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中药材农业科技服务的实践及其重要性*

2023-10-22 23:47陈以相徐文果张全启朗成伟夏再兴唐李军
云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竹节参德宏州重楼

陈以相,徐文果,张全启,朗成伟,夏再兴,唐李军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芒市 678400〕

科技服务是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根的根本途径。为解决德宏州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种植品种多、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种养主体规模小等突出问题,提出践行“三个工作法”(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及推广力度,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德宏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海拔1 600~3 400 m地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0.6%,年气温18.4~20 ℃,年降水量1 436~1 709 mm,无霜期280 d,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光热资源丰富、降水丰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在山区、半山区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2016—2022年,德宏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共9.84万hm2,产量12.64万t,农业产值高达61.28亿元,种植效益显著。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产业基地、深入经营主体,查实情、抓调研。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基础研究中努力锤炼技能,在推广服务中不断推陈出新,在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技术力量。以开展科技服务为抓手,让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和产业基地成为“试验地”和“示范点”,切实帮助基层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一、深入践行项目工作法,加强产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用好项目工作法,对标任务指标,聚焦服务产业,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责任人员,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做实科技服务工作。一是推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自2016年以来,针对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缺乏的关键问题,科技工作者主动对接省级相关机构,先后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院所合作”机制,推进整合当地专业合作社、种植企业等社会技术力量资源,不断夯实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从具有丰富的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及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实践经验的三农队伍中,选出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生理生化专业等10名专业人员组建了中药材研究团队,不断开展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健全的科技力量为高效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三是加强项目申报和基础性研究工作。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省级、州级科研项目,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制定并发布实施地方农业标准,申请专利和发表科研论文,为推动德宏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实技术储备。

二、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探究栽培试验新技术和方法

用好一线工作法,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嘴挂乡土话、脚粘泥土味、手办乡土事”,围绕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做深科技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品种资源研究工作。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利用植物形态分类方法,鉴别兰科植物苞舌兰、筒瓣兰和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的品种差异,从德宏黄精属资源中筛选出优良株系(命名为德黄精1号,待审定),其药材品质和栽培抗病性、丰产性突出,在优质品种筛选上取得新进展。二是开展栽培试验研究工作。针对人工栽培下大宗药材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开展重楼、黄精等种苗繁育和大田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比较分析,集成大宗中药材品种简介、重楼栽培、避雨栽培、黄精篱架栽培等技术资料,系统的汇编了《中药材研究资料》2册,累计超过11万字,在技术攻关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行动。采取实地指导、线上咨询服务、现场观摩、种植指导等方式,开展种植培训10余次和实地指导40余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民1 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 000余份,让广大农民学习掌握中药材种植方法及科学管理技术,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0%以上,在科技服务行动上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三、深入践行典型引路法,打造示范亮点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用好典型引路法,坚持深入探索适合当地的种植经验和做法,辐射带动群众参与发展种植业,做优科技服务工作。一是科社合作共攻技术难题。针对滇重楼病虫草害的防治难题,利用芒市滇重楼协会和芒市林下经济产业协会基地,运用“避雨+覆盖+绿色防控耦合”技术示范种植6.67 hm2,年施农药次数减少4~6次、人工除草次数减少8~10次,且植株长势旺盛,平均增产52.67%。2015—2018年累计繁育重楼种子3.6 t、培育重楼种苗240万株、产出重楼成品18 t;培育黄精种苗200万株;繁育竹节参种子1 500 kg、培育竹节参种苗100万株,价值3 000万元。积极发挥以点带面辐射作用,带动农户200户,户均增收2.5万元,助农增收总额500万元。二是科企合作提升综合实力。2018年,针对芒市升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无偿提供科技服务,在基地上开展重楼资源优化、栽培技术等研究,利用品质检测方法筛选良种,以科技培训、科普宣传送技入园。在科技帮扶下,2019年公司成功申报德宏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申请注册了商标,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达1 226万元,年销售收入685万元,利润达183万元。目前,公司在风平镇上东村、轩岗乡芹菜塘和勐嘎镇等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基地面积由最初的5.33 hm2扩大到36 hm2,实现由传统的林下种植向标准化栽培种植转变,由栽培品种混杂向优质高产品种更新,由技术缺乏向育苗、大田管理、病害防控等新技术应用转变,基地药材长势良好,滇重楼种植5年,每亩可产根茎4~5 t,亩产值60万~90万元。2018—2022年累计繁育重楼种子4 t、培育重楼种苗1 400万株、产出重楼成品8 t;繁育黄精种子5 t、培育黄精种苗1 000万株;繁育竹节参种子500 kg、培育竹节参种苗250万株,价值达4 240万元。即使近年来在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始终鼓励企业坚持让群众分享产业红利,带动农户16户年均增收5万元,每年使用人工500次以上,助农增收总额450万元,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聚焦德宏州热区优势,唯有持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才能不断推动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既要在工作中加强技术研究,更要在推广中加强技能培训,不仅提高种植水平,同时提高产量和提升药材品质。只有保障人工栽培中药材产品达到质优和誉美的要求,才能持续巩固“德字号”品牌的影响力,让高寒山区常住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德宏州乡村产业振兴中充分突显德宏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竹节参德宏州重楼
不同产地竹节参中7种皂苷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评价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珍稀民族药材竹节参在云南保山的资源调查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
德宏州绿色环保畜牧业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