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的防控要点

2023-10-26 19:17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消毒剂驱虫猪只

王 翔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北票 122100

1 科学的饲养管理

1.1 不同日龄、品种的猪要分群饲养,不要混群饲养。因为不同日龄的猪只对温度、饲料营养水平等要求不同。不同品种的猪只抗应激能力不同。例如体重相同的皮特兰猪相对其他品种的猪抗应激能力较差,和其他品种的猪咬架后就有可能死亡。

1.2 要保证猪群生长的饲养环境达到饲养标准。保证猪舍采光充足,冬季做好保温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减少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

1.3 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按照猪只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如果饲喂的是全价饲料,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的优质全价料。

1.4 要保证饮水量及饮用水的质量。猪只对水的要求相对比较过高,例如,泌乳母猪的乳汁中含有70%~80%的水分。特别是夏季炎热,猪只的饮水量要增加。现在多数猪场都采用自动饮水,这样才能保证猪只的饮水量,及猪的正常代谢。

1.5 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每年春秋季节各一次,及时驱虫可以预防和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驱虫后的粪便不能随意堆放,要集中处理,防止传播疫病。

1.6 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及全价饲料。猪只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会降低抗病力及免疫力。一旦猪群中毒,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解救措施。

1.7 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成活率,还会影响到育肥猪的出栏重、出栏时间及后备母猪的健康。所以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上初乳,初乳中的多种抗体可提高仔猪的抗病力。仔猪一般在25 ~30日龄断奶,断奶前5 ~7 天哺乳母猪逐渐减少饲料降低泌乳量,要给仔猪适量的开口料,使仔猪由吃奶向吃料过渡,

2 建立防疫体系

疫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想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就要建立一整套适合养猪业发展的防疫体系。防疫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兽医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作为理论指导,在养猪生产中全面而系统地对猪群进行管理。防疫体系主要包括免疫接种、日常消毒、定期驱虫、药物预防、诊断与治疗、疫情防控基本内容。

3 猪场的消毒

3.1 消毒的分类

3.1.1 预防性消毒,根据日常管理对猪舍围栏、料槽、猪舍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此外母猪进入产房前对母猪的体表要进行清洗消毒。车辆、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走指定的消毒通道进行消毒。

3.1.2 即时消毒,是当猪场中的某一猪群或某一栋猪舍中发生一般性疫病时,为了切断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传播对病猪所在的猪舍或隔离的猪舍或者是可能被污染的地方进行的消毒。

3.2 消毒方法

3.2.1 物理消毒法包括高温、高热和光照等对圈舍围栏、铁制产床等用具和物品等的消毒。高温消毒一般是指用喷枪喷出的火焰灼烧消毒的方法。使用此方法要注意灼烧时间。高热消毒一般是指用煮沸的方法对物品进行消毒。

3.2.2 化学消毒是指将化学药品倒入水中稀释成合适浓度溶液杀灭病原体的方法。广谱抗菌消毒剂是最理想的消毒剂,药效维持消毒时间长,灭菌力强,性质稳定,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猪舍内外污染小,对消毒对象的损伤比较小,方便运输和使用等特点。对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应考虑对细菌和病毒的消毒力强、广谱抗菌、浓度要合适、作用时间、对消毒对象及环境温度的要求等。各种消毒剂各有特点,可按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3.2.3 生物学消毒一般应用于猪场产生的猪粪、粪水、垃圾等采用发酵的方法所产热量杀灭病原体,可采用堆积发酵、沼气池发酵、化粪池发酵等。这样既杀死了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体,达到消毒目的,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使粪便得到充分再利用。

3.3 消毒的设施和设备

一般在场区正门前和饲养区门前设有消毒池,进入饲养区和场区有专门的消毒通道、更衣消毒室,每栋猪舍进出口设有小消毒池,消毒处理尸体的焚烧炉,处理粪便、粪水发酵池等。常用消毒设施有喷雾器(手动、电动),高压消毒机(清洗机),高压灭菌器、火焰喷枪等。

3.4 消毒制度

按照生产要求和消毒程序的规定,将各种消毒规范化,形成规章制度,确定每个区域的消毒责任人。明确消毒时间的间隔、不同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方法、轮换使用消毒剂、消毒设备的日常维护等,都应责任落实到人,各种制度应悬挂上墙。

3.5 消毒程序

根据季节、消毒种类、消毒对象不同,采用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例如,对于全进全出的猪舍或饲养区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彻底清扫→清洗→喷洒消毒剂→干燥→喷洒消毒剂→干燥→熏蒸→干燥→喷洒消毒剂→接转猪群。消毒程序还要根据本地主要疫病流行特点、本场的养殖方式等进行制定和实施。

4 免疫接种

4.1 接种分类

4.1.1 预防接种是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按照免疫程序对猪群实施的免疫接种。一般采用肌肉、皮下、口服途径接种疫苗。一般在接种后21 d 左右可能产生抗体。

4.1.2 紧急接种是猪群大面积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尚未发病的猪群所采取的应急性免疫接种。在养猪生产中使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严格说紧急接种只适用于正常无病猪,而对发病和已感染处于潜伏期的猪接种疫苗,反而促使其更快地发病。

4.2 预防疫病的种类

4.2.1 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等是常规预防的疾病。猪瘟和口蹄疫属于强制免疫,可根据猪场及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免疫接种。

4.2.2 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或发生频率比较多的传染病也要进行预防,例如种猪必须接种猪伪狂病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此类疫病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危害极大,有时可能无法治愈,只能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才可能控制其危害。

4.2.3 可选择性预防的疫病种类繁多,主要有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仔猪红痢、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此类疫病常呈地区流行,或无理想疫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较好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4.3 免疫接种时要注意的事项

4.3.1 疫苗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运输和贮藏。冻干苗保存温度在-15 ℃以下,油佐剂苗和水剂苗保存在4 ~8 ℃条件下。运输时使用专用车辆或能够保温的工具。

4.3.2 采购疫苗时要选择信誉好,有质量保证正规厂家的疫苗。

4.3.3 接种疫苗前要检查瓶子是否破损、是否变质、是否在保质期内等,并记录好疫苗批号和免疫时间,若出现事故,以便追查。

4.3.4 接种疫苗时做到应接种的群体接种密度为100%,要找准注射部位,而且应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以避免传播某些疾病,注射剂量要确保足够。

5 定期驱虫

猪的驱虫是将猪体内外的寄生虫杀灭或驱出体外的措施。驱虫同免疫接种一样重要,是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猪场中最常见寄生虫有猪蛔虫、猪疥螨、猪鞭虫等。猪场的驱虫工作,也要根据猪场或当地猪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来选择最佳驱虫药物,一般驱体内寄生虫的药物选择伊维菌素,驱体表寄生虫选择除癞灵。驱虫也要制定驱虫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驱虫防止感染寄生虫病。

在做好驱虫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杀虫和灭鼠工作,因为苍蝇、蚊子、老鼠等都是疫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消灭这些昆虫对于猪病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选择杀虫剂要选择低毒高效的,同时要考虑到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灭鼠的方法有药物灭鼠和机械灭鼠,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鼠方法。

6 发现传染病应采取的综合控制措施

6.1 当发生疫病或传染病时,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切断传染源(病猪),把病猪从猪群中分离出来进行隔离饲养,可使疫病不再继续传播。

6.2 技术人员对所有的猪群进行紧急检查,在猪群中发现有异常时及时作出诊断,对怀疑是传染病不能确诊时,应做实验室检验,以便更好地制订防控措施。同时通知邻近猪场或养殖户做好预防工作。

6.3 对发病的区域进行紧急消毒,发过病的猪舍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一次。如果发过病的猪舍可以空舍,应立即打扫清理,清理出的杂物及粪便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清理后要对地面、饲养用具等进行清洗,清洗后依次经喷洒消毒药消毒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6.4 病死猪不能堆放在场区或其他地方,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6.5 必要时可进行免疫接种,可确诊是猪瘟时对未发病的猪群接种猪瘟疫苗,接种后很快产生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猪的数量,可使疫病传播得到控制。

6.6 根据实际情况治疗,通过治疗可使发病猪群减少死亡,也可消除传染源。治疗时要考虑治疗的价值,如果治疗费用高于猪本身的价值,或者是治疗对疾病恢复起不到明显效果时,应考虑将病猪淘汰,做无害化处理。治疗猪病时,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针对病原体,另一方面是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消毒剂驱虫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正确使用消毒剂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香榧驱虫述古今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场防暑与驱虫