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对肿瘤科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研究

2023-10-14 14:52李惠艳张丽敏陈桂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肿瘤科态度护士

李惠艳 张丽敏 陈桂云 高 茜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死亡态度是个体对死亡和濒死态度的一系列反应,是个体在应对自身和他人死亡时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可评价的内在心理倾向。目前,中国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1]。护士已成为临终患者的主要护理群体,在满足患者整体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需求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对死亡持积极态度的护士在照顾临终患者时往往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护士对临终患者的关怀态度和面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临终关怀的质量[2]。因此对肿瘤科临终照护护士实施死亡教育培训,改善护士面对临终患者的态度,提升护士对生命极限性的认知,死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生存规律[3-4]。选取2021—2022 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50 名配合研究的护士,分析死亡教育开展后对肿瘤科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2022 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50 名配合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 例。对照组年龄19 ~26 岁;工作年限1 ~4 年。观察组年龄19 ~27 岁;工作年限1 ~5 年。两组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临终患者护理机会、培训方式、死亡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护士的基础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注册护士者;②整个研究时段无直系亲属临终或者去世的经历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理功能异常者;②处于轮转、休假状态,不能参与培训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专业性培训,观察组接受死亡教育培训,组建教学小组,成员包含护生、课题组成员3 名、实习带教老师1 名。护生实习时间为1 年。设计教学课程,经案例分析、知识讲解、讨论、汇报结果、总结分享等流程实施。通过主动学习的原则,开展死亡教育和讨论,将死亡的信仰体系、死亡焦虑、缓解方法向护生进行介绍,以真实案例讨论死亡问题,邀请临床心理和护理专家实施心理指导。通过讲座的方式向肿瘤科护士实施以理论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干预,前期查阅相关文献,通过专家座谈会及质性访谈等措施,制订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死亡和死亡教育的介绍,民间、宗教、哲学对死亡的看法以及不同年龄段对死亡和死亡边缘的态度;死亡和临终关怀内容;面对悲伤和失落的关怀内容;与葬礼相关的问题,与自杀相关的问题,与死亡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培训课程共11次,每学时为40 min,共21 学时。在死亡教育课程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发放并回收的方式,评价护士临终照护态度。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两组护士的基础资料。②两组两次测评的护士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评分:运用集中调查方法,主要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FATCOD[5]。使用FATCOD 量表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和家属的态度进行测评,此量表中共包含问题30 个,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包含5 个选项,且分别对应1 ~5 分,答案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③两组两次测评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根据以上评分量表得分对照护临终患者态度分为3 类,正向态度为分值>总分的65%、中性态度为分值介于总分的50%~65%、负向态度为分值<总分的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FATCOD评分比较

两组护士第1 次测评FATCO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士第2 次测评FATCOD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FATCOD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士FATCOD评分比较(分,)

?

2.2 两组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比较

两组护士第1 次测评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士第2 次测评照护临终患者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比较[n(%)]

3 讨论

现今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将身心痛苦减轻,患者的临终生活备受广大医疗学者和国民关注[6]。我国因受到“重生忌死”的观念影响,对死亡教育有所迟滞。香港与台湾是我国死亡教育兴起最早的地区,于20 世纪90 年代将死亡教育本土化,在随后的发展中,将死亡与生命相关的内容纳入课程,并列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7]。我国内地死亡教育因传统观念因素,发展缓慢。部分国家把护士死亡教育作为临终关怀与安静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护士在临终关怀教育中缺乏死亡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实践性教育或干预措施等[8]。2020 年,我国学者张小红等构建了急诊科护士死亡教育培训内容,但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这些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死亡教育的发展,但仍然缺乏广泛的应用与实践研究[9]。肿瘤科护士常与生命终末期患者接触,因长时间照顾临终患者,护士自身承担了巨大挑战和压力,同时因未能足够掌握死亡教育知识,会导致肿瘤科护士出现负性情绪和死亡焦虑等,对终末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水平造成影响[10-11]。因此对肿瘤科护士给予死亡教育培训,可提升护士面对死亡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第2 次测评FATCOD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肿瘤科护士经死亡教育培训后临终照护态度得到明显转变,大多数临床护士认为临终照护非常有意义,但会严重影响临床护士的情绪状态,在临终患者用药止痛问题上,临床护士不是十分了解止痛知识,对临床护士采取有效止痛干预造成影响[12-13]。学历与肿瘤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存在一定关系,专科学历护士因自身学历不高,对自身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学历越高的护士会更高的自身职业期望,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需要承担沉重而复杂的责任和工作。医院管理部门需要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临终患者对生命的态度,提升肿瘤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14-15]。

死亡教育的培训可提升肿瘤科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消除面对死亡或临终患者的复杂消极情绪,提升其自身判断能力[16]。观察组护士第2 次测评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时的正向态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肿瘤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正向、负向等状态与评分成正比,分值越高表示正向态度越高,因此可通过测定护士面对死亡的态度判断临终照护态度,逐渐接受死亡和缓解自身恐惧感[17-18]。因此肿瘤科护士可以更自然地接受死亡,客观、科学地认知死亡。当护士面对死亡时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视死亡为今生最痛苦的事情,其可直接影响护士对临终患者的照护质量,对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影响[19-20]。死亡教育可培养肿瘤科护士面对死亡的积极态度,将其恐惧、逃避心理予以消除,提升肿瘤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和质量。本研究结果与唐鲁等[21]研究一致,其每组取30 名急诊科护士参与研究,对照组未实施培训,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干预,观察组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表示死亡教育的开展可有效改变护士对临终患者的照护态度,使其向正面改善。

综上所述,肿瘤科护士接受死亡教育培训后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得到转变,控制因死亡对护士自身态度的冲击程度,因此肿瘤科护士以正向态度对临终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服务,可提升临终关怀质量。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死亡教育在肿瘤科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方面的应用价值尚未明确,因此需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予以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肿瘤科态度护士
最美护士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启发式教学查房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