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黄韧带肥厚与老年人马尾神经冗余征相关性分析

2023-10-14 14:52雷寿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马尾椎间隙韧带

李 增 肖 欢 陈 晓 雷寿斌

1.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贵州毕节 551700;2.贵州省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贵州毕节 551700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疼痛、下肢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椎间盘突出、脱出或退行性钙化、腰椎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大和钙化等导致腰椎管狭窄,从而导致如马尾神经、血管受压以及神经根产生炎性反应,然后由于LSS 的症状重、体征轻,从而导致精确的诊疗缺乏客观证据[1-2]。目前LSS 的狭窄程度判断,还主要依靠硬膜囊横断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但最近有研究发现,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与CSA 无明显的相关性[3]。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是一种由于硬膜受压迫导致椎管狭窄,从而使马尾神经变得迂曲、打结、增粗等情况[4],见图1。目前的证据表明,RNRs 可作为评判LSS 患者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但目前对于RNRs 形成的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5-6]。研究表明黄韧带横断面面积(ligamentum flavum area,LFA)的增大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重要因素[2]。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测量腰椎MR 上L4/5层面LFA 与RNRs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研究黄韧带与RNRs 形成的相关性。

图1 腰椎MR 中RNRs 的表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队列分析2020 年8 月至2022 年9 月在毕节市中医医院(本院)骨伤科住院诊断为LSS(L4/5节段)的年龄≥60 岁患者腰椎临床资料。以是否伴有RNRs 分为两组,见图1,分别为RNRs(+)组及RNRs(-)组。研究期间共计纳入130 例研究对象,其中RNRs(+)组56 例,RNRs(-)组7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其中RNRs(+)组患者男性比例大于RNRs(-)组,RNRs(+)组患者病程大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LSS 诊断标准[1];②年龄≥60 岁,完成腰椎MR 检查;③最狭窄层面为L4/5;④无腰椎手术病史。排除标准:①MR 影像资料符合测量要求;②合并有其他脊柱疾病,如骨质破坏、畸形、感染等。

1.3 观察指标

腰椎MRI 横断面:L4/5层面LFA、CSA、最小有效矢状径(effective sagittal diameter,ESD);腰椎MRI 矢状:位测量L4/5椎间隙(测量前、中、后三个点数据,取平均值)。

1.4 相关指标判读及测量

纳入研究对象影像学资料均保存在放射科,RNRs 的判读采用双盲的两位高年资脊柱外科医师进行,需要测量的数据均在Surgimap Spine 软件(Version:2.2.13.1,Nemaris Inc,New York)完成,见图2。将测量完成的数据导入SPSS 23.0 软件。

图2 Surgimap Spine 软件测量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Kappa 检验不同医师判读RNRs 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o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FA 对RNRs 的预测临界值,检验水准α=0.05(双尾)。

2 结果

2.1 两组LFA、CSA、ESD、L4/5椎间隙高度差异比较

RNRs(+)组患者的LFA 大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NRs(+)组的CSA、ESD 小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NRs(+)组的椎间隙高度小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形态学参数比较

2.2 LFA与RNRs的相关性分析

LFA 与RNRs 相关性的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6 (95%CI:0.819 ~0.932),约登指数为0.582,敏感度83.9%,特异度74.3%,最佳临界值为129.2 mm2,见图3。

图3 L4/5 层面LFA 与RNRs 的ROC 曲线

3 讨论

1954 年由Verbiest[7]首先对RNRs 进行描述,是指由于腰椎管狭窄压迫硬膜而导致马尾神经变得松弛、扭曲、打卷等现象。1967 年,Cressman 等[8]首先对其进行命名。随着腰椎MR 设备进步及普及,对RNRs 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2],LSS 患者中RNR 的患病率在33.8% ~43.3%,而RNRs 阳性患者相比于RNRs 阴性具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如年龄大、病程长、症状重等特点。本研究中,RNRs阳性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RNRs 的发生率为43.08%,这与既往研究相似。本研究中,女性的LSS患病率较大,但RNRs(+)组中的男性占比较大,这与既往研究[2]类似,导致这种差异原因可能是男性腰椎活动度较大。本研究中,RNRs(+)组的患者CSA 及ESD 数值更小,这与既往研究类似。本研究结果表明,伴RNRs(+)的LSS 患者椎间隙高度丢失更多,这可能提示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可能是RNR 冗余的因素之一。

早期的研究认为RNRs 产生的前提是先天发育过长的马尾神经,在经过腰椎狭窄层面时不能正常回复而产生的迂曲、打结等[9]。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机械压迫拉长马尾成为目前解释RNRs形成的主要学说,该机制认为腰椎狭窄的部位对马尾形成卡压,类似“夹钳”的作用限制马尾神经的正常滑动,随着腰椎的活动被马尾反复牵拉,日久导致马尾神经永久性拉长,进而形成冗余[10]。肥大的黄韧带可导致腰椎椎管狭窄,导致双侧小关节的增生和粘连,增加了椎管狭窄的概率[11]。相比于其他层面,L4/5层面的黄韧带最厚[12],故本研究选取了L4/5层面研究以期减少异质性。ROC曲线分析显示,LFA 与RNRs 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其AUC=0.876,最佳临界值为129.2 mm2。相类似,Hur 等[13]研究发现LFA 与RNRs 形成机制有关,但是相比于Hur 等的研究,本研究对LFA 进行了ROC 曲线分析,确定了最佳临界值,并从椎间隙高度丢失导致黄韧带对椎管的挤压进一步阐述RNRs 形成的机制。

椎间隙高度的丢失会导致关节突间关节角度改变,影响腰椎力学的改变,从而引起腰椎不稳定[14],进而导致腰椎关节活动的增加,进一步使黄韧带产生肥厚[15]。同时,椎间隙的高度丢失会造成黄韧带空间的挤压,从而使黄韧带形成褶皱,与突出的椎间盘形成“夹钳”,而椎间隙高度的降低会导致椎管变短,马尾神经相对变长,也会进一步加重冗余效应。Papavero 等[16]对腰椎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腰椎MR 检查发现,常仰卧位MRI 中RNRs相比站立位的患病率降低了50%,而坐位前屈时几乎没有。当过多的马尾神经被压缩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会导致脑脊液流动受阻、血液循环障碍等。Kobayashi[17]研究认为机械的压迫导致RNRs,进一步使脑脊液流动受阻、血液循环障碍,最终会导致各种炎性物质的产生、组织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症状。由此可见,机械的压迫是导致RNRs形成的始动因素,而机械压迫进一步导致循环障碍及炎性反应,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尤其是黄韧带的肥厚,导致RNRs 的进一步加重。

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研究性质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范围局限于一个医院,证据等级有待提高;②由于体位及切片角度的影响,测量的数据有一定差异,对此采取多人测量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③本研究为追求同质性,只进行L4/5层面的研究,样本量偏小。

综上所述,黄韧带的肥厚与RNRs 显著相关,当LFA 超过129.2 mm2,需要重视是否存在RNRs。在治疗伴RNRs 阳性的LSS 患者时,应仔细评估黄韧带肥厚和椎间隙高度的丢失所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马尾椎间隙韧带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扎马尾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马尾朝哪等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