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 探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2023-10-22 23:47陈玉良
云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

陈玉良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砚山县分校,云南 砚山 663100)

一、发展现状

(一)打造高原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不同区域气候、土壤、地理等特点,精准定位,靶向施策,大力发展以青菜、辣椒、三七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以南国苹果、软籽石榴、黄金蜜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以生猪、肉牛、奶牛、黑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培育和推动优势产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如在海拔高、温差大的阿舍乡发展高原苹果,在水源多、土壤肥的维摩乡种植黄金蜜桃,在土地平整、交通便利的稼依镇发展蔬菜产业,有效避免了农产品同源化、同质化。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水平

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按照“农民出土地、政府建基础、企业来流转、业主强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建设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21年,全县流转土地近1.33万hm2,有省级龙头企业11户、州级龙头企业5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1个,省级家庭示范农场2家、州级家庭示范农场2家。建成百亩以上产业基地29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20个、万亩以上产业基地4个,总面积1.97万hm2。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4万hm2,其中辣椒种植面积3.73万hm2,建立蔬菜、辣椒标准化示范基地24个共4 200 hm2。引进16家企业流转土地近1 333.33 hm2。规模化发展水果种植,辐射带动水果区域化发展2 666.67 hm2,全县水果种植近9 333.33 hm2,形成了南国苹果、黄金蜜桃、软籽石榴、青脆李、蓝莓等特色水果种植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转向绿色生态发展,提升砚山品牌

严格落实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土壤改良、绿色种植、智慧农业等成果转化,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全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逐步扩大绿色、有机生产基地规模。2021年,全县拥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23个,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15万hm2,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4 000 hm2,获得“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3个、州级产业基地4个,“三品一标”产品产量达40万t。实施“砚品出山”工程,着力打造“砚菜”品牌,形成一批以“中康食品”“云松南”等为代表的蔬菜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云松南”牌奶白菜、“我走鲜”牌水果番茄、水果甜椒先后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菜称号,“砚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四)搭建农业科技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依托砚山东南亚杂交玉米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利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2021年,全县拥有省级技术中心2家,州级技术中心5家,省工程研究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60家,省级经合组织1家,自主选育蔬菜新品种8个。

(五)建立产销对接体系,畅通市场连接

以打造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生产到加工、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为目标,紧紧抓住“云品入沪”“云品入粤”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央企和高校定点帮扶等机遇,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品推介、商洽、展销等活动,实现农产品产地直销,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与李锦记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坛坛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订单合同,在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设置销售机构9个,年实现“云品入沪”约2 000 t、“云品入粤”约5万t。以冷链、脱水、腌制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马尔代夫等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年均出口3万t,出口总额2亿余元,“砚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不足

多数农特产品产业仍属于传统的原料型、资源型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趋同现象严重、集中度不高。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功能不完善

农产品以集散交易为主,产地与售地市场对接不紧密,电子商务平台刚刚兴起,还未形成规模化运作,农产品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尚未摆脱传统模式,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农产品推广力度不足,冷链物流配送等环节需进一步完善,缺乏集中农特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冷链建设受到极大制约。

(三)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不健全

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竞争力不强。全县诸多农产品尚未统一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追溯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认识尚有差距,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

(四)现代化手段与科技支撑不足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源动力不足,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滞后,整体科技实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升级的步伐。特别是在优势主导产业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深加工、营售渠道等环节缺乏先进的科技支撑。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砚山县生态资源禀赋良好,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天条件和基础。但由于特色农产品开发深度不够、附加值低、综合利用滞后等原因,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砚山县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应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立足蔬菜(含辣椒)、畜牧渔业、三七为主的中药材、水果、花卉、冬马铃薯、食用菌、油料等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开展“链主”招商、以商招商,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二产,带动一产和三产,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二)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充分利用南博会、中越(文山)国际商贸旅游交易会等展会平台加大产品推介力度。以交通沿线、物流园区和正在开发的景点为重点,建设一批展销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电商平台,以“大数据”的强化运用为支撑,化零为整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实现线下与线上、实物与虚拟、传统与现代多种营销方式无缝衔接,让砚山产品购有去处、销有平台。

(三)创建绿色品牌,促进农业提档升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低端、低质、低效等问题,坚持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步伐,抓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着力打造砚山三七、砚山辣椒、砚山蔬菜、砚山水果4个绿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标准化体系,促进农业规范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业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对已有标准的农产品,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薄弱部分领域标准研究制定修订;对急需紧缺标准,优先开展立项研发。近期内利用砚山三七产业已形成的市场地位,在专业机构指导帮助下,建立三七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逐步形成行业标准。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转化运用

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入实施砚山县农业创新工程。根据粮食、畜牧渔业、水果、蔬菜、花卉、生物产业等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需求,选择对农业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多项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