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常见繁殖疾病防控

2023-10-23 03:49
中国乳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子宫炎产犊产道

付 畅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关键字:奶牛接助产;产后护理;繁殖疾病;营养需求

Keywords:cow;midwifery;postpartum care;reproductive diseases;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0 引言

奶牛子宫恢复的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产房环境、产犊难易、产后血钙浓度及产后催产素浓度影响等。所以不是所有奶牛产后都能通过自净来复原子宫,有些牛需通过人为合理操作,辅助完成子宫复原,减少繁殖类疾病的发生。

1 产后子宫保健方案

1.1 正常分娩

正常分娩牛只应满足的要求:奶牛自然分娩,顺产无产伤;胎衣在产后12 h内排出;产后排恶露会在15 天左右完成;子宫复旧在产后的20~30 天内基本恢复;卵巢活动在35~40 天内完成,部分奶牛会出现1 次明显发情表现;产后55 天左右恢复正常繁殖力,出现发情表现,会参与产后第1次配种,且产后70 天内表现较理想的首配受胎率。

1.2 产犊

第1产程:开口期,主要外部表现:急躁不安、踢肚子、弓背、尾根抬起、频尿、乳房肿胀流奶等。需要接产人员做的唯一工作是把待产母牛从待产区转入产栏,严禁粗暴驱赶。如未及时转栏(转栏发生在第2、3产程),会影响牛只正常分娩,一方面拉长产犊时间,影响其产犊节奏,最关键的一点是增加死胎风险,表现为个别牛只预产期准确,分娩较顺利,但胎儿分娩出来是弱胎或死胎,导致诸多产后繁殖问题。

第2产程:排胎儿,主要外部表现:频繁起卧、出现怒责、看到羊膜或尿膜、蹄子出现、胎儿排出,也是实行助产行为的高发阶段。第2产程是最关键的一段时间。个别牛场考核犊牛成活率较严格,接产员较急切,这阶段会助产。因产道最后一道软组织还没准备好,实施助产可能会出现损伤,这种损伤在产后第1时间不容易发现,可能一直到这头牛配种时有阴道积液或积气,即不适时助产引起产道损伤。接产目前主张是积极监控,消极助产,勤观察。如牛只怒责频率,胎位正常,还在第2产程范围(羊膜囊外漏45 min以内,从漏蹄开始1.5 h以内),应减少助产。如胎位不正或倒生,可适时助产,并做好助产器械消毒及操作时清洁度把控(图1)。

图1 奶牛分娩过程

第3产程:排胎衣,产后1~6 h胎衣完全排出,产后第1时间实施缩宫素、长效头孢和非甾体抗炎药注射(表1)。

表1 产犊各阶段内外部变化规律及持续时间

1.3 助产

产犊评分是牧场必备,需记录准确,方便后续查找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徒手助产,助产绳助产,加上助产器的牧场应做到8%以内。助产器助产在3%以内,属正常范围;助产比例高于10%是疾病显现的开始,产后各种疾病比例都会增加。鼓励自然分娩的牧场,如助产率高于10%,考虑和犊牛的出生体重有很大关系,出生牛犊体重关注点不是在关注平均的出生牛犊体重,如出生犊牛体重43 kg以上的比例在20%以上,说明围产前期犊牛生长过大,要在围产前期即产前21 天找寻饲养问题,需从围产期饲养管理找原因。表2为产犊评分及标准。

表2 产犊评分及标准

1.4 产房环境管理

产房环境管理直接影响产犊节奏,是产犊进程的重要因素。如产房舒适度影响产犊过程,会给正产的牛只带来很大的死胎及弱胎风险(图2、图3)。

图2 独牛独栏产房

图3 宽松产房

(1)安静。一般产房处于牧场偏僻安静的地方或远离噪音、人员走动少的地方,目的是减少奶牛对外界的应激反应。(2)通风。由于牛只分娩后胎衣或恶露羊水气味一般较重,要保持良好通风,也有助于产房干燥。(3)日粮饮水。一般牛从待产区转入产房后,不会马上卧下进行怒责分娩,第1时间会熟悉周围环境,所以提供日粮饮水可大幅度减少牛只外界应激反应。(4)垫草垫料。目的是提高舒适度,让牛喜卧,增加怒则频率,提高产犊速度。(5)牛只密度。一般要保证每头牛约10 m2。独牛独栏最理想。(6)干燥卫生。垫料要及时更新并做好消毒,防止细菌滋生。产犊后产道是开放阶段,要防止细菌进入子宫,造成感染。

1.5 钙制剂灌服

血钙浓度直接关系奶牛子宫平滑肌收缩,血钙浓度偏低会导致胎衣不下、恶露排不干净等,引起子宫炎。灌服工作须做好,如发生产后酮病或产后瘫痪,会增加日常子宫保健工作难度,影响子宫恢复进度。

1.6 顺产牛只生殖系统保健方案

(1) 产后第1时间注射缩宫素。可选择长效卡贝缩宫素,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增加子宫张力,净化子宫。(2)产后7 天内观察恶露情况。结合体温监测情况,重点关注发烧牛只(图4)。(3)7 天后直肠检查子宫,并再次注射长效缩宫素。刺激子宫排恶露,进一步判定子宫恢复情况。注射长效缩宫素目的是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炎性分泌物。(4)产后15~21 天肌注前列腺素。子宫保健,促进子宫净化。(5)产后30 天左右检查子宫复旧和卵巢机能情况。孕角的恢复,子宫质感,卵巢疾病等。

图4 产后直肠子宫检查

1.7 产后7 天内每天监测体温,观察恶露排出情况

奶牛发病的第1个信号通常是体温升高,然后才是可见的症状如产奶量下降、采食量降低。产后7 天测量体温有助于管理者及早发现奶牛病情。通常子宫炎、子宫积脓、乳房炎和蹄病都会引起奶牛体温升高,但多数为子宫炎症引起。新产牛还应每天观察精神状态、子宫排出物等。由图5可知,产后3 天左右发热牛的百分比最高,是机体对抗炎症最激烈阶段。如机体抵抗力不够,会导致病情加重,这体现体温监控对早期发现子宫炎的重大意义。

图5 产后天数和发热牛百分比的关系

2 产后异常牛只处理方案

首先重点关注新产阶段(产后21 天),这意味产奶开始,也是牧场见效益的重要节点。奶牛新产阶段体况恢复关系到整个泌乳期奶产量。新产阶段子宫复旧好坏关系到牛只再次怀孕,为提高首次配种怀孕率做准备(图6)。新产阶段是疾病高发期,如代谢性疾病:酮病、真胃移位、产后瘫痪等,产科疾病: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炎症等。

图6 泌乳期

2.1 产道损伤

2.1.1 病因

一般由产犊时胎儿过大或母牛产道狭隘导致阴道、外阴、宫颈损伤,严重时子宫破裂或穿孔(图7、图8)。主要表现见以下。

图7 产道撕裂

图8 产道撕裂治疗

奶牛疼痛,表现弓腰、举尾、呆立不卧、采食量下降症状。阴门在产后表现出严重红肿、翻开阴门可明显看到产道软组织撕裂伤口,并呈现黑红色或灰褐色。产道深处损伤,可经直肠触摸到产道内明显肿硬疤痕。牛只体温正常或偏高、阴门发臭、消瘦、产奶量下降。产后出血不止,牛只卧地不起或平躺,产道检查可触摸到明显撕裂伤和出血点。

2.1.2 治疗

产犊后立即注射抗生素、镇痛抗炎药。产道严重损伤牛只,可先局部麻醉,在牛仍能站立情况下进行产道清洗和消毒,缝合和止血,使用碘甘油涂抹产道,防止感染,连续治疗7 天。

2.2 胎衣不下

2.2.1 病因

(1)干奶期、围产期牛只运动不足。产房环境不干净、不卫生。(2)过度助产,尤其是产道没有完全开放时过早干预助产。(3)消毒流程不完善导致产后感染。过早“剥离”胎衣,甚至强拉硬拽导致母体损伤出血感染(图9)。(4)低血钙牛只最易多发,血液中钙粒子过低直接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影响子宫复旧。(5)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Se不足,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局部免疫力降低,子宫感染、胎衣不下。(6)产后牛的保健、监控、护理不到位。(7)很多胎衣不下牛在产前已“发病”,表现为干物质采食量降低,现在很多智能化揭发设备可监控牛只采食、时间、反刍时间等。

图9 胎衣不下

2.2.2 治疗方案

产后6 h注射催产素或产后直接注射长效卡贝缩宫素。产后12 h每天注射抗生素。产后48 h注射1 针前列腺素。每日监测体温,体温急剧升高时采取措施。胎衣脱落后注射前列腺素,停止抗生素注射。必要时进行子宫灌注治疗,隔天1 次。

2.3 子宫炎

2.3.1 子宫炎评估标准

子宫炎评估标准见表3、图10。

表3 子宫炎评分标准

图10 炎性分泌物对应评分

2.3.2 子宫炎的治疗

(1)常用抗生素和激素。抗生素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子宫灌注3 种。

(2)首先用激素治疗,常用激素为谛诺(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

2.3.3 治疗子宫炎的原则

对于新产牛子宫炎,早发现早治疗,体温升高一般以全身性治疗为主。对于脓毒性子宫炎,子宫灌注抗生素药液辅助治疗,有利于缓解整体病症。根据新产牛子宫炎评分判断,对于产后2 周内,子宫炎评分2 分的患牛需要治疗,子宫灌注抗生素药液局部治疗。评分3~4 分的患牛必须治疗:评分3 分的患牛全身性给予抗生素治疗、评分4 分的患牛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对临床型子宫炎,不建议过早进行子宫灌注抗生素药液。只要体温不升高,不必过早使用抗生素。产后恶露排净正常需要2 周以上时间。

2.4 产后子宫炎的预防

分娩牛分为正常牛和高危牛。正常牛指分娩到产后恢复都比较正常的牛只,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后续子宫炎发病会很低。子宫炎预防要从高危牛开始。高危牛只主要是分娩异常,多指产道撕裂、流产、早产、难产、死胎、双胎、胎衣不下等,出现上述情况,如产后保健及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急性败血症或其他疾病,增加新产牛的死淘比例。高危牛后期80%~90%发展成子宫炎,会发烧,所以不要等发展成子宫炎再处理。如判定为高危牛只,直接采取前列腺素类激素、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需再等。图11为各类高危牛只加患产后子宫炎风险程度。

图11 异常分娩对子宫炎的影响

预防各类产后疾病,科学饲养是重中之重。合理改善围产前期饲养配方,预防产前太瘦(体况<2.5 分)。奶牛太瘦,导致产力不足及产后无力排出胎衣,再加上分娩疼痛和应激,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会增高。补充维生素A、E、硒和碘,围产前期每天补充1 000 IU维生素E,可显著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也可在产前分三次(产前30 天、15 天、3 天)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可促进分娩,预防胎衣不下,减少子宫炎发病。补充维生素E时,配合补充硒效果更好。产后灌服红糖、益母草、成品的预混料等提高食欲,增加采食量,减少低血钙和能量负平衡,促进子宫复旧。

3 小结

随着奶牛养殖行业发展,奶牛产后受胎率低、繁殖障碍引起不孕问题越来越突出,产后常见繁殖疾病是造成奶牛不孕的最主要原因。通常会引起奶牛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子宫复旧时间延迟,进而空怀时间延长,饲养浪费,降低牧场经济效益。产后繁殖疾病预防的作用远远大于治疗,应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只有加强科学饲养管理,严格遵守牧场SOP流程,使疾病在源头得到遏制,才能降低发病率,减少药物使用,提高繁殖效率,为牧场创收经济效益。

2023年奶业行情低迷且严峻,虽然行情问题给牧场发展带来阻碍,但牧场繁育工作依然不能松懈。繁育工作作为牧场发展基石,更应在严峻挑战下应对,为牧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牧场盈利目标做准备。

猜你喜欢
子宫炎产犊产道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缩短措施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清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母猪子宫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