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题材热播原因探究
——以网剧《冰雨火》为例

2023-10-25 05:31张子琳庞欣蕊
声屏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毒贩现实主义题材

□张子琳 庞欣蕊

近年来,反映真实生活和社会关切话题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不断涌现,缉毒反恐剧作为其中一种,依托真实案例,力求复刻案发现场,凭借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场面和特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缉毒警察、卧底与毒贩之间的头脑较量与生死冲突,极具现实的剧情设置有着积极的教育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概念溯源

何为现实主义题材。 作为文学的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18 世纪德国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随之产生的美学观念和文艺流派覆盖文学、哲学、艺术等各领域,在19 世纪中期的欧洲以及“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艺界均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我国的文艺创作领域,现实主义题材占据了大半江山,从《诗经》中的民歌叙事,“文以明道”(韩愈)、“文以载道”(周敦颐),到新文化运动“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再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都佐证了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突出地位。[1]

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倾向性,多反映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如《扫黑风暴》《大考》等。而缉毒题材由于其特殊性,使观众在获得视觉与听觉等感官刺激的同时,能够了解缉毒工作的高危性,因此更能获得大众青睐,代表作品有《湄公河行动》《破冰行动》等。

现实主义题材的时代意涵。“从对待社会和现实的态度上来看,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其要求艺术家要忠于现实、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时代所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体现人文主义情怀。”[2]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通过对人们的真实生活进行艺术化创作与加工,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一些社会议题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中进行呈现,可以倒逼社会关注与解决。具体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时代意涵有以下几方面。

一、直击社会话题。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剧情桥段大多来源于真实事件,在引起情感共鸣之外,能够引发观众对剧中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深思,有时也会推动现实同类事件的解决。如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都挺好》将宏伟的镜头拉近至微观家庭,揭露出日渐进步开化的社会表象下仍留存的重男轻女现象;法治题材剧《底线》对法院和调解组织实地调研,描绘出众多有关家庭、情感、婚姻以及主播猝死、职场性骚扰等极具社会属性的痛点话题。社会话题结合艺术真实的创作模式,极易引发观众共鸣,引发人性思考。

二、符合社会价值追求。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创作方向。党为中国的发展谱写了主旋律,此后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记录的重任,将文艺创作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为人民描绘美好的生活图景。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不少献礼建党百年的电视剧佳作播出,如讲述陈独秀、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奋斗的《觉醒年代》;讲述无数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作出贡献、鼓舞人心的《理想照耀中国》;讲述建党、红军长征、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荣与梦想》等。这些作品的创作与播出都生动刻画与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切实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追求。

三、折射社会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日渐多元。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表示“要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明确文艺创作要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明确繁荣文艺创作要守正道、走大道”。

影视选材来源于生活,各行各业都可以作为“小切口”,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提供选题和取材,借此反映社会的“大主题”,无论是微观的街坊邻里,抑或是宏观的大国风貌,都可以成为剧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景观。如《火蓝刀锋》《王牌部队》《特战荣耀》等军旅电视剧,通过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军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军人最真实的状态;《江河水》《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等改革题材电视剧,通过个体和家庭的小变化来折射出时代的大进步;《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罚罪》等扫黑题材电视剧,通过讲述当代检察官维护和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来映射我国“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决心与担当。

基于热播网剧《冰雨火》探究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爆火的原因

长期坚持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的行业知名导演郑晓龙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态度,需要创作者对生活有所体悟并真心了解,而现实主义题材则是立足于当代社会中一切真实的故事类型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主要分为四大类,即以家庭代入感取胜的“婚姻家庭婆妈剧”,如《我的前半生》《情满四合院》;以职业代入感取胜的“垂直行业职场剧”,如《心术》《精英律师》;以国情代入感取胜的“年代创业励志剧”,如《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以国家荣誉感取胜的“官场现形国安剧”,如《深海利剑》《扫黑风暴》。

2022 年8 月11 日在优酷视频播出的缉毒网剧《冰雨火》,讲述了孤胆英雄吴振峰和禁毒警察陈宇兄弟二人牢记初心,共同打入贩毒集团内部,最终将毒贩一网打尽的故事。警察与卧底配合,明线与暗线交织,悬念层层,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截至目前,“冰雨火”单个话题已在微博获得1700.1万次的讨论,112 亿阅读量,在豆瓣上也已有超过14 万人打出7.3 分的高分,是热度口碑俱佳的优质禁毒题材剧。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笔者认为《冰雨火》热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典型人物群像,致敬一线英雄。“群像”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群人物的形象,出自鲁迅《书信集·致段干青》:试看凡有木刻的人物,即使是群像也都是极简单的。群像剧多由三到四人组成的“主角团”展开故事,且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及各自的支线。这种叙事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比如具有多条线索,多人物、多线程,复杂的结构,由此构成了一般群像式作品的基本特征。

一些后结构主义者和符号学家曾提出使用符号化来展开群像叙事,认为人物形象的展现是“有叙述的能指和体物价值的所指结合而成的”。[3]在一些作品中只能看到缉毒警察的英勇果敢与毒贩的阴险狡诈,人物不够饱满,而在《冰雨火》中,性格各异、亦正亦邪的人物设计,各自拥有的支干线索,丰富了剧情走向,拓宽了故事脉络。剧中主角陈宇和吴振峰作为明线和暗线,链接着警察和毒贩两方阵营。作为职场菜鸟、热血冲动却努力担当的陈宇,勾连着温柔细腻的公安局长林德赞、坚守铁律的新人警员杨熠以及不忘本心的办案队长刘恺华等人;身处阴暗却向往光明的孤胆英雄吴振峰,勾连着凶恶残忍的贩毒头目杨兴权、心狠手辣的组织头目东哥以及懦弱胆小的制毒师于淼等人,而陈宇和吴振峰的互动往来,成为警方情报通讯、开展行动的桥梁和接口,推动办案进程。多元的人物群体构成了闭合的环形叙事,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丰满有张力。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一组数据:2017 年全国有361 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2018 年全国有303 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2019 年全国有427 名警察因公牺牲。而缉毒警察的死亡率,是其他警种的4.9 倍,受伤率高出其他警种10 倍,几乎每天都会牺牲一名缉毒警察。中枪、砍伤、子弹击穿等常人无法想象的伤痛都是他们要面对的风险,为了避免毒贩打击报复隐姓埋名,坚守在缉毒一线。《冰雨火》中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都来源于真实缉毒警的工作生活,都是在讴歌浴血奋战的刀尖舞者,都是在致敬逆光前行、守护万家平安的一线英雄。

角色两面一体,揭示复杂人性。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曾提出:“人物形象绝不能单一化、扁平化,人物设置要倾向于多维,保证人物性格或者行为中具有冲突矛盾的美感,以便时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英国作家威廉·M·麦克斯在定义主要人物时表示:“人物必须对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掌控感,必须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主动出击、永不妥协。”[4]在以往的一些涉案剧集中,人物的构造是单一扁平化的,创作者对人物的塑造仅停留在对其行为的简单勾勒和大致描写,缺乏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剖析,且只是侧重于描写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往往是“非黑即白”。但现实并非如此,尽管在警察代表正义、刚勇、不畏牺牲,但他们并不都是完美的代名词,在面对困境抉择和人性考验时,也会有普通人的冲动、犹豫和无奈。

在《冰雨火》中,缉毒大队的队长刘恺华曾在搏斗中被患有艾滋病的毒贩所伤,导致婚恋受阻,但他从未抱怨,将自己的侄子姜磊视若己出,但未曾想到姜磊早已加入贩毒团伙,在得知这一切时,他有过抉择有过无奈,认为自己愧对身上的警服,也曾在姜磊的苦苦哀求下对其网开一面,但最终仍坚定本心,独自赴险将姜磊等人抓获。除了正面人物,剧中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不是敷衍了事。“万路通”货运公司老板万贺达,表面上衣冠楚楚、谦卑、和善,在女儿万萌萌面前扮演的是慈爱父亲的角色,背地却与毒贩郝东勾结,脱下西装从奸商化身为凶狠毒贩,但最终因割舍不下亲情,宁可鱼死网破也要保全女儿,最终被警方一网打尽。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类似复杂的双面角色,如杨兴权表面对毒品深恶痛绝,为局长林德赞提供过毒贩情报,但实则为团伙头目;小弟阿峰是贩毒组织中的得力干将,心狠手辣,却深爱着万萌萌;k 组织头目东哥既有着身为毒枭的穷凶极恶、心狠手辣,又有面对大夫时的“唯命是从”等。这些性格鲜明、层次丰富的角色形象,在人性刻画上深度着墨,从侧面反映出前线缉毒工作的严峻和斗争的复杂艰难,前期看起来亦正亦邪的人物也带领着观众深入剧情之中,共同破案,揭开谜团。

复刻典型场景,引起情感共鸣。“共情”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劳伯特·费肖尔提出,是指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作出的情感反应,而共情传播概念即是在共情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共情传播有关的现有研究中,学者刘海明、宋婷将其界定为“个体在面对群体的情绪情景是参与信息接收、感染和表达以及传递分享的过程,[5]学者赵建国在此基础上指出共情传播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6]此外,新媒体所具有的可见性、持久性、可搜索性、可传播性,也为共情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媒介技术基础。

共情的形成需要有共同的环境作为前提条件,心理学界将这个环境概括为“情境”,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认识及判断。映射到影片中,即创作者为观众提供的场景还原以及情感冲击。在《冰雨火》中,故事的发生地原型在云南,因此在开拍前主创团队沿着云南的边境线走访了瑞丽、腾冲、西双版纳等六个地区,采访了工作在一线的缉毒民警,除了4 个搭建的主场景外,剧中300 多个场景均为实景还原。此外,在诸如丛林追逐、案情勘探、城市打斗等剧情中,也大量采用长镜头拍摄,采用现实主义美学手法,为观众打造近乎真实的缉毒一线战场,并运用构图和打光,营造出冷暖色调和暗黑光明的效果,更加突出环境和人物处境。

取材典型案例,富有教育意义。 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对涉黑涉恶、涉枪涉暴、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这一政策也影响到了影视创作,各类以扫黑除恶、缉毒反恐、军旅生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但一些影视作品只是将剧情以军旅、扫黑等名义进行包装,甚至本末倒置,为获取流量而突出情爱元素,大量的堆砌杂糅使其失去了重点,也失去了教育意义。

相比而言,《冰雨火》中的所有案情都来源于真实案件,这也是其一大亮点。《冰雨火》是由云南省公安厅、湖南省公安厅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厅联合拍摄,并为剧情背书,增添了真实性与可信度。中心剧情“大黄胶囊”一案,原案例来自“2018 年云南保山警方破获制造贩卖含国家管制成分药物案”,此外故事的后续延伸,如制毒场所、制毒状态等也都是将一线战场复杂的状态加以艺术创作展现给观众的,90%以上均来自于真实案例。因此,角色的塑造脱离了简单化、扁平化和脸谱化,更加丰满真实,有助于观众知晓真实缉毒工作,使观众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只是让人在观看时产生共鸣,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冰雨火》热播时,微博相关话题“冰雨火孕妇吸毒”一度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民热议。剧中万萌萌和贩毒组织成员阿峰相恋并有了身孕,尽管她迫切想要留下这个孩子,但因为吸毒成瘾而影响孩子健康,无奈失去了当母亲的资格。此外,万贺达不愿送女儿进戒毒所、姜磊妈妈以“孩子还小”为由劝说其警察舅舅帮忙隐瞒、郝东临死前喊出“所有碰过毒的人,后代有好命吗”等,也深刻揭露了当代家庭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唤醒普罗大众的禁毒意识、营造抵制毒品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宣传作用。

结语

现实主义电视剧《冰雨火》取材典型案件,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极富教育启示的剧情设计也满足了当下社会价值观的需求,将禁毒观念根植观众心中。另外,该剧以两面一体的人物塑造和层层悬念的人物关系,打造了丰满多元的人物群像,刻画出缉毒一线的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冰雨火》的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的手法,也为同类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树立了标杆。

猜你喜欢
毒贩现实主义题材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谁是接头人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新法律现实主义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张可可问所有人:如何看待央视前往巴西贫民窟采访毒贩和拍摄贩毒的过程?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