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

2023-10-17 09:00杨武德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小班化因数教学方式

杨武德

(白银市景泰县正路镇双墩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谋求工作机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减少,尤其是儿童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促进了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是一个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的过程,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1.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数量较少,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其次,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最后,可以让教师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实践操作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

2.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较少,教师们的教学任务重,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第二,学生缺乏学习资源和环境。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较少,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学生们的家庭背景较为贫困,缺乏学习资料和工具,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学校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由于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缺乏数学思维和能力,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和无趣。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成绩,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不敢提问、不敢尝试[2]。

3.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1 优化教学资源

在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练习题库、注重个体差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程为例,具体策略如下:

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PPT、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和应用场景[3]。

提供练习题库。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因数与倍数的题库,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自主练习和巩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在提供练习题库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为学生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如因数与倍数的计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自主练习和巩固。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人工神经网络中的一种监督学习网络,目前已成为当前语音分析和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的研究热点。CNN的权值共享网络结构使之更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降低了网络模型的复杂度,减少了权值的数量。卷积网络是为识别二维形状而特殊设计的一个多层感知器,这种网络结构对平移、比例缩放、倾斜等图像变形具有高度不变性。在CNN中,图像的一小部分即局部感受野作为层级网络结构的底层输入,每层通过一个数字滤波器去获得观测数据最显著的特征,特征信息再依次传输到更高的层。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注重个体差异。农村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辅导、重新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在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服务。

3.2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互动游戏、实验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小数乘法》这一课程为案例,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探究小数乘法的规律和特点,然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第二,互动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游戏”,让学生通过购买不同价格的物品,探究小数乘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互动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小数乘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

3.3 注重课堂互动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知识。课堂互动可以包括教师提问、学生演示和小组讨论等。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互动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认识图形》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课堂互动:

第一,教师提问。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它们有哪些特点和性质。通过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图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演示。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学生演示环节,让学生通过演示来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演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画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注重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知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4 联系生活实际

在农村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5]。

第一,观察农作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农作物,例如观察小麦、玉米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农作物,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农作物,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特点和性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二,观察农村景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农村景观,例如观察田野、山林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农村景观,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农村景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特点和性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制作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物体模型,例如制作农具模型、制作房屋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来理解物体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制作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特点和性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知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

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实践操作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班化因数教学方式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