机制能够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发现,这套机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推广到其他高校当中去。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第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頗多,但是专门针对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并提出相应理论支撑的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第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三全教育”的内涵解读以及实施路径上面,而且大多数都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缺乏微观层面对策措施的探讨。本文则立足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如何利用“第二课堂”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自身技能培养,导致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基于此现状,本文尝试着把“第二课堂”引入到“三全教育”之中,旨在帮助当代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进而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激烈残酷的职场挑战。

5.3 论文不足之处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三全”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刻。二是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实践经验。三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作用缺少系统思考与总结。四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未能将更多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五是受个人能力所限,本文仅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进行了初步探讨,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总之,高校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第一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同时充分挖掘“第二课堂”潜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外院三全育人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办学模式探究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办学模式探究
卧虎藏龙洋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