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笔人物写生的方法与认识

2023-10-09 09:39李静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生白描

摘 要:写生是学习国画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对写生有正确且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创作做准备。因此,深入探究中国画中的写生、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以深入了解白描人物写生的要点,掌握相应的写生方法,同时对中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加深认识。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生;中国画;白描

一、中国画中的写生

(一)中国画写生中的主客观结合

工笔人物画以线描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其中,写生线描稿的绘制是重中之重。这种以线条勾勒为主、不敷颜色的表现方法称为白描。最早的白描人物只是用作草稿,或为创作粉本。是宋代李公麟使这种“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纯粹线描形式达到“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效果,从而使白描成了独立画科。

对于写生的最初印象,就是对着静物描摹其形状与大小。相关研究对写生的定义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进入大学接触国画之后,笔者对写生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其并不是简单照抄对象的形,而是要在客观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处理。

在中国画中,写生常常作为积累创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但现代人物画和古代人物画的写生是有区别的。古代画家更多的是“目识心记”,对对象进行观察、记忆以及特征概括。但这里的“目识”不仅仅是单纯用眼观察,也要用心感知所要描绘的景象与人物。例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画家顾闳中经过反复观察后基于记忆、遵从工笔画一定的创作程式表现出来的。现代人物画写生,在融入与近代自然科学成果有关的光影、比例、透视等写实造型因素并引入西方写生概念后,加深了对人物造型的理解,强化了造型的准确性,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工笔人物画越来越程式化的倾向。

从作画方式来说,现代人是面对模特进行写生的,利于对人物形体进行准确描绘。但基于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我们的绘画无法做到像西方那样写实,描绘人物时更注重“以形写神”,关注形神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创作中生动地表现神,是画家追求的目标,其是很难做到的,要准确把握所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状态,并把这些表现到画面中,通过与线条的结合,准确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情动态。对古人来说,他们与现代人的造型方式不同,写神的方法也不同,其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及氛围的营造。比如顾恺之的作品《列女仁智图》就对人物神态进行了精心刻画:双眉舒展,或微蹙,或上挑;胡须或向上弯曲,或向下飘逸;眼神或从容,或含威,或灵动。人物的衣纹线条也随身体动态走势变化,每个人的胖瘦高矮、服饰动作等都经过了推敲权衡,各不相同,通过谈话、驾车、出行等场景塑造了历史上聪明卓识的女性形象。

至于现代人如何写神,以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为例来分析。何家英在素描和速写方面功力深厚,造型能力很强,尤其是速写,为他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吸取了中西方绘画的精髓,将二者融合,并且很好地互通应用,把东方的诗意和西方的写实融为一体,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发展。在题材上,何家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女性阴柔之美的各种美态。何家英认为“女性自古以来都是被表达的、被审美的对象”,在生活状态中,她们有超越男性的美感。在画人物时,他以线描和着色的技法填充画面,对头发、脸、手、脚等部位的刻画都先进行结构的塑造,用线来表现事物的结构和质感,再加以素描形式刻画,使得人物形象精细、清丽。他作品中的女性都纯洁、美丽、优雅、和谐、自然,最重要的是都有着一丝忧伤,独具韵味。

基于以上对写神的理解,我们在进行人物写生时,不能仅单纯描绘对象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在写生过程中捕捉对象的突出特点,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形象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就像书中所说:“国画艺术创作中的写生并不是单纯地再现客观物象,而是结合自身的主观感受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艺术的表达和创造,将主体精神与客观景物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创作打下基础。

(二)白描人物写生要点

通过课堂上的写生,笔者意识到了写生在学习国画的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的传统。不论是通过实物写生的北宋画家赵昌、五代画家黄筌,还是用“目识心记”的方法来积累素材的石涛,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写生这一环节。

白描人物写生是创作工笔人物画的基础。在进行工笔人物学习之前,扎实掌握白描人物的画法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主要的表达手段就是线条,那么学会“以线造型”就是重中之重。在绘画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分析与提炼出结构的组合、起伏和转折的变化,搜索每一个结构的至高点与消失点,抓住结构凹凸的“脊梁”,并画出它在某些透视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变化,否则就难以真实地表现出其体积感而变成剪影。同时,中国画常以线条表现空间关系,主要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衔接关系,起笔和收笔时的方向、虚实,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隙来体现。在用线去表达人物结构时,我们需要对线条进行主观的筛选与重组,组织出画面的节奏感,以此突出要重點表达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要运用线条的组织与穿插,将人物的形体与结构表达清楚。

除此之外,中国画中的线不是一种完全描摹客观对象轮廓和纹理的线,而是“有意味形式”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形式美。我国古代先贤就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总结出人物画线造型的程式化表现形式——“十八描”。按照线条的具体应用与表现,“十八描”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线条劲健,无粗细变化,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第二类,线条多方圆粗细变化,如兰叶描、枣核描、柳叶描;第三类,线条粗犷厚重,是国画工笔向写意发展转化的表现形式,如竹叶描、折芦描。如今,“十八描” 经典样式仍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依据,并在历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懈努力下,线条的形式还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对学生来说,想要提高自己运用线条的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临摹与写生,其中写生尤为重要。在面对模特进行写生时,能更好地捕捉人物的独特气质,也能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质感之间的区别。总的来说,白描人物写生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根基,只有画好白描,才能为工笔人物画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

(一)了解与学习名家的作品

1.安格尔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无疑是杰出的线条大师,他的素描作品中的线条独具魅力,极具影响力(图1)。其造型语言特别强调用线,使轮廓线条变得更清晰明确。安格尔善于用线表现结构,他的线条常常随着形体的凹凸起伏而变化,透彻地表现出人物的形体与结构,极具表现力,对我们塑造人物非常有借鉴意义。

2.罗寒蕾

她的作品细腻而淡雅,多塑造女性形象,且大多数人物形象来自她的日常生活(图2)。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给人气质婉约之感,同时画面色彩清新淡雅,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她的线描作品重视实体结构关系,并且用混描的方式表达形体。她还注重线条本身的变化,线条组织形式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白描人物写生实践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笔者在写生的过程中意识到,在白描人物中,线条就是我们唯一的“武器”。有时要尽量多去使用线条,比如在刻画眼睛时,要把上眼皮、下眼皮、眼睑、眼角、睫毛等全部都细致勾勒,刻画头发时要一根根耐心地画,画到一些衣服的装饰时,也要细致地勾出来;有时又需要我们高度概括,比如在画鼻子时,要尽量用简洁的线条把结构画明白。总之,要提高运用线条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注意对线条的组织,通过疏密的对比形成节奏变化,衬托出画面的重点,并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不同物体的质感、起伏、特性等。

不过,仅仅有使用线条的意识是不够的,对于刚刚接触白描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用线条来造型,即不依靠明暗来塑造形体,利用线条的组织与穿插表现形体与体面关系。在写生的过程中,笔者还深刻体会到了用线造型的难度。比如画人物的身体部分时,不能被表面迷惑而只盯着衣服去画,需要绘画者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利用线条的组织与穿插暗示出形体的转折,将人物的立体感与体积感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对前后关系的处理及对造型的考究也会贯穿整个绘画过程。以衣纹的刻画为例,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衣褶进行照抄,忽略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前后关系。我们要做的是有取舍地选择衣褶,并进行主观处理,将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梳理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一味堆砌。

以上提及的是学生在学习白描人物时的一些基本要点,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在初学阶段,笔者认为至少要将人物的形象感表现出来。适当使用夸张的手法并做出一些形变,是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在面对一位老年男性写生时,其特点是个头比较矮,额头较大,那么在画的时候就可以对他的头部进行适当的夸张与形变。笔者的处理方法是将头部放大,以在视觉上缩短身高,同时把他额头部分的骨骼感画得更加明显与夸张,以此来突出其额头大的特点。画到一位穿宽松毛衣的女模特时,笔者就对毛衣的造型进行了一定的夸张,把外轮廓的变化加强,以此表现衣服的质感与模特整体慵懒的状态。可见,在画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形变,就可以把变化画出来,这样造型也会更加丰富与耐看。

在写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捕捉对人物的第一印象,并在后面的绘画中放大这种感受,以营造画面氛围。比如在画一位苗条的女模特時,她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较为恬静与内向,于是在进行五官刻画时,捕捉到了她闭眼小憩的瞬间,使人物显得更为安静恬淡。总的来说,要捕捉不同人物的不同气质,找到其外貌特征并加以夸张,这样的处理可以使人物更具性格与特点(图3)。

三、对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认识

对比西方的写实绘画,我们追求的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人物的神韵与意境。早在晋代,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表明“形似”不是作画之目的,而是要通过“神”传达自己的心意。这一审美准则影响了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指导准则,确立了中国美学“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同时,中国传统绘画大量受到儒家思想及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视觉物象的超越,强调精神内涵的显著特征。这种意象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意象造型,既不是单纯主观思想认识的表述,也不以对自然事物的忠诚为宗旨,而是既要注重客观事物的外表形象,又不为客观存在的表象所束缚,寻找自身审美传情表述的一种造型形式。

在作画的过程中,造型是过程,“传神”才是目的。当我们被动地描绘客观形象却依旧不能实现“传神”时,就需要对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增加主观上的处理。意象造型要先将物象形态烂熟于心,再进行主客观的融合。其中,一方面是融入画家的兴趣、品位,另一方面是加入画家的主观审美经验。不过,每个画家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对于物象的理解也不同。但无论如何,优秀的国画作品总是具有神韵,带着这种理解去学习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作者简介:

李静,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写生白描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