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

2023-10-23 06:35占勤王灿张佳佳苏倩倩徐婷陈熙昀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疼痛

占勤 王灿 张佳佳 苏倩倩 徐婷 陈熙昀

2020 年世界新发癌症数达1930 万例,其中亚洲地区发病率达49.3%,我国则占亚洲地区的1/5以上[1]。我国居民死因排名中,肿瘤已位居首位。恶性肿瘤病变病亡风险性高、治愈难度大[2]。尤其是晚期肿瘤存在癌性疲乏和疼痛,加大身心负担,降低生活质量,随时有死亡威胁[3]。合理控制和缓解症状,并给予有效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确保其平和、安稳地度过生命最后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晚期肿瘤患者自身心理问题已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且给予其有效护理干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4]。但有关此方面仍然缺乏较为专业化的护理体系和完善的行业制度支撑。心理护理中,护士利用多途径和多方式正性影响患者心理,进而达到护理目标[5]。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关注人的发展与生存,也就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本研究将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晚期肿瘤患者,效果理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女19 例,男21 例;肿瘤类型:肺癌12 例,胃癌8 例,食管癌5 例,乳腺癌4 例,宫颈癌5 例,肾癌6 例;病程1.32~8.59 年,平均4.15±0.16年;婚姻状况:已婚23 例,离异6 例,丧偶7 例,未婚4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5.32±1.05 岁;职业类型:工人12 例,农民9 例,企事业单位19 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1.35~28.68 ,平均24.68±1.05;合并基础疾病:10 例高血压,7 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观察组中女18 例,男22 例;肿瘤类型:肺癌11 例,胃癌9 例,食管癌5 例,乳腺癌5 例,宫颈癌5 例,肾癌5 例;病程1.35~8.87年,平均4.65±0.12 年;婚姻状况:已婚24 例,离异3 例,丧偶8 例,未婚5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5.48±1.05 岁;职业类型:工人11 例,农民10 例,企事业单位19 例。BMI 为21.68~28.72 ,平均24.54±1.05;合并基础疾病:11 例高血压,8 例糖尿病,6 例高脂血症。2 组患者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条件:各患者均经影像学、实验室、症状体征、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综合确诊;有完整表达能力和清晰意识;预估生存时间>3 个月;KPS 评分≥60 分者;有自主叙述自我感受的能力者;TNM 分期:III~IV 期。

(2)排除条件:合并器质性病变者;伴血液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者;智力障碍、精神性疾病者;研究期间死亡者;伴心脑血管性病变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

(1)基础护理:除患者主要照顾者和家庭直系亲属人员,其余人员尽量勿到病室走动,条件允许状况下,可让患者独居单间,确保居住质量,并常规消毒患者所使用物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需着装棉质、宽松衣物,戴帽子、手套等。控制病室温度18~22 ℃,湿度为50%~60%。

(2)胃肠道护理:化疗药物会一定程度地刺激胃肠道,易出现厌食、短暂性味觉变化等症状,化疗前需合理使用止吐药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鼓励其食用无刺激、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多饮水,促进机体排出毒素。

(3)毒副作用护理:晚期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往往会产生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疲倦、贫血、血小板降低等,需进一步加强血象检查,一旦机体白细胞指标降低3×109/L,则停止化疗,并给予压积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血容量。

(4)疼痛和睡眠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多合并程度不同的癌痛,甚至诱发失眠。同时,肿瘤增殖也能干扰人体多系统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降低睡眠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针对剧烈疼痛患者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轻微疼痛可引导患者采用与人聊天、下棋、冥想法、深慢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达到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度。针对睡眠质量差,睡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并配以自我催眠法、冥想法、音乐疗法等协助入睡。严重睡眠障碍者,可按医嘱使用催眠药物。

(5)细节护理:确保各项护理落到实处,护理中让患者感受到爱心,如护理时,不知晓患者姓名,可用“某某哥、某某姐”代替,并在护理干预前得到患者同意,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度。此外,给予护理操作时,随时关注其需求和反应,设想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再按照实际状况进行应变。

1.2.2 观察组 接受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癌痛心理护理: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癌痛症状,为缓解疼痛,需按照其年龄、文化、信仰、履历等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宣教,让其正确认识癌痛,还需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加强心理疏导,协助其降低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信心。若患者无法忍受疼痛,则使用镇痛药物。此外,需和患者家属交流,获得家属支持和配合的状况下,共同努力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疼痛度。

(2)无微不至的关怀:各项护理前,需做出详细说明,让其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得到其信任。同时,保持动作轻柔,给予其多方面关怀,并耐心回答其疑问,叮嘱其做好保暖工作,纠正其认知和生活行为。指导其用意念引导、放松肌肉训练等方式放松身心。合理利用安慰法和鼓励法,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发挥正性效应。在交流中掌握其情感需求,及时协助其疏导、干预,并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

(3)树立生死观:此为晚期肿瘤患者护理的主要部分,护士给予其生死观教育,耐心讲解病变状况和病变必然趋势,让其明确死亡为人的正常生理部分,协助其对疾病、死亡有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同时,由专业心理医生与其深入交谈,叮嘱家属多关爱、关心患者,让其在病变晚期阶段感受到温暖,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利于其平衡心态,勇敢面对病变。

(4)做好家属工作:肿瘤晚期护理的关键部分之一则为家属有效配合。护士与其家庭成员保持配合和沟通,讲解晚期癌变趋势和状况,指导其掌握晚期癌变护理知识。叮嘱其日常多给予患者心理帮助和抚慰。若家属心态较好,则告知其患者病况,适当给予死亡教育,让家属主动完成患者愿望。若家属存在强制性或恐惧心态,则由专业心理师与其交流,调节其心态,从精神上、情感上给予家属支持。

持续护理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判定,HAMD 共24 个项目,无抑郁:<7 分,轻度:8~16 分;中度抑郁:17~23 分;重度抑郁:≥24 分;HAMA 共14 个项目,无焦虑:<7 分;肯定有焦虑:7~20 分;严重焦虑:≥21 分。

(2)癌症疼痛、癌性疲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判定其癌症疼痛,总分0~10 分,得分越低则提示疼痛程度越轻。用Piper 疲乏修订量表(PFS-R)[9]判定癌因疲乏,量表包含社交活动、学习或工作活动、生理、情绪、思维等22 个项目,采用10 分制评估,得分越低则提示疲乏度越低。

(3)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10]判定其睡眠质量,包含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方面,各项0~3 分,总分0~21 分,得分越低则提示睡眠质量越良好。

(4)生活质量: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制订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11]判定,包含总体健康(2 个项目)、单项条目(6 个项目)、症状领域(7 个条目,如恶心呕吐、疲劳、疼痛等)、功能领域(15 个条目,如社会功能、认知、情绪、其他、角色等)等方面,量表前28 个条目用4 级评分,即1~4 分,总体健康采用7 级评分,即1~7 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越理想。

(5)护理满意程度: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程度量表(NSNS)[12]判定,包括19 个项目,量表用5 级评分,即1~5 分,总分0~95 分,满意:评分>76 分,基本满意:评分为58~76 分;不满意:评分≤57 分。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癌症疼痛、癌性疲乏评分比较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PF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癌症疼痛、癌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QLQ-C30 评分比较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QLQ-C30 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晚期肿瘤患者较为典型且常见的一种症状则为癌因性疲乏和疼痛,与肿瘤诱发的心理状态、躯体症状、病理反应有直接关联[13]。报告称[14],晚期肿瘤患者疲乏程度与癌痛症状越严重,其生活质量也就更低,同时,生活质量也受患者自尊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受我国传统伦理观念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肿瘤晚期患者内心消沉低迷,面对生命末端,在病痛的折磨下,也对死亡有惧怕感。调查[15-17]发现,肿瘤患者晚期阶段的总体优逝情况、生存质量均不理想,对陪伴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的需求度非常高。

3.1 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负性情绪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已逐步有学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的模式进行,如宋瑛瑛[18]学者报告称心理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更好的改善藏族晚期肿瘤患者自身心理状态,并提升其诊治配合度。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经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与褚璐璐等[18]报告结果相符,再次证实了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能让晚期肿瘤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其原因为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真实阐述了心理护理理论,从多个方面了解患者实际心理需求,强调尊重、关爱。而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心理护理也为重点内容,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经多类关怀方式,如疏导情绪、生命教育等缓解其情绪,促进患者主动、积极面对病变和死亡,降低因负性情绪而诱发的癌性疲乏症状[19-20]。

3.2 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癌性疲乏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PFS-R评分更低,提示经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护理能更好的控制癌痛症状,降低癌性疲乏感。汪娟[21]报告称,亲情式关怀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能提升肺癌患者希望水平,调节癌因性疲乏感。疼痛为晚期肿瘤患者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此也为加大患者痛苦度的主要因素。经综合镇痛干预,如肌肉放松、注意力转移、理疗、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缓解癌痛,降低癌痛带来的负性影响,进而改善癌性疲乏和癌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22-23]。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了家庭关怀,感受社会的关怀,激发内心潜力和信心,积极面对生活,进而降低癌性疲乏感。

3.3 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提升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满意度

晚期肿瘤患者因病情、家庭经济压力等多因素影响,其心理、生理均需承受较大压力。所以,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多合并焦虑、抑郁、恐慌等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其睡眠质量。戴曼等[24]学者认为人文关怀利于改善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患者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戴曼等[24]报告中PSQI 评分结果相符,也证实了融入人文关怀后对患者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环境、人体心理、病情等多因素均会干扰到人体睡眠质量。基于认为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环境安全和家属、医护人员等对其的关心、鼓励,保持良好心态,并给予临终教育,让其勇于面对病情,接受现实,明确生老病死为人的最终归属,能发自内心的坦然面对病情[25]。随之也就能让其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的护理方式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其原因为,常规护理重视技能、技术方面的对症干预,虽可缓解疼痛,但对其生活质量、心理方面效果不理想,且不具备生命教育,很难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26]。此次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临终教育等。黄丽金等[27]报告称,癌症患者心理、自身身体状况、社会功能等均为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本文在护理中重视干预其心理,让其保持积极心态,具备良好的睡眠质量,并重视临终教育,让其坦然接受现实,从容面对以后的生活,进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也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其原因为,人文关怀护理重视护士在护理中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为医学核心,人文关怀给患者身体、心灵带来的修复与安宁为其余各项疾病治疗技术无法达到的[28]。此护理模式融入到心理护理中,能真正的发挥出心理护理的作用,可谓有强强联合的优势。实际护理中,也能进一步提升护士责任心、观察力、感知力,让其更好地倾听患者内心诉求。利用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其疾病认知、治疗信心等,并真正的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结合实际状况、自身临床经验,联合专业心理沟通和疏导技巧,显著缓解其负性情绪,对患者多方面均带来了益处[29-30]。整个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更高,能进一步肯定各项医疗操作,进而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晚期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能让其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控制癌症疼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对维持良好、积极的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但本研究因样本量、研讨时间等多因素局限,未分析到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是否对病情恶化速度等方面有无积极意义,条件成熟后可重点分析此点。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疼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