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策研究

2023-10-15 15:39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黑龙江省培育

刘 鑫 吴 磊 孙 琳 杨 光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0 引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国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在项目、经费、政策、平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近两年增速均居全国第二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开展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策研究,对摸清企业底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稳步增长,实现以企业强带动产业强,以产业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

1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现状

黑龙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黑龙江省委九大发展战略之首,实施三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使科技资源向产业聚集,从科技强发展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黑龙江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都对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做出部署,并提出到2025 年,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0 家的目标任务。目前,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排名全国第21 位。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1 年,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929 家增长到2738 家,5 年间增长了194.7%,年均增长率为38.94%。2021 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 家,同比增长41.7%,连续两年增幅居全国第二。虽然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在高企总数上,与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2021 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 万家,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的0.83%,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高企数量相比差距很大,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超过1 万家,处于发展前列。与东北三省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远低于辽宁省,但是与吉林省差距相对较小,且正在逐步缩小。

(2)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从地域分布上看[1],我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多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保持一致,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经济、政治中心,近5 年,高企数量一直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2021 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总数的94.29%,其他市(地)高企数量占比相对较低。从领域分布上看,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领域分布不均衡,高企大多处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和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共有2218家,占我省高企总数的81%。而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其中航空航天领域仅有33 家,这也与该领域技术要求较高、投入资金较大有关。近5 年,高技术服务、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速度较快,2021 年,高技术服务领域高企较2017 年增长395%,电子信息领域增长267%。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从知识产权总量的变化来看,黑龙江省高企拥有的知识产权总量由2017 年的22529 项增长到2021 年的41019 项,增长了82.07%,其中专利数量最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占比70.08%,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国家一类新药等较少。从技术性收入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企业不仅生产大量的新产品,同时也是技术的重要产出方,与2017 年相比,2021 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的收入达到286.76 亿元,增长了65.67%。随着黑龙江省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上持续加力,在高企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激发了企业创新的活力。但从经费来源来看,企业自筹研发经费约占研发费用总额的90%以上,政府在资金支持数额上还相对有限。

(4)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发展态势向好。近5 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从业人员等指标总体处于增长态势,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和出口创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 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3589.76 亿元、工业总产值3027.78 亿元、出口总额147.94 亿元,分别比2017 年增长了71.7%、69.42%和2.2%。从税费上缴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未能完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原因主要在于部分企业已享受小型微利企业、软件企业、涉农企业、环保企业等其他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有部分企业因核定征收等因素放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2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面临的挑战

(1)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对于亏损、经营困难或者微利的企业来说,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对其吸引不大,主要是因为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所带来的税收优惠,对这些企业是失效的,而且准备申报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导致企业申报意愿不强。对于有利润的企业来说,有时会带来严格的财务监管,申报耗费时间和精力,获益不明显。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已经享受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这一政策税收优惠明显优于高企税收政策,导致企业申报意愿不强。

(2)申报企业质量不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包括创新性和成长性两个方面,而且标准较为严格。从经营状况来看,一些企业生存比较困难,企业利润微薄或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导致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两项成长性指标不达标的问题,企业认定通过的概率大幅降低。从创新状况来看,企业往往在产品研发前期,对于资金的需求较为迫切,资金也成为创新型企业能否成长壮大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还存在大企业有研发,小企业研发活动较少的情况,这也反映出初创企业资金不够雄厚,资本与企业对接不畅的问题,客观制约了企业开展研发。同时,从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偏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方面,也可以看出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高新技术企业储备不足。虽然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较快,但高企总数还比较少,高企源头储备不足。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力,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存在高企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2]。2021 年,黑龙江省有4044 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编号,但其中很多企业存在无有效知识产权的现象,短期内难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4)高新技术企业分布不均衡。黑龙江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多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保持一致。省会城市和经济体量相对大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部分县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未开办现象。同时,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存在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领域,而新材料、能源与节能、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新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

(5)政策体系发挥作用还不够。黑龙江省现有奖补政策实施较晚,政策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现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多为直接资金奖补的方式,在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城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举措还不够多,政策吸引力不够。并且省内各地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落实情况不一,有些市(地)存在政策执行难、兑现缓慢等情况。

(6)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还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孵化、培育、认定各环节的服务。目前,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服务能力还需提升,高企培育与孵化器、园区基地建设等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另外,虽然黑龙江省每年都开展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但部分企业还存在政策把握不准的情况,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打通高企政策“最后一公里”。

3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促内生动力[3]。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杠杆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很多企业认知出现偏差,在不能功利性地追逐到高企认定带来的物质利益时,申报意愿大大降低。要加强对企业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政策解读和操作流程说明的层面,而应该抓住企业动力不足的根源,引导企业认清,成为高企本身就是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研发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政府要持续深化服务,组织开展宣传宣讲等活动,要教育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真正理解政策的核心要义,懂得目光长远,利用好政策措施,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引导服务机构树立正确的政策宣传意识,杜绝投机性地利用奖补政策的现象,应该向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为其创造价值,而不是把目光仅停留于包装申报材料上面。

(2)完善政策激创新活力。围绕龙江“4567”现代产业布局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链条,聚焦企业融资、资金支持、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城镇土地使用、用水用电等方面,逐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支持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高新区投资和集聚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科技创新券政策等,优先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兑付。省级财政科技资金,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实施的省重大科技专项、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省人才专项等项目,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强高企孵化功能[4]。引导各市(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并鼓励各市(地)实施基于研发投入、税收贡献等惠企政策措施[5]。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额纳入县域奖励补助,引导和支持县域大力培育高企[6],实现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

(3)深挖资源,拓源头储备。挖掘存量资源,对到期需重新认定的高企实行台账管理,提前了解企业再次申报的意愿,做好“一对一”跟踪辅导,帮助企业规范研发管理,确保存量高企不掉队。拓展增量资源,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申报或授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系统注册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等企业资源中挖掘高企培育对象,特别是要瞄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农机等产业,深度挖掘,“把脉问诊,对症用药”,帮助企业补足短板弱项,推动企业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4)科学管理促效率提升。创新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发信息化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7],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系统无缝衔接,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公,降低专家评审自由裁量权,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公平公正。优化认定流程,采取随时申报、分批受理、集中报备的方式,每年组织开展3 ~4 个批次高企的认定申报工作。强化日常监督,发挥实地核查主渠道与随机抽查灵活性的作用,构建高企监督新常态。

(5)优化服务提培育精准度。开展常态化政策培训[8],加强对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基层提高站位、提升专业能力,发挥前沿作用,确保政策培训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研发管理、知识产权、财务筹划等方面,巡回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宣传培训,实现省级培训市(地)全覆盖,市(地)培训区县全覆盖。加强入库专家培训,严格按照评审指标,把握评审尺度。坚持“走出去、迎进来、全天候”开展咨询辅导,为企业送措施、解难题,推动企业实现应认尽认。要围绕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特点,针对发展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型企业实行精准辅导,提供个性化服务。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企业创新、经营、发展状况和诉求需求,同时,要了解其他省市高企培育的先进经验,在比学赶超中争创一流。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黑龙江省培育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