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发展与应用

2023-10-25 13:15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天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光线艺术家变化

谢 珂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1913 年,马塞尔·杜尚以一个自行车前叉和一个厨房圆凳开启了装置艺术蓬勃发展的百年。起初,装置艺术既是拿来主义的成品堆叠,又是反美学、反传统的挑战精神,但由于形式的日渐丰富和情感的强烈迸发,装置艺术逐渐成为艺术家演绎和表达深厚的精神意蕴的美学形态,也因此成为当代博物馆、美术馆的宠儿。

装置艺术包罗万象,构成材料包含了各式各样常见或不常见的物体,也涵盖了雕塑、绘画、声光等各类艺术因子,因此在形式和表达上呈现出自由、开放、多元的特质。在装置艺术中,对光线的运用日渐频繁,也衍生出灯光装置艺术等以光为核心的子形式。无论是采用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无论是利用光线所带来的色彩、光影还是视觉幻象,光线都为装置艺术的外部表征和情感表达注入了变化多端、深邃悠远的艺术魅力。

一、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发展

(一)过去

光虽然无质无形,但通过客体和介质能够完美呈现出空间、时间、冷暖等变化,因此在传统绘画艺术中,艺术家将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印象派艺术家多以光线的变化见长,抛弃了物体精致的线条刻画,着重于瞬时的光影捕捉。建筑、人物、物品在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的不同效果能够传递出特殊的美感和意蕴。可以说,光在绘画艺术中一直是重要的刻画对象。

进入20 世纪后,艺术创作逐渐呈现出材料的变化。毕加索等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画布和颜料的单一形式,实物材料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参与者。在各类材料中,光线的应用日渐频繁,其不再仅仅是事物表象的映衬,而更多的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艺术家通过对光线的二次加工,使作品呈现出差异化的形态,展现出极强的张力和表现力。光线与一般的实物材料不同,它是变化的,自然光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冷暖、角度上展现差异,人造光更带给了艺术家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1]。

在早期的装置艺术中,光线的运用还比较单一。丹·弗莱文以荧光灯为材料,创作了一系列灯光装置作品,他作为极简主义艺术家,创作形式以灯管的等距离、重复性排布为主,呈现出超越大众视觉经验的颠覆性艺术,但形式的简洁却给大众带来了视觉冲击和心灵激荡,改变了大众对于光的认知(见图1)。

图1 丹·弗莱文灯光装置作品

总体而言,早期的装置艺术对灯光的应用强调其稳定性,无论是所采用的媒介形态还是所呈现出的空间建构和视觉效果,都较为稳固和单一。

(二)现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造光装置被发明,光源的选择逐渐增多,控制手段也从早期的手动控制变为机械控制乃至自动化控制,光线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变化,艺术表达的空间也逐步拓宽。

1.运动性

早期由于技术限制,光线变化较少,基本上只有稳固光源和闪烁两种表现形式。进入信息时代后,装置艺术中光源的运动性明显增强,艺术家能够轻松实现光线的自由控制,光色变化、强弱和动态使得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更加丰沛而富有节奏。

除光线本身的变化之外,光与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更为强烈,不同实物与光的碰撞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反射、折射和吸收等光学特性在艺术家的手中呈现出多元的视觉效果,也影响了观众对作品的心理认知。

2.操纵性

为了实现对光线更加充分的应用,对光线操纵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家开始采用一些机械装置进行光源控制,降低了人力运用的复杂性,使得装置艺术作品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电机、导轨、机械臂等硬件机械结构成为提升光线控制性的最佳装置,并搭配多元化的灯光设备,使得作品中的光影、光效营造出更加丰满的艺术效果[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中光线的操纵性开始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利用编程手段实现了对光线的有效控制,降低了装置艺术的复杂性。西班牙艺术工作室Brut Deluxe 所创作的长期性装置艺术作品《YOYO》以霓虹灯和镜子为主要材料,凝结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碎片化信息,反映了流行文化的短暂易逝。其中镜子背后装置有LED 灯带,这些灯带采用编程手段进行控制,能够呈现出细微而流动的变化,提升了作品的动态性,也侧面反映了“易逝”这一核心关键词(见图2)。

图2 装置作品《YOYO》

(三)未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技术既是艺术的表达命题,也是艺术的表现手段,因此艺术和技术之间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的关系。进入5G 时代后,技术发展呈现出质的飞跃,科技所带来的艺术表达提高了装置艺术的交互性和多维性。

1.交互性

长久以来,装置艺术就具有交互性这个特质,艺术家在完成创作后,由观众的感知、解读来丰富作品的内涵表达。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等技术,使原本传统的线性思维呈现出交互性和灵活性,观众在欣赏装置作品的同时,其感官和动作开始融入作品的表达中,技术能够有效捕捉观众的信息,而光线在观众的感知交互中呈现出配合性,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3]。

2.多维性

光线在绘画中的应用使得平面的二维绘画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而在装置艺术中,光线的应用丰富了空间的多维性和氛围的虚幻性,但无论如何,当前的光线呈现仍然是实质化的,是基于现实空间的反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立体投影技术、扩展现实技术使得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多元光源的辅助下,虚实的空间营造对观众的感官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其沉浸感和情感性将推动装置艺术挣脱现有技术的桎梏,走向颠覆性的改变。

二、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一)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理念表达

艺术家对光的利用能够实现有效的理念表达,借助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打光效果,能够实现多元变化的表达,展现艺术家的丰富创意,并与观众进行内在交互[4]。日本艺术家山下工美对于光影的运用炉火纯青,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经过艺术加工,再配合光线的应用,能够展现出令人赞叹的效果。其装置作品的特点在于如果没有光线的应用,人们很难直观地感受到材料与艺术家的表达,而随着光这一催化剂的融入,作品的理念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原本杂乱的材料在光的映衬下呈现出奇异的特质,也表达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随着对光线应用的深入,艺术家开始进行突破和创新,光的特性能够丰富艺术表达,使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而是实现了更多材质和介质的延展。光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元素,虽然人们平常不会多加注意,但光影的变化在艺术中的展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语言,使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在光线的参与下不断扩大和延伸。

(二)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色彩感知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其色彩变化都是无穷的。在装置艺术中,光、色都具有两重属性,即物理属性和感知属性。物理属性主要表现在冷暖、轻重、远近等方面,呈现出可衡量的物理感受。而感知属性作用于心理层面,光线的色彩变化能够给观众以不同的内心波动,从而呈现出情感性。事实上,感知是主观的,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观众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年龄、性格等,都会使其对色彩的感知呈现出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种单色,其冷暖、浓淡、饱和度的差异,都会带给观众差异化的感受。

色彩是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感官,尤其是视觉刺激性强于物体的形状、材质、纹理等其他元素。而人的视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信息是经由眼睛接收的[5]。因此,加强对光线色彩效果的应用,能够呈现出极为丰富的视觉语言。

(三)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空间延展

光线虽然无形,但却和空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光对于空间的延展性表现力极强。随着光的出现和变化,空间也开始形成并流动,光的明暗、深浅、冷暖对于空间的改变是鲜明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光,光点、光线都能够成为构成并分割空间的关键[6]。

空间的构成和延展是装置艺术中重要的命题,空间意味着环境,无论是艺术品本身还是艺术家、观众,都在随时随地产生联系,人、物和空间的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和谐性使艺术作品更具人文性和表现力。在装置艺术中,光线通常具有几何形态,点、线、面的构成和反射、散射、衍射等光学原理将空间进行重叠、连续和打破。意大利艺术家Carlo bernardini 一直在探索以光线来表达空间和延展空间的装置艺术。在黑暗的单一空间中,他将光线当作切割的工具,将空间进行连续性割裂并形成层次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感知空间的方式。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光纤系统,让光穿梭在不同的空间结构中,线条简洁、层次却复杂而鲜明。简单的几何光线创造出了立体的空间结构,引导人的视线和思绪不断朝着空间的深处延展。

(四)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意境营造

在装置艺术中,光线对于意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光的变化性使不同的应用方式能够呈现出多样的氛围和效果,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知。装置艺术注重意境的构建,将观众引入某种特定的视觉场域之中,当观众进入装置作品所在的空间时,能够迅速沉浸于作品所展现的意境和气氛中。光线的优势在于其是一种虚幻的、难以捉摸的元素,能够很好地实现改变物理空间和观众的视觉效果,进而创造出一个独属于作品的新的意境,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

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对意境的营造造诣极高,他长期亲近自然,使得光、雾、气、风等自然元素都成为其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其作品《气象计划》《与太阳牵手》等都利用了光这一元素,在雾气弥漫的空间中,光的照耀呈现出一种朦胧感和自然感,观众在感受作品自然性的同时,也能对真实世界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伴随着光影和光色的变化,空间中的氛围不断积蓄,人的视觉和感受在意境中叠加和碰撞,从而迸发出思绪的火光[7]。

(五)光线在装置艺术中的心理探索

当代装置艺术在应用光线时,往往是动态化的,光的强度、节奏和色温的改变,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从生理角度来看,光的特性对人的血压、神经、肌肉都会产生影响,如昏暗的光线往往引发观众对未知的恐慌,使其心跳加快,而当光线逐渐变得明亮时,观众的心理也会舒朗,呈现出期待的情绪变化。

从装置艺术的发展和探索来看,过去的视觉感受已经很难充分表达思想,而通过光来呈现出变化性,引导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能够产生更具层次性的艺术表达。光的变化同时也是微弱的,不知不觉间的改变使得观众的心理感受缓慢叠加并最终放大至艺术家想要达到的效果[8]。光线既能让观众专注,也能够使其迷失,用光线来唤起观众的思维和精神共鸣,能打破过去观众被动参与的情形,心理层面的主动探索能够让观众更加积极地沉浸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之中,进而丰富了装置作品的艺术表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线具有十分深邃的美学内涵,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感悟。在装置艺术中,光线的多样化应用不仅展现了全新的艺术结构和视觉语言,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思想深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光线中的技术性逐步增强,多元化的应用路径也为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拓展了新的空间,加强对光线的探索,能够帮助艺术家实现内心的构想,丰富艺术表达。

猜你喜欢
光线艺术家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你看不见我”
这五年的变化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淘气的光线
鸟的变化系列
流动的光线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