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有效性研究

2023-10-12 17:23闫永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指出“长文短教”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在明晰“长文短教”本质内涵的同时,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结合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长文短教”的有效性研究;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全面研读学情,在了解教学要点的基础上探寻教学切入口,并以问题为导向增强阅读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长文短教”;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5-0068-03

“长文短教”是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改善课文长、课时少的问题,既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又能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在面对较长篇目的语文阅读文本时,教师应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让学生在明晰的语文课堂上找准重点,逐步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长篇幅文章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篇幅超过800字,被列入长文范畴。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解析探究中把握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情感,通过“短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现的语文要素及情感态度。

一、“長文短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首先,“长文短教”这一教学手段可有效突破传统长文阅读教学面面俱到的弊病,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围绕文章的思想内核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能让学生在精简的课堂教学中顺利理清文本段落、人物形象以及各段落之间的关联,进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构建,避免在内容繁杂的课堂教学中产生思绪混乱的现象[1]。

其次,教师以长文为素材,在“短教”方法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与归纳,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自主阅读文章内容,采用有效方式逐渐掌握总结核心思想的方法,逐步提升概括能力。

最后,从对统编语文教材中长文篇目的阅读与分析不难发现,长文蕴含深刻的思想情感以及细致的描写技巧,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抓手。然而,长文多是800字以上的文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长文短教”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规避重复性的段落叙述,带领学生以文章核心思想为基础,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地缩短教学时间,切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高效阅读的同时,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在长期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长文短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一)全面研读学情,了解教学要点

坚持知行合一,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2]。教师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了解学情第一的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在“长文短教”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把控以及对文章核心要点的剖析,能够更准确地、有针对性地设计“长文短教”教学方案,构建科学的以教定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引导学生通读文章,从语言风格入手,了解本篇文章具有拟人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动形象的行文特点。由于课文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愿意参加文本阅读活动。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后续教学活动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检测或问卷的手段,分析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通过前测,教师发现在基础知识层面,部分学生对本课重点生字“僵”“愉”“溢”的识读与记忆存在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在测验的过程中都提出了有关文本主旨和中心思想的疑惑: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明晰“长文短教”教学要点:(1)帮

助学生掌握重点生字的写法与用法;(2)帮助学生掌握挖掘文章主旨的方法。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采取“长文短教”教学模式前,首先采用预习检测或问卷的手段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顺利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长文短教”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逐步击破长文阅读难点。

(二)探寻教学切入口,增强阅读期待

1.以标题为切入口

长文因细节琐碎,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碎片化阅读现象,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意识与中心思想的把控。对此,教师在使用“长文短教”教学模式下,应遵循由点及面的原则,由某一点切入,促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细致研读文本,在主动探究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带领学生共同解读标题。

(1)连接生活,舒缓身心压力

导入环节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能起到决定后续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借助导入环节的优势,做好长文与生活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顾,借此拉开“长文短教”教学的序幕,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导入氛围中放松身心。

在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豌豆图片,并为学生介绍豌豆这一农作物的产地以及生存条件。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豌豆以及此种食物的口感,在学生浓厚的谈论氛围中顺势引出本课标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篇文章的主角——豌豆荚。

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后续开展《豌豆荚中的五粒豆》的教学作好铺垫。

(2)解析标题,培养问题意识

当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逐渐提升对文本内容探究的热情后,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长文短教”的真正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标题,并通过思考提出自己对标题的疑问,促使学生将焦点集中于标题上,根据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预测及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豌豆荚里会有五粒豆?”“这五粒豆都发生了什么故事?”等一系列问题。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使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以内容为切入口

区别于短篇文章,长文的结构与情节较为复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以文本内容为切入口,以任务为导向总结文章中的重要线索,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内容有针对性地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理清文中的情节和时间线索。

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为了达到“长文短教”的整体目标,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文本重点内容设计题目,推动学生自主阅读与整体概括能力的发展。任务设计如下:

(1)阅读文章并完成表1的填写

(2)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中填写完整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有三粒豌豆都被( ),有一粒豌豆落到了( ),只有被( )的那粒豌豆开出了花,最后( )。

此种手段能够使学生在直观的任务驱使下进行自主阅读。表格的形式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主观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事件的发展历程,在“长文短教”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实现自身阅读热情以及探究意识的提升。

(三)聚焦语文要素,增强阅读效果

语文要素的广义概念即为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及学习习惯四大板块内容,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俗来讲,语文要素的真实内涵就是“学什么”和“怎么学”。统编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指向性的语文要素,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这一切入点,教师应从问题设计以及问题探究这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进而驱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深入解析[3]。

1.巧设问题,初显语文要素

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与文本内容贴合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表格中的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在文中寻找答案。教师通过此种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与发展,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使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根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文本内容,教师设计问题清单表格(见表2),让学生与同伴依照顺序共同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清单表格在文本中寻找答案,通过与同伴的商讨最终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精准地把握长篇文章的内容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实现阅读效率的显著提升,发挥“长文短教”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

2.探究问题,落实语文要素

在“长文短教”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巧妙利用学科融合理念,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和拓展生活常识,通过提出问题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在降低长文教学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真正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蕴含着隐性的科学教育元素,教师可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内容,并提出思考性问题:为什么五粒豆在豆荚中所观察到的世界一会是绿色的一会又是黄色的呢?

段落1: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莢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段落2: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针对这一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利用工具书或是上网收集资源,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运用科学的语言阐释五粒豆在豆荚中所观察到的世界颜色变化。各组学生查找资料,阅读并总结: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五粒豆在豆荚中所观察到的世界一片绿意;而当秋天到来之后,世界被金黄色裹挟,根据豌豆荚这一作物的成熟特征分析,它们在豆荚中所观察到的世界应该就是一片金黄色的。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解析,学生能够从多样化的角度展开阅读与思考,既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深化了对长文内容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长文短教”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教师在开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时,首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基于学情找准课堂切入点,以语文要素为抓手设计阅读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抓住文章重点。与此同时,在“长文短教”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调整“长文短教”教学策略,进而帮助学生突破长文难读、难学、难懂的阻碍,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蒋丽萍.长文短教,贵择其“短”[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9-150.

刘永平.统编语文教材的长文短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14):47-49.

徐海君.化繁为简 长文短教:基于小学部编版教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01.

作者简介:闫永(1976.3-),男,甘肃武威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