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作业管理,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策略探究

2023-10-17 09:00张小丽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布置小学生

张小丽

(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甘肃 张掖 734000)

无论是“双减”政策的落地,还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其核心均在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业,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部分,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体验、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构成。在“双减”、“新课改”一系列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作业参与情况,积极开展作业管理工作,一方面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内容,形成规范严谨的作业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从日常作业布置环节入手,规范科学布置作业,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作业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作业管理优化调整,逐步提升作业管理质量,有效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引导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1.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作业管理新思路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实与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小学作业管理思路逐渐发生变化。作业管理思路,是指导作业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思想,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之下,小学作业管理才能够真正取得好成绩。本次对当前教育政策背景下的小学作业管理新思路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1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思想、构建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更是“双减”政策的内涵之一。以学生为中心思想,要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均源自于学生的需求,要求教师真正肯定和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作业经验是逐渐丰富的,但是学生之间的作业完成效率与习惯,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作业经验,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知识储备,从学生已有经验角度出发,开展作业布置与管理。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接受信息的一方,是主动构建知识的人。因此,教师必须要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作业管理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学生的基础经验与个体差异,以作业驱动学生深入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小学阶段开展作业管理,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第一,认同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以往经验、兴趣点、动机等作为作业管理的主要要素;第二,把握学生的兴趣,教师布置作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素,尽可能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丰富体验;第三,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作业设计与布置,教师应当考虑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定向设计作业,让学生真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

1.2 坚持作业减量与提质增效同步落实

根据“双减”政策中提出的“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结合当前小学生的作业布置与管理情况,可以发现,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不仅仅是减少小学生作业的量,更需要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同时提升作业管理的质量。因此,在小学开展作业管理,应当充分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在减少学生课后作业数量的同时,思考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优化作业的布置,从而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2.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作业管理落实策略

按照上述新思路,小学开展作业管理,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应当立足小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需求,考虑作业对于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作用,以减量、体质、增效为方向,提出作业管理要求,实施作业管理制度,开展作业管理工作。考虑到学校、教师与技术对小学生的影响效用,建议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分别提出相应的作业管理落实方法。

2.1 完善小学作业管理机制,统领作业管理工作

作业管理制度,是统领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也是为学校、教师明确作业管理方向的有效佐证。在小学作业管理中,要想充分发挥作业管理的效用,有效实现“提质增效”目的,提高作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就应当先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完善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在实际过程中,建议学校根据“双减”政策要求,结合当前作业管理制度内容,进一步提出作业协调机制、多级作业管理制度。

2.1.1 作业协调制度

作业协调,主要是作业材料、作业形式与作业容量的协调。这一机制是根据“双减”政策中的“减量增效”要求提出的,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作业协调机制。

(1)作业材料协调制度。明确提出小学教辅材料、文印管理的要求,要求备课小组根据本学科特点编写具有班级特色、学校特色的导学案,将此补充的教辅材料。学校应当定期对教辅材料征订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抽查学生的作业书包,再比如:抽查各年级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等。建议学校优化补充《学校文印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内明确文印资料的统一印制要求,提出:“不承担课外另加的文印资料”、“不可以以任何班级名义、教师个人名义增加文印数量”等要求等。采用这样的制度加强对小学校内作业材料的管理精准控制各年级、班级、学科的书面作业量,从而实现作业材料的协调。

(2)作业形式的协调制度。作业形式协调,不仅仅是指学校、教师应当积极革新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形式,采用APP软件、微课等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更是指教师要科学使用多样的作业形式,而不滥用APP。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小学作业的布置形式、管理形式均发生变化,大部分教师会采用APP 为学生布置作业,也会采用APP 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但是,若一味地滥用APP,则会导致作业形式强制化、同质化。因此,建议学校明确提出“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要求。

(3)作业数量的协调制度。学校开展作业数量的管理,应当立足整体视角,对各年级小学生各学科作业的数量、质量进行管理。建议学校立足整体角度,采用教研组协商、备课组协商的方式,预估作业总量,继而配置各学科作业的数量,保证作业数量的协调,避免超量的情况发生。建议学校制定作业数量的“三层”管理制度,按照“班委初步牵头→班主任二次统筹→教务处最后审批”的流程开展对作业数量的控制,保证作业分量与总量均不超过“双减”政策要求。

2.1.2 作业多级管理制度

小学开展作业管理,根本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建议学校制定多级管理制度,利用多级管理的方法,统筹协调小学生的作业的布置与安排。在多级管理体系中,学校校长是最高管理,由校长从全局角度出发,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作业管理体系与阶段性作业管理总体计划在作业管理中的思维应具有全局性,应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作业管理体系。同时,应当将作业管理体系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把握作业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作业管理网络。在作业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根据实施过程、实施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的作业管理体系,积极即将国内外优秀小学的作业管理成果[3]。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小学作业多级管理体系的两大角色,一方面,教研组长应当积极探索与本学科相适应的作业管理模式。教研组长应当根据学科特点,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内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明确作业管理目标,将目标作为作业布置与控制的导向依据。教研组长还应当设计出层次化、阶梯化的作业布置模板,为各年级学科教师提供作业设计的支架。备课组长,应当支持组内教师利用支架布置作业,定期展示创新作业布置方案,合理安排备课组的作业量,并且开展师生抽查,检查本年级、本学科的作业总量、时长与质量是否符合作业管理制度要求。

2.2 立足作业布置层面,发挥教师作业管理主导作用

教师是作业管理的执行者与实施者,也是进一步落实“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角色[4]。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作业管理的直接人员,也是决定了作业数量、内容与形式的人。因此,开展作业管理,应当从教师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作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作业的布置与控制,从而实现减量、增效与提质的目标。

2.2.1 教师树立科学作业观念

教师作为作业管理的实施主体,应重新审视作业重要性、学生个性、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把握三者关系,形成科学的作业观念,从而奠定高效作业基础。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结束之后,为学生布置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血锁知识点;若教师已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则可以布置开放探究式作业,这样既可以剔除冗余的基础作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料,促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应当将作业与学生的成绩分开来看,不要将“作业刷题”与高分成绩画等号,从而转变作业布置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作业的布置为例,教师应当正确看待作业与学生测试层级、小数计算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参与大量基础训练的情况,采用“综合探究题目”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开展“小明采购零食”的费用调查、费用汇总计算,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辅助学生内化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方法。相较于安排基础练习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够有效改善课后作业内基础训练冗余的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探究空间,既可以控制作业的数量,也可以丰富作业内容,实现减量增效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开展作业管理,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作业观念,从作业布置环节入手,加强对作业数量与内容的控制。

2.2.2 加强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显化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延伸。小学教师开展作业管理,应当从作业设计环节入手,优化作业设计,以作业设计落实“双减”要求,辅助课程教学优化与教学评价优化,进一步实现“教学评一致”。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之前就开始设计作业,以便于将教学评价前置,进一步丰富作业内涵,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文言文二则”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在本节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将作业作为一项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备课之前,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目标转化为课前作业,为学生设计字词、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作业任务。敲定作业内容之后,本节课所学知识体系、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方向也基本固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同时加强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赋能作业,提高作业高效性。

2.2.3 优化调整作业形式内容

教师开展作业管理时,应当尽可能采用规范的形式内容,进一步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学生的作业完成感受,以此优化作业形式内容比重,调整纸笔类作业、表演型作业、调查探究型作业之间的比重,优化作业结构。以小学语文五年级“8* 红楼春趣”这节课作业布置为例,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红楼梦人物好奇”的学习特征,将基础作业与阅读探究作业相结合,将红楼梦内人物性格与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优化作业形式内容为:“若贾宝玉染上新冠,哪5 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完成这一作业时,学生需要通读《红楼梦》,并且对贾宝玉及其有关人物角色形成认知,对人物角色关系形成深刻理解,才能够产生思路。

2.3 革新作业设计技术,推进作业管理智能化

现代社会背景下,小学开展作业管理,建议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以技术赋能作业,进一步拓展小学学生的课后学习空间,同时为学校、教师开展作业管理提供更详细、精准的依据。现如今,技术赋能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学校应当将其运用于作业管理之中,搭建现代化的作业管理平台,或者加强作业APP 与线上校内平台的联动,进一步实现作业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提高作业管理整体水平。

建议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开发“作业管家”软件。学校可以对多个APP、微信小程序、线上教学软件进行测试,选择合适的软件,作为“作业管家”的载体,对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进行管理。以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管理为例,教师可以登录软件平台,使用“老师常用”、“班级小管家”、“学科作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可视化”、“学生个人作业完成变化分析”等多种功能。这样的作业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作业管理的智能化、数据化,也可以辅助学科教师加强作业优化设计。教师们可以利用平台的“普通作业”、“智能作业”等功能;使用“普通作业”时,教师可以分别利用其中的“任务”、“设置提交方式”、“提交截止时间”等功能,实现常态化的作业管理。使用“智能作业”功能,则可以根据现行教材,开发智能学习内容,设计“21 天打卡计划”、“读写打卡”、“课文朗读打卡”等阶段性作业方案,利用平台内的智能自我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形成学生的课后作业成长记录,为实现更精细化的作业管理提供支持。技术赋能之下的作业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丰富,教师不仅是作业的布置者,也是作业的跟踪者,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引导者;而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教师会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断优化作业,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开展作业管理的主要方向。根据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作业管理逐渐出现新的思路,如何为学生布置更高效、开放、多元的作业,加强作业质量、效率与内容的管理,是小学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作业管理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小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力量,制定规范的作业管理机制,明确提出作业管理要求;还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推进小学作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按照这样的方法,全方位开展作业管理优化,提升作业管理的高效性与质量水平,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布置小学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我是小学生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