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

2023-10-13 03:38阮冬琴
教师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阳光教育园本教研

阮冬琴

(新余市城北幼儿园,江西 新余 338000)

阳光代表思想、知识、爱心、健康、快乐,是公平、合理、正义、无私的象征。阳光教育意在用阳光的方法去教育幼儿,引导幼儿健康体魄和阳光性格的发展:独立——学会自理,能合作、会助人;承担——乐观自信,会思考、敢质疑;开放——好奇善问,爱探索、亲自然;公正——适应社会,会尊重、守规则;和谐——乐于表达,会倾听、能交谈。“阳光教育”园本课程旨在通过阳光课程的实施,培养健康、快乐、活泼、灵动的幼儿。

一、“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

幼儿园开发“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符合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学前教育由“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的时代要求。

“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的全面实施,能够引导幼儿学会健康、快乐生活,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接纳自我的良好个性;同时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既能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又能与人友好相处、接纳他人,从而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融入社会。

开发“阳光教育”园本课程,还可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开发的决策意识、课程实施的专业素养、课程问题的研究能力、课程改革的创新意识等。教师课程领导力主要通过两条脉络提升,主脉络是支持教师在“阳光教育”课程理念下开展园本、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鼓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梳理经验,践行课程领导;另一条脉络是园所采用“赋权”管理理念,给教师在园本、班本化课程的开发中以专业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原则

1.与一日活动相结合。将幼儿一日作息中各部分有机整合,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在“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教育主题都应结合园所实际,调整内容,如在“劳动总动员”主题中利用晨间为植物浇水,画植物生长观察表。

2.预设生成相联动。在课程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基本发展和幼儿的兴趣,将预设与生成联动起来。预设即“阳光教育”中的共同性园本课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实施方案,认真备课、撰写学案、总结经验。生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对“一张图”“一条路”进行实时调整,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二是教师在实施年级主题课程的过程中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生成的班本课程,如在主题“我们的约定”中生成的班本课程“光盘行动”。

3.多种渠道相融合。“阳光教育”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实施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和长期联动,构建课程开发和实施共同体,推进园本课程可持续发展。园方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为幼儿前期经验积累等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二)“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策略

“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在开发中应遵循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各类活动中学习”的原则,重视促进和支持幼儿的生长,关注幼儿人格与学习品质的形成。

1.尝试阶段策略。首先建立问题库、产生真问题:利用“自下而上”方式,面向全体教师发放“教学活动问题”征集表,由教师提出问题和困惑——教研处进行分析归纳——业务园长与教研处进行筛选——提炼出具有共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研讨主题。其次,聚焦真问题、探索好方法:由教研处针对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利用主题教研、话题沙龙、教研展示等,丰富教研形式,激发参与热情,通过研讨——实践——反馈——研讨——总结的模式,引发真实践,找到好方法。

2.优化阶段策略。幼儿教育既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前提下,挖掘幼儿的一切可能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因此,“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必须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一是改良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将以往“小块状”的形式划分改为“我锻炼”“我自主”“我生活”“我快乐”四大板块。将时间安排,由原来的“细安排”变为现在的“区段”安排,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二是形成“阳光教育”园本课程案例,并不断实践、反思、调整与验证。“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勇敢探索、主动学习、全面成长。

3.审议阶段策略。为了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课程审议应运而生。课程审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幼儿“学什么”和“怎么学”。审议框架分为横向审议和纵向审议。横向审议解决“审什么”的问题,确定“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实践操作的适宜性”与“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三审流程。纵向审议确定个人审议、小组审议、园级审议的多层架构,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分层课程审议,构建审议共同体,带领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阳光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实践反思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坚持“阳光教育”的课程理念,注重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积极营造有利的环境,支持幼儿主动探索,推动园本课程高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打造阳光幼儿园、建设阳光教师队伍、培育阳光幼儿的目标。

(一)园本课程之“本”应在幼儿

园本课程之本应在幼儿,园本课程建设必须确立幼儿本位。这也是幼儿园“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的起源和建设的初衷:以幼儿为主体,以大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开发课程,形成“独立自信,阳光无忧”的课程文化。因此,在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时,教师要确立幼儿立场,凸显幼儿本位,立足幼儿发展,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教师需要看见幼儿,看见每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每一个平凡又高光的时刻、每一刻成长的喜悦与成就感。

(二)统整课程,实现园本课程结构的系统性

统整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清晰的课程宗旨和理念,还要对幼儿园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程度有清楚的认知,同时要对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在各个要素之间进行精心调整,从而实现课程结构的系统化。

在横向组织课程的时候,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首先是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应该涵盖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等;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秉持均衡性原则,不偏重某一方面,毕竟各个领域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关系,它们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其次,课程内容应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联系,课程的内容与幼儿不是脱离的状态,应将学习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

纵向安排课程要求课程的构成要素在时间顺序上相互关联,强调不同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织,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是连续的,因而课程内容也必须是连续的,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由浅入深。关注幼儿深度学习,课程呈现梯级上升状态。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幼儿园科学实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教师成长、充分调动课程资源,在发现、质疑、反思、顿悟的过程中重塑幼儿观,发现更真实的幼儿,实践更有意义的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阳光教育园本教研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实现“阳光教育”的方法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特色“阳光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
践行“阳光教育” 打造“阳光班集体”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