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到底讽刺了谁?

2023-10-15 19:18郝周
少男少女·校园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海市罗刹公主

郝周

2023年7月底,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红遍大江南北,一时众说纷纭。许多人自发对这首“讽刺神曲”展开了五花八门的解读。

无疑,歌词中许多元素来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罗刹海市》,但它真的只是为了讽刺吗?讽刺了谁?我们还是先弄清楚蒲松龄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吧!

这篇三千七百余字的文言小说,讲述了英俊商贾马骥的离奇经历。马骥是商人的儿子,个性鲜明。首先是仪表堂堂,相貌俊朗;二是多才多艺,他喜欢唱歌跳舞,跟着梨园戏子们唱戏演戏,锦帕缠头,满座惊叹;三是文采斐然,一入学就显山露水;四是个性优柔,缺主见。其父认为书读再多也不能充饥御寒,劝他弃文经商,他便听了父亲的话,当了一名商人。

马骥的传奇经历从他经商途中渡海落难开始。由于遇到了飓风,他被刮到了遥远的大罗刹国。大罗刹国在哪?中原东去两万六千里。这个国家似乎可称为“丑人国”。在马骥看来,这里所有的人都面目狰狞,奇丑无比。可美男子马骥在他们看来,反倒成了丑人,甚至妖怪。

由于与当地人容貌差异太大,当地人不敢靠近他,纷纷走避。饥饿难忍的马骥就主动向正在饮食的人靠拢,可正在饮食的人一看到他就落荒而走,他就吃掉别人来不及带走的食物。慢慢地,他跟一些容貌与他相近的村人成了朋友。

事实上,这里的人长得越像汉人,越是居于社会底层。乡下朋友告诉他,本国以貌取人,长得最美的人可为上卿,容貌次之,官职也次之。如果长得像汉人般“丑陋”,在出生之时就往往会被丢弃。

在都城,马骥见到了双耳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似帘的相国,还看到了狰狞的大夫之类的官员。幸运的是,当地有个曾任职“执戟郎”的长者,已经120余岁了,他热心地把马骥引荐给国王。尽管国王愿意见他,但被朝中大夫们劝阻了——他们担心马骥“丑陋”的样貌会吓到国王。

之后,马骥与执戟郎成了忘年之交。一次,马骥在执戟郎府中一边饮酒,一边观看女乐表演。马骥饮酒微醺,触景生情,拔剑起舞。他想扮一次黑脸张飞,于是找了些煤灰,把自己涂抹成了个大黑脸。执戟郎眼前一亮:“呀,太美了,相国一定会乐意重用你!走,就扮成张飞见相国!”马骥推辞说:“我只是唱戏而已,怎么能靠改头换面去换取荣华富贵呢?”执戟郎再三劝说,马骥勉强同意了。

从此以后,马骥在罗刹国的境遇否极泰来。这个异邦人由丑变美了,显贵争相结交,国王也召见了他,命他以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又赐了他下大夫的官职。也许是马骥被皇帝宠溺的势头太劲了,很快有同僚察觉到,这个黑脸家伙的尊容似乎是乔装打扮的,于是对他指指点点。心虚的马骥深感不安,唯恐天机泄露,便主动提出辞职。国王不许,于是他就休了三个月的假,带着金银财宝又回到了最初接纳他的山村。

他把财产分给了与他交好的朋友们,一众穷哥们感激涕零。他们告诉马骥:“明日,我们要去‘海市为君采购奇珍异宝,以此报答大恩!”

马骥一听动了心,希望跟着他们到海市一探究竟。大伙劝他:“海市风浪大,何必去冒险呢?”马骥说:“我原本就是海里风浪吹刮来的,怕什么?”

马骥跟随他们乘舟来到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仙境。那里有在水云之间晃漾的层叠阁楼,有高接云霄的御敌城楼,更有陈列无数奇珍异宝的海市。路过海市的东洋龙君三太子见马骥仪表不凡,得知其来自华夏,便欣然把他带到了龙宫。龙君得知马骥来自华夏汉地,便请马骥为海市写一篇歌颂的词赋。马骥一挥而就,龙君大悦。马骥成了海中龙族们的座上客,一时风光无限。龙君还把自己最疼爱的龙女许配给了他。貌美如仙的公主和他恩爱有加,马骥也成了驸马都尉。

尽管锦衣玉食,马骥外出三年不忘父母。当他把思乡心切的心迹吐露出来后,意外得到了公主和龙君的支持。通情达理的公主认为,仙界与凡界迥异,夫妻之爱和膝下之欢不可兼得,她愿意成全夫君返家尽孝。两人订立盟誓:虽分隔两地,但夫妻之名不变。此时,公主已有身孕。马骥临走之前为孩子取好了名字,女叫龙宫,男则叫福海。公主与他约定三年后到海岛接回自己的子女。马骥回到家乡之后,为妻子“守义”,老父劝说他再娶,他婉谢。三年后,他再次回到海岛接回了一双儿女。在马骥母亲下葬的那一天,公主从天而降,披麻戴孝。一日,公主返回尘世看望自己的女儿,送来了许多珍宝做嫁妆。马骥正想与其相见,但伴随一阵惊雷,龙女又消失了,故事至此结束。

回顾完情节,我们再来琢磨开篇提出的问题,差不多就可以拨云见日了。细细梳理人物言行和情节线索,我们不难发现,马骥在罗刹国和海市的不同遭遇,固然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跟他的性格、人品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人生境遇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他性情选择的结果。

一方面,马骥的坏运气往往与他性格中的负面特质密切相关。一是他缺乏主见;马骥本来是一块读书的料,但当父亲劝他不要读书时,他就顺从了父意。如果他不曾经商,大概就不会渡海遇险了。二是追逐世俗名利;在罗刹国,执戟郎劝他涂面求荣,尽管他内心知道此事不妥,但经不起劝说,还是妥协了。这暴露出他逐利的一面。蒲松龄说,罗刹国的风气“小惭小好,大惭大好”。换句话说,小不要脸获取小利益,大不要脸获取大利益。在名利面前,马骥终究经不起诱惑,扮演了一个刻意作假、逢迎权贵的角色,虽然赢得一时欢心,终究只能草草收场。

另一方面,马骥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让他交上了好运。一是讲义气;他休假回乡,把在官场获取的金银财宝慷慨施舍给旧交好友。出于感激之情,村人决定去海市购宝以报答之。若非如此,他就无法得到在海市遇上伯乐的绝佳机遇。二是守孝道;尽管在海国龙宫里过着悠哉悠哉的奢华生活,但他还是没有打消返乡探亲的念头。他的孝德打动了龙君父女,进而成全了他的回乡之愿。三是重然诺;归家以后,他又信守了诺言,不再娶妻。最后一对子女也安然回到他的身边。抛开夫妻仙俗不同界,无法朝夕相伴不提,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四是勇敢无畏;面对风涛险阻,毅然入海市探险。

蒲松齡在文末点评中感慨道:马骥的显荣富贵只能在重视人品和才华的海市蜃楼中寻求,而无法在以丑为美的罗刹国获得。许多评论者往往以此为出发点,认为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讽刺的是现实中的“罗刹国”,此说不无道理。但就短篇小说《罗刹海市》而言,我认为如此解读似乎过于肤浅。小说是写人的,解读小说脱离不了人物自身。没错,世情风俗的大环境可以影响个人的命运沉浮,但对一个高尚的人而言,自身的品行不应因世俗时风而改变。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需要一群有良知、守道义的人—无论这样的坚守换来的是公道还是打压和排挤。我想,这也许才是当下听者和读者应当从《罗刹海市》中领悟的深意。

猜你喜欢
海市罗刹公主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到底在讲啥?
行者借扇
雾岛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一起见证与成长,威粉修炼手册
临海市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罗刹海市,无法唤醒
话剧《罗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