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比较及其互补关系研究

2023-10-19 03:01吴庆军
亚太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印两国印度经济

陈 彤 吴庆军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口总量相近,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了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强调中印两国应在几千年来的文明和文化联系的基调上更加重视贸易和投资合作。印方表示愿意以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可持续发展,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①。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应积极参与建构世界经贸新秩序,立足自身优势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共同发展中形成一定的竞合关系。竞合理论(Co-opetition)认为,互动与关联性产生了竞争与合作。本文基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以世界经贸新秩序为背景,比较分析中印两国重要的经济指标、贸易政策、产业优势等,探讨两国经贸发展及其互补关系。

一、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水平比较

中印两国尽管同为金砖国家成员,但其经济结构不尽相同。中国首先发展了工业经济和第二产业,然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而印度直接从农业经济跨越到服务经济,第二产业至今仍以手工业为主。从经济总量看,中国是世界第2 大经济体,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7 万亿美元,同期印度是世界第5 大经济体,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万亿美元。1978—2022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9.2%,印度为5.5%。2023年第一季度,尽管全球经济仍处于低迷态势,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5%,印度负增长7%②。中国是世界产品门类最齐全国家,为世界第1大出口国、第2大进口国,印度则是第18大出口国、第10大进口国。从贸易政策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幅降低贸易关税,同时,中国作为RCEP 创始成员国,是地区贸易谈判的关键参与者。相比之下,印度贸易政策相对保守,行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高。印度虽然作为RCEP 创始成员国之一,却被外界解读为基于产业保护等因素考虑退出了RCEP。对此,顾月和王瑞聪(2020)通过中印两国的生产贸易、消费、外国投资及其实力差距成因比较分析,认为印度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如2015—2017年间,印度经济增长率一度超过中国,随后增速回落,目前印度经济增长仍被世界看好。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得益于印度国内强劲的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改善、投资拉动和工业部门发展;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国内利益团体对改革进程的阻挠。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优势,随着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能力。总之,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两国政府都彰显了处理经贸领域的挑战和参与国际经贸新秩序的决心。

(一)基于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的中印两国GDP比较

1978年以来,中印两国综合经济实力发生显著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2010年中国按汇率法测算的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测算,中国GDP则在1999年超过日本。印度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GDP,在2009 年首次超过日本。实际上,以汇率法衡量GDP 存在较大缺陷,而以购买力平价法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更接近于真实经济情况,但同样也有缺陷。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既考察汇率法的GDP又考察购买力平价法的GDP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变化情况。为此,本文采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综合测算和对比分析1978—2021年中印两国GDP、人均GDP发展水平。

1.按汇率法测算中印两国GDP

1978 年,中印两国的GDP 基本持平。1992 年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开始拉开差距,2008 年后两国经济总量差距迅速扩大(图1),表明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迅速拉开与印度经济发展差距。1978—2000年,中国汇率法GDP世界排名从第11位上升到第6位,2010年后一直保持世界经济总量第2位③。2012年后,中国经济规模总量达到印度5倍以上。从世界排名看,1978—1996年印度汇率法GDP 世界排名从世界第12位下降到第16位,到2021年上升到世界第5 位。2017 年莫迪政府提出“新印度”施政目标,实施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智慧城市等经济计划,以及开展税制、金融、土地、劳动保护、破产等领域改革,有效改善了印度营商环境,印度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升至第63位。

图1 中国与印度汇率法GDP变迁对比图

2.按购买力平价法测算中印两国GDP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进行国际经济对比较多采用汇率法,但汇率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国家货币购买力的真实比率。为此,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提出购买力平价法比较体系,用于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的真实比率,从而把一国GDP转换成以国际货币衡量的GDP。

1990—2021 年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印两国GDP 排名均快速上升,其中印度GDP 世界排名从1990年第6位升到1993年第5位和2007年第4位(图2),2010年后维持在世界第3位水平④。同期,中国按购买力平价测算GDP 的世界排名从1990年第5位增至1993年第3位和2000年第2位,2017年至今一直保持世界第1位⑤。中印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逐年上升,说明同为金砖国家与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中印两国虽然均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比重和影响力在与日俱增。

图2 中国与印度购买力平价法GDP(1990—2020年)

(二)基于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的中印两国人均GDP比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印度独立后推行尼赫鲁模式⑥,重在实行土地改革,推行农业合作化;实施拉奥政府改革和莫迪政府新政后,印度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中印两国经济水平差距明显拉开始于1992年,到2008年差距加速扩大。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基于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的中印两国人均GDP增速更快,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持续提升(图3)。

图3 中国与印度汇率法人均GDP(1978—2020年)

据测算,1978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人均GDP仅为印度的81%,2021年是印度的2.67倍。与此同时,按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在追赶世界平均水平。1990—2021年,印度经济发展水平由世界平均水平的22%增至2021 年的39%。同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则由世界平均水平的18%提高到104%(图4)。

图4 中国与印度购买力平价法人均GDP(1990—2020年)

二、中印两国经贸发展及互补关系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推行“西出、东进、南下”战略。随着RCEP 和IPEF 相继推出,中印两国经贸发展趋势引发了热议与关注。

(一)RCEP、IPEF实施对中印两国的影响

1.“印太战略”与RCEP、IPEF关系

2020 年5 月,美国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指针》(简称《战略指针》),将中国视为首要防范对象;2022年2月,拜登政府公布新版《印太战略文件》,更加重视安抚拉拢印度和东盟,迎合印度国家战略方针与西向海权发展诉求,第一次明确提出重点加强与印度在健康、太空、网络空间等新领域的合作,以支持“一个强大的印度”成为具有发展引擎作用的“区域领导者”。印太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区域空间有交错,使得中印两国必然要考虑“提升战略互信,并建立必要的防范机制”(王颖,2021),寻求构建良性的经贸竞合格局。由美国主导的IPEF涵盖四个模块,其中,加强域内供应链韧性旨在降低成员国内部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加强印度在印太地区的连通性和贸易竞争力;而RCEP 旨在减少贸易壁垒,并为投资、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建立共同的国际规则,致力于“共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⑦。印度出于对国内工业竞争力等影响的担忧,2019 年退出RCEP 谈判。尽管IPEF 与RCEP 存在重叠,RCEP 一些条款优先考虑经济增长和发展,与IPEF目标存在着矛盾,但这两项协议均有较强的协作和协调功能。

2.RCEP、IPEF对中印两国的影响

美国主导的IPEF 具有先进科技和供应链优势,印度是IPEF 创始成员之一,拟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与促进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印度是亚太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已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取若干步骤,如在供应链领域,IPEF 寻求促进基础设施发展、贸易和海上安全等领域合作,印度拟加强公路、铁路、航空和海上连接,但在面临融资和地缘政治挑战情况下,可能促使印度回到RCEP。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经济体,将在RCEP和全球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和重要作用。中国积极推进RCEP,加强区域贸易与经济合作,致力于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自2023年1月以来,中国政府相机出台涉及贸易、制造业等领域指导意见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地方政府聚焦东盟投资和服务计划,包括加强与印度发展投资贸易关系。

(二)中印两国经贸发展与互补关系

基于各自国情和历史渊源关系,中印两国经济及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可望在世界经贸新秩序中实现互助互促,在互补发展中为亚太区域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1.中印两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其一,中印两国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如印度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中国迈向共同富裕需要克服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与此同时,虽然中国劳动人口参与率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以及人口城市化进程比较优势明显(李龙等,2023),但人口老龄化与低出生率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增长放缓。印度劳动力规模可能在21世纪后半叶超过中国,其庞大人口在创造人口红利的同时,也会使自然资源紧张,引致环境问题。此外,中印两国都面临与贸易、投资等相关问题挑战,如中国要面临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印度需要克服产业高度依赖服务业导致的结构性瓶颈,并解决银行和金融部门的脆弱性给经济造成的不稳定性⑧。

其二,中印两国拥有庞大的消费者,能够助力制造业、技术和服务等行业增长。中印两国拥有巨大生产能力,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产业门类齐全,印度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优势明显。中印两国可以基于各自的经济实力和优势领域建立联系,推动创新增长。印度科技创新实力与中国有互补性,如印度在生物制药、材料化学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毕亮亮,2014),与中国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此外,中印两国都很重视生态产业发展,合作空间广阔。在《2018—2023年印度国家标准化战略——发展质量生态系统》中,印度提出生态标准化战略发展愿景、阶段目标及特点。2021年印度政府发布碳中和目标,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重点资助发展氢能产业,支持龙头企业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发起成立印度氢能联盟,力求实现2047年能源自主的愿景目标,并打造南亚氢能开发和出口中心。孟买世贸中心研究报告认为:印度需要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进行合作,对氢能的制造、储存和运输进行联合研究和投资⑨。中国政府承诺碳排放目标,也是全球实施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的主要国家之一,相继制定了促进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政策(《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效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并建立多个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培训中心,为采用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中印两国可共享资源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最佳实践方案,推动两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及优势领域存在差异性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印度则大力发展服务贸易。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快速缩小与印度的第三产业比重差距,如图5 所示。2020 年以来,印度全力以赴打造“全球电子制造中心”,试图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制造领域“超越中国”,计划在2020—2025年生产包括10 亿部手机在内的数字产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⑩,积极吸引全球知名研发机构落地,如2020 年有9家苹果零部件供应商和韩国三星在越南的部分企业转移至印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制造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分工与供应链体系,正致力于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快智能化转型。印度第二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印度制造”要赶上“中国制造”需要有效解决产业环境、技术创新等瓶颈与障碍。

图5 中印两国第二、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

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印度的3倍左右。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排名第22位,印度居第60位。2009—2021年,中国高技术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比重为30%左右,同期印度由2010年7.72%上升到2021年10.21%,呈现较好的波浪形成长。其间的印度高科技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以“印度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顾月和王瑞聪,2020)。此外,中印两国都拥有可观的国内市场和生产能力,虽然存在着制造业、服务业竞争加剧以及贸易失衡等相关问题,但两国的基础设施开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潜力较大,能够有效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

3.中印两国经贸发展存在互补性

揭仕军(2018)提出中印两国在竞争优势上具有互补互鉴性。其中,中国“硬件”优势包括基础设施、劳动力就业率等,软件优势包括国家科学创新能力、国家相关机构办事效率等;印度“软件”优势包括法律体系、精英教育、微观企业效率、商业成熟度等方面。中印两国经贸发展可以互相启迪镜鉴,如加强环保、减贫和区域经贸合作交流互动、增进分享,促进互利共赢发展,在互动中发展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

一是中印两国产业优势格局迥异。张立(2019)认为,2009—2021年,中国高技术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比重高出印度大约20%,仍应着眼于中印两国的发展层次和比较优势,加大创新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加强两国经贸领域互补性。胡仕胜、王海霞(2016)认为,印度经济发展有助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工业走廊”建设。中国制造业到印度投资,促进企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能够扩大产品在印度市场份额。对以手工业为主的印度制造业而言,中国投资能够提升制造业规模,帮助优化印度产业结构。近年来,印度优势产业实力日益彰显,被认为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中印两国知识创新基础禀赋各异。在知识创新基础及数字经济基础领域,中国网络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迅速攀升,2021年中国每百人中拥有固定宽带网络用户37人,同期印度不到2人,表明印度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中国数字化产业与科技有望成为印度发展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三是中印两国专利制度领域各具特色。1970 年印度自主颁布首部《1970 年专利法》,之后出台《2005 年修正案》(钱海峰,2018)。中国知识产权研发基础较好,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较大,印度则在个别领域占据优势。印度专利法运用TRIPs 协议建立传统知识图书馆和全球专利监控机制,其设置的非专利保护客体、强制许可、专利实施报告等条款具有借鉴作用,尤其在IT、仿制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印度保护传统知识方面为专利权人提供的有效保护值得借鉴。中国专利法律制度仍有完善和改进空间,在推动产业创新接轨国际专利方面,可借鉴印度经验,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优化完善。

四是在跨国人才培养方面,尽管中国每百万人中研究专家数、高科技研究力量和专家储备密度均高于印度,但人才国际化是印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排名世界第2 的印度软件业发展就是得益于在美国硅谷的数十万印度裔业界精英支持。在美国世界500 强企业中,印度裔高管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中国需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三、中印两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保持高度发展的动力,印度经济改革的成果印证了国家战略与自由市场相得益彰的卓越成效。中印两国参与全球发展的实践有三点启示:

(一)国家调节治理模式具有市场机制无以取代的制度功能

中国“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国家调节为主导”的基本调节制度表明,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调节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相互补充,通过国家调节能够彰显公共服务和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经济体系实现高效与均衡调节。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到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已经酝酿成熟”(阿波罗,2008),中国经济从改革试水期顺利过渡到全面改革的新阶段。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充分发挥了中国经济发展示范效应。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经济逆势上扬,GDP 增速达到印度的3.1 倍,人均GDP 增速为印度的5.5倍。可见,中国的国家调节治理模式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举国体制”是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可以打破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分工陷阱,构建国际贸易利益新格局,提供后发赶超的可能。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论提出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经济正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022年中国政府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一方面鼓励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以新“举国体制”优势,以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优化集成体系攻坚“卡脖子”技术,加速培育和孵化技术制高点,占据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加速形成竞争优势。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政策以来,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技术人才培养,促进IT、航天、制药、电影文化、金融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中印两国的发展印证了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助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观点。

(三)签署双边FTA有助于中印两国在经贸领域加强互补互鉴

在重塑世界经贸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印两国均面临着培育本国发展优势产业与核心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协定、促进世界经贸新格局多边化发展的重任。中印两国人口多、消费潜力大,可互为市场共同发展。专家学者通过MART模型测算,认为中印建立FTA 将让“两国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余振等,2014),还可望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促进创新合作,增进互补互鉴。中国在印度基建工程、能源、绿色经济等领域有较大投资空间,印度农产品、药品和信息技术产品等在中国拥有广泛市场。在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深化经贸关系,签署双边FTA有助于提升两国间贸易依存度。

注释:

①参见:周武英《中国印度经济合作翻开新的一页》(报告),2019-10-15。

②参见公众号“贵宴紫禁观天下”:《全球衰退与中国突围,未来5年中美博弈预测!》,2023-05-15。

③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www.worldbank.org/整理而得。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印度购买力平价GDP达到4.46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3。

⑤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www.worldbank.org/。

⑥参见《大辞海》:尼赫鲁模式指印度混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计划主导并实现国家经济独立发展的社会经济现代化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⑦“共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是2023年5月29日在中国海南举办的“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的主题。

⑧参见:张潇《2021 年东南亚、中国与印度经济展望:为数字化资源再分配》(节选)翻译实践报告:“Uncertainty is high due to underlying structural bottlenecks,such as high reliance on services and vulnerabilities in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ctors,while untavourable devebpments on the heath from and narrowing policy space constimte additional threats to the near—term growth outlook.”

⑨参见新华财经孟买11月15日电:印度总理莫迪日前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2021-11-15。

⑩参见印度《FINANCIAL EXPRESS》:5Gtrials to start very soon:Ravi Shankar Prasad,2020年12月15日。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印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中印明年继续联合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