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进奶业振兴的举措与展望

2023-10-17 12:29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奶业

张 勇

(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奶业振兴相关要求,四川省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战胜新冠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着力推动全省奶业高质量发展。

1 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奶业取得稳步发展。截止2022年,全省登记奶牛场(户)401家,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81家,存栏荷斯坦奶牛6万头,全年各类奶产量近70万吨。全省有加工企业31家,生鲜乳收购站33家,核发生鲜乳运输准运车辆69 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参测牧场生鲜乳乳蛋白率等指标逐步提高,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100%。全省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可靠。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省奶牛存栏量偏少,并有逐年下降趋势。奶业生产成本相对偏高,产销不紧密、产业链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国际、国内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奶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市场消费缺口较大,对省外奶源依靠程度较高,亟待采取措施提升奶业竞争力。

2 主要举措

2.1 优化奶源基地布局 抓住重点区域,突出重点环节,支持主产市(州)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在全省布局18个奶牛产业基地县,打造奶业发展优势产区,推动奶业生产提质增量。支持成都主销区及周边区域产能发展,重点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发展,鼓励甘孜、阿坝等地加大牦牛适度规模养殖,加强奶牛热应激技术服务,开展饲料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水平,探索适宜四川奶业发展的模式。

2.2 提升奶牛育种能力 结合全省实际,注重荷斯坦牛、牦牛、西门塔尔牛、蜀宣花牛、娟珊牛等品种选育改良。支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推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应用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组建参考牛群,开展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培育后备公牛和验证公牛,夯实良种繁育能力。

2.3 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 实施振兴奶业青储玉米等优质饲草发展行动,推进种养结合,加大粮改饲力度,提升优质牧场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效益双提升,支持在主要奶牛饲养集中区建设一批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

2.4 支持标准化、数字化建设 培育壮大家庭牧场、奶农合作社等适度规模养殖主体,支持养殖场开展“智慧牧场”建设,对饲喂、挤奶、保健、防疫、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实现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生产管理中的解读应用,推进精准管理,提高饲草料利用效率。

2.5 引导产业链前后延伸 推动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并通过与奶农相互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方式,稳固奶源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主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依靠自有奶源有序发展乳制品加工,推动奶牛养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拓展,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奶酪、娟珊牛乳和牦牛乳,通过直营、电商等渠道服务当地和周边社区居民,提高奶牛养殖效益,提高奶农市场地位。

2.6 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 支持奶业大县、企业和有条件的奶农自建乳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省级乳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提升省内科研基础扎实、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强、区域服务能力强的生鲜乳检测检验机构设备质量。以构建公平合理的生鲜乳收购价格机制、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探索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推动形成以质论价、公平合理的生鲜乳市场购销秩序。

2.7 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原则,建立健全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乳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源头监管,推动奶牛健康养殖,加强奶牛疫病防控,提倡无抗养殖,减少兽用抗生素使用量,严格监管养殖环节饲料的使用。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行为及各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企业实施精准化、全时段监管,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2.8 支持多样化乳制品研发加工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差异化产品研发、加工。引导企业增强研发实力,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突破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引进乳品生产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快研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口味的奶制品。利用牦牛、娟珊牛养殖的地理优势,开发牦牛奶、娟珊牛奶等乳制品。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品牌。

2.9 营造良好消费氛围 运用网络、电视、自媒体、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普及灭菌乳、巴氏杀菌奶、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培养消费者多样化、本土化的饮用乳品习惯。充分利用5G 等新技术,开发线上观光牧场设施设备,兼顾发展线上线下观光业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工作展望

3.1 坚持创新驱动、和谐共生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多层面管理制度、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设施设备建设。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种养循环、草畜相适、粪肥资源化利用,促进奶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3.2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 充分发挥奶牛养殖场、乳品加工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政府扶持,鼓励地方资金配套,吸引金融、社会资本投入,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3.3 坚持供需适配、消费带动 发挥消费带动生产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强公益和科普宣传,展示本地奶业的优势,支持牦牛等特色奶产品研发生产,促进乳品消费多元化、本土化,全面推进奶业振兴。到2025年,力争全省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生产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饲草料投入成本进一步降低,养殖场现代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奶牛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推动全省奶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奶业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包装设计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