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以柳州开放大学为例

2023-10-07 07:09卢会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柳州互联网+大学

卢会兰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2)

引言

2015 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指出了“互联网+”的定义和目标。该行动旨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广泛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实际上强调了“互联网+”对教育产业的融合与指导。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演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当深入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在课程、专业、教学、技术、技能和文化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以系统性的方式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知识、技术、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院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这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全新选择和发展方向。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界定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作为“威斯康星理念”的集大成者,范海斯首次提出了将社会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继教学和科研后的第三职能的理念。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积累在于使用知识在人民间的传播以及研究成果在州、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应用[1]。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这一方案强调了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确阐述了高职院校如何在相应社会服务方面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以及其主要的社会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除了完成传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支持,探索如何在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作出贡献,反哺社会。

(二)开放大学社会服务的内涵

2016 年1 月,《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 号)明确,要求开放大学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并明确其地位和功能。教育部指出,开放大学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丰富多样的高质量培训和学习,整合全社会优质资源,建构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其灵活的办学方式,借助其一贯的联合办学模式,探索适应“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在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等方面建立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承办的柳州开放大学,一直以来都从事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除了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外,柳州开放大学还积极探索新的突破点,在技能鉴定方面尝试新突破,在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服务柳州市民终身学习,提高为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通过这些努力,柳州开放大学将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存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有别于传统社会服务模式,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赋予社会服务更多动能和新内涵,以加速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3]。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基于历史发展和社会支持等多重因素,当前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的内容、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等方面仍需改进。

(一)社会服务内容不够丰富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是地方经济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然而,高职院校主要关注学生就业和职业培训,忽视了其他社会服务层面的需求,缺乏围绕地方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的系统共生思维,缺乏综合工作流程,包括课程开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的规划、实施、总结和反馈。

同时,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的内容上相对传统,不够丰富。虽然间接性服务社会的链条相对成熟,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直接性服务社会的内容相对欠缺且薄弱。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涉及广泛的领域,但就现状而言,直接社会服务内容相对较少,且缺乏长远性和规划性,尚未形成较为长期和系统的社会服务。

(二)社会服务有效机制建设不足

社会服务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囿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在学历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办学思维,高职院校对其自身应用型办学方向的认知不足。相应地,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系统的构建和全面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与制度,难以实现社会服务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其中包括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评估标准、科学的服务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这些不足限制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作用甚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无法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社会服务人才保障不力

当前,受到传统办学思维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常常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习实践混为一谈,或者将社会服务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以及相关的社会服务知识和能力培训,很多社会服务项目往往流于形式。

同时,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教师在经验、素养和能力等方面与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社会服务的要求[4]。教师的经验水平、专业素养和能力参差不齐,这限制了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内容、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柳州开放大学不断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社会服务新发展路径。

(一)依托地方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社会服务内容

开放大学的建设应当以服务地方为核心原则,立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局,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5]。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供灵活、低消费且与学员需求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来满足国家和地方社区的需求。

1.在社区开展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

为了满足国家和地方社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提供与学员需求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开放大学为例,其能够将学校资源向广大民众开放,使人们能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交流,通过提供在线课程和培训计划,支持学员实现终身学习,并帮助他们掌握当地就业市场所需的新技能,助力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可能无法接受传统教育或培训计划的群众实现就业。还可将学校教育融入社区生活,为他们创建一种能够参与到当地社区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中的环境。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的建设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融合当地特色文化,促进当地教职工、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等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开拓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2.开展数字素养提升以及数字化创业相关培训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地社区的需求量身定制“开办并管理小型企业”或“如何使用数字工具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等内容的在线课程,激发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情,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手段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当地组织和企业合作,开发满足社区特定需求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例如,高职院校可联合本地心理社工组织,共同开发关于心理疏导或心理学知识培训等在线课程,以协助社区内的个体掌握从事心理学领域所需的部分技能。2023 年,柳州开放大学与柳州市城中区晨华社区服务中心、柳州市鱼峰区西船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心理服务协议,在一对一心理咨询、群众心理调适和压力化解、心理知识普及,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

3.借助“互联网+”推进老年教育

目前,地方老年大学因其培训课程内容丰富、价格低廉、师资优良、服务良好等优势,常常出现“一课难求”的现象。根据2021 年柳州市老年大学的学习情况调研,笔者发现柳州市老年大学学员排队等待上课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申请上课的等待时间通常为3个月,而一些热门课程甚至需要一年才能成功报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激增,二是现代老年人希望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该现象反映了老年教育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对社会的重要性。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教育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柳州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自2022 年起,柳州开放大学利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师范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方面的优秀资源,开设了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课程,帮助老年人获得数字素养、语言、文化艺术等新技能和新知识。通过这些课程,老年人有机会进修并参与社区活动,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融入社会。

(二)构建三级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机制

1.创建共享学习空间

国家开放大学、广西开放大学和柳州开放大学的三级办学体系互相协作,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的在线课程及培训项目,以满足学员的需求。三级开放大学系统可以利用统一的技术平台与手段,促进各机构与其合作伙伴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共享云空间、云教室、云活动室、云放映厅、云阅读区等,实现三级资源智慧共享。例如,利用虚拟学习环境建立学员、教师与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共享空间,实现课程内容与项目的互动。这有利于上级开放大学对下级开放大学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促进三级开放大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

2.开放共享学习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广西开放大学和柳州开放大学的三级办学体系互相协作,通过创建云空间、制定共同学习路径,实现三级学习资源共享。为提高学习资源利用率和追求学习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实施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各级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上下配合、相互协调,根据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专业学习规律,科学制定各种网络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案,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而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具体学习需要,灵活选择适合本人的模块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体系,并选择不同的媒介和内容进行学习[6]。

3.开发地方和行业在线课程和培训项目

由于全国开放大学培训项目及在线课程缺乏普适性,三级开放大学系统可以在省级、市级两个层次上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区域及行业学员的在线课程及培训项目。广西开放大学可开发以广西学员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柳州开放大学则可更加细化,开发以柳州学员需求为导向的课程。高职院校针对具体区域和部门的需要进行课程定制,提供相应的实用教育,以帮助学员获取职业生涯经验知识。

(三)搭建“一库多网”业务平台

在数字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大学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适应就业市场对于新技能、新知识日益增长的要求。

通过搭建“一库多网”业务平台,开放大学在提供教育培训、在线课程和项目的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机构和行业伙伴合作,开发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打破地域限制,与全国各地的学员建立联系,吸纳更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经验知识,增进学员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康萍[7]等人指出,大数据提供了有用的教学管理信息,云计算和5G技术为学员提供了更高效的反馈速度和更广泛的连接能力。人工智能则通过数据分析、学员画像等手段,更清晰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存储等解决数据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可以大大简化学习评价、学习成果认证等难度。这些措施为开放大学的办学影响力扩大、文化普及和学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全面的服务。

近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联合定点帮扶村,以大数据村级综治视联网建设项目为抓手,探索智慧村庄治理的寻村方案,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向乡村延伸。同时,柳州开放大学借助“互联网+”手段,提供在线学历教育服务,覆盖了30 多个专业,涵盖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历层次,联合办学的学校遍布全国。通过“一库多网”的业务平台,柳州开放大学将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秉持“开放、共享、互动、创新”的理念,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四)推动“互联网+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互联网+高职院校”的建设开展不会一帆风顺,可能面临挑战。由于区域差异,一些高校在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服务过程中,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等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地域限制使得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教师缺少必备的技术技能,不能把“互联网+”能力更加高效地融入教学实践。同时,学员的学习状态并非都是高效和充实的,需要通过更多手段提高其积极性。

1.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互联网+高职院校”的开展须因地制宜,为不同地区的学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员未来创业和就业。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得学员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和其他数据,从而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资源分配等决策提供线索。

2.加强对教学的监测与评价

在融合“互联网+”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具体评估教职员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技术援助等必要支持,让教师参与到教学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来,使“互联网+”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定期对“互联网+”建设开展监测与评价,明确需完善之处,作出必要调整。

(五)提供适应“互联网+”的人才保障

1.成立社会服务部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社会服务职责交由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学院承担,并配备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系统地推进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专门的部门,高职院校可以确保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2.加强社会服务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应周期性地进入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学习和锻炼[4],以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项目,着重提高教师在项目提出、项目设计、项目沟通、项目推广、项目合作、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开发出契合校企双方需求的社会服务项目。这样的培训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尝试构建高职院校新型的社会服务路径,如图1。

图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路径

四、结语

本文通过探究柳州开放大学的社会服务发展状况,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提升的主要路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万物互联的实现,“互联网+”变得愈发重要。高职院校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又将面临新的考验。提升“互联网+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发展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构建更完善的“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市级开放大学”三级开放大学系统,也需要高校对社会服务的深入探索以及各行各业的支持。未来,“互联网+”会融入更多的元素,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变化不断地调整方向,以实现目标。

猜你喜欢
柳州互联网+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