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球类游戏活动的开展策略

2023-10-14 12:16贵州省兴仁市园区幼儿园赵兰兰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玩球球类小狗

□贵州省兴仁市园区幼儿园 赵兰兰

在幼儿园活动中,球类项目是通常是第一选项,幼儿园增加球类项目的种类,增加不同的花样玩法,可以提高孩子对球类活动的兴趣,提升运动能力。幼儿活泼爱运动,所以球类运动活动更符合他们个性特点。球类活动由于需要大量的跑动,要求孩子能够充分投入运动中,以提高自身活动水平和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幼儿园开展不同球类运动的游戏策略展开研究,希望对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保健指导主要内容中提示幼儿教师要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运动,以培育儿童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与养成良好行为,从而加强身体健康,并提高儿童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教学工作者发现儿童球类活动不但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同时对满足幼儿活动欲望、调动幼儿在园的快乐心情、增强幼儿的园内生活体验和经历、开发幼儿智慧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等重要方面也有不容轻视的意义。

二、幼儿园球类运动游戏的价值

反思幼儿球类运动比赛的意义,要回到教学本源,关注核心素质,落实幼儿园体育本质。

(一)球类运动游戏对释放幼儿天性的价值

游戏与体育是孩子日常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也是孩子获取感官感受与表达的基本渠道。雷娜特·齐默尔在《儿童运动教育手册》中指出:儿童时期是体育运动的发展阶段,并没有经过什么生命阶段,但运动会却如在儿童阶段时那样承担着如此巨大的意义。尤其是在2—6岁这个阶段,运动量、锻炼欲、探索欲以及不断尝试都是这个阶段的特点标志。幼儿通过游戏动作发现自身的能力,利用肢体和感觉来适应身边的环境。小球是孩子喜爱的玩具。幼儿参与球类体育游戏,心里是快乐的,能在充满游戏精神的环境中运用小球来运动,自然可以收获良好的体育体验。同时,幼儿通过自身的感受和所累积的活动知识参加球类运动项目,不但可以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满足身体发育需求,同时可以在项目活动中习得各种知识与技巧,在积极向上的游戏氛围中玩出童真、童趣,在游戏中解放天性、展示个性。

(二)球类运动项目对培养幼儿核心素质的意义

把球类游戏活动融入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正是将球类项目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核心素质的一种载体。

第一,以球激趣。孩子参与球类运动游戏,会产生浓厚的游戏兴趣,在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游戏中能够逐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意义,可以慢慢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打下基石。

第二,以球健体。对于幼儿来说,球类运动游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培养基本的运动能力,从而增强身体适应能力,为其日后的生活、劳动以及参加专项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第三,以球启智。球类运动项目可以推动幼儿认识活动,开发幼儿感知、时间观念、空间概念、自我意识和自身感受,培养并提升其表达、认知、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第四,以球育德。球类运动游戏能促使幼儿与人相处、协作,认识规则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孩子坚持勇敢、不怕困难、包容谅解、接受错误的优良品质。

三、小班幼儿玩球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力量,但是为了更合理、全面地发展小班球类游戏活动,首先必须清楚总体目标是什么,希望孩子达到一种怎样的运动水准,或者孩子在身体认知方面有什么提高。但是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可知,新生入园时,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都相当较弱的,再加上部分孩子对球类的了解比较少,只会拿球玩“你追我赶”的简单游戏,所以难以完全发挥球类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价值,玩法相对单调、有限。所以,根据这一状况来看,目标定位首先要在培育孩子的球类兴趣爱好上,唯有在兴趣爱好的催生下,幼儿才有游玩的动机,也才会主动创造性自创各类玩法。然后,在小班玩球的基础上制定“学会几种简易的玩球方式”“玩球过程中动作基本到位”活动目标。最后,在运动知识基础上制定“幼儿能积累相应的球类知识,并了解常用的球类”目标,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四、小班幼儿球类游戏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树立培养完整儿童的理念

思想教育对行为养成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关系教育活动的质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开展素质培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

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培育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不但需要精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儿童核心素养教学思想和基于“教育人”的育人目标,确立大人生观,明确幼儿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人”是为儿童终身的发展提供依据。

其次,教师应明确幼儿园体育运动的核心目标。幼儿园体育运动是提高幼儿具备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一种渠道。幼儿园体育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发展幼儿体育兴趣爱好、提高幼儿体质、促使幼儿成长、促使幼儿树立健康的生命观,为其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在幼儿园中进行球类运动游戏,并非让幼儿学会各种球的专门动作技能、专门体育运动能力,而是在顺应幼儿身体发展特征和动作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球类活动为载体,实现幼儿园的运动目标,以培育幼儿的核心素养,同时整合各领域的运动内容,以推动幼儿身体全面均衡地发展。

(二)多样球类,激发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对球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其趣味性至关重要。球类不但可以使幼儿的协作能力、身体反应能力等都有所提升,对开发智力也有所帮助。

首先,教师可运用布球充分调动幼儿对游玩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将各种各样的布偶小动物当作球,以引发幼儿对玩球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布球设定为小狗的形状,让小朋友两两一组,然后背对背地把小狗布球背到终点。利用可爱的小狗布球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逐渐提高其对球类兴趣。之后,在此基础上慢慢给幼儿带来更多种类、更多玩法的球类游戏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海洋球、足球等。

其次,补充球类游戏素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废旧材料,帮助孩子制作球类游戏活动所需要辅助物品,如投球箱、赶球棒等。教师在选择、制造辅助物品时,要注意色彩鲜艳、形状有趣,在情感上能调动幼儿对参与球类游戏运动的意愿和积极性。

最后,通过同各种形式的球类玩具互动,提高幼儿参与球类游戏的积极性,如快乐流星星、大河马吞球、大灰狼与幼崽、比比谁更准等。

例如,在开展“大河马吞球”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用废旧的纸盒制作一只张大嘴巴的河马,并且让孩子把球滚入大河马的嘴巴,以此提升幼儿的动态技术水平。再如,在开展“比比谁更准备”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装扮小猫,并且用自己手上的球打“坏老鼠”,经过比赛不断提高幼儿的抛、投、掷等能力,进而提高其手眼协调性。

(三)使用辅助材料,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离不开材料”。对孩子来说,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丰富了,游戏的形式也会更丰富,幼儿在游戏中所收获的也会更丰富。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容易分散,单一的球类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幼儿使用球类辅助材料比单一玩球的频率较高。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需要,在球类游戏中提供一些色彩鲜明、种类丰富的游戏辅助材料。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球,除了普通的篮球、排球、足球外,还有海洋球、皮球等幼儿常见的球类或者动物形象的球类。为了方便幼儿抓、握,教师还可以采用家长缝制的无纺布数字球、无纺布动物球、无纺布形状球、无纺布颜色球等,既玩了球,也提高了认知。辅助材料有教师自制的,如用纸箱做到小动物形状的球门、各种造型的障碍物、推杆、拱门等,还有幼儿园的平衡木、跷跷板、球筐、呼啦圈、垫子等。这些都能作为辅助材料为我们所用。材料越多,想法也就越丰富,每一种材料都能创造出多种的玩法,如独木桥滚球、越过障碍物把球赶进球筐、小推车运球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辅助材料开发更多的玩法,玩球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循序渐进,提升综合能力

球类游戏活动应该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以反复、逐步作为原则,当幼儿对其基础运动有了解以后,再适当增加难度。

例如,在开展“小蚂蚁很努力”游戏活动时,由幼儿装扮小蚂蚁,并使用球棒展开赶球活动。在第一轮活动设定中,只要求幼儿用手上的曲棍球棒将球赶到终点即可。在第二轮活动设定中,要求幼儿按照教师在地板上指示的垂直方向,将球赶到终点。在第三轮活动设定中,教师会在地上设立屏障,并要求幼儿在赶球的过程中需要越过教师所设定的屏障,最终抵达终点。在这三种活动设定中,第一轮的活动设定,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如何使用球棒赶球的操作;而第二轮活动设定则是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向完成赶球操作,使其学会正确的直线赶球技能;第三轮活动设定要求幼儿在赶球的进程中必须越过特别设计的屏障,使其身体灵敏度、手眼配合等能力均有所提升。

(五)创设情境,巩固基本技能

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注意力、自制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如果动作比较单调、枯燥,则难以调动自身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在开展简单的动作训练过程中为其设定一定的情境,而后利用话语熏染,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积极参与球类游戏活动。所以,教师可以给幼儿设定适宜的情境,以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进行“小狗玩球”比赛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前准备好小狗图案的头饰,由教师扮演“小狗妈妈”,幼儿扮演“小狗宝宝”,并且利用文字渲染告知所有小朋友:“今天每个‘小狗宝宝’都要热情地跟着‘小狗妈妈’做游戏。你们知道小狗有哪些本领吗?”幼儿根据日常生活中的通过观察及电视节目中所认识到的,小狗跑得快,小狗的脚很灵敏,很喜爱玩球。小狗不但滚球厉害,接球也厉害。经过一番探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一学小狗是如何接球和滚球的。将小狗的故事有效贯穿于游戏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参加比赛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六)利用比赛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时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时期,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还比较弱,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在幼儿时期开始培养。教师可以选择很多方式来激励幼儿,如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比如,在某次球类游戏活动中,笔者提议进行一次小比赛,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果不其然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回应。“我们比赛的内容是把小动物送回妈妈的怀抱,就是把球从起点投到对面假装成小动物妈妈的篮子里。”在笔者讲规则的时候,幼儿都听得非常认真,比赛的过程中也非常投入,都遵守了游戏的规则。游戏结束后,得到第一的那组幼儿非常开心,感受到了很高的成就感,没有得到第一的那组幼儿虽然有点失望,但也没有被打败斗志,他们说:“老师,下次我们就会得第一了。”

可见,在平时的游戏中适当增加一些小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但是,教师也需要教育幼儿不要过于重视第一,引导幼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适宜的球类游戏竞争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在开展球类运动时,需要以活动为基础、以比赛为媒介、以成长为宗旨的原则,使幼儿在浓厚的氛围、快乐的运动中体验球类运动的魅力。教师应将球类运动教育理念和精神落实于幼儿的每日活动中,作为促进孩子健康和谐成长的平台。

猜你喜欢
玩球球类小狗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玩球高手
小狗
小狗走丢了
俄动物园老虎与羊“同居”生活每天一起玩球
SOCCKET玩球发电灯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
雨天路滑
四招解决球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